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瓦寺土司,即瓦寺宣慰司,嘉绒十八土司之一。为今四川汶川县境内。该土司是由今西藏地方部落奉皇命远征来此地的。

土司简介

瓦寺土司,即瓦寺宣慰司,嘉绒十八土司之一。为今四川汶川县境内。该土司是由今西藏地方部落奉皇命远征来此地的。

明代中叶,在西藏加渴地方,有一部落酋长名叫琼布思六本·桑朗纳斯坝,他臣服于明王朝,并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人京贡物献经,得到皇上召见,赏赐颇裕。后奉旨"驰驿回藏,永绥南荒。"

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因岷江上游的茂县、威州、汶川等地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的压迫和剥削,“屡征不服”。明王朝则采取远调西藏军来镇压,实行"以番治番,以夷治夷"政策,当时征调琼布思六本统兵出藏清剿。琼布因病老,故请求以其弟 雍中罗洛思为他带兵前征。雍中罗洛思率头领四十三位,士兵三千一百五十人,经长途急行军一月余,便抵达今汶川等地,分道进剿。事平,“省宪奏功,奉诏留驻汶川县之涂禹山”(现汶川县绵虒镇涂禹山村内仍有汶川瓦寺土司官寨),控制西沟北路羌同。明王朝授给其“宣慰使司”职,颁发给银印一枚(重48两)和敕书诰命各一,自此始“世袭其职”。雍中罗洛思则成为第一代瓦寺土司。

瓦寺土司初定驻牧汶川时,所划辖地并不宽,只有六寨,即涂禹山三寨和四山三寨,自明代神宗六年(144113年)起,因功嘉奖和政治原因多次增封领地。

1652年(顺治九年),第15代瓦寺土司曲翊伸,将其明代所授印信号纸缴清顺治皇帝,即为投诚归顺,清廷授其 安抚司职。于康熙九年(1670年),瓦寺土司随征西藏时,第17代土司桑朗温恺有功,加赏宣慰司衔,乾隆二年(1737年)被加封为 指挥使职衔,乾隆十七年(1752年)及三十六年(1771年)参与了剿征杂谷土司苍旺并金川等处土司,第19代瓦寺土司桑朗荣宗随征出力,赏戴花翎,并赐名姓 索诺木荣宗(此后瓦寺土司便以索为其汉姓)。嘉庆元年(1796年),又参加清政府镇压四川达州白莲教起义出力,四川总督勒保奏请批准升 宣慰司,换给印信号纸。

道光二十一年((841年)七月,英军入侵。清廷大震,急调各省兵丁赴援,第20代瓦寺土司 索衍传派土舍索文茂率屯土兵千余人出征,跋涉数千里,于道光二十二年初到达浙江宁波前线后,参加了抗英战斗。

世袭传承

第一世雍中罗洛思;第二世克罗俄坚灿;第三世直巴答什;四世满葛喇;五世舍那容中;第六世占叫加第七世喃葛;第八世亦舍雍中;第九世甲思巴;第十世南吉儿贾思巴;第十一世南吉二朋;第十二世舍躬

第十三世山查儿巴;第十四世曲沃太;第十五世曲翊伸;第十六世坦明吉卜;第十七世桑朗温凯;第十八世桑朗雍中;第十九世桑朗荣宗(乾隆皇帝赐姓名叫索诺木荣宗);;第二十世索衍传;第二十一世索世藩

第二十二世索代兴(字怀仁);第二十三世索代庚(字季皋、代兴之弟);第二十四世索观云(字海飘);第二十五世索国光(现健在)。

辖地变动

瓦寺土司初定驻牧汶川时,所划辖地并不宽,只有六寨,即涂禹山三寨和四山三寨,自明代神宗六年(144113年)起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止,前后历时五百零八年,其间因功嘉奖和政治原因多次增封领地,现可查得所属地域图,是清代《汶川防务图》和清嘉庆乙丑年(1805年)的"瓦寺"地域图。图中所标划的疆界领地,正与民国时期的汶川地域图相同,但其实际控制权早已划给了理县管理。

