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它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它旨在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体,预防和解决部分因经济困难或不良生活方式而造成的社会问题。

同时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是一个全方面服务社会的工作。

代表性的定义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过程。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专业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方法。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专业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威特默尔(Wit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史坡林(Siporin)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陈良瑾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社会工作是为帮助人们满足那些仅凭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有组织的做法;它视受助者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消极的客体;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运用专业的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以自已解决自己的问题;它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按照中共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这一概念从基本要素、工作方法及功能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描述,比较具体地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科学

①社会工作知识的客观性。

②社会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③社会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艺术

①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

②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

③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

制度

①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

②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

③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而确保社会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专业

①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

②被社会所认可。

③专业。

④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

⑤有专业文化。

特点

(1)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的,虽然通过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活动。现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掌握多种科学知识;

(3)科学的助人方法。作为现代社会的职业助人活动,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4)是助人服务活动。出发点或目标是帮助对方,帮人之所需,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对方。

发展

行业性的形成

第一个受薪社会工作岗位出现 在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但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则是在马塞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

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

(1)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后,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

(3)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布雷姆纳总结了睦邻组织运动的影响,认为在与穷人友好接触时,工作者不仅需要知识,而且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生活和痛苦。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开始区分开来。

专业的产生

19世纪未、20世纪初以后,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人们假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原因一旦确定,解决方法也随之出现,社会病态也就可以消除。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社会工作有关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的储备。

里士满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里士满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初步形成

(1)在社会工作训练和教育方面,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于1919年成立,并于1932年颁布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课程。此后,该协会陆续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确定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

(2)霍利斯·泰勒20世纪50年代初的报告和贝姆的研究对社会工作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3)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在规模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社会工作学院开始讲授统一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4)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开始建立。

专业化

按照弗莱克斯纳(Flexner)的观点,专业化有六条标准: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操作,素材来自科学和学习,这些素材逐渐变得实用且轮廓分明,拥有可传授的与人沟通技术,朝向自我组织,逐渐在动机上成为利他性的。按此标准,弗莱克斯纳认为社会工作尚非一个专业,但他呼吁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一个专业。可以说,这是人们自觉地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专业的开端。

虽然对社会工作是不是专业争论不休,但是相当数量的学者倾向于认为社会工作已是一个专业。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莱斯和谢弗也认为社会工作已成为专业。因为社会工作已创办了指导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独立协会,制定了专业行为的伦理守则,兴办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院,并使教育方案获得认可,成功地在一些国家取得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执照,引导着公共教育运动把社会工作传播给公众,实现了社会工作在助人专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日俱增的专门化和限制加入专业的机会而走上了专业轨道。

一些学者对专业化进行反思,出现了“去专业化”思潮,认为社会工作应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独特的品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的过度专业化不但会导致其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的丧失,而且会偏离对社会变革的承诺。

国内概况

专业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

上海浦东新区在2000年前后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

2003年3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论证暂行办法》,同年11月,开始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这些都标志着社会工作者的资格开始在中国实行。

2004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试行)》,该标准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教育领域逐步发展到实务领域,并在国家层面和全国范围开始推广。

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71号)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7年8月20日,深圳通过社工“1+7”文件,社会工作专业化在深圳获得迅速发展。

2007年10月,民政部确定75个地区和90个民政事业单位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08年6月,进行了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3.3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20086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4105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专业过程

个案

一、定义

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主要的服务方法,在服务过程中,社会个案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维持一种面对面的或是一对一的专业关系,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及技巧协助案主处理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增进案主的社会福利。

1、社会个案工作者-案主;

2、专业关系:面对面、一对一;

3、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

4、目标(功能):

二、特点

1、特征

2、个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3、基本信念

4、个案工作的要领

5、基本原则

三、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

四、社会个案工作主要理论及模式

1、功能派的社会个案工作

2、心理暨社会派的个案工作

3、问题解决派社会个案工作

4、行为修正派社会个案工作

5、“Ps模式”

团体

一、定义

社会团体工作简称团体工作,亦称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它通过团体动力过程和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使参与团体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成团体目标及社区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繁荣。”(林、徐p170)团体(或小组)工作是继个案工作之后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作方法,它在40年代被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NASW)接纳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也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支柱之一。

⒈发展的观点

⒉治疗的观点

⒊运作的观点

二、发展历史

三、工作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治疗模式

交互模式

发展模式

折衷模式

四、小组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小组的形成;

