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制空权(command of the air),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空间的控制权。有的国家称空中优势。 掌握了制空权,就能限制敌方航空兵和防空兵力兵器的战斗活动,保障己方航空兵的行动自由,使陆、海军的作战行动得到有效的空中掩护,国家重要目标不受敌方航空兵的严重危害。

现代战争立体化程度愈来愈高,交战双方争夺制空权的斗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制空权的归属极大地影响战争全局和各个阶段,争夺制空权的斗争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概述

制空权按其规模和作用,分为战略制空权、战役战术制空权。

战略制空权

是在整个战争期间或战争的某个阶段,在一个或数个战区内,较长时间占有的制空权,能对整个战争产生影响,使己方部队能快速打赢这场战争。

战役战术制空权

是在重要的战役方向上或有限地域内,较短时间占有的局部制空权,能对战役、战斗产生影响。制空权是相对的,即使交战一方夺得了战略制空权,也不能排除对方夺取战役战术制空权的可能性;掌握了制空权的一方,也很难保证完全不受对方的空中袭击。夺取制空权以空军为主,并依靠诸军种、兵种的共同努力达成。争夺制空权的斗争,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制空权与否,虽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能够产生重大影响。

理论介绍

当航空还处于气球和飞艇的时代,英国工程兵少校富勒尔顿于1893年就提出:未来战争可能由空中开始,制空权将可能是陆上和空中作战的重要前提。

1908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指出:在不久的将来,制空权对英帝国的安全至少将和制海权同等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交战双方均使用飞机从事侦察和炮兵校射。为制止对方侦察,出现了空战的飞机——歼击机。到大战后期,飞机用于战略轰炸,也用于对地面军队进行火力支援,争夺制空权的斗争随之出现。1916年,兰彻斯特出版了《战争中的飞机》一书,主张建立一支机队,其任务是“保持制空权”。1917年,美国空军奠基人威廉·米切尔在论述美国远征军使用航空兵的基本原则时,指出驱逐机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同年,英国空军奠基人之一斯穆茨在向首相的报告中,也论述了在战争中夺取并保持制空权的重要性。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首先建立了系统的制空权理论。他在1909年就预言,“制空权很快就会具有至少与制海权同等的价值”。

杜黑关于制空权的著作主要有4部:

1921年修订的全面阐述其理论观点的《制空权》;

1928年出版的强调新 兵器在未来作战中作用的《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

1929年出版的论战性著作《扼要的重述》;

1930年出版的描述未来欧洲大战可能面貌的《19××年的战争》。

1937年,这4部著作被合编后以《制空权》为名在罗马出版。该书全面阐述了其制空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资产阶级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作,流传较广,至今颇有影响。

飞机用于战争将引起战争样式的革命

杜黑认为,任何战争样式都取决于当时的战争技术手段。飞机由于可以在三度空间中自由飞行,因而在行动和方向上享有充分的自由;飞机由于不受地面障碍约束并具有极快的速度,是一种出色的进攻性武器,因而能够自由选择攻击点并能调动最大的打击力量,使敌军没有时间调动援军加以对付。

所以,可以确信,飞机"将完全改变迄今已知的们战争样式",(《制空权》,中文版,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必不可免地会给未来战争样式带来深刻的变化,战争的主要特性必将与以往任何战争根本不同。"(7页)

过去的战争。只能在地球表面进行。为了战胜对方或控制所觊觎的地区,一方必须突破对方的坚强防线。但战场是有严格范围的,军队和平民之间有明显区分,在战线后方,交战国的平民并不直接感受战争,这时的作战如果不首先突破敌人的防线,就不能侵入敌人的领土。

而未来战争在特性和范围上都将是总体的,战场已扩大到交战国的整个国境,全体公民都将成为战斗人民因为他们都会暴露在敌方的空中进攻之下,士兵和平民不再有明显区分,陆上和海上的防御不再能保护国家,大凡陆地和海上的胜利也不能保护本国人民免遭敌方的空中攻击,除非这种胜利能占倾敌国领土摧毁其航空兵部队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以往的战争中,武装部队是进行战争的唯一力量,没有参战的人力物力,无论战胜国或战败国,都能不受触动。即是说,战争的影响很难被人民感受到。

而在未来的战争中,武装力量则是人民自己,武装部队则仅是供他们使用的手段,战场上的一次胜利或多次胜利并不足以决定战争结局,国家的抵抗能力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全部能力、全部资源和全部信念,战争要求聚集全国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而空中力量则可以粉碎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

