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现实美的主观感受。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即人类的审美意识。 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有些是先天因素,取决于个人的感知能力。有些则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时代、阶级、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因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异性。

基本简介

定义: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的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在吴冠中的《桥之美》曾出现过。

产生过程

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的本能。美感的历史起源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首先,美感是适应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其次,审美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体现为精神上的满足;再次,人类的美感活动不断扩大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意义;第四,美感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生理基础

视、听、味、嗅、触。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器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形成原理

什么是美,美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客观事物能够使人感觉到美,有的客观事物不能够使人感觉到美?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认为不美?为什么过去人们认为美的事物,现在又认为不美?对于这些关于美学现象的最普通的问题,从来都是那些善于思考问题的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古到今,有许多人用超人的智慧和努力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个看似非常普通的问题仍然没有被任何人真正解决。本文利用观念主义的哲学思想,试图为解决这个千年难题探索一条途径。

主观感觉

人的正常的社会行为的发生,是以人类文化为基础的。人类文化是人类通过长期的认识和积累逐渐形成的。人类文化,从功能上分为知识文化、技术文化和观念文化等三种文化范畴。观念文化是人产生“自我”感觉的文化基础。

人以“自我”形态为根据,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觉行为,称为人的主观感觉。人的“自我”形态,取决于人的观念形态。人在主观上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形态,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自我”形态,人就会以一定的“自我”形态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一定的主观愿望(欲望),由一定的主观愿望对一定的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主观需求,由一定的主观需求对一定的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主观感觉。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主要有两种形态,这就是“快乐感觉”和“痛苦感觉”。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就会产生快乐感觉。当客观事物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人就会产生痛苦感觉。

当人感觉到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客观事物使人产生出的快乐感觉,称为“好感”。如,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在吃卤猪肘时,卤猪肘使人所产生的快乐感觉,就称为好感。当人感觉到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时,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快乐感觉,称为“美感”。如,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看到一只刚出锅的卤猪肘时,卤猪肘的形状、色泽和香味等使人所产生的快乐感觉,就称为美感。当客观事物没有满足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因此而产生出的痛苦感觉,称为“缺憾感”。如,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在非常想吃卤猪肘而没有吃到时的饥饿焦急感觉,就称为缺憾感。

当人感觉到客观事物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客观事物使人产生出的痛苦感觉,称为“坏感”。如,一个人被蛇咬伤后所产生出的痛苦感觉,就称为坏感。当人感觉到能够损害人的主观利益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时,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痛苦感觉,称为“丑感”。如,一个怕蛇的人看到蛇时,蛇的花纹、形状和动作使人所产生出的痛苦感觉,就称为丑感。当人感觉到能够损害自己主观利益的客观事物远离自己或不存在时所产生出的快乐感,称为“安全感”。如,一个怕蛇的人被告知“没有蛇”时所产生出的快乐感,就称为安全感。

主观欲望

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觉,产生于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产生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欲望。人的主观欲望,产生于人的一定形态的“自我”与一定的生活环境所发生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主观上通常有十四种较为典型的生活欲望,这就是饮食欲、性欲、安全舒适欲、运动欲、情感交流欲、认知欲、求新欲、欣赏欲、征服占有欲、表现欲、嫉妒欲、复仇欲、自由欲、社会改良欲等。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一切主观行为,绝大多数都源于这十四种主观欲望。一定的客观事物,如果满足或损害了人的以这十四种主观欲望为根据所产生出的主观需求,人就会相应地产生出一定的主观感。如,食物能够满足人的饮食欲而使人产生快乐感觉,女人能够满足男人的性欲而使男人产生快乐感觉,朋友能够满足人的情感交流欲而使人产生快乐感觉,成就能够满足人的表现欲而使人产生快乐感觉,灾祸能够满足人的复仇欲而使仇人产生快乐感觉,社会动乱能够满足人的社会改良欲而使社会底层的人产生快乐感觉等等。反之,人就会产生出痛苦感觉

