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甘谷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截至2012年,甘谷县总人口63万。

甘谷县的名优特产有麻鞋,脊兽,油煎洋芋,甘谷浆水面,酥圈圈等,甘谷县的著名人物有潘钦岳石作蜀巩建丰姜维尹夫人等。 甘谷县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等荣誉称号。

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谷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历史沿革

甘谷古属雍州,为冀戎繁衍活动之地,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武公伐冀戎,置冀县,为中国县制之肇始,称“华夏第一县”。冀据渭水河谷,控制秦陇咽喉,为秦“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提供了有利条件。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后,置北地、陇西两郡,冀属陇西郡。秦始皇(赵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其中陇西郡辖冀县。

汉初沿秦制,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陇西郡为天水郡,设县十六仍为冀县,属天水郡。

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凉州刺史治冀县,冀为凉州治。

三国晋魏时(220年),凉州移治武威,甘谷仍为冀县,属天水郡。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分雍州之陇西五郡,凉州金城郡,梁州阴平凡七郡,置秦州,治冀。

泰始三年(267年),秦州迁置上邽为天水郡,冀属之。

永嘉元年(307年),废冀。

北朝后魏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将冀县改为当亭县,属天水郡。

北朝北周时(557年),改当亭县为冀城县,后又并入黄瓜县。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改黄瓜县为冀城县,属天水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为伏羌县,属秦州天水郡中督都府。是年以伏羌及渭州之陇西置伏州治永宁县

武德八年(625年),伏州废,县还故属(秦州)。

武德九年(626年),析治盐泉县,贞观元年(627年)更名夷宾,三年省,并入伏羌。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被吐蕃所占领。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置伏羌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升为伏羌城。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又改为伏羌县,明、清两代沿用。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伏羌县为甘谷县。

1949年8月5日,甘谷县解放,县委、县政府设于城内东大街。

1958年甘谷县并入武山县,1962年1月分治,恢复了甘谷县。

行政区划

截止2017年,甘谷县辖13镇2乡 :大像山镇、新兴镇、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大石镇礼辛镇大庄镇、武家河镇、金山镇、西坪镇、八里湾镇、古坡镇、白家湾乡、谢家湾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8′~105°31′,北纬34°31′~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全县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49千米,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地貌

甘谷县属黄土高原地区,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海拔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海拔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

气候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正常年份年降水量437.3毫米左右,因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冬季占全年的3%,春季占全年的21%,夏季占全年的51%,秋季占全年的25%。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

自然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125.88万亩,人均占有量1.97亩,基本农田面积101.65万亩,已建成梯田65.58万亩,适宜区梯田化率90%。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洋芋、高梁、糜子、谷子、大豆、蚕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中药材、西瓜、蔬菜(大白菜、韭菜、水萝卜、蒜苔)、水果(苹果、梨、杏、桃、葡萄)、花椒、辣椒等。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二十多种。

植物资源

甘谷县植物资源有冬小麦、洋芋、高粱、玉米、黄豆、糜谷、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

矿产资源

甘谷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二十多种。

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总人口63.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03万人。

甘谷县的民族有:汉族、回族 、满族、蒙古族、藏族、锡伯族、土家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布依族、瑶族、达斡尔族东乡族羌族土族裕固族畲族、白族、维吾尔族保安族黎族、侗族、彝族、佤族傈僳族、傣族、拉祜族28个民族。

政治

县委书记:申君明

副书记、县长:吴健

副书记:任佩光、宋学勤

县委常委:谢辉、孟晓龙、冯建新、张庆元、王刚、冯全敬、葛彦迪、王志高

经济

综述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52亿元,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18.5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16.21亿元,下降8.7%,第三产业27.79亿元,增长4.9%)。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3.4%;财政总支出35.55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1亿元,同比下降2.0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亿元,下降25.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4亿元,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34.4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36.8元,同比增长8.9%。

农业

2012年,甘谷县累计流转土地30.67平方千米。新增蔬菜面积6.67平方千米,改造老果园5.33平方千米,新建果品基地36平方千米,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个,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40平方千米、地膜穴播小麦106.67平方千米,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8.26万吨,争取到国家投资1亿元,实施水利建设项目8项,新筑堤防32.4千米,新修优质梯田28.67平方千米,其中万亩梯田点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平方千米。以天定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完成各类造林16.67平方千米。兑现补贴政策,推广使用各类农机具3300多台。

2013年,甘谷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52平方千米,种植地膜穴播小麦107.33平方千米,粮食总产18.59万吨。新增无公害蔬菜7.33平方千米,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3.33平方千米;新建果园34平方千米,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86.67平方千米;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0个,流转土地25.33平方千米。新建堤防26.3千米,新修梯田17.33平方千米,综合治理小流域44平方千米,完成各类造林14.67平方千米,补植补造10.67平方千米。完成户用沼气“一池三改”500口。推广农业实用机械2815台,发放补贴556万元。

工业

2011年,甘谷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2%。

2012年,甘谷县三陇安康药业、百居保温材料等3户入园企业开工建设。县财政注入1150万元担保资金,组建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新恒达化工公司、大漠行麻编鞋业公司出口创汇154.5万美元。初步探明安远罗家峡磷灰石矿储量5500万吨、古坡滴水坪磁铁矿储量240万吨。

2013年,甘谷县大唐甘谷发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公司分别实现税收3650万元、1719万元。新恒达化工、大漠行麻编鞋业出口创汇160万美元。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673户。祁连山水泥公司2号生产线、大唐甘谷发电厂机组脱硝项目建成投入运行。

