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假期是指国家法定的假日,也指单位规定的休假日。除双休日外,我国国定假期为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国庆。

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要达到这一目标,广大私企、民营企业劳动者权益无疑是重点攻坚对象。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这需要用工单位、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和员工等多方面加力。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假期

拼音:jiàqī

五笔:wnad(86版)、wndw(98版)

注音:ㄐㄧㄚˋ ㄑㄧ

基本解释

[period of leave;holiday;vacation] 休假或放假的时期。

取消所有假期。

把他的假期工资攒起来。

假期指国家法定的假日,也指单位规定的休假日。公民或单位职员自主支配假日和休假日,他人无权支配和干涉。

引证解释

1. 假延时日。

晋·陆云《请吴王引师友文学观书问道启》:“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

2. 休假或放假的日子。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如此三月,假期已满,晏、普不忍与哥哥分别,各要纳还官诰。”

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三:“﹝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批阅公文,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也从不讲究调剂精神的文化娱乐。”

16年放假安排

节日放假时间调休上班日期放假天数
元旦1月1日(星期五)-3日(星期日)3天
春节2月7日( 星期日)-13日( 星期六)2月6日(星期六)、2月14日(星期日)7天
清明节4月2日( 星期六 )-4日( 星期一 )3天
劳动节5月1日( 星期六)-3日( 星期一 )3天
端午节6月9日( 星期四 )-11日( 星期六)6月12日(星期日)3天
中秋节9月15日( 星期四)-17日( 星期六 )9月18日(星期日)3天
国庆节10月1日( 星期六 )-7日( 星期五 )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7天

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要达到这一目标,广大私企、民营企业劳动者权益无疑是重点攻坚对象。

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这需要用工单位、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和员工等多方面加力。

假日由来

元旦

每年开始的第一天,是阳历的新年,也称“元旦”。世界各国庆祝新年的方式,依各地的民情风俗而定,例如:欧洲国家每逢新年,有的人会互赠礼物有的集体野宴,开怀畅饮,呈现一片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

春节

农历的正月初一,现称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年』的原意是指谷物成熟。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年』字,不过写法与今不同,它是由『禾』和『千』两个字加在一起组合成的;这各自的意思很明显,表示谷物纍纍,收成良好。古书上每将五谷成熟,丰收之年,称为『有年』;大丰收的年分,称为『大有年』。以后,便把谷物的一熟算做一年。到了周代,正是以『年』名岁,一年的开头叫做『岁首』。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主持制定太初历,正式确定每年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太初历实际上是继承了夏历的历法,并采纳了二十四节气,以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所以才叫做『农历』。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别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开头第一天。民国成立后,正式采用阳历,将每年的1 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元旦改称春节。 关于『年』的起源,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外,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夥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在古代是同春节联系着的;旧时的春节活动,通常从腊八(十二月初八)开始,到元宵节结束,也就是说,正月十五日是『过年』活动正式结束的一天。过了这天,一切生活又如平日一样正常了。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传说很多,主要还是同宗教祭祀活动有关。

一是同古代祭祀太乙神有关。太乙是天帝的别称;据说他的权力很大,主宰一切。人间的风雨、乾旱、饥馑、瘟疫,都由他掌握,简直掌握了人类的命运。太乙还指挥着十六条龙,是一位最受尊敬的天神。先秦的帝王们,为了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年初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汉代继承了祭祀太乙神的传统,汉武帝刘彻特别重视这项活动,到了祭祀这天的晚上,宫中灯火明亮,祭祀仪式竟能通宵达旦。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创建『太初历』时,更将祭祀太乙神的正月十五日列为重大节日。

二是与道教信奉『三官』尊神有关。道教是一种多神教;道教的一个重要教派五斗米教,供奉三官尊神:天官、地官和水官。这三官神各有分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们又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各官的生日也很有意思,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古人列为上元节;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古人列为中元节;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古人列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节』。这三个节日中,以上元节最受人重视。这一天按照三官的爱好,演奏音乐,张挂彩灯,人们成群结队上街观赏花灯,祈求赐福、赦罪和解厄。

清明节

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表现于行动上的便是祭拜祖先。自古以来,历代都有扫墓的日子,虽然日期不一,但大约都在清明前后,因为清明正是寒尽春来,万物复苏之时,正可表示对祖先的崇敬。民国二十四年,政府明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更凸显了清明扫墓的重要意义。

台湾自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社会后,许多旧时的习俗都渐为人们所忽视,但清明扫墓却仍深受重视,各地墓园在清明前后,祭扫活动进入最高潮,山头尽是扫墓人群,政府亦会举行中枢祭典,充分显示中国人不忘本的精神。

