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叩头,指磕头。双腿并拢全跪,身子俯下,双手碰地或接近地面,与头并列。

基本资料

英文:kowtow

基本概念

叩头,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中总叫我们兄弟几个到上房给供奉的祖宗叩头,给长辈的祖父母叩头。叩头成了我们的习俗礼节。

中国人流行叩头礼节,不知起源于何时,据有人考证,说是源于一种叫“叩头虫”的昆虫。这种虫,说是像一颗黄豆的虫子,颜色也是黄的。一本叫《异苑》的古轶中曾记载过。晋代有个叫傅咸的诗人,写的《叩头虫赋》说,羸弱的顺从强暴,才能免遭灭顶之灾。于是这种微小的虫子就学会了叩头。人们从叩头虫受到启发,把叩头诉诸干礼仪,不停地叩头,脑袋像捣蒜似的叩头,朝着祖先,朝着皇帝,朝着长辈,朝着神灵,朝着比自己权势大的官老爷、横行乡里的土豪恶霸劣绅……以叩头来感恩他们,以求得他们的手下留情和怜悯。

叩头什么时候传到宫廷,成为君臣的礼节,无人考证。大概从有君王皇帝起就有这种礼节了。到了满清时期据《清会典》记载“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臣见君必行三跪九叩之礼,口里还得喊:吾皇万岁,万万岁!受到帝王赏赐,即使赐死也要叩头,高喊:谢主龙恩!有的大臣上谏,头都叩得鲜血直流,仍得不到皇上的恩准。中国历史上,由叩头酿成外交争端的事不少,有的还因叩头点燃了战火。战国时,鲁昭公和齐君会盟,人家给他叩头,而他还礼时只作了个揖,结果酿成大祸,两国兵戎相见,鲁国战败割地给齐国。到了清代,围绕叩头引起外交争端的就更多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欧洲的外交使臣多次要见皇帝,皇帝都坚持给他行三跪九叩之礼,皇帝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他是宇宙的主宰,是唯一不朝别人叩头而只接受别人叩头的天子。有学者做过统计:从康熙到乾隆一百四十多年间,欧洲各国使节觐见皇帝达十七次,十六次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这对外国使节来说,简直就是污辱,是不能长久咽下这口恶气!最后一次是通过一场武力悬殊的战争来解决的,皇帝输了。1793年英国的马戛尔尼伯爵和他的扈从,是最早在热河享受到不行叩头礼喜悦的欧洲人。到了1873年,年轻的同治皇帝即将举行亲政大典,在西方各国使节朝觐的礼仪问题上,朝廷陷入困境。要不要洋人行三跪九叩之礼呢?要,实力雄厚的西方列强早已开罪不起;不要,则大清皇帝和帝国的脸面又置于何地?正在这时,一个叫吴可读的御臣上奏说:洋人无异于禽兽,让他们行三跪九叩之礼,等于是强迫禽兽遵行五伦。能让其不荣,不能不让其不耻。如洋人也像国人一样行礼,那才是咱大清国的奇耻大辱呢!吴大臣的一番高论博得了满堂喝彩。于是朝觐时,国人行三跪九叩的“文明”之礼,洋人行免冠鞠躬的“野蛮”之礼。

随着皇帝被撵出皇宫,叩头礼不再用了。但它的习俗仍在延续。老百姓叩头现象层出不穷:为感谢官员为他们办了一件好事,就涕零泪下,下跪叩头;屈服于权势、恶霸,为了免灾,叩头求饶;进佛堂上香跪拜叩头的就更多了。中国有些官员为什么骄横跋扈,贪污腐化?就是老百姓的叩头给宠坏了。什么时候人人都能高昂起自己的头颅,不再叩头了,中国人才有自己的尊严!

叩头起源

关于叩头的起源,我听到过另一种说法:据说叩头是一种练习气功的方式,人在出生时,膝盖和头部的骨头是软的,通过叩头和跪膝,能让这两处的骨头得到锻炼,变得更加坚硬。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偶尔想到的:古时候人们对未知的自然现象顶礼膜拜,都要用牺牲来祭祀,祭祀的时候大都是猪牛羊的头三份。在不方便找到这三样东西的时候,就自贬身份,以自己的头代替三牲。 另有一说:常言杀人不过头点地,以头点地说明认输了,服了,杀人是头点地,我就这样也是头点地。

后来叩头的方式被宗教所引用,表示虔诚,然后被统治者所引用表示尊重。到了民间,作为一种表达内心激动情感的方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

引证解释

1. 伏身跪拜,以头叩地。旧时为最郑重的一种礼节。

《史记·滑稽列传》:“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临坛揖了众僧,叩头礼下当阳。”《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我偶然游到东潭,变鱼耍子,你怎么见我不叩头,到提着我走?”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车驾将至椷阳宫,先令使者传报,秦王膝行而前,见了太后,叩头大哭,太后亦垂泪不已。”曹禺 《雷雨》第四幕:“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2. 虫名。形色如大豆。见《太平御览》卷九五一引《异苑》。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董解元 膝行而前 曹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