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本词条为消歧义词条。如果您所要找的“《二泉映月》”在本词条无介绍,请您添加。

《二泉映月》不止一个,本词条介绍几个大家熟悉的《二泉映月》。

1·乐曲《二泉映月》

2·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乐曲

《二泉映月》是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的作品。阿炳一生极为悲惨,4岁丧母,自幼随父当道士并学习音乐,后双目失明,流落街头,历尽坎坷。他一生创作和演奏过许多作品,可惜仅留下六首。除《二泉映月》,还有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般》,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叙术、倾和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后央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后来在乐曲高潮处,二胡的强有力演奏更是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这首作品后来曾被改编为四重奏,弦乐合奏。

作品简介

阿炳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 ,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作者简介

华彦钧小名阿炳,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江苏无锡人。二十多岁时,他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华彦钧,出生在江苏无锡。他对民间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从小就学了击鼓,吹笛,拉二胡,弹琵琶。十五六岁时,已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乐师。而他三十四岁的时候,疾病使他双目失明了。贫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头,生活极为艰苦。但他骨气刚毅,从不乞求别人的施舍,而是以卖艺为生。他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长期生活于社会的底层,有着鲜明的爱憎,他曾编演过许多乐曲,刚才人们所听到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于他生活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他也曾编演过许多讽刺性的乐曲,向邪恶势力挑战,如《听松》《汉奸的下场》等曲目,表达了他对日寇及汉奸的极大的义愤,而他因此也成为了反动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1947年,阿炳遭国民党殴打成疾,被迫停止了卖艺生活。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阿炳终于盼到了全国的解放,他的艺术生涯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采访了阿炳,并在匆忙中录下了他所弹奏的《二泉映月》 《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乐曲。他还答应半年后继续录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于他长期遭受旧社会的折磨,竟于当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阿炳之死以及他数百首乐曲的失传,不能不说是中国音乐史上永远无法弥补的一大损失。

名称来历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光《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奥曲里有首《三潭映月》 ,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人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作品赏析

二泉映月景色,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等建筑。农历每月望日前后,月恋水,水怀月,同辉水韵。佳景天成。 熟悉的乐曲,仿佛把人们带入了山水秀丽的江苏无锡:在人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丽的景色。伴着泉水的涌动,这支婉转的乐曲又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二泉映月》作为阿炳仅保留下来的几首曲目之一,显得弥足珍贵。据说在录制它的时候,工作人员曾询问阿炳乐曲的名字。阿炳说,既然广东有《三潭映月》,那么这首曲子就叫作《二泉映月》吧。就这样,《二泉映月》流传了下来,而它也被看作是作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二泉映月》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人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人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人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可以说,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弦……

芭蕾舞剧

《二泉映月》的选材为这部舞剧故事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是真情的流淌--泉哥与月儿纯真炽热的恋情、古府恶霸的逞凶夺爱、月儿的悲低沉湖与泉哥的自残双目...它的情节催人泪下,在展示西方传统芭蕾风采的同时表现出浓浓的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意蕴。

《二泉映月》无疑给沉寂多年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创作带来一股清新的凤。它使人们得以在熟悉的旋律中,去感受剧中那皎皎月影、澹澹泉魂所营造出的感人意境和令人砰然为之心动的情致,去品味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在继承与创新的路上所展示出来的动人风采。

《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作为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此剧先后获得第六届戏剧节金奖,中宣部工程奖,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优秀作品奖等多项大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十大精品剧目,从1997年开始创作经过多年的打磨,作为中国知名芭蕾舞团之一的辽宁芭蕾舞团携该剧登录武汉琴台大剧院。

一弯清月,一脉清泉,一叶扁舟,一把二胡不绝如缕的旋律,牵出个让苍天大地为之动容,关于"瞎子阿炳"泉哥和月儿凄美的爱情故事。舞剧中虚构了阿炳(即剧中人物"泉哥")与月儿的悲剧人生,在对这种悲剧人生的揭示中,细腻地刻划了泉哥彻骨的哀痛和不屈的人格。也揭示了中华儿女在面对压迫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诠释了真爱的意义:真爱是两人灵魂的共鸣,生命的升华,是可以跨越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

首次用历史悠久,高雅优美,世界上最轻盈的舞蹈形式"足尖上的舞蹈"--芭蕾来演绎这部佳作,芭蕾源于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动作演绎以柔美和延伸为特点,《二泉映月》采用芭蕾舞的形式进行表演把原著音乐

中那种哀怨和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则《二泉映月》作为中国民俗音乐,此次摒弃二胡独奏,以交响乐的形式让悠扬的音乐与芭蕾表演完美结合,这也是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的一部作品,同时它让人们了解了芭蕾舞并不是只能演绎出那些人们所熟悉的名著,它也是可以不断通过人为来创新的!

《二泉映月》无疑给沉寂多年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创作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它使人们得以在熟悉的旋律中,去感受剧中那皎皎月影、澹澹泉魂所营造出的感人意境和令人砰然为之心动的情致,去品味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在继承与创新的路上所展示出来的动人风采。新版《二泉映月》除了重写音乐,布置实景外,还增强了戏剧冲突,将更感人。另外演员的舞蹈表演难度也有所增加,其中阿炳失明后跳的独舞、双人舞很有看点。新版《二泉映月》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改成了交响曲,舞台设计也全部采用实景,比如江南水乡、荷花池、牌楼假山都会在舞台上呈现。

视频

二胡版

歌曲版

芭蕾舞剧版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阿炳 道士 手法 情绪 主题 旋律 二胡 作品 四重奏 阿炳 代表作 无锡 卖艺 瞎子 琵琶 咿咿呜呜 杨荫浏 曹安 国庆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