第二、小组的目的和详细目标;

第三、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关系建立;

第四、小组内的个体差异和优势;

第五、小组动力学(成员之间的互动);

第六、成员之间分享积极的人生经验;

第七、资源动员和评估。

五、团体工作本质

发展的目标:提供社交和娱乐的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

治疗的目标:矫治不恰当的人格、行为与态度,提供解决特定问题的信息和途径,恢复与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社会行动:通过团体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社会团体工作就是通过专业的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创设需要的社会团体,并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指导团体活动,以实现上述的部分和全部目标

国际定义

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于2001年6月27日哥本哈根联合通过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

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

注释 :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它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

社会工作发源于人道主义与民主的理念,它的价值观基于对所有人的平等、价值与尊严的尊重。基于百年的历史,如今的社会工作实践已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满足人类需求与开发人类潜能之上。人权与社会公正是社会工作开展的动力与合法性所在。我们与社会弱势群体一道,致力于减轻贫困、解放那些脆弱的和受压迫的人们,以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度。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根植于各国与全球职业伦理。

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方法根基于一个经过调查研究与实践评估,包含各地文化背景下本土与固有知识,以事实为依据的知识系统。社会工作方法论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交流的复杂性以及包括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人类受环境影响和如何改变这种影响的能力的复杂性。社会工作职业运用人类发展、行为及社会系统理论来分析各种复杂状况,并促进个人、组织、社会及文化的变迁。

社会工作致力于解除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各种屏蔽、不平等与不公正事件。它既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也应对个人与社会的日常问题。社会工作运用多种的技能、方法,开展多样活动来实现它全面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宗旨。社会工作的涉及面很广,从基础的个人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到社会政策及其制定与发展都可以找到社会工作的影子。它包括咨询、临床社会工作(义诊所)、集体工作、社会教育学工作、家庭对待与治疗及帮助人们获得社区服务与资源的各种努力。它还包括机构管理,社区组织及对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参与和政治活动。广义的社会工作重心是普遍的,但它同时又根据各地各时代不同的文化、历史、社会经济条件而各有侧重。

起源

社会工作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社会工作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成了此后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乃至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英国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

由于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影响,英国当时的城市贫困问题较为严重。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最先由教会开办济贫事业,后来政府逐渐接手上述工作。伊丽莎白执政以来,颁布了一些济贫法案,其中以1601年的济贫法最著名。济贫法规定:

(1)每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2)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3)有工作能力的贫民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也义务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制生产。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所工作。有家者人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5)人民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贫民不能由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抚养时才由教区救助;且救助对象也限于在该区出生者或在该区住满三年者。

(6)把贫民分为三类:体力健全者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不能工作者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令其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则设法领养或寄养。

济贫法表明了政府对无力自供者的救济义务,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的方式,成为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由政府参与、专人负责、院外救济等也隐含了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

德国

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1)德国汉堡制:该制度由布希教授起草,规定该市设一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个和赈济员若干人。救济方法为助人自助;向失业者介绍工作;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不准对沿街乞食者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使贫民改掉依赖习惯。

(2)爱尔伯福制:该制度将全市分成564段,每段居民约300人,其中贫民不得超过4人。每段设赈济员1人,综合管理济贫工作。求助者必须与赈济员接洽,赈济员要先到求助者家中进行家境调查,查明确有需要才给予补助。补助后仍需每两个星期前往调查一次。发给赈济款必须是法定的最低标准,不许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赈济员还负责办理段内有关贫穷的预防工作。赈济员为荣誉职务,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全市每14段为一赈济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领导区内各段赈济员。区内14段联合且成一个赈济委员会,每两个星期开一次会,由区监察员任会议主席,讨论有关全区赈济工作并制成报告或提案,提交给由全市各赈济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为全市最高救济机关,总体支配管理全市济贫所、医院及院外救济事项,每两个星期开一次会。

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都遵循着助人自助,不使贫民养成信赖心理等原则,并都有相应的组织管理架构和程序。这些精神与做法对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与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慈善组织

为克服各个慈善组织缺乏协调、相互冲突和重复浪费等现象,经索里牧师建议,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在伦敦成立。其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中央的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每区设有志愿委员会,主持救济分配工作。

(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申请救助案件的总登记,另特设询问部,供济贫法监护人、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助者的资料,使同时向多个机构求助的职业乞丐暴露真相。