由于墓园多位于郊区,且清明节正值暮春之际,全家大小扫墓过后,往往会一同出游,享受明媚的春光,共享天伦之乐, 踏青便成为清明节重要的娱乐活动。

清明节各地都有不同的应节食品,在台湾,最普遍的是墓 粿以及润饼,为相当具有特色的食物。

清明节结合了人们对祖先及自然的崇拜显示国人崇尚孝道的美德,但是在今日社会中,除了扫墓及祭拜以外,遵循祖先的教诲及发扬祖先的美德,才是孝道的更具体表现。

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五节」、「五月节」、及「重五节」。这是纪念诞生在二千三百多年以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人,仕于楚怀王为三闾大夫。他为楚国订法律,创宪法,不但怀王信任他,人民也都爱戴他。当时,秦国强大,对东方诸国虎视眈眈。屈原主张联齐抗秦,大夫上官靳尚和怀王的幼子子兰却力主亲秦。因之,上官大夫常在怀王面前诋毁他,怀王渐渐和他疏远。屈原忧国伤时,作「离骚」以谏怀王,怀王并未觉悟。终于在武关为秦所败,出走赵国又不被欢迎,而死于秦。

太子顷襄王继位,以子兰为令尹,复信谗言放逐屈原于江南。后楚国为秦国所破,屈原身受亡国之痛作「怀沙赋」等篇以明志,于公元前二九九年阴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时年六十二岁。楚人哀之乘舟捞屍,又以竹筒装米投入水中以饱鱼类,使勿伤屈原屍体。此即端午节龙竞渡与吃粽子之由来。

中元节

我们中国人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魂,住在另一过世界——阴间地府。那儿由阎罗王统治着,每年七月一日阎罗王会命令小鬼们把鬼门打开,让这些在阴间地府的鬼魂们能到人士间看看自己的亲人,而我们也会准备丰富的美食来请这些孤魂野鬼享受一番。接着是7月15日的中元节,又称为七月半,人们祭祀这些鬼魂达到高潮,各地寺庙准备佳肴,举行普渡。家家户户也都准备各种好吃的食物、水果、饮料等祭拜祖先,在河边或海边还举行放水灯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引渡溺在水中的亡魂浮出水面,免得永远沉在水中。7月30日阎王会将他们都照回阴间地府,人们照例又会让他们再饱餐一顿,而七月份的“鬼月”就结束了。

七夕

传说古时候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跟着兄嫂过活。苛刻的嫂子常常欺负他,最后还唆使兄弟二人分家,自己占据了土地和房屋,只把一条老牛分给牛郎。这条老牛却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变的,它因为触犯了 玉皇大帝的天条,被玉帝贬到凡间为牛。它看见善良的牛郎受 人欺负,就决定要帮助他。有一天,它忽然开口告诉牛郎,东边的山下有一个湖,每天黄昏会有七个仙女下到这个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那个仙女无法返回天宫,就会留下来作他的妻子。听了老牛的话,牛郎果然偷偷藏起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们洗完澡要回天宫时,年纪最小的织女才发现自己的衣裳不见了,急得哭了起来。这时牛郎捧着她的衣裳出现,要求织女答应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还给她。织女看牛郎忠厚老实,便含羞的答应了。俩人成亲后生了一对子女,男耕女织,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那头忠心的老牛却死了。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织女嫁给牛郎的消息传回去天庭后,玉皇大帝十分震怒,就派王母娘娘下凡去抓织女回来。牛郎回家后看不到织女,急得和两个孩子放声痛哭。忽然之间想起了老牛的叮嘱,就披上牛皮,用一担箩筐挑两个孩子,飞快地追赶王母娘娘及织女。靠着牛皮的神奇魔力,牛郎飞也似的追上他们。这时,王母娘娘心中一急,就拔下头上的金簪子,往地上一划,马上出现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隔两边。牛郎和一双儿女站在河边大哭,哭声惊动了玉皇大帝,他一看两个孩子很可怜,就叫他们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无数的喜鹊飞上天去,搭成了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人渡河相会。据说每年的七夕,人间的喜鹊就会变少,因为它们都飞上天去搭桥了。而且,一过了七夕,喜鹊头上的毛都会掉落,就是因为七夕去搭桥的缘故。又说七夕当天晚上一定会下雨,这是牛郎、织女重逢后喜极而泣的泪水。

