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世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hì sú。一指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二指非宗教的;三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四指尘世,世间;五指俗人,普通人;六指流俗,庸俗。

词目

世俗

拼音

shì sú

词典解释

词典解释一

[common customs]∶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

世俗之见

[mundane]∶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①《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

②《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③明 邵璨《香囊记·辞婚》:“只是这个人有些执古相,不通世俗。”

尘世;世间

①《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②汉 贾谊 《惜誓》:“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③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世俗俚语亦有可取之处: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七:“一切世俗的享乐,一切所谓荣华富贵,我全看破了。”

⑤宋 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指俗人,普通人

①《庄子·天下》:“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②《商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③《史记·孝武本纪》:“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

④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一:“凭栏挥手问世俗,何人得到蟾蜍宫?”

⑤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世俗以势利为是非,皆此类也。”

流俗;庸俗

①唐 韩愈 《王公墓志铭》:“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

②清 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舅氏天性豪迈,喜施与,无世俗龌龊态,而交结知名,座客常满。”

叶圣陶倪焕之》一:“树柏说到末了一句时,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画出来。”

1.

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3.

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①《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

②《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③明 邵璨《香囊记·辞婚》:“只是这个人有些执古相,不通世俗。”

4.

尘世;世间

①《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②汉 贾谊 《惜誓》:“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③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世俗俚语亦有可取之处: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

④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七:“一切世俗的享乐,一切所谓荣华富贵,我全看破了。”

⑤宋 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5.

指俗人,普通人

①《庄子·天下》:“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②《商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③《史记·孝武本纪》:“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

④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一:“凭栏挥手问世俗,何人得到蟾蜍宫?”

⑤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世俗以势利为是非,皆此类也。”

6.

流俗;庸俗

①唐 韩愈 《王公墓志铭》:“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

②清 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舅氏天性豪迈,喜施与,无世俗龌龊态,而交结知名,座客常满。”

③ 叶圣陶 《倪焕之》一:“树柏说到末了一句时,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画出来。”

词典解释二

“世俗”,有两种解释: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潮语义同,有“世俗是这样”(前义)“我这个世俗人”(后义)等说法。

作前义词例:

《楚辞》屈原《渔父》:“安能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皓皓,比喻贞洁)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1993年5月份的《舞台与银幕·人体模特》一文中说:“你可曾领悟到人体模特冲破世俗偏见樊篱洒泪滴血的精神之光?那可是一种凝重而悲壮的美。”

作后义词例:《孟子·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也。”

《商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世俗为何物

一提到世俗二字,就算目不识丁的乡村老太太也顷刻心领神会了。

当你想问题办事情以及处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细节方面都按照别人一样思路方法考虑下手时,那么你就世俗了。

任何身份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选择世俗,也可以选择超凡脱俗。这是人的自由和权利。

屈原遗世独立,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举动是犯众怒的。于是,当时的人说他是疯子。但屈原终究还是屈原,别人骂他是疯子,他反而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疯话”来。能这样做也实在令人佩服,因为这与世俗相距十万八千里。

陶渊明,他是一点不俗,居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愤怒辞官隐去。想想在封建社会,多少读书人为了求得一官半职而寒窗苦读十载,虽然那个时候科举制度尚未发明出来,做官是靠推荐。但会被推荐上也说明这个人应该肚子里有一定墨水吧。惟独陶潜那么慷慨,两袖清风,一气之下于官场愤然绝迹。此等高风亮节真叫人拍案叫绝!他有一首诗叫《归园田居》,其文如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来,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可见,陶渊明自己都已承认了与世俗无缘,更何况官场黑暗,他作出这个决定还算明智的,后人不应指责他消极避世。要不然,没有与世俗无缘的陶渊明在历史上出现,山水田园诗的鼻祖真不知到哪儿找去。

作出超凡脱俗的举动,是不为世人深刻理解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尽管如此,可后人仍旧由衷地崇拜他们超越世俗的胆识和傲骨。

能够大胆作出超凡脱俗举动的人,在人类史上不算太多。但在同时,人类史上倒是留下了许多世俗到了极点的人。因为他们把世俗之手腕耍弄得太过分了,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由世俗走向卑鄙、无耻、市侩。人们一提到卑鄙无耻市侩之徒,就一定会厌恶得咬牙切齿,可见卑鄙无耻市侩之徒是不得人心的。