(3)各区派员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个别详细调查。

(4)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其能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

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产生有很大贡献。一方面,他们派友善访问申请者,以了解其社会背景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它强调调查后按个别情况对每一案件分别予以处理。这种个别化做法促使了个案工作的产生。另一方面,他们促进了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组织运动

1884年巴涅特成立了第一个社区睦邻服务中心“汤恩比馆”。该中心特点在于:

(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

(2)没有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开展工作。

(3)尽量发动当地人力,培养其自动自发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地方服务。

(4)除成为当地服务中心外,尽量设法将该国及外国的文化介绍给当地居民,使之亦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睦邻组织运动说明社会工作旨在寻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应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同时入手;社会工作应随时依据实际需要来安排工作,并应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工作;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并以促进全面的社会福利为目的;进行社会工作的方法,不仅采用个案工作,而且还发展了团体工作与社区组织。因此,该运动在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安全制度

(1)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创立强制劳工保险制度,并从1883年的疾病保险发展到1884年的职业灾害保险以及1889年的残疾与老年保险。

(2)1942年贝佛里奇报告书对英国乃至西方社会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极大的贡献。该报告强调四项主要原则:一是每个国民均需列为保险对象;二是所有可能丧失谋生能力的情况,都应包括在一个单独的保险中;三是采取均等费率;四是采取均等给付。该报告书正式提出了普及性的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社会保障计划设想,从而成为现代福利国家模式的基础。

(3)美国1935年制定了著名的《社会保障法案》,其主要包括:其一,社会保险方案,包括老年保险制度、失业补偿制度;其二,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包括把老年人、贫苦盲人及失去依靠的儿童作为救助对象;其三,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包括妇幼卫生服务、残疾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服务、职业重建以及公共卫生服务。

随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社会工作已成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造福于民的不可或缺的职业。

职业道德

信念

1、要保持中立,不歧视,无偏见

2、要保密,尊重个人隐私权

3、要尊重个人尊严、个人价值及案主自决

4、要尽职,保证服务品质

5、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

守则

(1)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所颁布之专业伦理守则16条

(2)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的12条基本伦理守则

理论

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

(实务理论,Practice Theories)

实务理论是用来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论架构。

它包括:助人的理念、评估、计划与评估。

实务领域:社会系统变迁;人格变迁(人际关系的改善)。

格林伍德(Greenwood)曾提出科学理性是描述性的,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可由两种理论构成。

1、评估理论

2、介入(干预)理论

职业介绍

社工师

社会工作师成为新的职业资格,《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日前已获人事部审定通过,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首次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范畴。

中新社援引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该考试大纲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说,社会工作一般指由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职业社会工作者,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在编写考试大纲时,在确保专业性的同时,尽量回避过宽、过深、过难的内容,文字表述力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考试更注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应用相关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悉,事业单位从事民政社会工作的有40万工作者,全国社区从业人员约有40多万,加上基层的民政助理员、民政干部5万人,这些工作者都将是考试的对象。通过考试的考生将获得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颁发的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项目背景

已知,中国的社会工作师大多活跃在社会福利、社区矫治、司法等各个领域,并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逐渐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也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 职业定义:

社会工作师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

二 职业概况:

已知,中国的社会工作师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 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有相当一部分社工专业的大学生在本科就读阶段选择转专业或者读二专。对于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遍的情况是,调剂而来,懵懂的学。甚至进行一个两个学期的学习后仍不是太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学来能干什么,对自己进而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试的火暴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统计显示,广州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会工作者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市区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

尽管如此,中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中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工作的学生去应聘,十有八九会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他们参加工作后,又往往被当成护理或干脆是杂工来使用。这样又产生一个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国外需要执证),更愿意花很少的钱去找便宜的非专业劳动力。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全国30余万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按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全市近3000个居(村)委会配备两名就业援助员和社会救助员一项,就需要6000人。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和体面的工作,报酬也很不错。近在咫尺的中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

而在内地,情况则大大不同,当下社工的薪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除了每年民政部以公务员等形式招聘的一部分毕业生可以旱涝保收之外,其他职位例如福利院或街道办的社工,其待遇不过和普通护理工作人员差不多,而且,由于人事编制问题,他们的很多户口、住房等都很难解决。

在浦东新区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用期内大专、本科学历的社工月薪分别为800元和1000元。试用期满,大专学历的社工月薪约1500元,本科学历的月薪约2000元。根据工作考核情况,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按工作年限逐步递增。凡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5%;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10%。

