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历算学是依据除土、水、火、木和铁之外的五大元素,推算世界的成、住、坏、空等凶吉变化之法,并且以肉、血、热、气和意识以及地支、纳喑、天干和五行体内的十大元素相互拼拢和变化而预测有情界的凶吉变化之事。

天文历算学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直到现在,藏族仍逐年编制自己的历书。由于它对农牧业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形式也符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深受广大农牧民及各界的欢迎。

天文学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最早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人类的出现可以说是奠定了天文学诞生的基础。西藏的天文历算学是藏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璀璨的明珠,它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根据《象蕃古代史》记载,古代象雄文明中有称为“囊塘之算”的历算方法。

历史

天文历算学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直到现在,藏族仍逐年编制自己的历书。由于它对农牧业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形式也符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深受广大农牧民及各界的欢迎。

天文学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最早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人类的出现可以说是奠定了天文学诞生的基础。西藏的天文历算学是藏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璀璨的明珠,它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根据《象蕃古代史》记载,古代象雄文明中有称为“囊塘之算”的历算方法。并且据历史记载藏民族的天文学在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约公元前200—100年),已经有专门从事搞天文星算研究的人员,被称为“占卜者”。早期的历法还有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时期在山南雅砻出现的《纺织老妇之月算法》,它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为准,确定一个月有四周,月大月小的分类等,并以三个月为一个季节,已经认识了太阳的南行和北行。

吐蕃时期公元641年左右,随着唐朝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带来了六十甲子。赤松德赞时期,大译师白如杂那曾翻译过一些历算典籍,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曾撰写过《历算山落尘》、《黑算有寂决断》、《果算新开车轮》等历算学著作。这些使藏医天文历算得到空前的发展。

公元10世纪中叶,在西藏山南扎囊一带出现了天文历算学者木尼·坚赞白桑,创立了历算两大派系之一的“山洞派”即浦派历算,这一历算学传承一直延续到今天。公元1027年藏族大译师吉交达白傲色首次将《时轮摄略经》翻译为藏文。与此同时,其他有关时轮法的翻译著作和天文历算著述也逐渐翻译成藏文,时轮历法从此便在西藏盛行起来。13世纪初,大译师雄顿·多吉坚赞奉八思巴之命在萨迦寺对照梵文原文及各种译本,重新翻译了时轮经,成为藏族学者公认的标准译本,世称雄译本。八思巴本人也精于历算之道,著有《五要素、罗睺、五要之算法》等历算著述,藏族首次历书(《萨迦历书》)便是在那个时代颁布和发行的。公元1318年第三世噶玛巴·让俊多吉完成了历算学专著《历算综述》。其后的1326年布顿·仁青珠巴完成了另一部力学专著《时轮历算要诀·智者生悦篇》。从此极大地推进了时轮法的发展,西藏天文历算学也就形成了以时轮历为主体的历算体系。15世纪中叶, 在山南地区出现了藏琼·曲扎加措、克珠·诺桑嘉措、浦巴·伦珠嘉措三位著名历算学家,极大地发展了浦派学说,后人称他们为“浦巴三海”。浦巴·伦珠嘉措撰写的《时轮历算传规·白莲法王亲教》一书,成为后来历算学者作为研究和依据的经典历算著作。公元1687年,大学者第司·桑杰嘉措著成《历算要诀·白琉璃》此后又撰写了《白琉璃答疑》等历算专著;其后的1714年,敏竹林大译师达摩师利著成《历算要诀·日光篇》和《历算要诀日光篇金车疏》两书,并在山南敏竹林寺编制发行了《敏林历书》,使浦派历算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因而,此后的历算学者也大多以浦派为主。

另一个很有影响的历算学派为粗尔派,第三世噶玛巴·让琼多吉始创次派,公元1425年粗浦·加央顿珠傲色著成《历算大全》后此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在卫藏等地颁布和发行了《粗浦历书》。公元1731年噶玛·俄勒丹增撰写了《经典算类大全·满意妙瓶》一书,并在康区木版发行了《八蚌历书》。至公元1852年,贡珠·云登嘉措著成《历算论满意妙瓶中时轮算法易解·嘉言集成》一书,使粗尔派学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公元1916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在拉萨创立了医算院后,颁布了以《敏林历书》为蓝本的《门孜康历书》,每年以木刻版印制后向全西藏发行。其中出现过肯饶罗布等藏医、天文历算老专家。公元1989年在西藏拉萨开办了独一无二的藏医高等学府—西藏藏医学院之后,每年招收数百人藏医本科生进行传授藏医的同时传授天文历算知识,为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天文历算学,更是为了达到广大农牧民的生活需求,西藏藏医学院在2005年通过国家批准又开办了新的天文历算专科班,使藏医天文历算学得到深层次的研究和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因