第一次是在土司初定居安防时期,官衙住设在汶川县涂禹山(今汶川县玉龙乡涂禹村),位在岷江以西的高山台地处,寨堡是沿山梁峰脊绕缠状修建,前后均有城门,楼阁亭檐雕梁画壁,相当宏伟堂煌,土司衙署分一、二、三堂,房梁门窗构造极为精致,显得很庄重和气派。至今在旧遗址废墟上尚可看到一人高大的石狮子和两个城门洞十分宏伟高大。整个寨衙布局协调,属城堡式建筑,官衙为"四合院"部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此地时,曾于此衙内设"汶川县苏维埃政府"。解放后合作化时,将旧官衙作为人民公社的学校和仓库、保管室等,虽已五百多年的历史建筑,但其建筑结构,雕梁画栋等工艺都很精堪鲜艳,真令人叹为观止。其地另有一别名叫"铜灵山",传说颇多而神奇,距汶川旧县城绵属约十五华里地。土司授封初期只有领地涂禹山三寨,即板桥(今玉龙乡板桥村桥山组),白土坝(今绵厩乡白土坝村),河坪(今绵厩乡和平村),四山三寨与大小坪(今绵展乡克约村大小坪村民组),六荡(今绵臆乡克约村六荡、三倒拐村民组),克约(今绵脆乡克约村克约村民组)。板桥,是因曾用木板搭建成桥而得名,因其地势险峻,官方在此设板桥关。红军长征时,曾于此处与敌军进行过恶战,现还能见双方当时所掘建的掩体工事和板桥村口一山梁上一棵巨树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板桥山台地上有"观音土",过去藏羌人民在大灾之年,成群结队的饥民来此取土充饥。白土坝,因产石膏石而得名。河坪现改名"和平",官寨住地显现出远古积沉下的河床沙石,虽为山地,而较平坦,故得其名。该处有土舍衙署。关于大、小坪,实际上是两地方,但相距不远,都在岷江岸边,按其地平坦宽展的大和小,分称其二地为大、小坪,在今绵厩乡飞沙关近临处。原寨首住地段家坝地也在今大、小坪村民组辖地中。六荡,最口今译音称写作"落荡"或"罗滩",该地是从大坪处上山,经三倒拐即到其地。克约(原名称叫克纳),可从大小坪上山或羌丰簇头沟上山即到达,与落荡连界,分阴山、阳山,现在所居皆是藏族,四十岁以上人还能通操"嘉绒藏语",年青人绝大多数操用汉语,也有操用藏语的。

以上是"瓦寺"土司定居汶川守职初期所辖地域和其方位情况。土司官寨附近还占有马埝坪(今玉龙乡涂禹村马埝坪村民组),茅坪(今玉龙乡小茅坪村)以及招店村,都是当时六寨之外所占有的肥缺宝地之一部分,有关六寨,都设有寨首。这一阶段所领地域,除白土坝、河坪、茅坪有羌民外,克约、落荡,大小坪,板桥山等地都是原无人迹,新开垦的林地,除大小坪是河沙地外,板桥山的坡度1气稍缓,克约、落荡是山地陡坡,这些地方在当时属"汶民无力垦者"的山林处。其地年过古稀之人说,他们只给土司上粮,不给官家上粮,他们昔日耕耘的土地都是"瓦寺土司"的份地。从瓦寺土司属民的房屋分布来看,较为分散,可想初来时一是垦地,二是为防范当地土著民族再反阜朝,采取从分散到聚居,而且从随垦地和定居情形来看,又可互为呼应方便,是有战略布防性划定垦居的。由于当时兵多地少?故而有些"瓦寺"兵家,到解放时还耕种着原理县境内的一些土地,象古坝州的木阑(今属威州乡新桥村,旧为理县地区),羊乳(今威州乡羊龙山)、凤坪(今属威州乡凤坪坝),白龙五寨(今属克枯乡大寺村一带)。所以历史上瓦寺土司不但每年要给"汶川县交条银13.8两外,还要向保县(今理县)交条银9.8两。条银者为明、清税制,条指的是"人",银指的是土地,也就是说是人和土地加起来应纳的税赋。应交理县的条粮银,在民国二十八年六月(1939年),'瓦寺第二十四代土司索海飘(字观云)因在理县已是"有粮无地"呈书与"理县清理粮驻委员地"称:敝地向在贵县白龙五寨合同上纳正粮九两二钱,嗣因五寨地广人稀,举目荒凉......,希于能将敝署有粮无地之正粮四网豁免"。省政府于民国三十四年二月(1945年)才训令:"为有粮无土,民力难胜......准予豁免"。同时还对瓦寺三届旧赋理县合玉米160石一齐免除。以后,瓦寺土司就再没有向理县交纳粮税。根据清嘉厌《汶志纪略》(1805年)记录,可追溯到明代瓦寺土司就向理县纳粮l赋。

