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土耳其语:Fatih Sultan Mehmet),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

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提赫”(意为征服者)相称(Mehmed the Conqueror)。他21岁的时候已能指挥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几代苏丹的夙愿

及后更西侵巴尔干半岛腹地、东抗白羊王朝,为日后奥斯曼帝国百年霸业奠下稳固的基石,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统治,尤其是在宗教和文化方面所采取的宽容政策,实数难得。

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使得奥斯曼帝国国形势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民族得以融合,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许多历史学家称他才是奥斯曼帝国真正的创建者。他也为后来的苏里曼大帝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能使用流利的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八种语言,也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

人物生平

穆罕默德二世(1432年3月30日-1481年5月3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军事统帅。穆拉德二世第四子。

1453年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改称伊斯坦布尔。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征服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和摩里亚(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威尼斯-土耳其战争中,夺取爱琴海大部岛屿,并一度攻抵威尼斯近郊。向东先后征服小亚细亚的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卡拉曼公国及黑海北岸的克里木汗国,把东部疆界扩至幼发拉底河,创建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以“征服者”著称。

1481年准备出征罗得岛时被长子毒死。他重视文化教育,曾颁布帝国最早的法典。

早年

穆罕默德二世(Muhammad Ⅱ,1432-1481)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第七任苏丹 (1451-1481)。全名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第六任苏丹穆拉德二世之第四子,1432年3月30日生于埃迪尔内。

幼年时曾接受严格的伊斯兰教、文化和军事教育。他的两个哥哥体弱多病,所以穆拉德二世着重培养穆罕默德。穆拉德聘请了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给他当老师。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贵族子弟,以及表现出聪明伶俐的战俘们的儿子。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能结交各种有才干的朋友,为日后执政打下基础。等穆罕默德年龄稍长,穆拉德就派他去小亚细亚的马尼萨担任总督,以使他积累治国经验。

励精图治

1444-1446年,在其父弃政隐居期间,他被逊位为临时苏丹,曾先后 经历了十字军入侵和近卫军叛变等事件,开始认识到军权与武力在治国当中的重要性。

1446年5月,其父复苏丹位,他重返马尼萨任省督。此间,他从师当地的一些著名学者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研读波斯、希腊、罗马的古典诗篇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著作。他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对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著名统帅的传记尤感兴趣。重视军事学研究,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武器的运用以及地形的选择等尤为钻研。

穆罕默德二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在知识道路上的进步毫不逊色于其在远征上的速度。他除了自己的母语外,还掌握了阿拉伯语,波斯语、迦勒底语或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他对拉丁诗篇或散文很偏爱,也喜欢异教艺术、占星术,甚至掌握了一些数学上的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了如指掌。除精通土耳其语外,他还学习并掌握了阿拉伯、波斯、希腊等多种语言。这一切为其后成为博学多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1451年在其父逝世后正式继位。在位30年间,他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建立起庞大的奥斯曼帝国。

攻占君士坦丁堡 结束欧洲中世纪

1453年,21岁的土耳其国王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人的军队攻打日渐衰亡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虽然君士坦丁堡只有8000名守军,但因其两面靠海,连接陆地的两面有水深170米的护城河拦阻,加之城墙坚固,尽管土耳其军拥有威力强大的石臼炮,却无法将其摧毁。

胜利就在咫尺,却只能望而兴叹,土耳其军一筹莫展。突然穆罕默德二世提出一个设想:“从海上进攻,我们可以发挥在外海的300艘战船的威力。”穆罕默德二世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因为土耳其军的战船从外海进入内海,必须经过海湾,但海湾有粗大的铁链拦阻,土耳其军队曾几次冲击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再度进攻只能重蹈覆辙。更让人们惊讶的是,穆罕默德又提出了一个似乎是天方夜谭的设想——战船避开铁链,从地岬运进内海。地岬是一片崎岖的山地,战船难以翻越不说,加之那里被热那亚人控制,向热那亚人借路无异登天。人们一片哗然,纷纷劝说他们这位年轻的国王收回命令。

