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修仙修炼源自古代养生思想,气功的修炼在魏晋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之上,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也是修仙的方式之一。即是人的潜意识最深层处理性与感性的觉悟,对人命运的根本改变,由之长生久视,与道合真为最终极的追求与向往。或以安神养性,或以修真悟道,以求达到不死不灭的至高完美神仙境界。

修仙分类

《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说文解字》:“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著有《抱朴子》一书,认为山林是道者避隐合药之处,强调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抱朴子内篇·卷十,明本》)又说:“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他认为归隐山林是一件很庄重,很神秘的事情,“名山为合药之所”,是他选择炼丹地的主要外部条件。他认为宗教是神圣的作业,还“宜入名山”,远离俗人。为道之士“莫不飘渺绝迹幽隐山林。”

神仙分为两类:

①、道生神,先天尊神,乃大道化身,不可修。

②、人修仙,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金仙)→太和仙

太和仙:太和仙,道成可以化为自然光炁。

天仙:天仙(又称金仙或者佛),若能修成上乘的天仙,便可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廓,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浩劫无碍。天地开时,开辟度人。五眼六通全开——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人仙: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鬼仙: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佛徒,正致力于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玉列九阶缘修真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无忧。大罗金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仙境极乐无所忧愁。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情欲交炽。对修仙者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 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不过修仙长生是夺造化之能的逆天举动,会受到天劫的制衡考验,飞升之路极为崎岖难行。

天劫是自然界对强横生命的一种制约,只有经历过天劫的洗礼蜕变,才能炼就神体超然物外,渡不过者则化为劫灰重归天地本源。早期的修仙者并没有这种烦恼,生命不到一定年限,天劫并不会降临。但当修仙功法不断完善,有效的修炼法门大量普及,长生变得轻而易举后 ,如何抵御天劫就成了莜关修仙者生死的头等大事。修炼,成为绝大部分修仙者的主要日常事务。

为了飞升天界或抗劫保命,无论正邪旁门都极为重视修炼。正道偏重内炼自身精元,旁门喜好借助自然能量,邪派流行采补夺元炼魂,各派修炼的方式途径不同,但飞升上界都需要经历各种天劫考验。浩瀚天威是检验修仙者修炼成果的试金石,即使借助法宝主动舍弃肉身“兵解”逃脱,迟早还是要重新面对考验。修仙者修炼之法门,主要由“缘”与“学”组成:

“修仙之缘”由天缘、地缘、人缘三法组成,天缘取象于天,望气观星,取日月精,餐紫霞服玉露,合天之德。地缘则要讲究:法、侣、财、地。其中“地”字最是关键,要以北斗之气寻地眼所在,具一方灵气,顺地之道。人缘一要自身为不世仙才,二要天人合一,心境无碍。所以修仙者之人应具有大毅力、大志愿、大勇气,经多年苦修方能有成。

神仙品次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总之,关于仙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后来《仙术秘库》对其加以归纳总结,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

一.天仙品位 亦称“仙人”、“飞仙”、“大罗金仙”。指居于天府、能举行飞升的神仙。《天仙品》: “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扑子内篇、论仙》与《仙术秘库》均其列为第一等。《墉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分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若从修炼角度上看,天仙为修证之最上一成,修炼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炼虚合道”的大成境界。届时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阔,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开辟度人。

二.神仙品位 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 庄子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从修炼角度上看,神仙为修炼之上成。丹道上讲为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此时炼形化炁,胎仙自化,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即运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轻清之炁;纯阳之体,尽为神通万化。届时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万化之功能。

三.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无神通力之仙。据《天隐子》记载,在地为地仙。《仙经》云: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属于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四.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形体坚固、长生住世的人。《钟吕传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无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行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其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贻吐纳之训错;著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传`序》曰:“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武术汇宗》:“有从下关用功者,不使真气泄于阳关,保守元气,镇守下田,不悟移鼎换炉之法,而安长生不老之果,或延寿于数百年,或延寿于数千年,久而不死,谓之人仙。”从修炼角度上看,人仙为修炼之下成。丹道上讲指炼精化炁的筑基阶段。此时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肉体坚固,长寿不老。其方法有:绝谷、忘情、纳津、吐纳、持静、持戒、存想、采日精月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坚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乐延年,但有形之躯最终必坏。

五.鬼仙品位 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钟吕传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人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舌而已。”又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武术汇宗》:“一味闭目寂坐,冥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人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鬼仙。”从修炼角度上看,鬼仙为修炼之最下乘。丹道上讲指仅仅限于基础的性功修炼阶段。修证之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人顽空。到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阴神属于清灵之鬼,而非纯阳之仙。在修炼之时,有人年事已高,肉体衰朽,或者环境困难,无从保障,今生修成已无望,乃用此法,可出阴神,以为下辈子继续修证.同样属干鬼仙。此法有:投胎、夺舍、借尸、转世等。

神仙十大神通

道经《大洞经》曰:“洞源与洞明,万道由通生。”又曰:“洞明喧扰光,帝心大神通。”又曰:“十通由斯生,妙行由此兴。”又曰:“初曰通炁,次曰通神,终曰通灵。万通成真,道备登宸。”《庄子》曰:“夫线人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未来舍,而况人乎?”此神通之力,由禅定而发。小乘诸仙,但得五通,即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是也。

大乘诸仙,于此五通外,兼得漏尽通,共为六通。若是大乘大觉金仙,则得十通。

所谓十通者:

1、善知他心智神通。以得他心智通故,知其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无差别,如一世界。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世界,所有众生心,悉能分别了知。