中秋节

有关中秋节的神话相当多,像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在中国远古的时候,天上太阳不只一个,而是由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亮人间,而这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有一天,这十个太阳兄弟竟然恶作剧的一起出现在天空,把大地照得热呼呼的,树木都着火了,河水都枯乾了,把人都晒死了。于是天帝叫天上最会射箭的大神--后羿去吓唬他们,但太阳兄弟并不太理会后羿的警告,反而故意接近大地,使得地面到处起火燃烧,因此后羿忍无可忍,用弓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都非常感激后羿为民除害,但却触怒了天帝,因为后羿射死了他的儿子,所以不准后羿、嫦娥夫妇回天庭。后羿在人间当了皇帝,享受着荣华富贵,因此很怕死,希望能长生不老,他好不容易从西王母那儿求得两颗仙药,其中一颗是要给嫦娥的。但是因为后羿当了皇帝后,残忍报虐,不理政事,嫦娥担心后羿如果长生不老,那人民便要忍受无止尽的痛苦,所以自己一口气吞下了两颗仙药,没想到吞下药后,身体变得好轻就这样轻飘飘的飘上月球,从此就住在" 广寒宫" 里。

又相传月亮里有个叫吴刚的人,天天砍着那棵砍不掉枝叶的桂花树。吴刚本是一个樵夫,非常喜欢仙道,但是他却不肯用心学习,违背学习仙道的精神,因此天帝很生气,就将他关在月宫里,要他天天伐桂树。这就是" 吴刚伐桂" 的故事。

中秋节向来被视为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出外的家人都会回家团圆吃月饼、文旦,享受天伦之乐。

妇女节

女性占全球半数人口,但所受的待遇,却不及男性 ,随着女权主义、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两性之间的差距与不平等,正慢慢地消弭。

西元一九〇九年三月八日,美国妇女社会团体,为争取男女待遇平等,于芝加哥举行游行示威运动,同时组织妇女运动联合会,因此敲醒沈寂已久的女性声音。西元一九一〇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国际妇女大会,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及「保护女性」等要求,且明定每年三月八日为「国际妇女节」,

我国妇女运动起步较晚,推动却颇为积极,成就辉煌,民国十三年,广州举行第一届国际妇女节庆祝大会。民国二十七年成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一百六十席,妇女占十席,此为妇女参政之始。抗战期间也扮演起重要角色,对于抗战的胜利具有不 可磨灭的贡献。

今日台湾妇女的现状比起往日也大有好转,妇女节也受到相当的重视。每年的妇女节,中央与地方皆分别集会庆祝,并表扬「十大杰出女青年」,推选「菁钻大家」,显现台湾妇女的成就已有目共睹。

青年节

「意映卿卿如晤...」革命先烈林觉民,为了全中国人的福祉,宁愿放弃大好的锦绣前程及幸福的家庭,义无反顾的参加革命,仅留下这篇「与妻诀别书」。

民国前一年(西元一九一〇年)国父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十次革命,由黄兴等人率领,在广州起义,与满清政府作殊死战,激战一昼夜后不幸失败。在此役中共计七十二人牺牲,皆为有为之青年菁英。由于烈士们舍己救国的精神伟大感人,因此政府在民国四十三年明定每年三月二十九日为青年节。

青年节当天,中央会由总统亲临主持,在忠烈祠公祭革命先烈 及阵亡将士,各地方政府亦会在当地的忠烈祠举行公祭,并举行庆祝青年节大会,表扬「十大杰出青年」,藉此激励青年们珍视革命成果,为人类创造福祉。

儿童节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儿童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或是学习环境,乃是世界各国致力的目标。西元一九二五年八月,世界上五十四个不同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 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中,对于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教养儿童等问题,均有热烈呼吁。

自此次大会后各国政府都先后订定「儿童节」,一方面藉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社会重视与爱护。儿童节日期各国有所不同,我国是订定四月四日为儿童节。

儿童节当天为给孩子一个欢乐的节日,不但有儿童节庆祝大会,表扬模范生,地方政府机关、各个休闲场所、以及公益团 体,也都会举办亲子活动,或多彩多姿的儿童节相关活动,让儿童做主人,亦增进亲子关系。

近年来,与儿童相关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儿童团体亦相继成立, 在儿童福利法通过后,儿童的权利已获得法律上的保障,未来主人翁更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国际劳动节

民国前二十八年十月七日,美国工人,为了工作时间太长,开始倡导「八小时运动」,又称「三八制运动」。…即每日工作八小时,教育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由美国及加拿大的劳工团体,在芝加哥城,开联合大会,呼吁全世界劳工响应,并议决于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举行大规模集会,推行此一运动。

