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在儒学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被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圣贤即是圣人与贤人的合称,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通常是指被认为实践了儒学生命价值观的贡献历史和社会的人物。“圣贤”的地位其实是由历代学者通过史书和官方祭祀制度确认的,而非个人的认同。 如:"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圣贤

拼音:shèng xián

基本解释:

[sage]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引证解释

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

①《易·鼎》:“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②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③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④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 愈 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

⑤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⑥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余尝谓圣贤不必作神仙,而高过乎神仙。神仙虽不及圣贤,而断不可不学圣贤。”

⑦清 秋瑾 《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觅民贼,舍身救民是圣贤。”

⑧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一向没遇到过像 曹先生 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人看成圣贤。”

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①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②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於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

③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下感激欲涕也。”

泛称神、仙、佛、菩萨等。

①《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法不二,圣贤 弥勒 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②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③明 沈鲸 《双珠记·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

④《天地会诗歌选·<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六圣贤。”

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①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九酝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②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③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④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⑤清 方文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参见“ 圣人 ”。

1.

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

2.

①《易·鼎》:“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②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③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④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 愈 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

⑤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⑥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余尝谓圣贤不必作神仙,而高过乎神仙。神仙虽不及圣贤,而断不可不学圣贤。”

⑦清 秋瑾 《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觅民贼,舍身救民是圣贤。”

⑧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一向没遇到过像 曹先生 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人看成圣贤。”

3.

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①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②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於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

③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下感激欲涕也。”

4.

泛称神、仙、佛、菩萨等。

①《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法不二,圣贤 弥勒 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②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③明 沈鲸 《双珠记·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

④《天地会诗歌选·<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六圣贤。”

5.

清酒

①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九酝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②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③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④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⑤清 方文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参见“ 圣人 ”。

基本含义

中国意思

在我国,贤者如字面意,为贤明有才德的人。贤字中有个“贝”,其本意为“多财”,所以中国古代也有说贤者为富有的人,但是此解较少。古文中的贤大多为对别人的敬称或是指代英明的君主,或直接从表意,如:

贤,多才也。——《说文》

以财分人之谓贤。——《庄子·徐无鬼》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

亲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欧洲意思

在遥远的中世纪的欧洲,贤者是宫廷中的重要成员,一般为国王的军师或者为宫廷中的占星师或占卜师,他们都被视为是智慧的象征,向帝王们提供着最正确的意见。而在宗教中,贤者也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德鲁伊教,还是基督教和天主教,还是犹太教,都或多或少有着贤者的影子,他们一般都是其中有着崇高声望的长者,抑或是高等传教士或圣职者。

儒家涵义

杨万江文

这里谈一谈对儒家“圣贤”的理解,看看儒家所谓“圣贤”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一点往往引起人们很多的争议和不解,甚至使愿意修养儒家道德的人因为误解而入岐途。儒家所谓“圣贤”,按照《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的表达,是这样一种人: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而凝成万物者也。情性也者,所以理然不然取舍者也。故其事大,配乎天地,参乎日月,杂于云蜺,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若天之司,莫之能职;百姓淡然,不知其善。若此,则可谓圣人矣。”(《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

古之所谓圣贤有两个非常基本的维度,一个就是“言足法于天下”,从而具有奠基和引领思想文化的基本路径、基础原则和方向之意义的人;一个就是“德配天”“若天之司”而健顺天地万物的秩序(礼),给天下和黎民百姓带来爱和福址(仁)的人。圣人的思想和所作所为不仅本身是法于也达于天地之大道,而且因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而被人们以天之于天下的广博之益来比喻其德(当然,圣人不等于天,这是个比喻的说法)。所以,《中庸》说: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

在早期三代的文化中,前面述及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而且,实际上,圣人就是“圣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不仅是奠基和引领思想文化基本路径、基础原则和方向“言足法于天下”乃至“为万世立法”的人,也是实际地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 雍也第六》),带给天下健顺的秩序和人民福址的人。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用不断积累、探索、完善、继承和开创着的思想、文化、制度和经验去治理天下,从而对天下和人民产生了感觉如天降恩惠的巨大影响,并受到人们的赞美。也就是说,他们的“所说”,乃是他们“所行”的治理之法和具体实践;他们的“所行”,乃是他们“所说”的具体体现。这就是三代之所谓“圣王”,也就是儒家理想中的“圣人”。