穆罕默德二世却行动起来。他首先买通热那亚人,取得了战船通过地岬的许可,然后组织人力在地岬凿山修路、铺设木板,牛拉人推地先后将80艘战船运进内海。当土耳其军队再次发起进攻后,没多久,君士坦丁堡就被攻陷。

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将这座

城池改名为“伊斯坦布尔”(Istanbul),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

战场上的人生

此后,他发动了一系列战役和远征:

在欧洲,他先后征服塞尔维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并把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并入帝国版图;向西占领意大利南部的爱奥尼亚海诸岛和奥特朗托,北上攻抵威尼斯外围;在东方则向黑海发展,夺取了重要商业城市卡发(Kafa,今费奥多西亚),征服克里米亚汗国

在亚洲,先后灭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卡拉曼公国,打败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埃尔津詹之战),统一了安纳托利亚。随着对巴尔干地区和小亚细亚的征服,伊斯兰教在上述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穆罕默德被称为“两地(指欧洲属地和小亚细亚)和两海(指爱琴海和黑海)的主人”。

他在自己的30年统治期间亲率大军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这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在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从而灭亡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穆罕默德二世在其士兵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后,把这个城市改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使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国家,并且从此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穆罕默德二世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征服活动包括1459年吞并塞尔维亚,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和1479年吞并阿尔巴尼亚。他的另一项战果是,使金帐汗国的残余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1480年,穆罕默德二世进攻意大利,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件事在马基亚维利的《佛罗伦萨史》中有所反映。

晚年的穆罕默德变得很多疑,总是害怕有人要害他。即便如此,他还是死于非命。1481年5月初,他的长子巴耶济德急于登位,暗中买通了御医,毒死了穆罕默德,1481年5月,他在出征罗得岛前夕殁于马尔泰佩市附近的洪卡沙伊军营中,后葬于伊斯坦布尔法蒂赫清真寺旁的寝陵里,终年49岁。

穆罕默德二世毕生率军征战沙场,战绩显赫,以“法提赫”(Fatih,即征服者)著称于世。1453年5月末,他在亲率20万大军历经两月的苦战之后,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廷帝国,并以该城为首都,改名伊斯坦布尔。史书称之为“开创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新纪元”。

为政举措

穆罕默德二世1808 年继位后认为需要改革, 但几位主张改革的高官被杀后, 他不得不把政府大权交给保守派控制。直到他消灭了反西化改革的近卫兵团和“蒂玛”制封建骑兵部队, 穆罕默德二世才开始大规模军事改革, 在西方军事顾问帮助下建立起新式军队, 在行政机构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由于外交的需要, 也为更多地了解、学习西方, 专设翻译局以培养外语人才, 外交机构和翻译局为奥斯曼造就了不少人才。近代中国也是处理外交问题的总理衙门和同文馆成为新式人才摇篮, 这一前一后, 相映成趣。

为了表明开放的决心, 他命令官员要穿欧式西裤、大礼服和黑皮靴, 百姓戴的穆斯林头巾也被废止, 规定一律戴一种圆柱形无边毡帽。这种帽子由于没有帽沿, 所以做宗教祷告时前额照样可以方便紧贴地面。显然, 这是穆斯林头巾与西式有沿帽之间的一种妥协, 但它的推行仍遭到维护传统者的强烈反对, 在国家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后才开始流行。这种圆筒形帽子后来反被称为“土耳其帽”, 成为土耳其的民族传统象征之一。

在奥斯曼帝国, 教育是宗教的世袭领地, 从来只教宗教课程,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穆罕默德二世也兴办了学习法语和其他世俗学科的学校。这些改革虽然还十分肤浅, 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 意义却十分深远。

政治

穆罕默德二世在施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登基第一年,他就改组了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加紧了对国库的管理。他命令各税务官自查帐目,然后在派人核查,凡帐目不清者,一律撤职查办。他还对官吏的等级、职责、地位、待遇,甚至衣着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官员被分成内廷和外廷两部分。内廷负责苏丹的私人事务。外廷包括苏丹的私人顾问、侍卫和所有行政人员,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在中央称国务会议,成员包括宰相、大法官、财政官和国务秘书等,每个周一、周二、周六和周日国务会议成员都要于穆罕默德议事几小时,讨论并决定政府各项事务。各地事务行省总督负责,在战时总督要负责为苏丹招募军队。