显然,航空兵的出现"有力地打破了古老的战争形式,也就打断了战争特性演变的连续性。(139页)战争演 变不再是革新,而是革命,空军正在引起战争样式的革命。

夺得制空权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杜黑看来,飞机这一新的技术成就用于战争,不仅将会引起战争样式的革命,而且将会出现新的战争领域--空中战场。

他写道:"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1页)

他还继而指出:"我曾坚持,并将继续坚持,在未来战争中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194页)"因为如果我们在空中被击败(在空中被击败意味着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反击),那么不管地面和海上情况如何,我们将决定性地战败了。"(202页)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空权将变得和制海权同等重要,正如以往陆军和海军一样,在经济力量限度内争夺优势的竞赛也将在空中领域中开始。

杜黑认为,制空权能带来以下一些优势:一是防扩一国领土领海不受敌人空中进攻,因为敌人已无力发动进攻;二是使敌人领土暴露在我方空中进攻之下,能对敌人的抵抗以直接可怕的打击,因为敌人已不能在空中活动;三是能保护本国陆、海军基地和交通线,反而威胁敌人的这些方面;四是阻止敌人从空中支援其陆、海军,同时保证对我方的陆、海军给予空中支援。

此外,拥有制空权的一方能阻止敌人重建其空中力量因为它能破坏物质资源和制造场所,这等于最终控制 了天空。天空被控制的国家必须忍受敌人对己方领土实施空中进攻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陆、海军将看到它们的交通线被切断,基地被破坏,面对敌人的进攻而无能为力,且不说物质损失,还将丧失获得有利战争结局的信心,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影响。

很显然,"考虑到制空权带来的这些优势,就应当承认制空权对战争结局将有决定性影响"。(148页)

杜黑还据此提出"制空权是赢得胜利的必要的充分的条件。"(111页〕即使承认以充分力量运用制空权并不能打败敌人,但无可争辩的是制空权能给敌人带来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从而对战败它做出有效贡献, 即使空军的实力不足,战争将由陆海军决胜,制空权也将使它们完成任务大为容易。

与此同时,杜黑还对掌握或夺得制空权的含义作了反复的阐述,他说:"所谓'制空权',我指的也不是高度空中优势或航空兵器的优势而是这样一种态势,即我们自己能在敌人面前飞行而敌人则不能这样做。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上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19页)又说:"为了夺得制空权,即,阻止敌人飞行同时保持自己能飞行,就必须剥夺敌人使用其全部飞机的能力,(76页)"只有一个可靠的防御空中进攻的方法,就是夺得制空权,即,阻止敌人飞行,同时保证自己有飞行自由。"(147贞〕

杜黑还提出,不应将夺得制空权与具有空中优势混为一团,具有空中优势能够较容易夺得制主权,但还未掌握也不能运用制空权。

他还驳斥了有些人提出的所谓相对制空权的概念,即局限于天空一定范围的制主权。认为这是又一次将优势与控制相混淆。因为航空兵的速度和活动范围很大,下允许将天空分成小块,在空中较强并不意味控制它,而控制天空则意味着主宰天空,不容许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别。如果只满足于作为较强的一方就等于不能避免让较弱的对手仍有可能伤害自己。

如何夺得制空权

杜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能进行空中作战的独立空军,它应是在一国人力物力可能范围内最强大的, 为此必须动用国家的全部现有的资源,"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支无例外的包括国家全部可用的航空资源的独立空军,任何资源如果脱离这个最重要的目的,或只用一部分,或根本不同,都将减少夺得制空权的机会。

同时、为了夺得制空权就必须使敌人丧失一切飞行器,这只有通过摧毁敌人的飞行器而仍能保持自己一部分完好无损的飞行器来实现,为能成功地摧毁敌航空兵,必须克服敌人为阻止这种摧毁而设置的种种障碍,即是说,应在能找到敌人飞行器的任何地方、空中或地面对其加以摧毁。

建立尽可能强大的能夺得制空权的独立空军

杜黑曾从被他称为夺得制空权就是胜利的公理中做出两个推理:第一个推断是:一旦发生战争,为了保卫 国防,必要和充足的条件是能夺得制空权;第二个推论是:为了保卫国防,一个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应为着一个目标,即在"已发生战争时,掌握最有效的手段夺取制空权。

