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一般,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对于报文长度较大的情况,发送时延是主要矛盾;报文长度较小的情况,传播时延是主要矛盾。

简介

时延是指从说话人开始说话到受话人听到所说的内容的时间。一般人们能忍受小于250ms的时延,若时延太长,会使通信双方都不舒服。此外,时延还会造成回波,时延越长所需的用于消除回波的计算机指令的时间就越多。传送时延由Internet的路由情况决定,如果在低速信道或信道太拥挤时,可能会导致长时间时延或丢失数据包的情况。任何国家的货币政策他都有一个时间的延误,我们叫“时延”。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这个时间延误从政策出台到管用大体上是7个月到24个月。美国是6到18个月。

时延是指数据包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间隔。在测试中通常使用测试仪表发出测试包到收到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时延与数据包长相关,通常在路由器端口吞吐量范围内测试,超过吞吐量测试该指标没有意义。

具体方式

具体方式是,开始--运行--cmd,在调出的dos窗口下输入 ping 空格 + 你要ping的网址,回车。比如 “ pingXXX网址” 之后屏幕会显示类似信息Ping XXX 网址[61.135.169.105]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1244ms TTL=46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1150ms TTL=46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960ms TTL=46Reply from 61.135.169.105: bytes=32 time=1091ms TTL=46后面的time=1244ms 是响应时间,这个时间越小,说明你连接这个地址速度越快。

工作流程

以下面一个网络为例:有A、B、C、D四台机子,一台路由RA,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为192.168.0.11.在同一网段内在主机A上运行“Ping 192.168.0.5”后,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首先,时延命令会构建一个固定格式的ICMP请求数据包,然后由ICMP协议将这个数据包连同地址“192.168.0.5”一起交给IP层协议(和ICMP一样,实际上是一组后台运行的进程),IP层协议将以地址“192.168.0.5”作为目的地址,本机IP地址作为源地址,加上一些其他的控制信息,构建一个IP数据包,并想办法得到192.168.0.5的MAC地址(物理地址,这是数据链路层协议构建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所必需的),以便交给数据链路层构建一个数据帧。

关键就在这里,IP层协议通过机器B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发现它跟自己属同一网络,就直接在本网络内查找这台机器的MAC,如果以前两机有过通信,在A机的ARP缓存表应该有B机IP与其MAC的映射关系,如果没有,就发一个ARP请求广播,得到B机的MAC,一并交给数据链路层。后者构建一个数据帧,目的地址是IP层传过来的物理地址,源地址则是本机的物理地址,还要附加上一些控制信息,依据以太网的介质访问规则,将它们传送出去。主机B收到这个数据帧后,先检查它的目的地址,并和本机的物理地址对比,如符合,则接收;否则丢弃。接收后检查该数据帧,将IP数据包从帧中提取出来,交给本机的IP层协议。

同样,IP层检查后,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后交给ICMP协议,后者处理后,马上构建一个ICMP应答包,发送给主机A,其过程和主机A发送ICMP请求包到主机B一模一样。2.不在同一网段内在主机A上运行“Ping 192.168.1.4”后,开始跟上面一样,到了怎样得到MAC地址时,IP协议通过计算发现D机与自己不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将交由路由处理,也就是将路由的MAC取过来,至于怎样得到路由的MAC,跟上面一样,先在ARP缓存表找,找不到就广播吧。路由得到这个数据帧后,再跟主机D进行联系,如果找不到,就向主机A返回一个超时的信息。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网络 传播 处理 排队 路由器 子网掩码 数据包 数据链 数据帧 I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