成因

文化型美感的成因,是人们的观念文化创造及其交流。不同内容的观念文化的创造及交流,会形成不同的观念文化积累,从而会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形成不同的审美标准。同一客观事物相对于不同的审美标准,就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美感。如,是胖女人美还是瘦女人美,是肤色白的女人美还是肤色黑的女人美,是大乳房的女人美还是小乳房的女人美,是缠足的女人美还是不缠足的女人美,是高个子女人美还是小个子女人美,是满脸麻子的女人美还是脸面光滑的女人美等等。拥有不同观念文化及审美标准的人们,必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判断结果和追求行为。

对于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在客观事物的美感中,文化型美感通常占有非常大的份额。如建筑艺术、歌唱艺术、绘画艺术、戏剧艺术、诗歌艺术等艺术门类所表现出的美感,应该说完全都属于文化型美感。最典型的文化型美感,要数中国书画艺术所表现出的文化型美感:一个没有经过中国书画艺术的欣赏熏陶和技艺培训的人,怎么也不可能看得出,一幅色彩灰暗的中国画,或是一幅只有黑白两色的中国书法,会比一幅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农家年画更具美感。

美感鉴赏

人对客观事物的美感和好感的功利价值进行专门的认识和区别的行为,就称为鉴赏。比如,让一个想吃卤猪肘的人只能在两只卤猪肘中任意取一只,这个人必然就会对两只卤猪肘进行挑选。挑选的方法当然是比较,比较哪只更大些,或是哪只色泽更好看些,或是哪只更肥些,或是哪只筋更多些,或是哪只闻起来更香些等等。这就是对卤猪肘进行的鉴赏。在鉴赏的方法上,通常有比较鉴赏法和标准鉴赏法。比较鉴赏法,就是对同种客观事物的不同个体进行外部形态和真实的功利价值的直接比较,以区别出其外部形态和功种价值孰优孰劣。在几个卤猪肘中挑选一个的方法,通常就属于比较鉴赏法。标准鉴赏法,就是首先制定出判别挑选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个人的经验积累,也可以是人们共同的文化约定--用这个标准来对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功利价值进行评价。比如,许多人在吃卤猪肘的过程中,总要在心里或用言语对卤猪肘进行一下评价:是前腿还是后腿,是肥了还是瘦了,卤料重了还是轻了,火候过了还是不到,糖色深了还是浅了等等。这就是对卤猪肘进行的标准鉴赏。

欣赏和鉴赏的区别在于:欣赏是对客观事物的美感与好感进行细致深入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美感和获得好感为目的,感受过程并不一定要依赖于一定的文化积累,欣赏者并不一定能够对所获得的感受进行清楚的描述。鉴赏是对客观事物的美感与好感的价值进行判别和标定,其目的是为了区别或判定不同个体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美感与好感的优劣,以利于获得具有最优价值的美感与好感的客观事物。鉴赏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经验积累,通常都会有较为明确的鉴赏结果: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以及谁优谁劣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善于审美,对于日常生活非常讲究。有些人不善于审美,对日常生活很不经意。

举例说明

比如,对于喜欢吃卤猪肘的人,一只刚出锅的卤猪肘就会非常好看,非常好闻,也非常好吃。如果被告知这是一只瘟猪的肘子,或这只肘子是从泔水桶里捡出来的。对于一个非常讲究饮食卫生的人,这只卤猪肘给人的好看、好闻和好吃的感觉通常就会立刻消失,甚至让会人感觉恶心。

对于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在饥饿的时候,卤猪肘给他的美感和好感会非常强烈。但是,当他看到旁边的人有比卤猪肘更好吃的食物时,卤猪肘给他的美感和好感就会减弱。然而,当他看到旁边的人的食物比卤猪肘差得远时,卤猪肘给他的美感和好感就会大大增加。当他把卤猪肘吃得很饱以后,如果再逼他吃一只卤猪肘,此时卤猪肘给他的美感和好感程度就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变成丑感和坏感。对于一些忌禁猪肉的宗教人员,由于观念形态的不同,一只非常好的卤猪肘对于他们就只能产生丑感和坏感,而不会产生美感和好感。

文化建设

教育人们产生合理的观念文化,引导人们产生合理的主观愿望和主观需求,是美学的基本任务,或者称为社会美育的基本任务,也可称为观念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建立什么样的观念文化体系,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什么样的主观愿望和需求,这正是观念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