而在他看来。"制空权除了一支强大的空军外是无法夺取的。"(22页)并认为根据这一论断以及上述第一推论,可以得出一条有实用价值的结论:"除非拥有一支在战争中能夺得制空权的空军,充分的国防不可能得到保证,"(22页)他还在强调空军对陆军和海军的独立性等问题时重复了这一结论,并指出:"能守得制主权的空军按其本性在建制上是自立的,在作战上是独立于陆海军之外的,"(25页)并说,为简单起见,他在谈到各种航空兵器的总和——能夺取制空权的空中力量时将只使用一个词,独立空军。据此可将上述结论表述为"只有拥有足够力量的独立空军才能确保国防。"(25页〕

杜黑特别强调指出:"完全独立于陆海军之外的独立空军是绝对重要的,"(26页)他阐述了陆、海军都可拥有空中手段以协助完成各自的作战任务。但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现实性,甚至必要性,即有一支制空权的空军能够单独用其自己的手段完成战争使命,而无须有陆、海军参与。因此,"空军合乎逻辑地应被赋予和陆,海军同等的重要性","空军应当始终与陆、海军合作,但必须对双方保持独立。"(3页)

他认为飞机应当成为陆军和海军的第三位兄弟。"陆军和海军不应把飞机看作仅是一种用途有限的辅助武器,他们更应把飞机看作是战争大家族中的第三位兄弟,当然是小弟弟。"(21一22页)

这意味着陆军和海军一直是占优势地位的军种的传统价值观念,将被一种新的尚未被充分认识的观念所代替。由于陆军和海军的活动半径受限制而相比之下空军的活动半径则大得多,所以,空军必将优于陆军和海军。

他由此进一步阐明:"航空兵不是注定充当促进和加强陆军和海军行动的辅助角色,它将成为一个与陆军和海军平起平坐的,同等重要的军种——第三军种;军用飞机终将具有在空中战斗的能力;制空权很快就会具有至少与制海权同等的价值,"(161页〕

基于此他提出应"逐步削减陆海军部队同时相应增强空军部队,直至空军增强到足以夺取制空权为止。"(3页)并认为推行这一方案,将会越来越接近当时的战争实际。

他说,胜利总是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会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在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谁敢于先走新路,谁就能获得用新战争手段克服旧战争手段所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

杜黑还在论述空军的作用问题时解释说:"当我说空军是决定性的时,我并不意味着说空军是胜利的唯一因素,胜利的唯一因素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间有重大差别,在法国摩洛哥战场上,航空兵不是唯一的因素,却很好地充当了胜利的决定性因素,"(200一201页)

独立空军的含义

杜黑还对所谓独立空军的含义作了阐释,即:"组成能够夺 得制空权的空中力量的所有航空兵器的总体。"

并由此阐明了组织和使用独立空军的目的,指出,"为了夺得制空权、必须摧毁敌人的飞行器,因此,组织和使用独立空军必须以实现这种摧毁为目的。"(7页〕他比喻说:"要想消灭鸟类仅仅射下飞行中的全部鸟是不够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有计划地摧毁鸟蛋和鸟巢,同样,依靠空中搜索摧毁敌人的飞机,也是效果最差的办法,更好的办法是摧毁其机场,供应基地和生产中心。

杜黑还阐明了独立空军要成为取胜最重要的因素所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其一,具有足以夺得制空权的实力;

其二,在夺得制主权后仍保持实力,并能利用它粉碎敌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

前者是最重要的条件,后者则是必需的条件。一支只能满足第一个条件的空军即能赢得夺取制空权的斗争,而不能利用它以充分粉碎敌人的抵抗,虽能使自己领土免遭敌空中进攻,并能使敌领上领海受到空中进攻,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粉碎敌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换句话说,一支只能满足第一条件的空军不能决定战争结局,而一支能够满足最重要的和必需的两个条件的独立空军,不论其他情况如何,将决定战争结局。

概言之,一支能够夺得制空权但没有力量用它粉碎敌人抵抗的独立空军,仍然能进行对赢得胜利非常有效的行动;而一支夺得制空权又有实力粉碎敌人抵抗的独立空军,能不管地面情况如何而赢得胜利。(81页〕

所以,空军一旦夺得制空权,就应努力实施大规模进攻以摧毁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即使这个目的不能全部达到,也应尽可能地削弱敌人的抵抗。"一支掌握制空权的强大的独立空军对敌人能采取的行动是无限的!"