2、无碍清净天眼智神通。以得无碍清净天眼智神通故,所谓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众生,死此生彼,善趣恶趣,福相罪相,悉皆明见。

3、宿住随念智神通。以得宿住随念智神通故,过去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住宿之事,所谓某处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饮食苦乐,从无始来,于诸有中,展转轮回受生,皆悉了知。

4、知尽未来际劫智神通。以得知尽未来际智神通故,了知未来际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之中事。

5、无碍清净天耳智神通。以得无碍天耳智神通故,于诸一切国土,所有声音,欲闻不闻,随意自在。

6、无体性智神通。以得无体性智神通故,能不动本际而往诣十方一切刹土,利益群生。

7、善分别一切众生言音智神通。以得言音智通故,了知不可说、不可说刹海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众生种种言辞,悉能分别了解。

8、出生无量色身智神通。以得色身智神通故,能示现无量无边妙色身,云令所化者亲近开悟,能起种种神通,作度生事业。

9、一切法智神通。以得法智通故,善能演说无碍法门,兴布法云,降注法雨,以众妙音,开示悟入,使获清净解脱。

10、入一切法灭尽智神通。以得灭尽智通故,能住三昧正定,而普现色身,譬如光影,普现一切,而于三昧,寂然不动。

以上十种神通,乃大觉金仙之所证,谓之道通,入圆觉果海,非下位所能企也。

道教玄宗十德

道经《大洞经》云:“十德初成基,同飞七觉元。”又云:“太清八景观,十德真文宣。”此谓眼、耳、鼻、舌、身、口、意,返乎元初,性真圆融,八识不生,气和道立,文采煊著,十德圆成。所谓十德者,土数五,二土相合成圭,谓之十德,此是一说。又玄教自有十德,所谓定、和、净、明、妙,常、乐、素、虚、柔是也。

《庄子》曰:“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又曰:“大定持之。”又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大洞经》曰:“大定全真。”玄宗泰定神宁,心既湛寂,一切动相,自然不生。至于不动地境界,是则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妙入希夷之乡,契无为之化,获不思议神用矣。是谓定德。

玄教心息妙合,神气和融,以人和而招致天和。先天已得,雪净冰融,一团太和之气,回还充塞,浸淫融洽,销铄群阴,大丹自成。老圣曰:“知和曰常。”《庄子》曰:“一上一下,以和为量。”《五厨经》曰:“一气和太和,得一道皆泰。”道经《大通经》曰:“致静不动,致和不迁。”《心印经》曰:“太和充溢,骨散寒琼。”是谓成和之修,是名和德也。

所谓净者,玄教固以清净宁一设化。《大洞经》曰:“洞虚清和净,华通引玄明。”由心息相依而澄心不动,六根清净,进而至于六识、六尘清净,乃至十方虚空,无边刹海,一时清净。入此大净法门,获无障碍,自在解脱。故《大洞经》曰:“九回镜中清,乘景入四明。”《玄契》曰:“洞微清净,圣耳梵通。无障无碍,内外虚明。洞空清净,玄息气通。无障无碍,内外虚清。洞虚清净,灵舌华通,无障无碍,内外玄明。洞真清净,变应自然,道通长存,十方皆现。如是背尘合觉,反染为净,心净土净,依正旋转。寂光真境,任运现前,谓之清净光明藏。”以此自利、利他,同脱苦海,同登道岸,最为超绝。故此净德,最尊最胜。

所谓明者,由本身清净故,发生慧光,洞照十方,周遍无碍。《大洞经》曰:“灵光八辉,万神俱生。”又曰:“流辉六曜,泯邈沈迁。”又曰:“洞明光景中,帝一真玄经。”又云:“十华妙行仙,制魔生六明。”又云:“洞观无碍空,元始通其明。骊珠现真形,内外洞照清。”又云:“洞源与洞明,万道由通生。”又云;“洞源清净光,操持有其功。”又云:“洞微无窒碍,化极众幽灵。”又云:“定和妙明觉,玄息自长生。”又云:“洞虚表和净,华通引玄明。”《玉枢经》云:“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老圣曰:“知常曰明。”《庄子》曰:“莫若以明。”是则洞明寂照,无碍圆融。《楞严经》所谓:“明极即如来”是也。是谓明德。

所谓妙者,虚实相通,依正交参,心境一如,入际平等之源。性真圆融,无碍周遍。老圣称为“众妙之门。”《养命经》曰:“识无空法,洞观无碍,入众妙门,自然解悟。”学者初功,神息妙合,身心和融,即入众妙门之前行也。故玄教妙德,举一切对待,圆融不二,色空无碍,身心交参,入普贤法界,帝纲重重之境。实非言思有作所能及也。是谓妙德。

所谓常者,老圣称谓“常德”。《涅槃经》称为“常住”。老圣曰:“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常德不忒,复归无极。”又曰:“为天下谷,常德乃足。”《清净经》曰:“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又曰:“真常之道,悟者自得。”此真常之性体,即是道源。契之者,得法性身,常住不灭。故《楞严经》称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古之大觉金仙,皆圆证此心,入妙觉果海。性起无作,普现法身。涅槃四德,以常德居首,以此故也。

所谓乐者,乃自觉圣智善乐,亦称性寂天乐,亦称天乐。《庄子》:“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此天和、天乐,玄教所宗,洵属优生学之要素也,是谓乐德。