到春秋之时,“礼崩乐坏”。孔子出,整理和删述三代之治的文献,并以道理的解说向天下进言,试图恢复三代之治的基本文化传统,使天下免除混乱、从而化成天下。当孔子试图说服天下时,他就必须也必要地对三代传统作道理的解说。实际上,这就成为一种从道德修养到治平天下的一套“学问”。所以,王夫之曾经评论说“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这是很恰当的。孔子自己不承认也事实上不是“圣王”,但他的道德、思想和知识的确已经达到圣人的高度,至少在具有“为万世立法”的意义上,孔子被后世遵为圣人。但早期三代中前述两个方面的统一就开始分化了。

我们看到,所谓“圣”,在思想文化制度知识和基本道理的方面,孔孟领世道千古,而实际政治中如何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那个意义,往往是政治上的所谓“圣上”,也就是对皇帝的要求。唐玄宗在《纪泰山铭》中甚至庄严地向天发誓说“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一个人没有获得利益,那么各方的人都可以责备他。可见古代皇帝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圣上”“圣王”,是要体现普惠于民的。它叫“皇恩浩荡”。那种阳光普照大地式的广博恩惠,是“德配天”“达天德”之“圣王”的理想。在建制化的社稷国家中,也只有作为皇帝的“圣上”在其权力位置上才可能产生广泛的普惠于民的效应。一个普通的人或许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上产生有益于他人和社稷国家的影响,从而被人们以贤能和君子相赞扬,但这往往不足以具有普天之下恩惠万民的广博效应。所以,在实际政治中,普通的人称“圣人”不仅是一个严重的政治糊涂事件,而且也言过其辞。因为事实上你产生不了那种“德配天”的广博恩惠效应。我们通常可以把那些在社会中能够为他人或社会公益带来助益和贡献、体现着良好道德,并具有成就的人,称为“社会贤达”,我们也可以在德才兼备具有良好道德和治世才能的人中“选贤与能”,但较少有妄称自己和他人是“圣人”的。在古代尚且如此,在现代,恐怕就更不能妄称“圣人”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宪政国家更加重视制度对权力的制衡来防止权力过大和集中产生的弊端,任何人的权力和机会都很难象古代的“皇帝”那样,既可能因为追求“圣德’而成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王”,也可能因为他一己之利一己私欲而置人民、社稷、国家于灾难,甚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的所作所为也可能对人民构成国家主义的灾难。古代儒学强调前者,申说前者,现代儒学则强调怎样避免后者,同时继续申说前者,但少以古代意义上的“圣王”而论道德之于政治,因为现代社会中的国家领导人毕竟不是古代意义上的“王”了。但一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天下万民福祉的位置,也是需要尽可能地张德性而惠及天下的。在今天的时代,多元的社会常常很难有什么人能够让某一思想系统成为所有人都一致接受和奉行的那种绝对影响力(当然,那些甚至就没有能力成其一套思想文化系统的人,就根本谈不上往这方面说事);实际的政治和社会中,一个人的能力也远难达到让所有人都获益的那种效应。政治处在左派与右派政策所影响着的不同人利益关系的巨大差异和争执中,并形成政党政治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下,奢谈“圣王”或“圣人”是不合时宜的。不是不允许你追求什么,而是你事实上很难做到古代那种意义上的“圣王”或“圣人”。古代之所以可能,是因为那是从野蛮到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涉及最基础层面的文明思想和传统,但越是到后来,越是涉及更具体面的问题,人们之间的差别就越大。

所谓孔子之后,“儒分为八”,“道术为天下裂”,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变化。乃至我们今天的全球化中,甚至在文明非常基础的那些层面上也产生着来自不同传统的巨大分岐和差别,我们这个时代是很难有“圣人”的。人们可以在精神上追求,但不可以妄称,更不可以拿某种妄称去投机。这是必须向儒门同道交待清楚的重大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按照太史公对孔子的评论,圣人对于我们来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孔庙五圣

至圣——孔子(孔丘)

以下为境界接近圣人孔子的人:

复圣——颜渊(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1.

至圣——孔子(孔丘)

以下为境界接近圣人孔子的人:

2.

复圣——颜渊(颜回)

3.

宗圣——曾子(曾参)

4.

述圣——子思

5.

