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沈阳方言,就是沈阳的地方话,有一部分的沈阳话属口语,并没有标准写法。属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

沈阳方言特点

沈阳方言是官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的地方变体,属于汉藏语系(语系)-汉语(语种)-东北官话(方言)-吉沈片(大片)-通溪小片(小片)。以北京官话(由北京方言和沈阳方言构成)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在近代已经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沈阳话和东北其他地方的方言一样,同属于官话方言的东北官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沈阳方言,是沈阳市区和郊区通行的方言。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乃至东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之处的沈阳方言.是汉语官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在辽宁和东北的代表方言。一般来说,地理因素和地域性,并不是方言形成和发的主要条件。人们往往只是在习惯上,按照方言通行的区域给它起名字,沈阳方言的称呼就是这么产生的。

运用沈阳方言写出的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北国风云录》、《关东演义》和相声《假大空》、电视剧《努尔哈赤》等。近年来演出的电视小品《相亲》和《超生游击队》等,更把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沈阳方言词语,传播到全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沈阳方言同沈阳人的性格分不开,具有刚健、清新、质朴的特色。沈阳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就其总体上来说,同北方方言特别是同北京方言,有许多共同性。它们在语音上比较简单,语汇方面大同小异,语法基本一致。但因语言历史的差异,也有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的因素,是因语言的分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区别是:第一,在语音方面,像“四、十、四十、十四、姓施、姓司”这样的字词,在沈阳方言中区分起来比较困难。再有缺少R声母,日与意也不容易说得分明。第二,在词语方而,沈阳方言有大量的方言词汇是普通话所不说的。如普通话说的:“天气”,沈阳方言叫“天头”,“太阳”叫“日头”,“葵花籽”叫“毛喀”;“玉米”叫“苞米”;“说话”叫“唠嗑”;“乌鸦”叫“老鸹”;“麻雀”叫“家雀(qiao)”;“鹰”叫 “老鹞子”;“手套”叫“手巴掌”等。据统计,沈阳方言的这一类土语词汇多达三、四千个,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普通话所接受。在沈阳方言中还吸收了不少少数民族的词语,如满语的“秃鲁”、蒙古语的“胡同”等。此外,沈阳方言中还含有极为纷繁多样的语气司、叹词、拟声词和“黑不溜秋”、“酸拉巴唧”、“干巴呲咧”、“花里胡哨”一类形容词生动化表达格式。沈阳方言词语在变成书面语言时,写法不太固定,如“叽咕”、“唧咕”;“脚鸭子”、“脚丫子”。并有方言专用字,如“旮旯”、“蔫”,同时在词义上又有较大变化,如:“饥荒”,有“债”和“矛盾、纠纷”两义;“忌讳”,也可以指“醋”。第三,在语法方面,沈阳方言中常用“吃了吗,你呐?”“十点了都”一类倒装或追加句式,这是与普通话规范语法不同的。城区和区的沈阳方言,也有细微的地区和民族性的语音、词汇差别。在沈河区小西关地区居民之间就通行与回族习俗有关的借词,如“主麻儿,(宗教仪式)、“油香”(油炸饼)。在满族集居地区则把“上那去”说成“上那喀”,满语“喀”是汉语“去”的意思。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差别正在逐渐缩小。

老沈阳方言和新沈阳方言,是当代沈阳方言的重要变体。土生土长的老年人多操带地域特点较浓的老沈阳方言,俗称“大北关味”或“苣荬菜味”。说老沈阳方言时,男人的语调低缓,鼻音浓重,嗓音浑浊,并时有含糊吞音现象;女人则声调高扬,口音清晰,语速较快。老沈阳方言土音土词多,如把“干什么”说成“干哈”(啥),把“上那去”说成“上那疙瘩”等等。在老沈阳方言中,比较讲究礼貌和客套用语。中年以上的沈阳人,在家里或与其他沈阳人交谈,多用家常体的老沈阳方言。在社交场合则使用土腔土语较少的“沈阳普通话”,即新沈阳方言。新沈阳方言节奏较快,语调简单,语音清晰。多年居住在沈阳的外地人,尤其是其它地方的东北人,沈阳的青年人多操新沈阳方言。但另一方面,沈阳的年轻人也常标新立异,他们不断创造一些新的“土语词”,如“耍呢”、“忽悠”、“扔大个,,”、“老硬”、“潮”、“贼拉好”、“掉价”、“铁子”、“少扯里根扔”等。1955年推广普通话以后,老沈阳方言的影响相对减小。对沈阳这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方来说,既是辽宁和东北共同的地域方言,又是一个方言的中心城市的口语,使它周围的若干方言都向中心地点的方言沈阳方言集中。自从1625年后金帝(清)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44年清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使沈阳的历史地位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居于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清军入关以后,沈阳人大批进入北京,北京等地的关里人也大量移居沈阳,从而加强了语言文流。清代先后还有康熙、乾隆等四代皇帝十次带领大批官员东巡盛京,并且从清代以来已经把官司话(包括北京方言和沈阳方言),作为官场、公共场所和知识分子通行的语言。民国初年,随着奉军的入关,沈阳人大批进入北京,也促进了两地的语言交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5年提出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以后,又进一步对沈阳方言起到了整化作用。因为沈阳方言和北京方言,同属于官话方言。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将促进沈阳方言和北京方言,这两个同属于官话的亲属方言的日趋统一。