所谓素者,指本元自性,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庄子》曰:“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夫一切纷华,皆有生以后事,本源自性,清净恬淡,虚无寂寞,情识未起,更有于何欲习?故玄宗归真复朴,乃与道合真。《庄子》曰:“一而不变,静之至矣;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是谓素德。《大易》有“素履”之词,“白贲”之象,均契玄宗“见素养素”之道也。

所谓“虚”者,遗形忘体,恬然若无,是谓“身虚”。绝念、忘知,三际皆空,情忘识泯,谓之“心虚”。《庄子》曰:“唯道集虚。”又曰:“虚无恬澹,乃合天德。”又曰:“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体以虚而运,心以虚而灵。”故老圣曰:“致虚极,守静笃”。玄宗以“虚”为归,亦犹佛氏以“空”为归也。是谓虚德。

所谓柔者,冲和一炁,细微泽润,薰蒸营卫,革故鼎新。大周之后,真空炼形,以有返无,身亦炁化。故老圣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又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又曰:“守柔曰强。”玄宗炁化,变刚为柔,乃出死入生之要素。专气致柔,则其长生久视也必矣。是为柔德。

以上十德,总而为一,则为玄德。分而为十,各有优点。十德圆成,道立矣。

道教玄宗十胜

玄宗胜相甚多,若举其要,则有十焉。

一曰:康胜。周子曰:“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予谓:饱暖尚易得,康宁之福则非人人所能享也。纵得之,亦暂而非久,忽焉老至,精力衰杇,疾病相侵矣。玄宗修士,则异乎是,含精养神,身心康健,老而不衰,以能利用先天一炁,煅炼色身,陶融凡质,凡质尽化,阴尽阳纯。故陈翠虚曰:“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体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此现实受用之优异,一也。

二曰:清胜。道家以清净设化,学者由心息相依,返于希夷之乡,大定之境。天地灵阳之炁,不召而自来,所谓:“以我真空,感彼妙有。”易重浊为清阳,化凡质成灵体,自觉尘劳日歇,物欲不干,众邪不扰,六根虚静,身心清泰。《庄子》谓之“天游”。《度人经》曰:“天无浮翳,四气朗清。”心地亦然,此清宁之优胜,二也。

三曰:逸胜。逸谓优逸,非放逸也。荣辱不干,势位不慕,遁世无闷,抱一湛然,心闲无事,万累都捐,怡焉而夷,泊然而泰,导而弗先,感而后应。《庄子》曰:“夫虚静恬澹,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黄庭经》曰:“观志游神三奇灵,闲暇无事心太平。”又曰:“垂拱无为身自安,体虚无物心自闲。修和独立真人宫,恬淡无欲游德园。”又曰:“作道优游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此乃玄宗身心闲逸之妙,正同禅宗古德所谓:“绝学无为闲道人。”世出世间,最为受用,此谓之逸胜,三也。

四曰:吉胜。老氏无为,为而弗持,功成弗居、和光同尘、不迎不拒,湛若虚空,故动无不吉。此不争之德,无着之妙,既无心于彼此,亦忘情于去来,如流水行云,无适无莫,翛然自适,超然无累,随缘放旷,任性逍遥。《庄子》曰:“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其为吉祥何如哉!此之谓吉胜,四也。

五曰:寿胜。《尚书·洪范》所云“五福”,寿居其一。《诗》有眉寿之咏,寿比南山之颂。玄宗修士,丹基立后,已得命自在,优游于洞天福地之间,笑傲于十洲三岛之境。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南极广寿仙翁,生于上古,至明初已届万寿之期,见诸仙史,昭然可考。故张紫阳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黄庭经》曰:“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又曰:“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皆有馀。”陈观吾曰:“此岸彼涛已脱离,到彼方知寿可跻。一得归来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道家长生久视之学,独以寿胜。阆苑天宫,随意寄托。桑田变沧海,逍遥自如,此真优异之点,五也。

六曰:他力胜。玄宗三元丹法,地元、天元,均属外丹服食,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不历时期,瞬息超凡入圣。其神化之妙,匪夷所思,能度亡亲,点化枯骨,使之复生。此种不思议方便法门,惟道教所独有,此其优异之点,六也。

七曰:拔宅冲举胜。以神丹服食殊胜故,能使举族超升,阖宅冲举。如晋·许旌阳真君,与其父族、仙眷四十二口,弟子六人,同时升举,鸡犬亦随逐飞升。此种“拔宅冲举”盛况,亦唯玄宗所独有,他教所罕觏,此道教优异之点,七也。

八曰:相承殊胜。玄宗道脉悠远,祖祖相承,迄今数千载,从未断绝,法灯相续。尽未来际,转益光辉,因缘遭遇,悉皆现证,此其优异之点,八也。

九曰:传授殊胜。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之分。玄宗古仙,以法身显化世间,身面言说,接引有缘,数千年如一日,道祖无涅槃之日。正法住世,亦无时期之限量,此优异之点,九也。

十曰:著述殊胜。佛教经典,均由弟子追忆编纂而成。玄宗道经,乃由道祖亲著,亲言出亲口,诵之者,如闻其声,若见其人。此其优异之点,十也。

道教玄宗三宝

道教玄宗以耳目口为外三宝,元精元气元神为内三宝。老氏三宝,乃立身处世之方;玄宗三宝,乃修炼成真之要。故《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合此三宝而成丹,谓之金丹。潜虚翁曰:“元神者,混沌之神,非日用忧思之神也;元气者,洪濛始判之气,非口鼻呼吸之气也;元精者,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之精,非交感淫泆之精也。是三者得而用之,然后可以扶救老残、补续年命、回阳换骨,而成上品九级之天仙。”耳目口,亦称三宝者,回光返照,贵乎自见;无声闻和,贵乎自闻;初学借此以观修定观。口为呼吸出入之枢,依气出声,可以说法利生,故亦称为宝。玄宗工夫,内外相应之际,更有“口对口,窍对窍”、“外口得中,内口得和”之说。深秘义者,口乃虚无之窟,真空之象焉。目乃心眼洞开,十方普照,《庄子》所谓:“大目视之”之象焉。耳乃心闻发明,无幽不知之之象焉。故知宝耳、宝目、宝口,清净周遍,量等虚空,亦无内外身心之可分,一真之体,充乎法界而已。