杜黑认为,如果一支独立空军要求承担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必须能在空中或对地面进行破坏行动,一支空中力量要能在空中摧毁对方,只能靠空战,换言之,空中的破坏行动只能用适于空战的战斗手段进行。为了摧毁地面的空中力量,必须用破坏力攻击地面,这通常只能由轰炸来实现。也就是说,对地面发现的敌方部队只能用轰炸摧毁。因而一支独立空军应当既有战斗机又有轰炸机。因为只有兼有战斗机和轰炸饥的独立空军才能在敌空畅行无阻并能对地面实施进攻。

杜黑声称,他的观点不是建立在任意的空想上,而是建立在当时的现实上,由此将产生明天的现实。并预言:"空中作战将是未来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独立空军的重要性将迅速增大,而陆军和海军的重要性将相应减小。"(72页)

他还指出:"空中作战是真正的运动战,需要迅速发现、迅速决策、更迅速地执行。这种战争的结局大大取决于指挥官的才智。简而言之,航空兵是物质上和精神上、体力上和智力上要求有高度勇气和创新精神的兵种。"(159、60页)

陆、海、空三军应充分协同

杜黑认为,陆地和海洋上面的天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了空中力量之后,各个军种终于结合成一个 整体了,同为空军可以在陆地和海洋上空活动,目的一致这一含糊不清的准则就被行动一致所代替。三大军种必须行动一致地奔向一个目的--取得胜利。"(215页)

他在勾画未来战争的面貌后阐释道:"我并不想使我这些指出航空兵在未来战争中重要性的话被理解为降低陆军和海军的价值。我比别人都更一贯坚持,这二种武装力量构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是一件三刃的战争兵器。用于保卫我们国家的一切人员和兵器都有同样价值--无论是在陆上。海上、海下或空中活动,它们都是必需的,在所有这些领域,需要完成同等重要的职责,需要执行同等重要的任责,赢得同等的荣誉。"

杜黑还在论述空军的协同问题时强调指出:"战争中使用陆、海、空军力量都应为着同一目的――胜利,为了获得最大效果,这些力量应当充分协同并相互协调。这三种力量应作为同一产品的配料(或要素)。只要适当选定配料比例才能获得最好效果。"(54页)

他论述道,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能用于国防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而使用一定量的资源,只要正确安排上述三种要素的比例,就能获得有效的国防。这些要素的比例越正确,国家用于国防的开支也就越少,但即使这三种要素的比例很正确,如果它们相互间不能完善地协同,也不能获得最大效果。因此,一方面允许陆、海、空军各自的指挥官享有最大的行动自由,同时为了国防利益,要求三个军种在最高当局领导下实行协同。

为此,需要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研究国防需要,并决定和按正确比例将国家资源分配给陆、海、空三军,这 个机构将成为三军最高指挥部并协调它们的活动。而当时尚不存在这样一个机构,致使每个军种各自为政,各军种分得的比例更多是靠幸运的机会而不是靠真正的计划。而各军种间缺乏协同从来都是造成战争严重大误的原因,而在未来战争中造成的失误将会更严重。

鉴于此,杜黑提出,迫切需要"创建一个既非陆军又非海军的国家机构,它能洞察战争的总体,能不带成见地衡量三个军种的价值,通过它们的协同取得最大成果。"

他还建议,"新的战争学说应以诸军种合成使用为基础,在战时,领导这种合成使用的人应把各军种都看作是实现同一目标的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232页)或者说,"在使用二个军种时应把它们看作是为同一目的而结合的一个整体。"并提出,为了培养能够使用全部三个军种的人,首先应建立一所总体战争学院,使人们能够在这所真正的军事学院里讲授新的战争学说,并为总参谋部训练军官。他们平时是总参谋长的天然助手,在战时则是三军最高统帅的天然助手。

其次,应建立一所军事科学院,从三军挑选出最有才能、好学上进和思想开放的军官一起研究三个军种协同作战的一些艰深的新问题,并通过肯定或否定等思想的交流,形成易于被承认和接受的新的战争学说。

空中作战应遵循一般原则

杜黑主要阐述了独立空军实施主中作战的两条一般原则。

第一条原则:"独立空军永远应集中使用。"(38页)独立空军必须尽可能的强大,避免任何兵力分散。

第二条原则:独立空军"要在准备承受敌人空中进攻的同时对敌人进行最大可能的进攻。"