约一千年前的秦桧,他就是世俗过度了,纯粹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他可以假传圣旨宣岳飞收兵回府;他可以把岳飞父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诸如此类,在特定时代非常时期,只有一揽朝中大权的秦桧才有机会做出来,也只有世俗过度的秦桧才会做出来。于是,秦桧便“有机会”成为历史上卑鄙无耻之徒的“典范”。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也是世俗过头了,或许有人会说她是精明。这不,她也就世俗、精明过度了,反而成了市侩。我想,如果我们生活中有一个王熙凤化身的人,那我们的日子就非得提心吊胆地过不可了。

不过,我们生活中毕竟平凡世俗的人居多。人世间,世俗是必须存在的。否则,要人人都成为超凡脱俗的高人或君子,这叫我们到哪里找去;就算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切高人或君子都找出来,也凑不到那么多;如果要人人都成为卑鄙无耻市侩之徒,那人间会乱成什么样子。

张爱玲也算是一个世俗的人了。你看她出身于官宦世家(她是清未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伦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却擅长于写小市民的世俗生活,而且又写得那么细致入微。试想,如果张爱玲对“世俗”二字没有深刻体会,她是绝对写不出那么好的传世佳作的。说她俗,她甚至对自己的名字都认为是俗不可耐。她在《天才梦》一文中说“……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她还很爱钱,她说钱可以买漂亮的衣服,她用一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去买口红,她会和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在小钱上斤斤计较,算得一清二楚。可见,张爱玲这个女人确实俗透了,从她的名字到她的爱好,再到她的生活、价值观,哪一面又是不俗呢?不过,张爱玲的世俗又是别具一格的,这反而使世人认为她很怪,说她是传奇女子。于是,直至今日,张爱玲女士仍以她自己独特的世俗色彩吸引着全球三千万的“张迷”。

世间的人,有的人知道世俗而厌恶世俗,故走向超凡脱俗;有的人深谙世俗而走火入魔走向卑鄙无耻市侩;有的人明知世俗而甘愿世俗,安分世俗。

没有一点底蕴而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愤世嫉俗者,我们称之为狂妄自大;有着高深修养和学识的人超凡脱俗,我们称之为高人或君子。

没有一点底蕴而深谙世俗走火入魔的人,我们称之为势利小市民;有着高深学识却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深谙世俗走火入魔的人,我们称之为卑鄙无耻的市侩小人。

明知世俗而甘愿世俗安分世俗的人,我们称之为凡夫俗子。

世俗化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跟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用除魅(disenchantment)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在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趋势,他认为神圣性跟机械连带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现代工业为主、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正遭受到侵蚀挑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与神圣性。

佛学中的世俗

【世俗】

(梵sam!vr!ti,巴sammuti,藏kun-rdsob)

音译三佛栗底。泛指佛法胜义谛以外的一切世间规范及事物。单称世或俗。相对于‘胜义’而言。亦即被一般世人施设安立的虚妄假有法。《显扬圣教论》卷十六云(大正31·559a)︰‘宣说我法用,皆名为世俗。’《俱舍论》卷二十二云(大正29·116b)︰‘施设有故名为世俗。’《成唯识论》卷一云(大正31 ·1b)︰‘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皆谓我、法等并非真实有,只是随着世情而假设,故称为世俗。

又,《显扬圣教论》卷六云(大正31·509c)︰‘问︰何因缘故名为安立。答︰由三种俗所安立故。(一)由世间俗,(二)由道理俗,(三)由证得俗。世间俗者谓安立田宅瓶盆军林数等,及安立我有情等。道理俗者谓安立蕴界处等。证得俗者谓安立预流果等,及安立彼所依住法。’

此中,如田宅等是有名无实,唯依名言而安立,故称世间俗;如蕴处界等是随体事而安立,故名道理俗;如四沙门果等是为了证得的方便而安立,故称证得俗。《成唯识论》卷八亦分别三种世俗,而以遍计所执为假世俗,依他起性为行世俗,圆成实性为显了世俗。另外,同论卷九将此三种世俗总摄于依他起性,其文云(大正31·48b)︰‘复有二性,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为简世俗故说实性。’亦即相对于圆成实的实有性,谓遍计所执是妄有,依他起性是假有,故总称二者为世俗。

至于其他诸论则谓有漏心是世俗心,缘世俗境的有漏智是世俗智,以世俗智来断诸染者为世俗道,其他凡有漏心之所行皆称为世俗。

历史

“世俗”,有两种解释: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潮语义同,有“世俗是这样”(前义)“我者个是世俗人”(后义)等说法。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世俗之见 奸邪 邵璨 安闲 王西彦 商君书 苏舜钦 凭栏 朱克敬 瞑庵杂识 俗气 常满 叶圣陶 倪焕之 眉宇 气习 皓皓 人体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