专家建议

及早准备转行。根据本专业的就业情况现状,同学们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与专业一致。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不匹配,那意味着毕业后你必将转行。这样的话,建议你做一个职业兴趣测试,找到与你性格最匹配的行业和职业,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这些行业和职业的信息,然后再分析你的自身条件,尽早确定你毕业后欲从事的职业。其实,有很多社工系的学生还没毕业或一进社工系就很清楚自己不适合走社工这条路,完全不用为着自己没走社工而有罪恶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转往媒体、人力资源管理、保险业等薪水和前景较好的领域,所以请你先澄清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社工,如果拿不定主意请跟学长姐、或找个你信任的老师谈谈,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然后,你的任务就是针对该职业的从业资历要求进行自我学习。要学什么?最简单的方式是找到与该职业最相关的大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表,还有在网络上找一些该职业的招聘要求,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你就明白什么是你需要掌握的知识了。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匹配,也建议在学好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同时,另外能有一技傍身,因为,谁都无法保证你在毕业后能百分之百对口就业。

对于专业社工来说,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统计学、个案、小组工作等专业学科十分重要,当然,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则是重中之重,因为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大门的钥匙,等于拥有让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如果社工职业发展不顺利,你可以在英语、数学能力强的基础上考研。

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实习来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一般学校都会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另外,最好能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上海、北京等社工体系相对完善的地区去实习,那样能积累到更多更先进的经验。需要实习生的机构联系电话和地址,一般在网上都能搜索到。

发展方向

社会工作学科将与专业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朝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突出地表现于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施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理论,从该国的特点出发,开展了多方面的实际的社会工作及其应用研究,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应用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特征。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有不同学派,在理论观点上以需要和实用为价值取向,在管理方法、技术上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在解决工业社会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社会控制,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相对稳定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理论。其他一些国家在社会工作实施中表现出理论与实践在不同方面的结合。通过社会工作学者和专业人员的不断探索、实践,社会工作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将日趋多样化。同时,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学术进一步国际化,学科的实施效能将日益增强,学科的理论方法将日益完善。

社区工作

一、定义

Kramer & Specht(1983)认为,社区工作是透过工作者使用各种工作方法,去帮助一个社区行动系统,包括个人,小组及机构,在民主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参与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内的社会问题,工作目标是改变环境及机构的条件。它包含两个过程,第一是社会政治过程,第二是技术作业过程(问题分析与解决阶段).

二、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

George Brager(1987)提出社区工作的三大策略:合作策略,运动策略和竞争策略。

Jack Rothman(1987)提出社区组织实践的三大模式:

--- 地区发展(Locality development)

--- 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

--- 社会策划(Social planning)

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几个概念

1、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

2、增权

3、倡导

四、社区工作目标

1、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2、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3、善于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社会工作行政

在社会工作方法中,社会工作行政发展最晚,但影响最大,现已成为间接服务方法的主体。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其中的含义是指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职能

社会工作行政的职能主要有:

①实现社会立法,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行动或社会方案;

②使社会服务组织与社会政策的实施要求合理配合;

③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运用和分配;

④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输送网络;

⑤提高社会服务的效果与效率。

价值观

莫拉莱斯和谢弗(1989)把社会工作价值分为三个方面。

人的偏好

相信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人具有能力与动机去追求更满意的生活

人要对自身与他人负责,除了自己之外还要想到其他人

人需求归属

人有共同需求也有独特偏好

社会的偏好

社会必须提供机会让每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实现其最大的潜能

社会应提供资源与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避免食而无粮、教而无师、病无良医、住无蔽身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的发生

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的模塑过程

工具价值

社会工作者相信所有人均受尊敬与保持尊严,应使人有最大机会决定其生活方向

应协助每个人与他人互动以建立满足人人需要的社会

相信个人具有独特性而不以刻板印象对待之。

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

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

案主自我决定权

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求、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的需求