杜黑在回答如何对未来空中进攻进行防御的问题时说,"用进攻来防御。"(40页)并论述道:"我曾不止一次地强调空军具有突出的进攻特性,正如骑兵队……最好的防御永远是进攻,空军最好的防御也在于进攻,而且程度更甚。"

他还一步强调指出:"空中作战不允许采取守势,只能采取攻势,空中作战不能采取防守只有进攻。因此,我们必须承受敌人对我们的进攻,同时努力使用一切人力物力对敌人发动更沉重的进攻。"(43页)

他认为,人们习惯看到每次战争都有进攻和防御方面,不能理解一个战争全部是进攻而没有防御。但空战正是这样,因为航空兵的特性就是进攻,却完全不适于防御。在两支独立空军之间的空中战争中,唯一关心的是使敌人遭受最大可能的损失而不要考虑敌人反过来可能对己方的损害。矛和盾的观念在地面是正确的,但应用到天空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了。空中使用的兵器在防御上没有价值,但却具有最大程度的最出色的进攻特性。

还认为,由于航空兵最重要特性是进攻,将它用于防御必然是荒谬,即使它较进攻者强大却仍会陷入完全被动,不能追求任何积极目的,从而把主动权让给了敌人。

由此他指出:"在空战中只能采取一种态度,即猛烈进攻,即使冒着遭敌同样对待的危险也不顾。保卫自己领土免遭空中进攻的有效方法,就是以最大可能的速度摧毁敌方空中力量。"(87页)又指出:"我始终坚持,并将继续坚持认为一支较弱的空军可能打败一支较强的空军,条件是在它的进攻行动中表现更加机智、更 加紧张和更加猛烈,就可弥补力量上的差距。"(194页)

杜黑的《制空权》自问世以来曾在西方军事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法国的贝当元帅认为,杜黑的理论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他所创立的杰出学说对未来战争有着决定性影响。美国的核战略问题专家布罗迪认为杜黑的学说对各国空军普遍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空军学说是按照杜黑学说发展起来的,苏联工农红军空军副司令兼参谋长赫里平也认为,杜黑关于心须建立独立空军的见解是非常有价值的,杜黑关于制空权的理论有着坚实的基础。至今各国对杜黑制空权理论的研究仍未停止过,尤其是各国出版的有关空军战略的论著更是屡屡提到杜黑。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杜黑制空权理论的不足之处也是较为明显的,他把空军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到了不适当的程度,其许多观点亦被战争实践所否定,有些论点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导致不少偏执之见,因此,我们应着眼于其有价值的内容,作为研究现代战争的借鉴。

两种学说

对于杜黑关于制空权的理论,我军学术界在肯定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认为其作用有“夸大”和程度“绝对”之弊。

夸大说

198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的“制空权”词条指出:杜黑“夸大制空权的作用,认为夺取了制空权就有剥夺敌人生存的可能,就可取得战争的胜利”;“杜黑,C”词条指出:“杜黑认为,空军夺得制空权后,随之对敌国行政、经济中心以及其它城市等重要目标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胜利。……他夸大空军的作用。”

绝对说

1993年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制空权”词条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证实了制空权的重要性。……战争实践纠正了战前制空权理论绝对化倾向,证明了为保障军队作战,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权,从而确定了一定时间一定地域的相对制空权概念。”该词条在谈到“现代条件下争夺制空权的特点、方法和要求”时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全面绝对制空权,只能取得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方向)和一定程度的局部的相对制空权。”

空中战争实践是空中战争理论能否成立及其价值的真正裁判员,也是正确战争理论的讲解员。通过研究近几十年的战争实践,人们对于杜黑指出的制空权的极端重要性的意义正在取得共识。

邓小平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精辟地指出:“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

前苏联空军参谋长马柳科夫中将发表的关于制空权重要性的评论更是余味无穷,他说:“制空权对拥有制空权的国家和放弃制空权的国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海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以载入教科书的范例。”

制空权意义的“夸大说”已经淡化,并逐步退出军事学术舞台。

现代特点

今天的制空权概念,已非杜黑时代的完全传统意义的制空权:

今天的制空权乃是与一定程度的制电磁权乃至一定程度的制信息权、制天权融为一体的控制权。我们研究 新时期的制空权应该放到这个新的基点上。

当今,对于“不需要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权”的说法已不会有多少人赞成,因为战争实践说明,制空权掌握的程度越高,战争就越顺利。但对于杜黑制空权理论的“绝对说”批判却在继续延伸,“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权是不可能的”观点还不时出现。