修仙三诀

不同的人根据起自身的体质选择不同的口诀。有意宗,有气宗,有本宗。而意宗者,大抵为天帝所修也;气者天神所炼也;本者,纵天兵所炼

典故

莲蓬选择对他来说较为困难的气宗

历尽磨难,九九归一,终仙术大成。

天帝问他要什么。莲蓬应声答到,北斗七星里的一颗星。天帝大笑,封了莲蓬为元帅,掌管天河。

当莲蓬去天河时,却发现浣纱女孩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天河的彼岸洗纱,还是那样的美丽。可却在彼岸!

他化身一条在河里游弋的鱼,有时候会因为呼吸而在水面冒几个小水泡,他没有很大而且美丽的鳞片,也没有大而亮的鱼眼睛,但是他能看见明亮的水下世界,也能看见岸上的风景。

岸上的浣纱女子,闭上双眼吻清风,一丝凉意让她睁开迷人的双眼,看水面细细涟漪泛微光,像鱼儿的鳞片一样闪亮。女子每天做着最简单的事情,就是不停的浣纱,每次他在河边静坐,心思就凝聚在涟漪里,涟漪里有阳光的明亮,也有鱼儿的欢畅,那遥远的回忆。

不管是人间还是天庭莲蓬都做着同一个遥远的梦。距离似远却近,似近却远。

直到嫦娥的出现,才做了另一个梦。........(伯常)

辨析

无修仙三诀,此乃无名人士臆想而已。可当一看,不可当真。

修仙之法

方法

1。服药炼器,济世度人。古代有很多方士在深山中炼丹炼器,据说炼成后服之可以成仙。据说淮南王家中鸡犬都能升天,就是这个原因。

2。修炼内丹。类似于气功,通过打坐炼气等方法,据说可以成仙。吕洞宾等属此类。

3。研究哲学。通晓天地造化之理,自然成了神仙。例如写道德经的老聃。

4。杀身成仁,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人,如关羽,岳飞等

5。修炼精神境界,静坐观想,智慧圆满。知天地变化之深机,晓宇宙造化之玄妙,天地都来一眼中,方登堂入室。以至天人合一。

6。相山凿洞,根据风水选择修炼之地,以为可吸取山中灵气,突破凡人之躯,对精神与肉体驭到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境界!

7.积累功德,普渡众生。内绝世缘,外积阴骘,无怪无奇,是真秘密。天地有乃司过之神,欲求天仙者,当立三千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一日三善,视善,语善,行善

辨析

道家典籍中修仙之法众多,强身健体,个人爱好亦可(无人引导,不能乱练),万不可沉迷上当,迷信此类。

求仙七弊

一,不知性形关系以守形全性;二,对仙道信心不足;三,“强以存亡为一体,缪以道识为悟真,云形体以败散为期;四,贪求名利,悦色耽声;五,有慕仙之名无契真之实;六,汲汲于炉火,孜孜于草木,全务金丹而弃修性之本;七,虽“身栖道流”,却“心溺尘境”,外邀清誉之名,内蓄奸回之计。见《神仙可学论》去此七弊,而以“至静为宗,精思为用,斋戒为务,慈惠为先”,则证仙有望。

学仙困境

无人领导改革

一个宗教盛行久了以后,必然会产生一些糟粕与包袱,所以常常必须注入新血轮或加以改革,才能使它适应时代而历久而弥新,也使它的理论及传教方式,愈来愈完善。举例而言,佛教由创立于印度,而能成为今日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人数不是),其实是不断的摄取别人的长处以为己有。小乘的佛教倡无常、苦、空、无我,是以出世为主的宗教;到了大乘,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土文化影响,大量吸收魏晋玄学的道体论思想,开始转变而主张常、乐、我、净。到了唐代,又转而为崇坛好祀的密宗,深入于凡民求财治病的平常生活中。到了民国后,西风东渐,传统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印度佛教的太虚法师便在民国二年,大力倡导佛教革命,从教义、组织、财产等方面着手,主张人间佛教,摆脱了佛教只重出世(死人)的宗教,转而为活人的宗教。这些转变虽逐渐使得佛教成为非佛教的佛教,在当时也都招来了强大的反对与争斗,但却使佛教因此而能生存下去。太虚的佛教革命,对佛教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太虚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90)十二月,十六岁出家。在清末民初时,当时的社会巨变,西洋风潮大量涌入,达尔文进化论盛行,太虚学佛之余,深感社会民俗的巨变,也领悟到佛教改革的必要。清末之时,太虚即常与革命党人相往来,民国成立后,太虚便主张佛教革命,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太虚于上海八指头陀追悼会上倡导:

