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即位,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见《左传·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基本解释

1.[ascend the throne]∶开始做帝王或诸侯。

安斄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

昭帝即位。——《汉书·李广苏建传》

2.[take one's seat]∶就位;入席。

引证解释

1、就位。古谓走入中庭左右两侧规定的位置。

①《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孔颖达疏:“入即位者,郑玄云卿西面,诸侯北面。”孙星衍疏:“经言入即位,不言升阶,知皆陪位于中庭也。”

②《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

③清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可立)即位至上卿,于邻里乡党,虽早幼无不加以礼貌。”

2.亦作“即立”。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

①《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 汉郑玄注:“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

②《史记·周本纪》:“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

③《史记·孝武本纪》:“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

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及 孝文帝 初即位, 淮南王 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⑤《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

⑥唐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元和十五年,今天子即位。”

⑦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姜后懿旨,召顾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宫湦行举哀礼,即位于柩前。是为幽王。”

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吴王夫差,三十二岁,即位不久,喜功贪杀,骄狂自是,自以为有富国强兵的本领,立下独霸中原的大志。”

其它相关

何琳仪在《听簋小笺》中考证商代青铜器听簋的铭文“就逦”可读作“就列”,而何氏指出此处商代金文 就逦与周代金文 即位(即立)为宗庙仪礼中性质相同的专用术语。

“即立”在周代青铜器铭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如元年师兑簋铭文中有“惟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在周,各康庙,即立。”又如谏簋铭文中有“惟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师录宫。旦,王各大室,即立。司马共右谏入门立中廷。”根据刘雨《近出殷周金文综述》等资料辑录的西周青铜器金文出现“即立”的情况,可明显看出西周金文“即立”有一定的格式。最典型的是四十二年逑鼎的铭文,相关部分为:“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宫。旦,王各大室,即立”。本句可分为若干部分,第一部分是时间,本句中为“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有纪年有纪月有月相有纪日。第二部分是“王”在某宫庙,本句为“王在周康穆宫”。第三部分是王“格”大室而即立,“格”字有的学者释读为“各”字,《尔雅》“格,至也”。本器金文第三部分为“旦王各大室即立”。用现代汉语说这个“即立”的格式的话,就是某年月日,周王在某宫庙,清晨周王来到大室,即立。在“即立”之后,金文就会记录在场的王臣以及周王的册命或赏赐等。前述二十余篇出现“即立”的金文,都严格地遵守这个格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二十余个“即位”格式句的第一部分时间的纪年,有“元年”有“十又一年”有“卅年(三十年)”有“卌又二年(四十二年)”等,可见当时的“即立”并不一定在纪年元年。

总结上一段,西周金文的“即立”,是周王就其位的意思,这是在周王行使天子权力的仪式性行为,并未有后世的初登君主之位的意思。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帝王 就位 顾命 孔颖达 郑玄 孙星衍 袁赋诚 袁可立 邻里乡党 周本纪 骄蹇 奉法 亲故 宽赦 后汉书 辞让 懿旨 曹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