一些军事著作在谈到主要方向作战时,也在套用“取得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方向)和一定程度的局部的相对制空权”。很明显,这是对杜黑全面制空权理论的否定。

从长期战争实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空中战争实践看,批判杜黑全面制空权理论“绝对化”和把相对制空权绝对化,不仅在哲学上不是无懈可击的,也不仅在战争实践中是已经被否定的,而且若把它作为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则是不科学的和有害的。

战争实践特别是“二战”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世界大战的作战双方势均力敌、战场遍及全球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全面的战略制空权是极其困难的。

美、英两国夺取对德国作战的战略制空权用了4年,苏联在苏德战场夺取 战略制空权用了2年多。

制空权在许多重大战役中表现出对于全面制空权的相对性。因此,时至今日,即使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空军的国家,也不敢轻言夺取全面的绝对制空权。美国军事当局较多的是使用空中优势术语,而较少使用制空权概念。

正像1992年版美国空军条令AFMl—1《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理论》指出的:“对航空航天环境的绝对控制是制空制天作战的理想目的。空军人员必须特别清楚地认识到,制空制天权一般地说,只是程度问题。只要敌人拥有能实施有效干预的航空航天部队,要取得绝对的制空权(空中霸权)或制天权便是不可能的”3“制空制天很少达到绝对的程度”。

但是,绝对制空权概念并非天方夜谭,从理论上讲,一切取决于条件,只要条件具备,特别是力量条件和战场空间条件具备,就有可能取得3从战争实践看,它已是战争中多次发生的事情。

美国国防部在向其国会呈送的《海湾战争》最后报告中指出:“早在开战的最初几个小时,联军就卓有成效地获得了空中优势”3“在D十10日联军宣布掌提了制空权(而且是在空战史上设防较为严密的空域),这就保证了联军飞机在伊拉克中、高空享有一个安全的行动自由的空域,几乎可以毫无顾虑地投入作战”。对此,俄军罗季奥诺夫上将指出:“海湾战争中,战争伊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夺得了绝对制空权。”

相关资料

科索沃战争中,虽然南联盟地面防空力量对北约空军曾构成一些威胁,但是,78天的空中战争,完全是一边倒的形势,进攻一方出动飞机38000架次,只损失2架(北约和美国正式公布数),足见进攻一方掌握了全面制空权。美、英两国空军在伊拉克划定的“禁飞区”飞行20多万架次,伊方虽与其较量10年,但战果未能实现对战斗机的零的突破,也足见美、英取得绝对制空权。

美国人对未来追求的就是全面制空权

美国参联会发表的《2010年联合构想》中提出的四项作战原则之首要原则为“制胜机动”,意思是在攻击敌方的任何目标之际要控制住作战空间。美国空军人员解释说:“对于空军来说,这意味着掌握超出‘空中优势’的制空权。制空权是指完全控制住敌方,从而我方可以泰然自若地在其领空飞行,而敌人则根本不能飞行。”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作战“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取得全面的绝对制空权”和“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全面绝对制空权”的结论,未免失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而不合实际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影响制空权因素的三点最重要的变化:

一是全面大战的样式已为局部战争样式所代替,当今制空权主要体现着局部战争的特点;

二是部分局部战争作战双方空中力量优劣悬殊,这与“二战”中相当长时间内双方空中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况大不相同;

三是高新技术运用带来的空中力量作战效能巨大提高和进而带来的夺取制空权的高速率,已为“二战”时期无法相比。

主要手段

空中突袭

突袭机场既可以破坏敌方机场,也可以击毁敌机于地面,甚至包括摧毁敌方前线或后方的飞机以及摧毁制造飞机的生产基地,破坏敌人的战争潜力,使敌机无法升空作战。突然性是空袭作战的主要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侵略波兰、挪威丹麦、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苏联等国家时,都是首先使用突然袭击,摧毁对方机场、飞机,破坏对方指挥系统、通讯设施、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和战争潜力,使对方遭受重大损失。在夺取制空权后,其地面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

空战

空战是争夺制空权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手段,目的是在空中拦截并歼灭敌人的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和侦察机,主要空战武器是机载航炮和空空导弹。近距离格斗用航炮,远程拦截用空空导弹。