沈阳方言,是沈阳地方话同北京方言等汉语北方方言以及本地的满、蒙、锡伯等少数民族语言,在长期交流、互相影响、融和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在通用的沈阳方言中,还不同程度的留下了满、蒙古、等民族的语汇。在沈阳使用沈阳方言,也就是说沈阳方言的人口,除汉族外,还有内说汉语的满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以及使用双重语言的朝鲜族等。

沈阳话还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把 r 音读成 y 音

沈阳方言发音

声母

沈阳方言共有声母20个,与普通话相比,少了“zh、ch、sh、r”四个翘舌声母,同时多了唇齿音“v”。沈阳话中的20个声母和对应的普通话声母发音相同。普通话中声母为“zh、ch、sh”的字,它们的声母在沈阳话中分别会变为“z、c、s”。普通话中声母为“r”的字,它们的声母在沈阳话中会变为“l”或“y”。

韵母

沈阳方言共有韵母23个,与普通话相比,圆唇音少,扁唇音多。沈阳话的韵母和普通话的对应韵母发音差别不大。

声调

沈阳方言共有四声六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计连续变调)。在实际读音中,会因为连续变调产生六种调值。

阴平:调值为322,明显低于普通话的阴平,而且略带降调。实际读音有时会因为连续变调变成“44”。

阳平:调值为24,比普通话的阳平略低。

上声:调值为213,与普通话的上声相比,升幅不明显。实际读音有时会因为连续变调变成“21”或“24”。

去声:调值为53,与普通话的去声相比,降幅不明显。

连续变调

沈阳话的连续变调并不复杂。实际读音见下表。由于轻声的调值不固定,这里用“x”表示。

前字在下\后字在右阴平322阳平24上声213去声53轻声x
阴平3244+322不变44+213不变不变
阳平24不变24+23不变不变不变
上声21324+32221+2424+21321+5321+x
去声5243+322不变不变43+53不变

词汇大意

文字普通话读法(读音+声调)沈阳话读法(读音+声调)
ren 2yin 2
rou 4you 4
rong 2yong 2
rao 4yao 4
re 4ye 4
ru 2yu 2
reng 1leng 1
ruan 3yuan 3
nong 4neng 4
nong 2neng 2
shuai 1zhuai 1
饿e 4ne 4
e 2ne 2
jie 1gai 1(或者写成:侅)
se 4sai 3

【基本常用词汇】

戈能(ge1 neng):垃圾

得儿(der3):思维不正常,让人意想不到

惹乎(ye3 hu):招惹

炉戳子(lu2 chuo1 zi):小铲子

长虫(chang2 chong):蛇

整两口(zeng3 liang3 kou3):再喝一杯

挠道子(yao4 dao4 zi):赶紧走吧

个个儿(ge4 ge3 er):自己

别别(bie4 bie):修修,弄弄

彪:傻

摇哪啥么:四处看,到处看

别秃噜反丈:不要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得,反反复复的,要快一些,不要让人烦心,不舒服。

整点干的:说的新词

白话:说谎,说瞎话

大白话:总说谎,总说瞎话

拍花的:(老人吓唬小孩儿)指坏人用迷药拍你肩膀,把你弄晕了!

净整那些四五六:老说那些没用的话!

瞅瞅:看看

金镏子:金戒指

侅(gai1):街道

大侅:大街

上侅溜达:逛街

扒瞎:胡说

你画魂呢!?:你发呆了!?

