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国宝 即国家的宝物,不管是物品还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为国宝。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这些国宝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保护,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词目

国宝

拼音

guó bǎo

基本解释

(1) [national treasure;treasure of the country;natioual heirloom]∶国家的宝物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2) [special contributor to the country;best talents of a nation]∶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的赞誉

成就卓著的老科学家被国人誉为国宝

引证解释

1.国家的宝器。

《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寳,我亦得地,而纾於难,其荣多矣。” 杜预 注:“国寳,谓甗磬。”

唐 白居易《除孔戣等官制》:“浑金璞玉,方圭圆珠,虽性异质珠,皆国宝也。”

唐 崔曙 《奉试明堂火珠》诗:“遥知太平代,国寳在名都。”

叶适 《受玉宝贺表》:“天运重来,国寳再得;感深昔念,喜甚今逢。”

2.特指传国玺。

《新五代史·杂传·王珂》:“ 庄宗 自 郓 入京师, 末帝 闻 唐 兵且至,日夜涕泣,不知所为,自持国寳,指其宫室谓 瓒 曰:‘使吾保此者,系卿之画如何耳!’”

3.国家的宝贵人材。

《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寳也。”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尊前失诗流,塞上得国寳。”

邹韬奋 《英勇抗战三年中的五一节》:“其中所留技术工人不少,这都是抗战建国时代的国宝。”

4.国币。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 中国 钱币,古分金、银、铜三品,其行于世也,谓之国寳。”参见“ 国币 ”。

5.国宝制度

明代国宝之制始肇于朱吴,洪武元年(1368年)始制宝玺,明朝有二十四宝玺,其中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之传玺(《明史》卷七十四;《明会要》卷二十四;《明官史·木集》)。

清代曾大量吸收了前历代统治方略之精华,这其中也包括国宝制度。

清朝25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出于保护的原因,国宝原品不易看到,清朝二十五方宝玺,北京百工坊有仿制品,倒是可以零距离人宝交流。

中国国宝

大熊猫;

和氏璧;

兰亭序;

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

清明上河图;

瓷器;

传国玉玺(暂时下落不明);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国家的骄傲 卓著 名都 叶适 末帝 涕泣 国寳 诗流 邹韬奋 郑观应 国币 满文 仿制品 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