压制地面防空兵器

其方法主要是电子干扰和空中火力压制。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是指专门对付各种飞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地对空导弹和高炮。因为当今的地空导弹已经具有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作战能力。有效作战高度可从15米到4.5万米,有效射程可从0.5公里到250公里的空域。先进的导弹不仅作战空域大,而且命中精度高。这类导弹对飞机构成了极大威胁,如果不及早摧毁,就无法取得空中优势,也就掌握不了制空权。

掌握制电磁权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信息战、电子战、预警和侦察卫星、侦察机、无人机、地面防空导弹、通信技术、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侦察技术、自动化指挥控制技术等将直接影响到制空权的争夺。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已经清楚地表明,没有掌握制电磁权,没有早期的电子侦察和干扰,就不可能赢得制空权。

突击对方航空工业体系和飞行训练基地

这种方法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空中力量对比,对战役、战斗也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空中进攻,使敌航空工业无法生产飞机,训练基地不能提供合格飞行员,从根本上削弱其战争潜力,是夺取战略制空权的重要方法。

基本要求

1.发挥诸军兵种的整体威力。夺取制空权以航空兵为主体,充分发挥诸军兵种的特长,协同作战,形成整体威力。

2.确保作战的关键时刻和地区(方向)的制空权。根据上级意图和战场情况,尽可能在次要方向节约使用兵力,从其他方向转移兵力和掌握强大的后备兵力,以确保作战的关键时刻和地区(方向)的兵力优势和主动地位。

3.灵活机动地运用战法,巧妙地夺取制空权。战前根据敌行动规律和作战特点,制定周密的夺取制空权计划,作战过程中一旦情况有变,果断地改变决心,采用新战法,确保以小的代价,夺取制空权。

4.增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斗争的持续作战能力。正确制定作战计划,注意节约兵力,及时做好作战、工程技术和后勤等保障工作,以提高持续作战能力,确保夺取和保持制空权斗争能连续不断地进行。

典型战例

不列颠空战

1940年7月,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闪电战席卷西欧大陆,占领法国之后,制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首先发动大规模的空中攻势,意在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并摧毁其防御体系,参加空袭的共有德军3个野战集团军的260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295架。英国仅有歼击机700架,轰炸机500架。英国空军以劣势兵力与德国空军在空中进行了争夺制空权的反复较量。在4个月最紧张激烈的空战中,英国付出了损失作战飞机915架的代价。但德国丧失飞机1733架。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战。

贝卡谷地空战

1982年6月以色列在进攻黎巴嫩的战争中,以在空袭位于黎巴嫩和叙利亚交界处的贝卡谷地导弹阵地之前,曾先派出美制“火蜂无人机”飞临叙利亚导弹阵地上空,用装有导弹诱饵照相机的喷气机作假目标诱骗叙利亚军方雷达开机。以色列便轻易地获得了叙军阵地雷达的工作频率和信号特征。然后,以军操纵“侦察兵”和“猛犬”等无人机佯装有人驾驶飞机编队入侵,诱使叙军发射“萨姆—6导弹”,叙军又将其导弹的部署位置及其制导系统暴露给了以色列。以军得到这些可靠情报后,随即派出电子战干扰飞机对叙军阵地进行了有效的电子干扰,叙军立刻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难辨真假目标。最后,以军在出动96架战机对叙军导弹阵地实施饱和攻击,仅用6分钟时间就将叙军部署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基地和40部雷达全部被摧毁。叙利亚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变成了一片废墟。

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空军运用高新技术,击毁叙军80多架飞机而自己未损伤一架飞机的辉煌战绩,在全世界引起极大震动。

美国空袭利比亚

美国在1986年空袭利比亚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精确选定拟袭击的利比亚目标,通过侦察机和军用侦察卫星核实目标具体位置;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被攻击目标和作战环境。接着美军对利比亚的地面防空系统实施强大电子干扰,使利比亚军队的防空预警系统瘫痪,从而掌握了空中优势。随后美战斗机从美国驻英国海外基地升空,长途跋涉,当接近利比亚时利用飞机上预先输入的地形匹配程序沿海低空飞行,超低空攻击目标。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战区 威廉·米切尔 朱里奥·杜黑 解放军出版社 武装力量 海军基地 空中支援 航空兵器 战争手段 运动战 航空兵 总体战争 军事科学院 贝当 布罗迪 空军战略 军事高技术 杜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