笤梳(tiao2 su):扫把

嘎嘎冷:很冷很冷

挫劲:鼓捣

拼儿片儿的(pin1 er pian4 er):零乱

吭吃瘪肚(keng1 ci bie3 du4):费劲,吃力

出溜滑(cu1 liu4 hua2)、滑刺溜(hua2 ci1 liu1):人在光滑的物体上运动或者从高处向下运动

故拥(gu4 yong):身体不能保持一个姿势,例如:你睡觉不老实,老故拥

故乃(轻声,nai):形容含着水漱口时发出的声音

鼓丘(gu3 qiu):做事情,多指修理物品

老倒子(lao2 dao3 zi):农村人,乡下人,外地人

希罕(xie1 han):喜欢、不常见。

嘎哈(ga4 ha2):干什么、干啥。

掰扯掰扯:评评这理

该着(gai1 zhao2):指遇上某件事情躲不开。

可劲儿:使劲

可劲儿造:使劲吃

胡了巴都:指这个人很傻!也指老年人糊涂了!

这点玩应竟倒粪了:经常重复做一些无聊的东西,特指电视台经常演一个节目,观众看腻了!

花茬子(hua1 ca2 zi1):偶尔

拉古拉古(la2 gu la2 gu):介绍介绍

内款儿(nei4 kuan3)内雅子(nei4 ya3 zi):就是说“内个地方”

上学(shang4 xiao2):上学

下学(xia4 xiao2):放学

屯子:比村庄还小的地区,属于最低行政单位,隶属村管理

使劲蒿(shi3 jin4 hao1):使劲拽

早不两天:早几天

滴流乱转(di1 liu1 lan1 zhuan1):转着圈的疯跑,形容人被打的时候一直在躲对方

扯淡(ce3 dan4):说一些不着遍及的话、说空话、玩笑。

小抠儿(xiao3 kour1):指吝啬、小气的人。

(瞎)白话(bai2 huo/xia1 bai2 huo):说瞎话、忽悠人的话、吹牛的话。

蛮子:指南方人,具体指福建广东那块的人

愣头青:做事鲁莽的年轻人。

邪呼(xie2 hu):非常厉害或严重。

卖呆儿(mai4 dar1):看热闹。

砢碜(ke1 cen):不好看,丢人。

闷头(men1 tou):中医称疖子。

攉搂(huo long):搅和。

秀眯(xiu4 mi)(音):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得瑟(de4 se):喜形于色,臭显摆。

贼毙(zei2 bi4):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削你(xiao1 ni3):揍你,报复你。

叽咯浪(ji5 ge lang5):拌嘴、吵嘴。

边儿拉儿(biar1 la4):旁边。

磨叽(me4 ji):喋喋不休,废话多。

不忿(bu2 fen4):不信,不服。

齁巴(hour1 ba):患气喘病的人。

劲儿劲儿的(jier4 jier4 de):执着,有精神头儿。

哈拉味儿(ha1 la1 wei4 er):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

土鳖(tu3 bie1):极端瞧不起的人和事。

嘎鼓(ga2 gu)(音):独特,特别,有意思。

埋汰(mai2 tai):脏。

耍大刀(sua3 da4 dao1):办事没准,戏弄人。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犟眼子(jiang4 yan3 zi):较劲

别了了了(bie4 le1 le1 le):别说话了

了了(le1 le):说话

嘚啵:说话

欠儿愣的(qianr4 leng1 de):爱管闲事

打车(da3 ce1):乘坐出租车。

膈应(ge4 ying):烦人,讨厌。

秃噜(tu1 lu1):事情没办好。

瘪犊子(bie3 du2 zi):龟儿子,骂人话

二椅子(ar4 yi3 zi):不男不女。

吭哧瘪肚(keng1 ci bie3 du4)(音):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憋屈(bie1 qu):委屈。

刺挠(ci4 nao):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扯哩哏儿棱(che3 li gen1 er leng1): 瞎扯。

哄哄:胡乱议论。

胡嘞嘞(hu2 lie1 lie1):形容胡乱说。

敞开儿: 尽量,随便。

吵儿巴火(chao1 er ba1 huo1:大声嚷嚷。

花花儿:作风不正派。)

朝(zháo)面儿:露面。

划魂儿(hua2 hun2 er):猜疑,犯寻思。

晃常儿(hua4 cha2):时常。

祸祸(huo4 huo):践踏,糟践。

坏菜:事情弄糟。

掺攉(can1 huo):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搅合。

合炉(he2 lu4):吻合,合拍。

浑儿画浑儿的(huer2 hua4 huer2 de):不明亮,有污垢。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车脚钱:运费。