他改组政府各级行政机构,明确划分各职权部门的职责范围;实行部分权力下放,规定宰相府、度支大臣办公厅和大法官办公厅有权以苏丹名义,分别颁发有关行政、财政和伊斯兰教事务的指令;对帝国辖有的欧洲28省和小亚细亚20省实行中央集权下的分级治理;整顿吏治,重视法治建设,主张在遵守逊尼派伊斯兰教法的基础上,完善国家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立法,以其名义颁布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一部法典和各项法规。法典内容广泛,涉及朝廷官职的设立、宫廷礼仪、财政制度和刑法等。法规中最具体的是土地法,它明确规定帝国的土地占有形式分为3种:国有地(米利)、寺院土地(瓦克夫)和私有地(米勒克)。

在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时期编成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这一重要工作后来在他的继承人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立法者”)时代终告完成。

军事

穆罕默德二世以法蒂赫(征服者)著称,在位期间大事征战,扩张领土。最大的成绩是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在欧洲,先后将塞尔维亚(1459)、摩里亚(1460)、波斯尼亚(1463)、阿尔巴尼亚(1479)并入帝国;在亚洲,灭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1461)、卡拉曼公国(1466),打败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1473),统一了安纳托利亚。继而于1475-1477年确立了对克里木汗国的宗主权。

在他之前,奥斯曼的军队分为步、骑、海三种。步兵主要是手持弓箭,在两军对垒时配合骑兵。或是组成炮兵,完成攻陷城池的目的。当时作战主要靠骑兵,因此骑兵的装备和待遇都非常好。海军是自穆罕默德二世起才正式成为正规部队的。为了控制黑海和爱琴海,他不得不大力发展海军,在许多港口都建立了造船厂,从威尼斯和希腊聘请专家。很快他就建立了一支大小和装备均能同西班牙、法国或威尼斯相匹敌的舰队,并在攻打君士坦丁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军队攻占拜占廷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战役)。两天后穆罕默德进城。将其定为首都,并改称伊斯坦布尔。他看见城市被破坏得很厉害,于是紧急下令提前停止抢掠,对那些古代建筑和文物要妥善保护。他还释放了许多俘虏,并鼓励手工业者和商人留在城内。对于他们的基督教信仰,穆罕默德也表示尊重。这样这座历史名城才没有遭受巨大的破坏。

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意义重大。他结束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把首都迁到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他本人也因此在帝国境内的威望陡然增高。此后,在巴尔干地区、小亚细亚以及从威尼斯和意大利南部一直到波斯和克里米亚,他都进行了旨在巩固、修整和拓展帝国版图的战争,获得了“法蒂赫”(征服者)的称号。1473年,穆罕默德二世完成了小亚细亚半岛的统一;1475年,奥斯曼军队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使得黑海几乎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内湖;1478年,他完成了对波黑和阿尔巴尼亚的征服。在他的晚年他开始使用“两地和两海的主人”的称号。