藏历是一种与夏历公历,有所不同的历法。它的理论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其科学性如何?则还很少有人全面地介绍过。

现在国内对于藏学的研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历史、宗教、社会、经济、艺术、医药等许多方面都有人进行研究,近年来研究的成果越来越丰硕,呈现出喜人的景象。但是天文历算方面进行探索者却很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人文学科的学者们以为天文历算是非常专门的学问,需要有高深的数学和天文学的基础知识,以至望而生畏,却步不前,不敢问津。

二、自然科学的学者们,受到语言文字的限制,无从下手。即使找到一般的藏语翻译,译者没有专业知识,难以如实地、准确地表达。

三、 藏文历算著作的传统写法是一种口诀式的,由于每句的音节数目必须相同,就难免有勉强缩简之处,其中又夹有大量的代用的藻词异名,因而难于理解。如果不是经过老师的口头讲授,再经过实际演算,单靠自学,即使是藏文水平较高的人,也很难入门。

四、 有些人以为现在既然已经有了现代科学的、精密的天文学,藏历已是过时的东西,不值得再去学习和研究。他们不理解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

由于这种种原因,藏历没有被系统地、全面的加以介绍,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一些误解:有的人以为藏历基本上就是汉历,没有多大不同;有的人看到了藏历的某些特点,而不明白其天文学上的意义,又因为这些特点被占星算命所利用,就以为这些完全是人为捏造出来的迷信的东西,没有价值。

藏族天文历算之学是研究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运行和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它在藏族五明学中属于小五明的星象学。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它是伴随带着高原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断观察日月星辰、冷暖气候等天象和四时节气、动植物生长变化等大自然现象,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并吸收兄弟民族和友邻邦国的学说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藏族谚语中讲:“观察禽鸟和植物是珞、门法,观察雪和冰是橙巴法,观察星和风是藏北法,观察日和月是岗卓法”。谚中的“珞”即珞巴族,“门”即门巴族,“橙”即指僜人,藏北指西藏北部羌塘大草原的牧区,“岗卓”则指半农半牧区。总的说明居住在西藏这片辽阔土地上的各民族,不同生产情况地区的人们观察天象物候的方法和经验。

据《青史》记载:朗日松赞时期,从汉地传入医学和算明。尤其是藏历铁牛年(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时随带着许多天文历法的经典。与此同时,将四名藏族青年派往长安求学,学习了《九部续》、《三部释解》等算学经典,并译成藏文,对吐蕃古代的天文历学发生很大的影响。在西藏传播最广的有:五行计算法、十二个生属记年法、八寿六十、八卦九宫、二十四个节气、牛算等。

公元十一世纪,克什米尔的班智达达互贡布入藏,著名译师卓希绕扎同他合作翻译了《时轮续文释解》。翻译《时轮释解》的时间恰逢于火兔年,故印度的“绕琼”之推算法开始传播,并取代了西藏原有的“琼日”推算法,延续使用至今。“绕琼”的推算法是以铁、木、水、火、土(加以阴阳区别)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六十年一轮,即为一绕琼。如第一绕琼的第一年(1027年)为阴火兔年。现已传为第十六绕琼了。这一推算法与农历相似。

公元十六世纪,著名的大学者第司桑结嘉措,对西藏的“算明”作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吸收了汉族和天竺历算的合理部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编著了《白疏璃》一书,对西藏的天文历算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西藏的天文历法发展史上,“及孜”和“珠孜”两种推算法,对促进西藏天文历法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按照各自的推算法,坚持对日、月、星天气变化,生产季节等各个方面的各自观点,并不断认识实践,使西藏天文历算的内容逐渐丰富。本人也对它理解甚少也只能说这么多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藏历 夏历 公历 授时 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