车老板儿:赶大车的人。

扯(che3):闲谈。

好信儿(hao4 xin er):好奇。

抻头(chen tou):遇事不慌。

吃不了兜着走:对事情后果负有责任。

吃独食儿:自私,好东西自己独吞。

吃不住劲:承受不住了。

冲(cong1)着:迷信人认为人有病是鬼神作祟。

冲(cong4):蛮横。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

抽巴:收缩。

害事(hai4 si4):挡碍,障碍。

吹着唠:说大话。

呲溜(ci liu):形容滑的状态。

蹿稀(cuan xi):腹泻。

寸劲儿(cun4 jing4 er):巧劲儿。

二五眼:能力差或眼神不好。

尬(gà)点儿啥: 赌点什么

波楞盖儿(音)(buo leng gai4 er):膝盖。

蚂蛉(ma1 ling1): 蜻蜓

愚(一声)作(轻声):舒服

蚂蚱:蝗虫

马葫芦: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竖起的台阶

抠逼飕飕(kou bi sou sou):小气

倒骑驴:座位后置的人力三轮车

三驴蹦子(beng4 zi):三个轮的农用车和残疾人的代步车

拉脚:运输

踏拉板(ta la ban3 er ):拖鞋

酒蒙子:酒鬼

二道贩子:第二级经销商,一般形容菜市场里不是真正农民的商贩

铁子: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也可以说是:男生之间的闺蜜

鼻听(轻声,ting):鼻涕

好赫(hè)儿: 好吃的,常用来逗小孩儿。

盖被乎(轻声):盖被子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个别还有蹬腿等动作

晌午(sang3 hu):中午

八成(ba1 ceng2):有可能

兴许:有可能

大幺母(da4 yao1 mu3):估计,也许,大概

锛(béir)楼(轻声,lou): 前额

忽悠(hu1 you):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

估莫(gu1 mo):估计

虎:鲁莽

飞边子:形容书的卷页之类的

大该(da4 gai1):大街

日头(yi4 tou):太阳

牙碜(轻声,cen):食物里面沙子多 ,形容硌牙那种讨厌

碗架子(wan3 jia2 zi):厨柜

棉猴儿: 棉大衣

姨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突漏扣(tu lu kou): 这个词儿用法太多了,说不清楚大概是 ,掉链子,一到关键就不行的意思

老鼻子了:非常多(也可以说成“老了”)

吐洛皮儿了(tu lu pi2 er le):外伤,比破皮严重一些。

先头儿:开始。

寒碜:寒酸的意思

撩了(liao1 li):跑了

撩了(liao3 li):被火熏到了

羊拉(la2)子:毛毛虫

叽里咕噜地:形容东西漫天翻.不老实地样子.

钱串子:和蜈蚣外形类似的一种爬行动物,“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

罢哒:在水或泥里走,脏脚或鞋在地上留印。

魔怔(轻声,zeng):形容精神病人那种状态

搭咕:搭理

毙:好的意思

贼毙:比毙更好的意思

太毙了:最好,比贼毙更好的意思

好个六:一点都不好,常用于回答“……好吗?”或“……挺好的吧?”之类的话

差(chǎ)皮了:误会或者是搞错了

藏猫猫:捉迷藏

摸瞎乎:捉迷藏

家鸟儿(jia1 qiaor3):麻雀

立整(轻音,zeng):规整

屁精屁精的:拍马屁,狡猾奸诈,小聪明等。同“猴精”

老蟑:蟑螂

渣儿:乳房

吃渣儿:婴儿吃奶的意思

撩闲:招惹他人的意思

立棍(gùn'r):当老大,黑社会用词,也有挑衅成分,隐含这地方今后我照着。

扎刺儿:小的硬物扎入皮肤中(例如木头屑)

挑刺儿:挑衅

打电炮:打人动作(打架过程中,用拳猛击对方眼眶部及其周围的动作,一般目的在于限制对方视觉系统以便于以后动作的继续使用,故一般是作为起手招式。)

开饷:开工资

提(dī)溜蒜挂:形容拎了很多东西

油哧麻花:指表面有污渍,不整洁

嘎挤窝(ga2 ji4 wo):腋下

嘎拉哈(ga3 la ha4):羊骨头或猪骨头节制成的玩具

压根儿:根本,本来

麻溜儿的:马上,立刻

立马:马上,立刻

弄(nèng)泥巴江:指道路泥泞

损:缺德,坏心眼

小道道趣(quer):小鬼头,小机灵鬼

电字(zie4,zir):电费

牵驴的:托

麻爪:束手无策

水裆尿裤:形容穿着不整齐,邋里邋遢,或者办事不周全,拖泥带水。

疙瘩白:圆白菜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语言 方言 地方话 口语 标准 写法 东北官话 次方言 东北官话 汉藏语系 北京官话 民族共同语 北国风云录 北京方言 声母 天头 土语 蒙古语 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