第二阶段瓦寺土司扩增领地是在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年),因"草坡叛乱",瓦寺第十二代土司南

告舍躬"害兵进剿",平定后,"上宪保请将草坡十二寨赏.给管辖。于是该土始有草坡之地,设总管,统十一寨"在此以前草坡原土著民族主要是羌人,因其地古称冉珑国地,当地土著民族多为古蜀族先民。明代汶川防务图,除标明汶川上水里、下水里之外,把草坡地域称为"草坡番"。据调查,当时国家政令难达其地,此处多由各部落头领管辖,形成坐山为王,以寨各居。在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草坡生番叛......直扑马原山顶马原墩"(今草坡乡的马岭山),朝廷派瓦寺第十一代土司率兵进行平息。尔后因"乌原墩"(住兵的关卡)离草坡极近,不易固守,才把该墩迁移到簇头(即今绵赝乡羌丰村的簇头),并筑城、置堡宫。神宗共在位46年,万历年中则是指神宗二十三年,即1595年,因草坡十二寨头领"互相吞并,争杀不休",瓦寺十二代土司率兵进剿后,共斩八寨头领,宽免了四头领。由此证明,在此以前草坡还属不受朝廷管辖的部落主制度地方,草坡"划属瓦寺领辖时,与瓦寺立位汶11地方已是一百五十余年。此时管领草坡刁头(今叫碉头村,寨内碉房还在,属绵厩乡)、是湾(今革坡乡是湾村)、草坝(今草坡乡两河l:21村草坝村民组地方)、章牌(今草坡樟排村)、克葱(今草坡乡克充村)、沙派(今草坡乡沙派村)、柴林13(今草坡乡金波村柴林湾)、哈圭(大约为今草坡乡码头村一带)、龙潭沟(今草坡乡龙潭村)、得尔郎(今草坡乡龙潭村得尔巴和得腊苏一带)、湾寨(今草坡乡金波村安枯溪一带)等村寨。瓦寺土司管辖这些寨落之后,设有总管,其官寨设在今草坡乡的码头村处。

瓦寺土司的领地扩展定划的第三阶段是在清代。1652年瓦寺土司索诺木荣宗,将其明代所授印信号纸缴清顺治皇帝(顺治九年),即为投诚归顺,清廷授其安抚司职。于康熙九年(1670年),瓦寺土司随征西藏时,土司桑朗温恺有功,加赏宣慰司衔,乾隆二年(1737年)被加封为指挥使职衔,乾隆十七年(1752年)及三十六年(1771年)参与了剿征杂谷土司苍旺并金××等处土司,桑朗雍中随征出力,赏戴花翎,并更名(即赐名姓索诺木荣宗)。嘉庆元年(1796年),又参加清政府镇压四川达州白莲教起义出力,四川总督勒保奏请批准升宣慰司,换给印信号纸。

由于瓦寺土司自第十五代曲翊伸在顺治九年投顺清朝,诚服顺调,立功颇著,故将其领辖地域划令为东抵威州保子关(即今汶川县威州布瓦山下的关隘一带),南至三江12I(今三江乡)交灌县老塞坝(今都江堰市境内)西临日隆(今小金县日隆乡),斑烂山(即今汶川与小金县界山巴朗山)界沃日;北至沙牌沟交杂谷(即今理县杂谷脑)。此时的瓦寺土司在今汶川县境内在原寨落基础上又扩划给了卧龙、耿达、三江等地,共十一寨,下设总管、寨首。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宣慰使司 索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