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唐代举子中礼部试称及第,中吏部试称出身。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身。

《宋史。选举志一》:“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越二日,覆试诸科,得二百人,并赐科一百八十余人,并赐出身;‘九经’七人不中格,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凡科举中之五贡、举人、进士、皆谓之出身,而以进士为止,类于今之学位。官职有升转,而由考试得来之出身,终身带有不可移易。”

基本释义

1、[one's previous experience or occupation]∶一个人最初从事的职业和履历造成的身份

2、[family background]∶家庭经济基础所奠定的身份

3、[an official’s previous experience in feudal time]∶指入仕之途

武举出身

引证详解

1、献身

  《吕氏春秋·诚廉》:“伯夷叔齐此二士者,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

  《后汉书·王常传》:“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阳人去鲁阳百余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

  《北齐书·封隆之传》:“时高乾告隆之曰:‘尒朱暴逆,祸加至尊,弟与兄并荷先帝殊常之眷,岂可不出身为主,以报讐耻乎?’”

  唐钱起送郑书记》诗:“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宋苏轼《策别十六》:“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於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所不测。”

2、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份、资格,亦指学历

  唐韩愈《赠张童子序》:“有司者摠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於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

  宋 苏轼《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今来一次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繇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

欧阳山《三家巷》二一:“陈文婷说:‘依我看,你应该好好地把高中念完。将来最好能念大学。否则念完了高中,熬了个小小的出身,也对付着可以组织个甜蜜的小家庭。’”

3、指为官

  汉王充《论衡·超奇》:“有如唐子高、谷子云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牍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老夫乃王翛然是也。自出身以来,跟随郎主,累建奇功。”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份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樊哙﹞想起某家元是屠户出身,不可忘其本领,正在我宅中演习我旧时手段,杀狗儿耍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人本来是个骗子出身,姓包,名道守。”

  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唐李益《城傍少年》诗:“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6、指改嫁

  张步真 《满足》:“那讨米伢子的爹爹欠了财主的租,逼狠了,吃了闹药,娘就出身了。”

7、出生;产地

  唐寒山《诗》之一四五:“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舍流俗,所以相追访。”

  《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原来那寺里有个道长老,原是西印度国出身,因慕中国清华,发心要到上方行脚。”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

8、谓出路,前途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以此嫁他,图个日前安逸,日后出身。”

  《中国歌谣资料·红军游击歌》:“工农都是受苦人,快快起来帮红军,帮助红军打敌人,穷人才会有出身。”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吏部 殿试 科举考试 太平兴国 御殿 覆试 吕蒙正 诸科 九经 三传 商衍鎏 五贡 不可移易 武举 献身 吕氏春秋 后汉书 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