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并改名应天府。三月,改集庆路名为应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建为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至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的25年间,应天府为明朝的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顺天府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满清攻克应天府后改名为江宁府。

名称由来

元朝前期的 建康路,后期改为 集庆路,在明 朝初年改名为 应天府。应天之名,可以上溯到宋朝的南京应天府,而濠州红军隶属的龙凤政权,正以复“宋”为号召,集庆路又是位于龙凤南境的大都会,事似合理。但是,“应天”意指“上应天意”。

发展历史

1275年,元兵从雨花台进入建康城。元军占领建康后,设建康府宣抚司。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三月,改集庆路名为应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以应天府建为南京,以开封府建为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罢北京开封府,改南京称为京师。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京师改称“南京”;改北平府(今北京)名为顺天府,建为“北京”,称为“行在”。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顺天府,遂开始全面营建北京城。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顺天府,改北京名为京师;设南京应天府为留都,形成了南北“两京制”。朱棣称帝后的南京,虽然有完整的机构,但实际上已流于形式。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克应天府,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行政区划

治所

应天府治江宁、上元(在今南京市区)。

辖区

一共有八个县。

上元(县治在今南京市区西北部)。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迁县治淳化镇,第二年又回到旧治。东北有钟山,山南有孝陵卫,洪武三十一年设置。北有覆舟。西北有鸡鸣山、幕府山。又往东北流,有巫山。东南有方山。北滨长江。东南有秦淮河水,北流入城,又向西走,进入长江。又往北有玄武湖。东有青溪,又有淳化镇巡检司。 [9]

江宁(县治在今南京市区东南部)。南有聚宝山、牛首山。西南有三山、烈山、慈姥山。西滨长江。东北有靖安河。西南有大胜关、江宁镇。东南有秣陵关。西有江东四巡检司。北有龙江关,设置户分司在这。 [10]

句容(县治在今江苏省句容市)。南有茅山。北有华山,秦淮河源于此。北滨长江。西北有龙潭巡检司。 [11]

溧阳(县治在今江苏省溧阳市)。元溧阳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南有铁山、铜山。西南有铁冶山。北有长荡湖,一名洮湖,与宜兴、金坛两县的分界。西北有漂水,一名濑水,上承丹阳湖,束流为宜兴县荆溪,进入太湖,旧名永阳江,又有人说中江的。西北有上兴埠巡检司,后废。 [12]

溧水(县治在今南京市溧水区)。元溧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南有东庐山,秦淮河水分支流出。南有石臼湖,西连丹阳湖,注入大江。 [13]

高淳(县治在今南京市高淳区)。弘治四年以溧水县高淳镇设置。西南有固城、丹阳、石臼各湖。东南有宽通镇,俗说东坝,有宽通镇巡检司。 [14]

江浦(县治在今南京市浦口区)。本六合县浦子口巡检司,洪武九年六月改为县,分析和、滁二州以及江宁县土地增加了。二十五年七月移到江北新开路口,并设巡检司在旧治。东南濒临大江,有江淮卫,洪武二十八年正月设置。又有西江口巡检司。 [15]

六合(县治在今南京市六合区)。元属真州。洪武三年直隶扬州府。二十二年二月来写。东有瓜步山,滨长江,滁州黄河水从西边流来,进入了。有瓜埠巡检司。 [16]

都城规模

城垣

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洪武二年六年八月成。内为宫城,是紫禁城,城门一共六个:正南面是午门,左边是左掖门,右边是右掖门,东是东安门,西是西安门,北面是北安门。

宫城的外面试六个门:正南面是洪武门,东是长安左门,西是长安右门,东部的北面是东华门,西的北面叫西华门,北面的叫玄武门。

皇城的外面是京城,周九十六里,一共有十三个大门:南面是正阳门,南的西叫通济门,又往西是聚宝门,西南是三山门,称为石城门,北面是太平门,北面的西边是神策门,称为金川门,或者钟阜门,东面是朝阳门,西是清凉门,西边北方是定淮门,称为凤凰门。后塞钟阜门、仪凤门,存留下十一个门。

外城是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周围一百八十里,有十六个城门:东边是姚坊门、仙鹤门、麒麟门、水波门、高桥门、双桥门,南边是上方门、夹冈门、凤台门、大驯象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西边是江东门,北边是佛宁门、上元门、观音门。

皇宫

南京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

政治机构

应天府设有治署、察院和府馆、公馆、阴阳学和医学、僧道司、河泊所、税课局、巡检司、驿站、急递铺、仓等。

人口户数

洪武二十六年户数是163915,人口有1193621人。到弘治四年,户数有144368,人口有711300。万历六年,户数是143597,人口是790513。

史书记载

《明史·地理志》。

相关疑点

《明太祖实录》载,丙申年三月,壕州红军攻克集庆路, “改集庆路为应天府”①。应天之名,可以上溯到北宋的南京应天府, 而嚎州红军隶属的龙凤政权, 正以复宋为号召,集庆路又是位于龙凤南境的大都会, 事似合理。但是, “应天”意指“上应天意”②, 字义、渊源颇具首都意味,而壕州红军当时只是龙凤红军的支属别部,首领朱元璋任行枢密院同金③,七月因克城升任行省平章④,官位并不显赫特异, 尚无能力心怀王霸雄图。若红军于克城之初即大事膺越,未免与设官任职全听命于龙凤政权的形势不合。此时, 龙凤政权击败劲敌答失八都鲁①, 国势正盛,从目前发现的官印看, 龙凤政权的官制推行相当广泛, 江南也不例外②,若令不过攻克两个路的支属别部享用“应天”之名,未免滥授名器,优握过当。总之, 《实录》此处记载于理不合。

《实录》的可信度一直是明史史料学的核心问题。在记载关键的政治事件与人物事迹时, 《实录》往往掺杂官方政治意图或编纂者私意, 导致“实录不实”③。明代历朝《实录》中, 《明太祖实录》历经三修, 曲笔尤多,其中就包括贯彻明朝讳言龙凤事迹的原则, 对明朝建国以前的历史多事篡改, 以消泯“龙凤渡江之命”④。钱谦益、潘怪章逐条辨析此段《实录》之伪,其中一大发现,就是《实录》记丙申年七月开设行省时“诸将奉上为吴国公” ,实为辛丑年事。⑤ 《实录》所载改应天府, 时间、事件与记“吴国公”相关,有无可能也是讳言龙凤的夸饰之文呢?

明朝四府
应天府应天府,或称京师,位于今南京市,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
顺天府永乐元年(1403年)置。明、清设于京师(今北京)之府属建制。
奉天府永历元年(1647)三月,朱由榔移陛武冈,以岷王府为王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
承天府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州置承天府,治钟祥县(今湖北钟祥市),属湖广布政司。承天府于清顺治三年(1646)改为安陆府。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1662年1月),延平郡王郑成功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后,为统辖台湾行政而置承天府于赤嵌城,取泉州佛寺承天为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