「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组织革命,二财产革命,三学理革命。」但这样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佛学丛报》丑诋为妄人邪说,视之为陷害释迦牟尼的提婆达多;文云: 「太虚和尚演说: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组织革命,二财产革命,三学理革命。……本报按:佛教革命之名词,发现不久,度亦妄人之邪说耳!若大庭广众之间,明目张胆,放言高论,则未免肆无忌惮矣!然即如某僧演说,佛教宜革命有三,亦唯第二条财产问题,尚有讨论之余地。若第三条之牵涉学理,窃恐非自命新佛之提婆达多从地狱复起不可!至第一条之组织革命四字,则不但无理由之可言,且并逻辑亦不可解矣!」

太虚的改革主张,虽然一开始即遭受到来自佛徒自身的攻击,但太虚依然不变初衷,陆续于《佛教月报》发表《致私篇》、《宇宙真相》、《无神论》等文章,否定造物主,也否定灵魂说,以为「无神即无造物主,亦无灵魂,而一切皆以无为究竟者也。」 太虚将佛教看做是无神论之宗教,而「无为」一词,用的更是道家语。可以看出在教义的解说上,太虚和传统说法是有所差别的。太虚更在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撰《整理僧伽制度》,所建立的佛教组织架构,颇类似西方天主教组织模式,主张政教分离,「分教所、教团、教籍、教产、教规,分别为之议制度,实行集产制。」 并撰《人乘正法论》将佛教的五戒十善做为在家信众的道德规范,拟以此深入民间,改良社会。逐渐把佛教出世间变成世间化。民国九年(一九二0年)二月,太虚创办的《海潮音》杂志创刊号开始发行;《海潮音》杂志为佛教的重要刊物,太虚利用它来倡导自己的改革主张,曾用本名或笔名在此刊及不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太虚本人培养出不少学生,其学生也感染了太虚的革命热忱,为了要达到改革佛教的目的,不断和当时广大守旧僧众相斗,其间不惜语出偏激之言。在太虚所辖的佛化新青年会发动激烈的改革运动时,曾对印光等类的传统僧人,散发传单,予以攻击,并称印光为「第一魔王」。

太虚学生宁达蕴、张宗载等佛化新青年会将印光、谛闲说成是大魔王;太虚的学生大醒称印光、谛闲是「猪头长老」,称王一亭、黄涵老为「蛆虫居士」;用词都是极为苛虐,令人惊心动魄。我们由印光信中所说「其传单有三数千言」,且太虚弟子将印光等僧人称为「魔王」、「猪头」,可以想象彼时佛教改革派攻击传统僧人的激烈情形。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乘蜕变成大乘时,传统的小乘佛教和改革的大乘佛徒间激烈的论辩,交相攻击,甚至杀戮等情形。其后虽然大乘胜了,然而小乘的教义教理依旧被吸收,并保留了下来,小乘、大乘由矛盾对立,而终归于统一。同样的道理,现代化的改革派佛教虽然随着时局的变改,而取得了胜利,但以印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他们所坚持的传统修持法门,尤其是专心于念佛等简单易懂的往生净土法门,也被现代佛教所吸收并宏扬。 上面详述太虚的佛教革命,主要的是用来看出一个宗教的改革过程是艰辛困苦的,但却又是不得不如此。 反观道教,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有生不必有死,以一己之力,与天争胜,追求永生。据《史记.封禅书》所载,求仙之说战国时已盛行。自周迄今,其间较大的改革有东汉张陵的五斗米道、北魏寇谦之改良了科仪、金(宋)时王重阳创全真道;这些变革都不如佛教的大。而自南宋以下,近八百年来,并无新的重大改革出现。尤其民国以后,整个社会思潮及社会形态,在西方的冲击下,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西新旧各种宗教纷陈并起,道教并无调整自己的脚步来适应它,也没有完密的教团组织、布道方式,无法和其它的宗教相抗争,因而逐渐丧失了它的信众,而走向式微。道教的式微和没有有力的人士领导道教改革有关;底下再略举数项,论述其主要式微原因于下:

重术轻学

重术轻学,信徒的素质难以提升

道士,要他演述科仪,可以长达三天三夜;但要他讲经说法,则难以启口,也难以维持半个小时。「学」与「术」严重失调。今日在台湾许多宫庙的住持,不仅看不懂道经,甚至误把佛经当道经来诵念。宫庙的住持及信众,普遍存在素质低落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形成,虽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庙重「术」不重嘉言录》,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觉寺印赠等书,《印光法师文钞》是收集印光文钞最全的书,后来台中莲社亦予出版,而不收录此信,殆出自于为贤者讳的心态。印光受到太虚学生的攻击,不止一次,印顺《太虚大师年谱》民国十八年条云:「时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复某居士书》,痛斥大愚。」可见除佛化青年会的传单外,太虚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击过印光。

「学」,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术」是指科仪、风水、占卜、命相。「学」是指对经书道理的阐扬。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会,非常重视俗称「山」、「医」、「命」、「相」、「卜」等五术。山(仙道),指静坐、炼气、养生、药饵、灵修等。医(医疗),指针灸、方剂、推拿、食疗、心灵治疗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数、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学)、墓相(阴宅)、宅相(阳宅)、风水勘舆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术等占卜术。这些流传久远的术数之说,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唯过度重视「术法」科仪,而不从哲理着手配合来论述,易使人诬指为迷信。「术」须有「学」来做领导、介绍,才不致流于庸俗低劣,且术越深,修持应越高,才不会以术为恶。「学」是指经书中的哲理要义。道经中不乏好的经典,有些谈论义理,如《道德经》、《南华经》、《黄帝阴符经》、《太平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清静经》、《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经》、《南斗经》、《老子守庚申求长生经》、《受生经》、《玉历至宝钞》、《玉匣记》等等,这些均必须有人来加以简择,以古籍今译的方式,将其义理及其对后世民俗的影响,介绍给世人。 今日道教的术法太过,而学理的认知则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众的素质难以提升。