到了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全美国产业工人,都热烈的展开此一运动,高唱:「从今以后,无论那一个工人,决不做八小时以上的工作。」同时,芝加哥城工人,成立「八小时协会」,举行大规模的示威。结果酿成流血惨案,工人领袖柏松被杀,许多工人的生命也牺牲了。但是工人的奋斗,更为积极。不到一个月,全美国已经有二十多万工人,得到工作八小时的待遇。欧洲各国劳动界,也群起响应。工人获得胜利。

一八八九年,由英、法、德、比、西、义等国工运领袖所组成的「国际劳动者同盟」在巴黎开会,法国代表曾提出一个议案:「世界上的劳动者,为了各自从黄本国政府获得八小时劳动制,必须在一定的日子,作普遍而有国际性的表示。」于是决议以每年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又称劳动纪念日,或五一劳动节,或简称劳动节。

母亲节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母亲节是美国安娜·贾维斯小姐,为纪念她的亡母而发起的一项运动。

安娜的母亲是一位慈爱的长者,当她年轻的时候,在美国西佛琴尼亚州、加芙顿城美以美教会工作,她在主日学校担任讲授美国国殇日课程,每次讲述国殇纪念中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同时,总在祈祷文中宣扬母爱,她希望能有人创立个母亲节,来纪念并表扬全世界母亲在培养子女方面的劳绩。她常常说:「母亲为子女受苦最多,而享受最少,母亲健在时,儿女都不懂事;等到子女长大时,要孝养母亲,母亲已不在人间了。」

她的祈祷词,非常令人感动。尤其是她女儿,安娜.贾维斯小姐,自幼便在纯洁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娜的母亲,不但是一位宗教家;而且赐有领导才能,及高深学养。她毕生在教会服务,曾经领导许多妇女,维护教会的团结。由于她对教会的贡献,及在主日学校的成绩,中年以后,便担任主日学校的总监。一九〇五年五月第二个星期天,她与世长辞。年高七十二岁。

一九〇八年,美国费城首先响应,定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一九一二年、德克萨斯州,一九一三年、宾夕法尼亚州,先后核定为州定纪日。一九一三年五月十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以这一天为国定纪念日。

诗人节

抗战期间,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民国二十七年在汉口成立。政府迁到重庆后,有一天文艺界陈纪滢先生等人,在中苏文化协会里聊天。大家谈到儿童有儿童节,教师有教师节,妇女有妇女节,几乎无论那种人,都有他们的节日,我们诗人为什么没有节呢?于是大家决定:诗人也应该有个节日。但是要定在哪一日呢?大家谈了许久,得不到一个结论。有人主张以诗圣或诗仙诞辰日子来定节。但又有人说:我国诗虽盛于唐,但是自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有了诗,我们必须追溯上去才好。臧云远先生忽然灵机一动,他叫着:「为什么我们不用屈原做代表呢?」大家被这突然的刺激,沉思了一会。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明以屈原做代表的种种理由:如屈原伟大的人格,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创作上的伟大成就。这样,对内对外,以及对我们诗人,都含有极大的意义。于是,臧先生的提议,马上就被通过。大家都同意以端午节这一天,来做诗人节。以后不必计算,节日就跟着端午节过。

民国二十八年端午节,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里,举行第一届诗人节。那天很多诗人朗诵诗歌,非常热闹。以后每年这一天,都有热烈的盛会。甚至于许多穷乡僻壤的学校里,也有纪念盛会。

父亲节

父亲节定于每年八月八日举行,故又称八八节。因八八两字连缀;而音又同爸爸,顾名思义,便于记忆。系由上海闻人颜惠庆、袁希濂、史致富、陆干臣、严独鹤等人所发起。第一届父亲节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在上海举行。同时募款二千馀万元,捐助中小学校。

发起父亲节,明为祝福父亲之举,暗示怀念祖国之意,玩读其缘起,意极显明。当时上海尚为日军占领,系属沦陷区。按波耶坦宣言,系于七月二十六日发表,广岛原子弹,系于八月六日投掷。日本乞降照会,系于八月十日提出。第一届父亲节,举行于日本投降之前。覆亡命运,虽已注定。困兽之斗,犹在意中。发起人等身处敌人铁蹄下,不顾猜忌,不避险恶。发起此一社会运动,筹集钜款,捐助中小学校。实为发扬民族正气之英勇表现。

胜利之后由党国元老、各界名流:吴稚晕、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王晓籁、李登辉、宋汉章、等人联名呈请政府,准予规定每年八月八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

国庆日

国庆节的来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其他节日

建军节 8月1日

教师节 9月10日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阳历 正月初一 岁首 新正 腊八 林觉民 日内瓦 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