文化

穆罕默德二世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在伊斯坦布尔等地建立学校、图书馆、医院及清真寺多处。在宗教方面,穆罕默德二世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对异教徒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政策。许多基督教堂被保留了下来。信仰基督教的居民享有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甚至建立自己的学校,用本民族语言教学。他曾对塞尔维亚的首领说:“在每一座清真寺旁,都要有一座基督教堂,你的人民可以在里面祈祷。”穆罕默德在宗教方面的宽容缓解了被征服民族的对立情绪,也减轻了对外扩张的阻力。并且,他与欧洲教皇和基督国统治者的宗教歧视压迫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审慎态度,实行宽容政策。在攻占君士坦丁堡后,为了稳定政局,他释放了许多分配给他的基督教战俘奴隶,并对居住在城内的希腊基督教徒采取退还房舍、豁免赋税、免服兵役等措施,鼓励他们继续定居。对帝国境内的被统治民族给予一定的自治权,准许他们在不触犯帝国政府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本民族的方式和法律生活,可以开办民族学校,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在号召穆斯林兴建和把某些基督教堂改建为清真寺的同时,容许基督教徒保持其宗教团体的独立性和在批准保留的教堂内自由地进行宗教活动,曾允许塞尔维亚国王在其境内每座清真寺旁兴建教堂。承认犹太教各个教团的合法存在,给予他们与其他教会同等的权利。允许恢复希腊总主教区,从埃迪尔内一个帕夏的奴隶中找回主教真纳狄奥,亲自设宴予以款待,任命其为希腊总主教。穆罕默德二世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亦很重视。他开办了以培训行政管理人员为宗旨的宫内学堂,各民族学员可以平等地接受语言、文学、法律、军事、宗教、财政、行政管理等全面教育,苦读10-12年后被量才分配到政府各部门任职。他在伊斯坦布尔大规模兴建宫殿、清真寺的同时,也注意学校、图书馆的创建,仅在法蒂赫清真寺两旁即各建有4所高等经文学校,聘请穆斯林世界的著名学者讲学。他本人爱好广泛,在战争间歇时,曾在王宫内从事过园艺劳动,亦常同文人学士在一起吟诗作画。他保存有当时世界各国的一些绘画作品,其中还包括有中国明代的国画。

穆罕默德二世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给人以深刻印象。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几乎完全是受他的恩赐而存活了下来;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职位得以保留。穆罕默德二世命令牧首把一些基督教的文献翻译成土耳其语。他甚至从威尼斯请来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詹蒂利·贝利尼来为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场所制作壁画。除此之外,穆罕默德二世还使用了罗马皇帝的称号,以增加他在帝国欧洲部分领土上的统治的合法性。

人物评价

他21岁登上王位。对内,他先处死几个年幼的弟弟,清除内乱的根 源;后以非常手段彻底改革他父亲治家旧制,从而在族中树立起了个人威信。对外,他凭借个人的野心不断远征。他一生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于1453年攻占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从而埋葬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掀开了欧洲历史的新篇章。

这位学者型的政治家并没有用理性抑制残暴的本性,他向人推广希伯来奴隶的粗俗方言;为了寻找一个被盗的西瓜,竟然活生生剥开了14个随从的胸膛;明知自己稳继王位,仅仅为了除去隐患就把亲生弟弟溺死在浴盆里;为了向土耳其近卫军证明他并非好色之徒,他曾当众地砍下一个美丽女奴的头。在战场上,士兵对他的恐惧远胜于对敌人。可他没有盖乌斯.卡里古拉那么荒淫无道,卡里古拉自以为是才为所欲为,而穆罕默德二世被伏尔泰称为他那个时代最有教养和学识的人,“他使全部的法律都服从自己的意志“。 他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给伏氏以深刻印象,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几乎完全是受他的恩赐而存活下来;他还从威尼斯请来了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詹蒂利·贝利尼来为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场所制作壁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职位得以保留。最绝的是,他不畏先知穆罕默德的预言请贝利尼给自己画像。攻下君士坦丁堡后,他完全可以为所欲为,但他此时却怀着一种人生无常的凄凉之意不由自主地当众背诵了一段波斯诗歌:“蜘蛛在帝国的宫殿里织下它的丝网,猫头鹰却已在阿弗拉希阿卜的塔上唱完了夜歌”。

穆罕默德二世最主要的成就—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影响不应该被 过高估计(这也是穆罕默德二世没有被列入正榜中的原因)。因为其一,千年拜占庭帝国早已衰弱不堪,13世纪以后,实际上是一个只拥有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带的小国,能延续到1453年本身已是一个奇迹;其二,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西欧人便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君士坦丁堡基本上失去了一千多年来沟通东西方枢纽的重要地位。凭借辉煌的文治武功,穆罕默德二世仍不失为世界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代雄主。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历史人物 君王 奥斯曼土耳其 君士坦丁堡 夙愿 巴尔干半岛 奥斯曼帝国 苏里曼大帝 土耳其语 亚美尼亚语 希腊语 斯拉夫语 希伯来语 波斯语 拉丁语 阿拉伯语 苏丹 奥斯曼土耳其 巴尔干半岛 波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