亚圣——孟子

道统之圣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指品德、智慧皆达到完美的人。根据儒家、道家、墨家的经典,圣人通常指古代的先王(圣王),也包括伊尹、傅说等的辅佐圣王的老师及贤臣,还有最后继承了先王道统的孔子。

伏羲——发明八卦,奠定了易经的基本理论、奠定了君臣父子的人伦关系、发明古琴。

炎帝——奠定中药理论、发明农具。

黄帝——武力统一各部落,奠定礼乐、衣冠、国家、中医、文明制度。

尧——奠定王道仁政、部族和谐理论,开创禅让制。

舜——奠定以孝治国理论。

禹——治大水。

皋陶-----法圣(与尧舜禹称为上古四圣)。

商汤王——讨伐夏桀。

周文王——奠定周文明,写易经卦辞。

周武王——讨伐商纣,建立周朝,写易经爻辞。

周公——继承尧舜禹夏商周历代先王的智慧,建立了华夏史上最完备的礼乐、典章、文明制度,辅佐周武王开创了国祚800年的周朝。

孔子——集成上述所有圣人的王道智慧,编订为儒学《五经》——华夏文明的根本经典。

世俗之圣

齐天大圣——孙悟空

万圣先师——鬼谷子

智圣先师——诸葛亮

兵圣先师——孙子(孙武、孙膑)

画圣— 吴道子

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万密斋(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怀素

慧圣——东方朔

武圣——关羽

酒圣——杜康

史圣——司马迁

文圣——欧阳修

乐圣——李龟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曲圣——关汉卿

情圣——唐伯虎、李煜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李商隐

佛家圣人——释迦牟尼

道家圣人——老子、庄子

1.

齐天大圣——孙悟空

2.

万圣先师——鬼谷子

3.

智圣先师——诸葛亮

4.

兵圣先师——孙子(孙武、孙膑)

5.

画圣— 吴道子

6.

药圣——李时珍

7.

医圣——张仲景、万密斋(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

8.

书圣——王羲之

9.

草圣——张旭、怀素

10.

慧圣——东方朔

11.

武圣——关羽

12.

酒圣——杜康

13.

史圣——司马迁

14.

文圣——欧阳修

15.

乐圣——李龟年

16.

茶圣——陆羽

17.

棋圣——黄龙士

18.

曲圣——关汉卿

19.

情圣——唐伯虎、李煜

20.

诗圣——杜甫

21.

词圣——苏轼、李商隐

22.

佛家圣人——释迦牟尼

23.

道家圣人——老子、庄子

儒家五圣:

至圣——孔子

复圣——颜渊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1.

至圣——孔子

2.

复圣——颜渊

3.

宗圣——曾子

4.

述圣——子思

5.

亚圣——孟子

贤人和君子

孔门十二哲

闵损

冉耕

冉雍

宰予

端木赐

冉求

仲由

言偃

卜商

颛孙师

有若

朱熹

1.

闵损

2.

冉耕

3.

冉雍

4.

宰予

5.

端木赐

6.

冉求

7.

仲由

8.

言偃

9.

卜商

10.

颛孙师

11.

有若

12.

朱熹

从春秋时代开始,截止清朝,两庑共奉祀儒家历代先贤及先儒158位(牌位),代表儒家活生生的血脉传承,也是为了说明凡是贡献国家、社会、文化的人,都有机会跻身”圣贤“的行列。但由于历史原因,现代有些孔庙并没有恢复这一礼制,使两庑沦为展厅,也使历代圣贤之灵成为游魂。”逝去的两庑“被外国学者视为儒家文化传统死去的表现之一。先贤: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以传经授业为主。

孔庙东庑

奉祀先贤、先儒合计74位。

先贤蘧瑗字伯玉,卫国人,卫灵公称贤大夫。

先贤澹台灭明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先贤原宪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

先贤南宫适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先贤商瞿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

先贤漆雕开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先贤司马耕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

先贤梁鱣孔子门人,字叔鱼,齐国人。

先贤 冉儒 孔子门人,字子鲁,鲁国人。

先贤伯虔孔子门人,字子析,鲁国人。

先贤冉季孔子门人,字子产,鲁国人。

先贤漆雕徒父孔子门人,又名文,字子期,鲁国人。

先贤漆雕哆孔子门人,字子歛,鲁国人。

先贤公西赤孔子门人,字子华,鲁国人。

先贤任不齐孔子门人,字子选,鲁国人。

先贤公良孺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先贤公肩定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