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

没有歧视、尊重多元化

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

保密与隐私权

愿意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给他人等等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总体可以概括为: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即通过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眼前困难的同时,增强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持守平等、尊重、接纳、使能等基本信条,一切为了服务对象。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特征可概括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功能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由于社会变迁、家庭或个人原因,有些人可能会一时或较长时间地陷入贫困,从而难以正常地进行生活。对生活上有困难的人给予必要的帮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则是通过上述服务来恢复和促进困难群体、有需要群体的正常生活。正常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实际上,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就是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就是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和促进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改善,使他们能像别人那样正常地生活。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广大民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职业。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时,社会工作者既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也重视社会方面的原因。在个人方面有生理、心理、个人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社会方面有家庭、社区、工作单位和社会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之中”,认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常常是面对眼前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工作目标。但是,社会工作者并不只是提供简单的、具体的服务,而是把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作为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希望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良性互动是社会工作希望发挥也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对社会的功能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

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对有困难人士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而且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减少因问题激化而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有助于社会稳定。在这里,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地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与一般行政管理有所不同。行政管理倾向于用行政力量,即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和权力解决问题,维持社会稳定是其直接目标。社会工作则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社会工作不但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强调不尽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会造成社会问题,因而要通过改变环境、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所以,社会工作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发挥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人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在现代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原来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体系被打破,人们之间良好的共同体关系受到了伤害,并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这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应该指出的是,社会工作所擅长的、面对面的、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不但如此,社会工作通过自己的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促进互相关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这样,社会工作就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实施

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的专业内容、形式、方法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社会福利保障、社会风俗改造、社会基层管理等主要专门领域及其他领域,较普遍的有:

①工业社会工作。主要在工商企业或其他工商机构中解决有关劳工福利、职业保障及其他有关问题。此项工作在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纳入工会工作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大都存在于工会工作之外。

②农村社会工作。较工业社会工作发展为晚。它主要针对农村的社会生活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冲击而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和有关的社会发展等工作。

③家庭社会工作。它为家庭提供多种内容的社会服务,以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强化家庭功能;帮助家庭成员健全本身机能,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与变化。

④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性的服务,协助学校改善学习环境,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问题;协助学校完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正常成长;引导学生发挥蕴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帮助少数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克服障碍和挖掘潜能,自砺成才。

⑤医疗社会工作。一般指运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服务。具体指医院和诊所的社会服务,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设施内的社会服务,以及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

⑥军队社会工作。主要为军人、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和在部队驻地社区开展各项专业服务,包括福利保障、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心理卫生服务和建立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方面;在军队和地方之间调整关系、组织合作。中国军队社会工作的主要部分单独列为优抚安置工作,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性质功能

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以必然或偶然的形式出现各种自然祸害和事故性灾难。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变迁中出现的矛盾,和在一定的教育、科学、文化条件下产生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不同制度的社会之中。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在不同制度的社会中有着它的共同性,主要表现 在:

① 服务性。对遭受各种困难和不幸的人进行帮助,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

② 稳定性。它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机制的一部分。通过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以及帮助社会成员恢复社会生活功能,发挥改善社会生活秩序,改进社会环境的功能。

③ 发展性。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解决社会生活出现的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缓解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同时参与开发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物质基础现代化与社会化,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④ 调节性。即在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中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对社会运行过程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社会工作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加强社会行政管理,参与和协理解决有关的一些矛盾问题,从中发挥出调节的功能。

院校排名

排 序学校名称水 平开此专业学校数
1中国人民大学5★255
2华东理工大学5★255
3南京大学5★255
4北京师范大学5★255
5山东大学5★255
6四川大学5★255
7复旦大学5★255
8浙江工商大学5★255
9南昌大学5★255
10华中师范大学5★255
11上海师范大学5★255
12深圳大学5★255
13河南师范大学4★255
14内蒙古师范大学4★255
15福建师范大学4★255
16河南科技大学4★255
17华中科技大学4★255
18苏州大学4★255
19上海大学4★255
2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4★255
21华北电力大学4★255
2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3★255

协会组织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是经过中国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国家民政部直属主管的全国性专业社会团体。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注册为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a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缩写为CASW)。其宗旨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大力弘扬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建设和实务建设,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行业化,努力推动各相关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为根本,发挥调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1991年7月,1992年7月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成为正式会员。下设14个工作(行业)委员会、8支专项基金、1个代表机构、6个办事机构、3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单位、3个合作单位。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民政部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活动,2004年度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应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

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

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特点

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公正、爱心、守信、奉献;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社会工作的职责: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范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

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体和个人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

其他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学、社会问题概论、NGO管理与发展、志愿者管理、SPSS应用教程、社会性别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4-1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

相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 老年学 临床心理学 人类学 女性学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