三、缺乏教团组织,传教无方,无认同感

今日世界的宗教,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甚至台湾的佛教、新兴宗教等,大都有定期聚会(或经常聚会),有教团组织、传道方式。但相对的,道教徒则是一盘散沙,平时各人拜各人的神,并无定期聚会,各宫庙也互不相属,无人讲经传道。拜妈祖的,自认是妈祖信徒;拜关公的,是关公信徒;对道教神只毫无概念,对道教也无认同感,甚至不认为自己是道教徒;有的更刻意去攀缘佛教,弄成道庙由和尚住持,而成了非佛非道的怪现象。所以在台湾虽然有不少香火鼎盛的宫庙,但却因各自为政,无认同感,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缺乏讲经布道者

宫庙的住持及道士,终其一生,大都以科仪术数为职志,能讲经说法者极少,也无定期公开的讲经活动。台湾无线的电视台甚多,定时播出佛教讲经节目的,有六七个,甚至有许多电视台是整日播放佛教节目的。佛教有自己传道的专用电视台。除电视台外,扩播电台亦有佛教讲经节目。相对的,在电视台或播音电台方面,几乎全看不到道教的讲经节目。如此传道,如何能得信众?而在培养人才上,虽有一间小规模的木栅道教学院,也一直没培养出能讲经传道的人才。一个缺乏主动向民众传道的宗教,在起跑点上已输了一大截。不培训说经人才,不重视说经人才,将使道教在年青一代的信徒中迅速流失。老干而无新枝,其后果可想而知。

五、修持法门过于杂散,未加整理

在世界各宗教中,常将信徒分为「圣」与「凡」二者。一般的民众为「凡」,经过特定的宗教修持法门后,才能转「凡」而为「圣」。「修持」在宗教活动中,占着极大的分量。以道教来说,悟道者为圣,未悟道者为凡。凡夫为凡,神仙为圣。一般民众,未加修持为凡;对社会人民有贡献死后成「神」,及由积善并加修持而来的「仙」,皆属「圣」。由凡入圣,须以修持(修炼)为桥梁。 道教由于流传久远,所以派别众多,修炼法门各异。正一重符箓,上清重存思,外丹主黄白,内丹炼精气神,房中重男女和调;此外,祷祀、召遣、药饵、避谷、食气、守一、清静无为等等法门不一而足。在今日好简恶繁的功利社会中,须有人来简化其修持次第,循序诱导。道教的众多法门,如无人来加以综汇整理,初学者将难以入手,也无法吸引信众。

六、过度的包容,丧失了自己

兼容并蓄,本来是一种美德,也应是成功的条件之一;由于道教有宽广的包容性,所以在中土,虽有宗教争执,却不会产生宗教战争。而争执的结果,则是逐渐走向融合。但过度的包容,却反而使优点变成了缺点,丧失了自己的特色,而成为失败的主因。自宋以下,长期来大量混佛入道的结果,造成了今日的民众不能区分佛教与道教,以为拜佛即是信道。这种情形不仅在台湾如此,在海外的华人社会也如此。笔者曾到新加坡开会,道教界的李至旺道长告诉笔者说新加坡有的道庙甚至将印度神及回教神一起设在庙中来拜,但这种看似宗教融合、民族共存的寛大胸怀,不仅得不到认同,反而招来了印度教徒、回教徒的抗议,认为亵渎了他们的神只。这个例子说明了过度的包容,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包容并非坏事,但必须有选择性,也不能仅从包容对方神只入手而已,而是须从哲学义理、科仪、传教方式等多方面上着手,用包容来将对方长处摄取为己有,如此才能得蒙其利。道教包容,促成了佛、道的融合,但过度的包容,也让道教丧失了自己。举例而言,由于明末《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的倡导,于是道教将观音、锭光佛、文殊等神吸收为己神,同属玉帝所辖。但因给予过高的地位,这样的做法,反而造成佛、道不分的后果。相对的,佛教虽也吸收道教的神只,如关公在道教的阶位是帝君,然而佛教却把他说成是受智顗渡化的神而已,阶位仅是佛教的护法神,地位低下可知。道教将佛教的神置于高阶,佛教将道教的神置于低阶,于是相形之下,造成了佛在道上的误导。

道教

修仙途径

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方向。不过历代道教徒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

修仙原理

拥有凭空操纵五行元素,善者为仙,恶为妖魔

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于人的智慧及意识。仙人凭空操纵五行即是令五行应意识而动,那么无论有没有仙,还是人是什么,问题都在于意识是什么了,关于意识的说法众说纷纭。

实际上死人的意识在人肉身毁去以后还是以精神电波的形式存在着的。如此所谓的鬼魂就是人死后残留的精神电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活人的精神波产生影响,令活人产生各种与“鬼魂”精神电波相符的幻象。电波足够强大的还可以影响物质。光本身也是一种波,可以对一些电波产生影响,这应该就是鬼魂怕光的原因吧。

同样的,人的精神电波足够强大,并且掌握了运用精神波控制外界电流,再将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技巧就能做到凭空操纵五行,令五行应意识而动。或许古人有人通过修炼加强了自己的精神力真的成为过仙魔,仙人的传说因此流传。而人本身只是一个化合物与精神电波的结合体。

