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刘氏三杰主要指清末民初湖南浏阳的刘善涵、刘善泽、刘善渥三兄弟。刘善涵为当时著名实业家,与维新派交好,刘善泽为同光十子之一,刘善渥为当时湖南都督秘书长。三兄弟均善诗文。

简介

清末民初,湖南浏阳杨花村有三兄弟,分别为刘善涵、刘善泽、刘善渥。老大刘善涵跟维新志士谭嗣同和唐才常一道,在湖南开创新学、办报、开办实业。老二刘善泽以诗词著称,是同光十子之一,与黄遵宪、陈三立文廷式樊增祥、郑孝胥等人齐名。老三刘善渥是湖南省都督谭延闿公署秘书长。2012年3月,浏阳日报《走读浏阳》大型人文报道报道了刘氏三兄弟的故事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4月26日,在浏阳杨花召开了刘氏三杰文化研讨会。

出生地

浏阳市杨花乡杨花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村民多数姓刘。刘氏入浏始祖刘仲一,元代元统初年从江西宜丰县天宝里迁浏阳南市街,世称南市街刘氏,祠堂在浏阳水门口(原市委机关)。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南市街刘氏先后有四房搬迁到杨花村。南市刘氏在杨花耕读传家,繁衍生息,至今已经三百多年。农闲时节刘氏族人多以鞭爆为业,曾经开设有天雷、源和裕、宏大等爆竹庄,把杨花鞭爆销到了烟台、武汉、香港和南洋各地。当时的杨花村名叫杨家湾,最早为杨姓的聚居地。刘姓的爆竹庄在自己的产品招贴上不愿使用外姓人的地名,于是印成“杨花湾”。久而久之,竟然成为杨花村的村名,解放后又成为杨花乡的乡名。

杨花乡是一个山间小盆地,关山秀美。有风水先生认为,杨花“藏龙卧虎”,但是“铁笼关虎”。所以杨花人走出杨花一定生龙活虎,留在杨花必然没有出息,但是外地人到杨花绝对占不到什么面子。杨花村东边山又名宝塔山,山上曾经建有一座保风水、兴文脉的圆锥形七层宝塔,过去人们远在东风界、江口、金刚等地都一眼就能望见。那是杨花的地标,可惜在“文革”期间“破四旧”破掉了。过去杨花乡的众姓生民中,刘姓是望族,有所谓“三张两胡一夏黎,彭刘二姓有马骑”的说法。“有马骑”就意谓着有官宦出头人物。乡里的保长、乡绅,多出自彭刘二姓。浏阳老诗人宋赛云曾经有诗:“地灵人更杰,一井饮多贤。笔舞鹅碑耸,诗吟佛法禅。南园秋里韵,北苑玉中璇。今喜春来候,杨花缀满天。” 诗中所说“一井饮多贤”中的“井”,指的就是杨花乡杨花村的棋盘古井,“多贤”指的是杨花这一个小山村,走出了刘善涵、刘善泽、刘善渥“刘氏三兄弟”等多位文化名人。“刘氏三兄弟”的后裔,现分布在北京、上海、辽宁、香港、台湾、美国等各地。其中刘寿彤、刘豫璇等均是著名诗人。一个村庄,一个家族,竟然如此人文蔚起,实属难得。

刘善涵

道行孤乘莽眇鸟——刘淞芙

刘善涵,字淞芙(亦作松芙),清同治六年九月十六日(1867年10月13日)生,家住杨花乡杨花村,后迁城关南市街。少孤,勤学。光绪十六(1890)入县学。光绪二十一年浏阳大旱,他协助欧阳中鹄办矿赈灾,并主张矿业当民办,而欧阳中鹄与唐才常主张官商合办,湖南矿物局更强令官办。刘善涵意甚不满,遂离浏阳,考入武昌两湖书院,常与谭嗣同、唐才常共商维新救国之道,决定在家乡试办新学。遂往上海采购新书与教学仪器。光绪二十一年与唐才常回浏阳,自筹经费开办算学社。继由刘善涵主笔,撰《为创算学馆上学政江标书》呈省。虽得学政江标支持,但知县唐步瀛拒不执行。经谭、唐、刘等持续斗争,至光绪二十二年,终于办成算学馆,创湖南新学之始。

光绪二十三年五月,《湘学新报》创办。刘善涵拟章程,筹经费,购新书,并刊刻木板书十余种。谭嗣同赞云:“惟足下行数千里,费数千金,孤诣苦心,在寒士中可谓绝无仅有”、“典瞻详实、开馆未有之奇”。光绪二十四年他与黎宗鋆、李闰在浏阳设立“不缠足会”,倡导废除妇女缠足陋习。

谭嗣同与刘善涵同为欧阳中鹄的弟子,两人交往密切。《谭嗣同全集》中保存有谭致刘的书信七通。谭嗣同曾经赠联给刘善涵:“道行孤乘莽眇鸟;声疑同订盱呼乌。”并亲手镌刻有“云雷”石章给刘善涵。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死难。刘善涵悲愤已极,写出很多悼诗。其中有“金牌狂断三言狱,铁案同归七日诛”;“山中莫奉更时诏,海上难逃裂地盟。空见素丝悲墨翟,更无净土葬田横”。

光绪二十九年,赴开封应礼部试,举贡,以直隶州同知候补湖北试用三年。光绪三十二年参与编修《浏阳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至宣统三年,随奉天盐运使熊希龄到吉林清理财政。