先贤鄡单孔子门人,字子家,鲁国人。

先贤罕父黑孔子门人,字子索,鲁国人。

先贤 荣旂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先贤左人郢孔子门人,字子行,鲁国人。

先贤郑国孔子门人,字子徒,鲁国人。

先贤 原亢 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

先贤廉洁孔子门人,字子庸,卫国人。

先贤叔仲会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先贤公西舆如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先贤 邽巽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先贤陈亢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

先贤 琴张 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

先贤步叔乘孔子门人,字子车,齐国人。

先贤秦非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先贤颜哙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先贤颜何孔子门人,字子冉,鲁国人。

先贤 县亶 孔子门人,字子象,鲁国人。

先贤乐正克孟子门人,邹人,在鲁为政。

先贤万章孟子门人,邹人,佐《孟子》著作七篇。

先贤周敦颐字茂叔,宋代人号濂溪先生。

先贤程颢字伯淳,宋代人,述明《五经》,号明道先生。

先贤邵雍字尧夫,宋人,号安乐先生。

先儒韩愈字退之,唐时人。

先儒范仲淹字希文,宋时人。

先儒 胡援 字翼之,宋时人。

先儒韩琦字稚圭,宋时人。

先儒杨时字中立,宋时人。

先儒罗从彦字仲素,宋时人。

先儒李纲字伯纪,宋时人。

先儒李侗字愿中,宋时人。

先儒张栻字敝夫,宋时人。

先儒黄干字直卿,宋时人。

先儒辅广清光绪六年从祀。

先儒真德秀字希元,宋时人。

先儒何基字子恭,宋时人。

先儒文天祥字履善,宋时人。

先儒赵复字仁甫,宋时人。

先儒吴澄字幼清,元时人。

先儒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先生,元时人。

先儒曹端字正夫,明时人,著《孝经述解》。

先儒王守仁字伯安,明时人。

先儒薛瑄字德温,明时人。

先儒罗钦顺字允升,明时人。

先儒 吕丹 字仲木,号泾野,明时人。

先儒黄道周字幼平,明时人,明末殉节。

先儒陆世仪字道威,号桴亭,明亡隐逸不仕。

先儒顾炎武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

先儒汤斌字孔伯,清时人。

先儒 谷梁赤 字元始,周时人,著《春秋谷梁传》。

先儒伏胜字子贱,秦之博士,独壁藏之作《尚书》传四十一篇。

先儒毛亨汉时人,以《诗》学授毛苌。

先儒后苍字近君,汉代人,传《礼记》于戴德及戴圣。

先儒刘德汉景帝之子,封河间王。

先儒许慎字叔重,汉时人,著《五经正义》。

先儒董仲舒汉代人,仕武席博识高才。

先儒杜子春东汉时人,著《周礼》解。

先儒 范甯 字武子,晋时人。

1.

先贤蘧瑗字伯玉,卫国人,卫灵公称贤大夫。

2.

先贤澹台灭明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3.

先贤原宪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

4.

先贤南宫适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5.

先贤商瞿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

6.

先贤漆雕开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7.

先贤司马耕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

8.

先贤梁鱣孔子门人,字叔鱼,齐国人。

9.

先贤 冉儒 孔子门人,字子鲁,鲁国人。

10.

先贤伯虔孔子门人,字子析,鲁国人。

11.

先贤冉季孔子门人,字子产,鲁国人。

12.

先贤漆雕徒父孔子门人,又名文,字子期,鲁国人。

13.

先贤漆雕哆孔子门人,字子歛,鲁国人。

14.

先贤公西赤孔子门人,字子华,鲁国人。

15.

先贤任不齐孔子门人,字子选,鲁国人。

16.

先贤公良孺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17.

先贤公肩定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

18.

先贤鄡单孔子门人,字子家,鲁国人。

19.

先贤罕父黑孔子门人,字子索,鲁国人。

20.

先贤 荣旂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1.

先贤左人郢孔子门人,字子行,鲁国人。

22.

先贤郑国孔子门人,字子徒,鲁国人。

23.

先贤 原亢 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

24.

先贤廉洁孔子门人,字子庸,卫国人。

25.

先贤叔仲会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26.

先贤公西舆如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7.

先贤 邽巽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28.

先贤陈亢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

29.

先贤 琴张 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

30.

先贤步叔乘孔子门人,字子车,齐国人。

31.

先贤秦非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32.

先贤颜哙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33.

先贤颜何孔子门人,字子冉,鲁国人。

34.

先贤 县亶 孔子门人,字子象,鲁国人。

35.

先贤乐正克孟子门人,邹人,在鲁为政。

36.