另外说一下,古人若真的有修炼成仙,那么修炼的法门很可能是当下流传于世的气功。道家分炼气与炼意,气功似乎是依靠生物化学练体居多,若要修炼意识控物,应该是修元神比较好(御剑就是此类),要延年益寿的话道家气功是不二选择。当然练气功只要学习古人方法即可,其中宗教思想信不信都可,什么地方该取什么地方该舍,我想读者自己可以分辨的。

为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将气功理念和现代科学融合得到的理解,读者自己查查道家气功或者其他典籍,看看是不是和现代科学类似,其实道家传授的就是古代的物理化学。

探索方式

服药

练气和导引

内丹

积累公德

不忘本

渡过灾难

天灾

注释 为亡灵超度的仪式之一,其要在凭法师的功力和法术地神奇功能,使亡灵经过水火的洗涤、冶炼,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升上天堂。

修仙修真杂学:炼丹、炼器、阵法、符录、禁制

仙门

太一玄真教:远程、输出、法系

强大的远程攻击能力,火属性的爆发,以及冰属性的控制。使得太一玄真教屹立不倒。

武器:法剑

梵音迦叶寺:近战、肉盾、物理

坚定的佛之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用身躯铸成不朽的防线。抵挡万千妖魔。梵音迦叶寺只

可创建男性角色。

武器:禅棍

天香云梦阁:远程、治疗、法系

内心向往着自然便可驱使自然之力。起死回生,只因对生命的热爱。天香云梦阁只可创建女性

角色。

武器:法杖

八荒六合门:近战、输出、物理

自身蕴含着妖的血液,每一击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加上高强度的爆发,无一不体现出八荒

六合门的强大。

武器:战斧《》

修仙游戏

简介

游戏类型:大型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MMORPG)

游戏特征:中文

游戏简称:《仙途

游戏标签:仙侠 修真 修仙

测试状态:正式公测 2011-09-2

游戏概述

由杭州雪狼精心研发、巨人网络倾力呈现的巨作《仙途》是一款2.5D的仙侠类MMORPG,并将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公测。游戏以明朗、清新的画风将玩家引入到盛世大唐的时代背景中,通过类型丰富的游戏玩法、稳定平衡的竞技系统、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原汁原味的文化承托,打造出修真网游的巅峰之作。

游戏说明

《仙途》是一款依托于修真体系设计的仙侠网游大作,其修仙期、渡劫期、成仙期的设定有详细的规定和法则。游戏本身注重多样性玩法,有“百种副本百样玩法”之称。

玩家在《仙途》中会感受到强烈的社交需求,由兄弟好友护法,在仇敌的隆隆仙法下渡劫飞升最为人所津津乐道。公测后的《仙途》将开放“九九八十一难”,成为继“九大天劫”后又一核心玩法。

游戏特色

人宠合体,幻兽变异,仙侣结缘;

翅膀养成,五级御剑,百级飞天;

兄弟护法,共抗雷劫,阳神成仙。

-----------------------------------------------------------

游戏类型:角色扮演

游戏特征:中文

游戏简称:修仙

测试状态:正式内测 2009-05-23

游戏概述

中华道教文化精髓,毫无疑问就是“修仙”。在《修仙》这款网页游戏中,融合五行八卦、修身炼丹、风水占卜、御剑飞行等道家核心文化,水墨画风格的素雅界面,经典的蜀山、昆仑、通天三大流派,引人入胜的任务、优良的系统平衡,无不渗透着浓郁古朴的传统文化气息。古藤缠绕着枯枝的大树、生生不息的土地、古老的房屋、古朴的洞天福地,每一处场景无一不显现出《修仙》别样的形态。

每一个玩家都扮演着一名修仙者。通过寻觅灵山福地、打通周身经脉、修炼各种法术和制造层出不穷的法宝来增加自身的能力,进而与其他玩家周旋,使自己一步步脱颖而出成为仙人,甚至掌控整个游戏世界的毁灭。

游戏说明

昆仑《修仙》以中华的传统文化为基准元素,以道家的寻觅仙境,练剑修仙为主要游戏模式。在这里,你可以模拟道家修仙者提升境界,体验仙侠的飘渺与灵动,也可阅读三言二拍、四大名著等古典著作来提升自己的阅历,还可通过押镖运镖来投资村庄,提升的财富度。

《修仙》这一经典题材在虚拟网络中吸引了绝大部分仙侠爱好者的目光。昆仑《修仙》是一款修真求道类的游戏,此游戏完全模拟了古时传扬下来的五行之道为游戏基础属性,经脉修炼、淬炼飞剑等等系统更是让玩家们完全融入到纯粹的中国修真文化当。

游戏特点

《修仙》不同于市面上火热的三国策略类网页游戏,他主要以人物养成为主要特点,兼修内外功夫,经脉与本体来强化自身基础,在强化自身基础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选择修炼炼丹型,剑术型,术数型人物,不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擅长,千变万化,你可以选择做十步杀一人的剑侠,也可以做沉迷于紫砂朱汞的炼金师,还可以做看透世间万物的仙士。告别千篇一律,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体验。

另:还有部分小说改编游戏,如《凡人修仙传》、《仙逆》、《星辰变》等

神魔仙界

简介

游戏类型:ARPG

游戏特征:中文

游戏标签:仙侠 修真 修仙

开发公司:广州爱游

运营公司:兄弟玩网页游戏平台

测试状态:正式公测 2012-5-25

游戏特色

《神魔仙界》是2012年的网页游戏巨作,是一款备受期待的Q版角色扮演类页游。以修真世界为背景,剧情风趣感人,宠物精致华美,装备技能绚丽,更有各种不同职业,进入官网新服试炼,随你共同体验攻略闯关副本等丰富多彩的玩法。