民国二年(1913),在县城迎佛寺创办浏阳第一所女子学校,请谭嗣同遗孀李闰任学监。他率先送女、媳入学,以带动亲友开女子入学读书之先。同年应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熊希龄召,入京任财政部佥事。后到长沙盐务处任职,民国五年辞职归,居南市街一枝安庄,锄园种桔,教儿课女,以诗怡情。民国九年病逝,年53岁。

刘善涵诗文、书法均佳,著作有经史、文集、诗词、联语等,共汇为《蛰云雷斋》15卷,大多散失。1982年由其女豫旋搜集所存诗文,编辑《蛰云雷斋诗文集》,印行千册,寄赠全国各大图书馆。

刘善泽

湖外诗人第一刘——刘善泽

刘先生善泽,字腴深,晚年号天隐。与善涵系同一个祖父的堂兄弟。祖父台垣公,植品励学,著有《南村素心野人集》。父焕琼公,曾经跟随道州何绍基读书,著有《四书章句补义》十九卷。杨花至今还在使用的关口桥,就是刘焕琼发起在1906年修建的。

刘善泽从小就十分聪明,十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会写诗。无论寒冬酷暑,他都读书不辍。家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却说:“我喜欢读书,不觉得疲倦。”少年时代即以诗入选“同光十子”。东南名宿常熟孙师郑在编辑“同光十子”诗选时,特写信给刘善泽征诗,称赞刘诗“雄横兀傲,不可一世”。后来刘善泽果然以诗名扬海内,与嘉应黄遵宪、义宁陈三立等并称“同光十子”。辛亥革命之后,他当选为湖南省议会议员。听说有靠贿赂当选的人,他痛斥之后,再不相闻问。1921年,吴佩孚据五省之地,赍书走币,再三以秘书长相请,刘善泽坚辞不就。二三十年代,他曾主编《湖南公报》,任湖南官书局编纂,夙外荣利,淡泊自守。日寇进据长沙时,他避居于在长沙西乡的云盖寺,日寇素闻刘善泽的诗名,极欲钩致为维持会长。刘善泽闻讯,改变服装逃跑,一时传为佳话。其后任文学教授于湖南国史馆和湖南大学,传授旧学,享有盛名。他与同为湖南大学文学教授的杨树达、李肖聃等人倡立麓山诗社,并任社长。杨树达先生誉先生为“湖外诗人第一刘”,足见先生之诗功力匪浅。他信仰佛教,创立湖南佛教居士林,任林长二十年。1949年农历正月初五日,病逝于长沙,享年64岁。葬於长沙河西莲花山。当时的名儒刘宗向送有挽联:“亦诗伯,亦经师,晚更汇儒释两家,笃志笃行,不随流俗;非数穷,非帝诏,知独任灵明一点,自来自去,是谓真如。”

刘善泽著有《毛诗郑笺释例》十六卷、《榖梁稗钞》四卷、《论语郑注疏》十卷、《心经讲义》二卷、《佛遗教经讲义》二卷,未及刊行,於乱离中散失。现存《三礼注汉制疏证》十六卷、《天隐庐诗集》二十卷。《天隐庐诗集》由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前有周谷城写的序言和杨树达写的《天隐先生传》。“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是刘善泽在《浏水棹歌》一诗中的名句,常常被人用来形容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

据说刘善泽在湖南大学任教时,因夫人身体不好,所以找了一个小老婆。这个小老婆当时才二十岁,出身名门大家,不仅美貌而且诗书极佳。此事一时轰动长沙,有记者采访她。她于是写了一首诗发表,其中两句是:“宁为名士妾,不做俗人妻。”后来她一直陪随善泽,善泽去世后又终身不嫁。

刘善渥

雨中远走的诗人——刘善渥

刘善渥,字雨人,杨花村下湾人。刘善泽的胞兄。他生于清光绪三年(1879),1920年逝世于长沙,年仅42岁。他青年时为县学附生,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湖南咨议局议员。1909年12月8日,长沙修业学校教员徐特立,得知湖南代表罗杰、刘善渥将于当日启程赴沪参加立宪请愿会议时,“乃觅刀自断左手小指,濡血写‘请开国会,断指送行’八字”。十天后,在上海召开的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第一次会议上,罗杰、刘善渥展示了徐特立的血书,殷赤淋漓,字迹斑烂,与会代表无不感动。民国成立后,刘善渥先后任湖南省政府都督参事、湖南图书馆馆长、省长谭延闿公署秘书长等职。因嗜酒导致英年早逝。著有《雨人诗词集》三卷。

据闻“刘氏三兄弟”中,善渥是最有才华的一个,诗书画印俱佳。湖南图书馆至今存有他的书法《百字铭》拓本。山东大学所藏明正统三年何景春刻《风雅翼》首页为1919年刘善渥修补该书时所配的跋文,题曰“元椠风雅翼十二卷都十册”,下钤有“刘善渥雨人父”印章,其跋文落款处钤有“刘印善渥”印章。刘善渥以金镶玉装的格式“手装此书”,并补配跋文撰述此书由来、状况及价值。

“刘氏三兄弟”中唯独刘善渥有后人定居浏阳,他的孙子刘世杰是我市的著名画家。但是,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也唯独他的资料最为简单。刘世杰先生现珍藏有善渥公的书法作品一件。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历史人物 陈三立 文廷式 樊增祥 宝塔山 杨花乡 唐才常 江标 唐步瀛 浏阳 欧阳中鹄 直隶州 盐运使 熊希龄 何绍基 黄遵宪 吴佩孚 李肖聃 谭延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