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人至察则无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察:精明苛察;徒:同类或伙伴。也说“水清无鱼” 。

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也有一说人察无徒——现代汉语词典。

注释

详解: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他过分要求与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举一动均符合或者满足一己的标准,但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另一说,《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作者简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汉时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九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又与人共同记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

章帝时,班固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是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奉献所作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讨论,曾 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其目的是广泛动员经今古文学派的力量,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次会议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 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永元四年,窦宪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死于狱中。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就读,所学无长师,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及长,贯通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入狱。赖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遂送至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成《汉书》。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后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被人陷害入狱,死于狱中。

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汉书·苏武传》、《幽通赋》等。

随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文 / 缘浓份淡

也许,在另一面来说,“凡事认真”或是“最怕就是‘认真’二字”等理念下,恐怕我现在所述的被各位所不齿。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最早是从《增广贤文》看到的,前一句大家都明白,后一句中的“徒”就是“朋友”之意,这样不用多说大家都清楚它的意思吧。人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世界这么多人,思想都不同,就是同胞的兄弟,性格都各异。人生在世,为了生存或生活得更好,为了小小的利益,趋炎附势,阳奉阴违。就是儒家的祖宗孔子他老人家,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认不得‘真’字”的“直八”故事。看来人生一世,聪明也好,还是糊涂也好都是轮回的一个反映。难得的糊涂,或更是人之高招。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他老人家都能清楚地说明了“有中无,无中有”,如果不想丢弃有,就得无,同样得无也就是得有。看来,想两者都有的话,看来还是平衡最好。金庸在谈他的小说中,最喜欢人物是段誉,功夫的话就是“亢龙有悔”两者都是不做绝而留有余地。他都几十岁人了,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对这个“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恐怕是给我们的一点点启迪。

从对立来说,水清本来是个好事,但就是这样,鱼能去吗?太清了,什么都没有,吃什么?恐怕是等人吃吧!人至察了,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中或计算在内,你敢做他的朋友吗?朋友是平等的,地位均等的,你会受他尊重吗?经常我们都劝人做事认真,不得分心,凡事做到最好。特别在今时今日,做不好的话恐怕连饭都会没有得吃。是的,但不要不看清楚,这里所说的就是“水太清”,而不是水清。是至察而非只是察。也就是不能过尽而是留有余地。如果你做事都用尽自己的能力,不用说你的能力就局限于此了吧!如果一朝事情有所改变而做不来的话恐怕会失去更多。有时藏而不露,做事总留有一着,就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或不知其底细是在哪一部位,虽然有时不能委于重任,但应该知越是重任,责任也就是越大。

从现实生活中来说,有多少人凡事做绝?聪明人都会留有余地。君不见很多时候的领导批评也都会留有点点空间。万事循环转,人有三衰六旺。时来运转或时去衰来都是平常事,没有余地恐怕都是为自己伏下了种种苦恼和苦果。就算在工作做事中,又有多少是特别认真的呢?要说“国检”够正式、隆重了吧!还不是事先通知,等把各方面工作先做好了,再来检查,应付式的对待。就是现在什么机关单位组织的常规检查,大家还不是应付式来对付。当然,并不是说不要认真做好,而它是包含着一个度的,至察已经是走到了极限的,否极泰来,当达一个极限之时也就是会走向另一反面的了。所以还是适可而止,平衡最好。

有感自己,做事好像糊里糊涂,一事无成。当然,起码糊涂生活,最直接反映就是自己生活难过,两餐难保。看来水太清无鱼,而太浊也是无鱼吧。有时认为自己做事很认真,现在看来其实也是一般般。对着朋友的思念,过多的思想负担,结果还是睡不着。为欣赏音乐的美妙,而过多的投入还不是伤了自己。看来还是事事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平衡最好!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待人处事 鼓钟 体行 敏行 充耳 大戴礼记 班彪 汉光武帝 汉和帝 汉章帝 兰台 公孙述 列传 载记 玄武司马 白虎观 谶纬神学 白虎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