游戏门派

羽化门 

仙道门派之首,取“羽化飞升”之含义,创教祖师乃是太古时一位万古巨头。门派修习仙道功法,追求长生之道,逍遥天地间。

黄泉宗

人魔之首,黄泉魔宗的宗旨是以魔入道,追求无拘无束,不被仙界法则束缚,只凭一己之力,逆转天命。即使不被正道所接纳,也不以为意。

无极宫

妖门之首,与其他两个门派不同,他们并非人类,而是仙界中草木兽禽等生灵修炼成的人形。先天体质特殊,一旦修成神通,能力极端强大。

小说

《最强弃少》

《造化之门》

《绝品邪少修神录》

《重生之风流修真》

《无上神巫》

《凡人修仙传》

《佛本是道》

《霸决仙宇》

《阳神》

《仙逆》

《诛仙》

《星辰变》

《永生》

《长生界》

唯我独仙

《飘缈之旅》

《七界传说》

《飞升之后》

无限修仙

九转金身决

邪道沧桑

《寸芒》

道缘儒仙

《升龙道》

星神震天

血夜凤凰

焚天仙境

《修仙路之现代社会》

梦幻王

白狐天下

现代奇人

重生西游

《神之初始之大唐篇》

《神之初始之现代篇》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1》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2》

《现代奇门循甲》

《异侠》

电子神仙

《仙墓中来的强者》

《大预言》

邪风曲

仙吟

《欲成仙》

《仙葫》

《寸芒》

天仙传

许仙志

《犬神记》

仙炼之路

法相仙途

修仙风云录

流氓天尊

丹修

皇极惊世录

虚空凝剑行

命运天盘

混沌修真诀

无忌传人

无极魔道

《御道》

《剑意》

小修士的奋斗

佛道无极

中华龙族

《仙侠奇缘之花千骨》

风云证道

懒人修仙录

天道修行

《异界散仙》

仙种

《穿越之道见玄冥》

《我有一朵筋斗云》

《魔龙变》

巫神传说

《造化红尘》

新修真时代

重生通天

《异世仙魔录》

《龙纹变》

所谓传说

《百炼成仙》

五行蛊术师

《重生之我是后羿》

墨门

长生途

蜀山求仙记

《都市仙尘》

修真者的游戏

《逆龙道》

绝世修真

铸镜

《逆天反道》

《九幽邪神》

大荒天道

法宝匠师

渡君劫

《遁世》

仙界种植大亨

都市盘龙

《后封神演义》

《都市酒修》

洪荒封神榜

星辰重生

雷霆煞

知识型仙人

《异世之混元大道》

《穿越之我欲倒转乾坤》

《鸿蒙道之幻世逍遥》

《飞刀再现》

《龙徒法则》

《在星辰欺负人的日子里》

《修行狩猎场》

虫仙争霸

《天岚传说》

《超级师傅》

《异界之武无止境》

《修箭》

炼魂成圣

星辰秘

逆纣

《人妖皇》

《我为侯费之傲啸星辰》

噬魂道

《截教封神》

截教小徒

重生红孩儿

《诛仙2:轮回》

《仙渡》

仙家有田

偷天

《火种金莲》

仙鸿路

气冲星河

现代修真史

《法相仙途》

异仙

修仙见闻录

极天仙路

凡仙引

清风修仙录

《长生不死》

风云修仙路

混沌雷修

《龙王的女婿》

《君临》

诛仙前传:蛮荒行》

修仙长生路

火工弟子

紫府仙缘

智能修仙传

帝高阳

非常仙缘

修仙之径

万妖之祖

李悠仙传

成仙流浪记

《通天大圣》

星神祭

《储物戒指中走出的修真者》

异世魔皇

长生修真路

星空修真记

通神塔

《长生大帝》

仙野

《杀意沸腾》

仙焰

七界后传

超级进化器

《仙途》

《仙界》

灭仙弑神

《重修之灭仙弑神》

全能修真者

《噬魂逆天》

仙傲

无尽剑装

《蜀山剑侠传》

《破碎虚空》

东方血修

《不死传说》

《尘缘》

《星峰传说》

《仙剑神曲》

仙羽幻境

《道缘儒仙》

浮生萦云

《莽荒纪》

锻仙

仙国大帝

万界永仙

《太虚》

《碎虚无极》

《觅仙路》

《混元开天经》

《道心种魔》

《九界独尊》

《霸仙绝杀》

《武魂》

《仙绝》

经典小说

《凡人修仙传》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山村穷小子,偶然之下,跨入到一个江湖小门派,成了一名记名弟子。虽然资质平庸,但依靠自身努力和合理算计修炼成仙。

《仙逆》

讲述的是一个平庸的少年,踏入仙途,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凭一己之力,扬名修真界的故事。

《佛本是道》

乃封神体系古典仙侠的开山巨著,开创了“洪荒流”。

《霸决仙宇》

讲述的是一个穿越到自己写的小说中的世界的故事,并且不是原来的主角,而是一个连跑龙套都算不上的小角色,但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战胜原来主角,站到了世界之巅。

《绝世道莲》

讲述了一位天赋超绝的修士遭逢大劫导致丹田损毁,在这修真根基被毁的恶劣情况下一步步的逆天改命,创造了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之旅。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修真悟道 不死不灭 太和仙 五眼六通 人仙 鬼仙 大罗天 造化 道教 仙经 真灵位业图 钟吕传道集 金丹真传 武术汇宗 心印经 气宗 水下世界 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