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李瑛(1926年12月8日-2019年3月28日),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国当代诗人。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李瑛出版了54部诗集,有多部长诗和组诗获过多种奖项。其作品《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曾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全国优秀图书奖。

1926年12月8日生于辽宁锦州,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边读书边从事进步学生运动。1949年毕业,先后任记者、文艺刊物编辑、文艺出版社社长、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被选入“冀东名人名家”行列,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2019年3月28日凌晨3点36分,李瑛去世,享年93岁。

创作历程

1942年,李瑛开始发表作品。1944年与同学合出诗集《石城底青苗》,1948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枪》。至今共出版诗集、诗论集50种。其中《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春的笑容》获1985年第二届全国诗集评选优秀奖,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获1999年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全国优秀图书奖。此外,诗集《美国之旅》、《在燃烧的战场》和长诗《一月的哀思》等先后获过多种奖项。

50年代初期的诗作,反映行将结束的解放战争,表现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生活。50年代中後期,李瑛创作取材日趋广泛,而爱国主义仍是他作品的主题。他的诗,描绘了从内蒙牧场﹑东北林区﹑天山雪,到东南海疆的动人景色,勾勒出人民生活﹑劳动的新貌,抒发了对祖国大地到处都跃动著蓬勃生命的喜悦。歌唱保卫新生活的士兵,是李瑛诗作的主要部分。李瑛从放哨﹑操练﹑紧急集合等部队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发掘士兵心灵的隐秘,歌唱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他们的宽广胸襟,李瑛还写了大量国际题材的抒情诗,表现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这方面的诗作收入《献给火的年代》(1964)﹑《站起来的人民》(1976)等集。

主要作品

中文名年份
《石城底青苗 》1944
《野战诗集》1951
《战场上的节日》1952
《天安门上的红灯 》1954
《友谊的花束》1955
《早晨》1957
《时代纪事 》、《寄自海防前哨的诗》1959
《静静的哨所》、《红柳集》、《花的原野》1963
《献给火的年代》1964
《枣林村集》1972
《红花满山》1973
《北疆红似火》1975
《站起来的人民》、《进军集》1976
《难忘的一九七六》1977
《难忘的一九七六》 、《早春》1979
《在燃烧的战场上》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980
《南海》1982
《春的笑容》1983
《望星 》1984
《战士们万岁》 、《美国之旅》1985
《江和大地》1986
《青春祝福》1987
《红豆》1988

创作特点

李瑛诗歌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怀与乐观主义的精神。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岁月里,李瑛曾作为军人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他攀上过高原、雪山,驻守过塞北的边疆,也流连于南海、西沙的壮美风光,所以军旅生涯给予李瑛的是无限的创作灵感,令他写下了众多的军旅题材的诗篇。李瑛被称为“战士行列中的歌手”,他热衷于以战士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诗歌中他既赞美英雄、也赞美普通战士,他描写战争的残酷、边防哨所条件的艰苦,但更着重于表现军人们的热血与青春,谱写出一段段生命的赞歌。

李瑛的诗歌中所表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并不是政治口号的“传声筒”,而是在诗人的精心构思之下,从战士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在表现手法上,李瑛往往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意想不到的转折使他的军旅诗歌更具有趣味性和民间性,从而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虽然由于时代的发展,李瑛军旅诗在当代的影响早已不如从前,但阅读其中的佳作仍旧可以感受到军人顽强不屈的气魄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第二,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歌颂光明的时代前景。李瑛出生与成长的时代,华夏大地正饱受战争的摧残与折磨,因为战争,他随父亲从东北老家迁居到了天津,此后又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经历使诗人在青年时代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动荡的现实,他用自己的笔大胆记录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第三,寄情自然山水,感悟人文历史,书写生命之美。李瑛的个性无疑是热情而又外放的,他不像有些诗人只留恋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他钟情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携着自己的诗情与笔墨走遍大好河山。

大千世界给予诗人李瑛更广阔的视野和境界,也让他的诗歌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风格特征。诗人九十年代以后的诗作中,对于自然的表现有所加强,特别是他对于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自然山水的抒写,体现了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诗人独到的眼光与深厚的情怀。他对于边关的观察是细致的,对于那里的动物、植物与人的表达,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的同类诗那样浅显,而是更加广阔与深厚,具有更为扎实的生活基础,同时也远离了早期诗歌里常有的那种政治性与现实性。

第四,追求真知,以诗思辨。李瑛充沛的精力使他拥有了很多诗人都难以企及的诗歌创作生涯,七十余年来他的笔下描写过抗战的烽火,新中国的建设,文革的痛楚,改革的浪潮……进入晚年的诗人,则更加注重诗歌的“内在性”,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具有哲理性思辨的诗歌,这既是他对诗歌艺术的不懈尝试与追求,也是他漫长人生经历的真实总结与升华。在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里,诗人无论是对于自然山水的观察,还是对于日月星辰的表现,几乎都与自我的人生相联系,与自我的思想相关系,并注重从中发现一些哲学与宗教的东西。他后期的作品题材相当广阔,凡是目之所及、耳之所听,都可以入诗并成诗,达到了随心所欲地表现任何事物的程度。这也许缺少了早期诗歌的热情,然而更加沉静、更加深厚,对于人生的哲理与自然。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行业人物 河北省 诗人 中国作家协会 鲁迅文学奖 北京大学 鲁迅文学奖 一月的哀思 东北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