商业

2012年,甘谷县浙江商贸城已完成4.5万平方米会馆主体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村集贸市场7处,新增农家店45个。销售各类家电11830台,兑现补贴资金87.86万元。

大像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级验收。新建旅游生态园1个,新发展农家乐40户。

2013年,甘谷县浙江商贸城9万平方米会馆完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3个项目完成规划选址、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安远、大庄、大石等乡镇综合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农家店30个。大象山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建以避暑休闲、餐饮娱乐为主的农家乐20户。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2年,甘谷县历史秦腔剧《姜维》荣获第六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表演奖。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10万户,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

2013年,甘谷县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馆,馆藏《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等6部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甘谷脊兽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省级评审。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新发掘大型车马坑一处,清理墓葬140多座。

教育事业

截止2008年,甘谷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01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农职业学校3所,独立初中23所,九年制学校26所,小学346所,教学点94个,民办中学2所。

2012年,甘谷县全县高考二本上线2383人。甘谷二中创建为市级示范校。实施各类教育项目7大类70项,总投资1.25亿元。新开工建设县一幼、六峰、新兴、安远、金山、大石、礼辛、谢家湾8所中心幼儿园,6所完成主体工程。

2013年,甘谷县高考本科上线2644人,初中毕业会考600分以上学生3977人。将县四大组织原办公场地无偿划拨甘谷一中,支持学校扩建,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主体完工。完成了甘谷五中金山农中和县职校的合并搬迁。新开工建设幼儿园12所、农村学校食堂34个,改造薄弱学校校舍5.84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止2010年,甘谷县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611人,病床547余张;村级医疗点608个,医疗人员670人。

2012年,甘谷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全县30.79万人参保,参保率95.5%。

2013年,甘谷县中医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楼竣工投用,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15个。

社会保障

2012年,甘谷县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567人、新增城镇就业6613人。拨付财政贴息资金850万元(其中县财政垫资520万元),为2758名妇女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6亿元。全年共为97.4万人补偿新农合基金1.32亿元。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4982万元,全县387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77000多名学生享受营养餐,25所学校的2400多名学生享受校车补助。完成续建保障性住房724套6.1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00套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2000户、棚户区危房32户,为3080户廉租住房家庭发放租赁补贴2643万元。

2013年,甘谷县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补助1.48亿元,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生活保障资金1997.5万元。谢家湾中心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金山中心敬老院主体竣工,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32个。新增城镇就业6768人,724名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全年补偿新农合基金1.93亿元。发放各类资助金3080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1623万元。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22套,开工新建818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700户,为3077户廉租住房家庭发放租赁补贴743万元。

历史文化

文化现象

甘谷汉简,1971年12月在甘谷县出土,共有二十三枚,近似《曹全碑》的风格。

唐三彩凤首壶,壶高31厘米, 口径4厘米。

倪鱼彩陶,1958年甘肃甘谷县西坪出土,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名优特产

甘谷麻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是一种的民间手工艺品。每种样式各有寓意。

甘谷脊兽,甘谷渭河北岸的永安村是主要的生产基地。永安村主要生产宗教建筑脊兽和民用砖。

甘谷刺绣讲究画绣结合与针法、绣线的运用,颇具典型的有枕顶香包

甘谷辣椒,甘谷是被称“辣椒之乡”,这里盛产羊角辣椒。甘谷辣椒主要产于磐安乡。

油煎洋芋,甘谷街头,常见的小摊油炸洋芋有片、条、块等多种。

浆水面,又叫“酸饭”。甘谷浆水面是周朝遗风的继续与发展。

甘谷酥圈圈状如圆环,厚3厘米左右,外圆直径12厘米左右,内圆直径8厘米左右,底色淡黄,环面呈橙红色。

风景名胜

尖山寺森林公园位于甘谷西南25千米的尖山之上,1995年1月被甘肃省林业厅命名为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

古坡风景区位于甘谷县南部藉河上游,风景区以草原风景为主。

蔡家寺位于渭河北岸的渭阳乡蔡家寺村东。蔡家寺创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

大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千米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门山位于甘谷县城南,海拔1500米。

伏羲遗址地处甘谷县城西南10千米的白家湾乡古风台村。

甘谷大佛高达20余米,开凿在相对地面高度200米之上。

著名人物

石作蜀(前519年~前479年),字子明,号卓子,春秋冀县人(今甘谷县)。就学孔子门下,为七十二弟子之一。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天水冀城(今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人。三国时蜀汉名将。

尹夫人(363年~437年),冀县(今甘谷)人,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

巩建丰(1673年~1748年),字文在,号渭川,伏羌(今甘谷县)六峰巩家石滩人。清朝教育家。

潘钦岳(1641年~1762年),字友海,号墨庄,清伏羌(今甘谷县)潘家巷人。所著有《朱圉文集》。

交通运输

截止2012年,甘谷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6国道横贯全境,县内“米”字形公路骨架基本形成,15个乡镇通油路,50%以上的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966千米。

2012年,甘谷县姚庄渭河大桥拆除新建、姚杨公路铺油改造提前竣工通车,散渡河柏林沟大桥完成主体工程,以西大公路、谢贯公路、安远店子至八大路为主的24条131.9千米乡村水泥路全面建成。

2013年,甘谷县甘麦二级公路开工建设,白家湾西梁至双场、安远巩川至八里湾、古坡瓦泉峪至武山草川等三条通乡公路铺油硬化,新建通村水泥路65条266千米。硬化村内巷道134千米。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甘肃省 天水市 渭河 秦安县 麦积区 秦州区 礼县 武山县 通渭县 麻鞋 浆水面 潘钦岳 石作蜀 巩建丰 姜维 尹夫人 天水郡 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