先贤万章孟子门人,邹人,佐《孟子》著作七篇。

37.

先贤周敦颐字茂叔,宋代人号濂溪先生。

38.

先贤程颢字伯淳,宋代人,述明《五经》,号明道先生。

39.

先贤邵雍字尧夫,宋人,号安乐先生。

40.

先儒韩愈字退之,唐时人。

41.

先儒范仲淹字希文,宋时人。

42.

先儒 胡援 字翼之,宋时人。

43.

先儒韩琦字稚圭,宋时人。

44.

先儒杨时字中立,宋时人。

45.

先儒罗从彦字仲素,宋时人。

46.

先儒李纲字伯纪,宋时人。

47.

先儒李侗字愿中,宋时人。

48.

先儒张栻字敝夫,宋时人。

49.

先儒黄干字直卿,宋时人。

50.

先儒辅广清光绪六年从祀。

51.

先儒真德秀字希元,宋时人。

52.

先儒何基字子恭,宋时人。

53.

先儒文天祥字履善,宋时人。

54.

先儒赵复字仁甫,宋时人。

55.

先儒吴澄字幼清,元时人。

56.

先儒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先生,元时人。

57.

先儒曹端字正夫,明时人,著《孝经述解》。

58.

先儒王守仁字伯安,明时人。

59.

先儒薛瑄字德温,明时人。

60.

先儒罗钦顺字允升,明时人。

61.

先儒 吕丹 字仲木,号泾野,明时人。

62.

先儒黄道周字幼平,明时人,明末殉节。

63.

先儒陆世仪字道威,号桴亭,明亡隐逸不仕。

64.

先儒顾炎武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

65.

先儒汤斌字孔伯,清时人。

66.

先儒 谷梁赤 字元始,周时人,著《春秋谷梁传》。

67.

先儒伏胜字子贱,秦之博士,独壁藏之作《尚书》传四十一篇。

68.

先儒毛亨汉时人,以《诗》学授毛苌。

69.

先儒后苍字近君,汉代人,传《礼记》于戴德及戴圣。

70.

先儒刘德汉景帝之子,封河间王。

71.

先儒许慎字叔重,汉时人,著《五经正义》。

72.

先儒董仲舒汉代人,仕武席博识高才。

73.

先儒杜子春东汉时人,著《周礼》解。

74.

先儒 范甯 字武子,晋时人。

孔庙西庑

奉祀先贤、先儒合计74位。

先贤公孙侨字子产,仕郑为大夫。

先贤林放字子邱,鲁国人,问礼于孔子。

先贤宓不齐孔子门人,字子贱,鲁国人。

先贤公冶长孔子门人,字子长,鲁国人,孔子以其女妻之。

先贤公皙哀孔子门人,字季次,齐国人。

先贤高柴孔子门人,字子羔,卫国人。

先贤樊须孔子门人,字子迟,鲁国人。

先贤商泽孔子门人,字子季,齐国人。

先贤巫马施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先贤 颜辛 孔子门人,字子柳,鲁国人。

先贤 曹恤 孔子门人,字子循,蔡国人。

先贤公孙龙孔子门人,字子石,楚国人。

先贤秦商孔子门人,字子不,鲁国人。

先贤颜高孔子门人,字子骄,鲁国人。

先贤壤驷赤孔子门人,字子徒,秦国人。

先贤石作蜀孔子门人,字子明,周人。

先贤公夏首孔子门人,字子乘,鲁国人。

先贤后处孔子门人,字子里,周人。

先贤 奚容蒧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先贤颜祖孔子门人,字子商,鲁国人。

先贤勾井疆孔子门人,字子疆,卫国人。

先贤秦祖孔子门人,字子南,秦国人。

先贤县成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先贤公祖句兹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先贤燕伋孔子门人,字子思,鲁国人。

先贤乐欬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先贤狄黑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先贤孔忠孔子门人,孔子兄伯尼之子。

先贤公西蒧孔子门人,字子尚,鲁国人。

先贤颜之仆孔子门人,字子叔,鲁国人。

先贤施之常孔子门人,字子恒,鲁国人。

先贤申枨孔子门人,字子周,鲁国人。

先贤左丘明周人,作《春秋》传。

先贤秦冉孔子门人,字子开,蔡国人。

先贤 牧皮 孔子门人,鲁国人。

先贤 公都子 孟子门人,十七弟子之一,鲁国人。

先贤公孙丑孟子门人,齐国人。

先贤张载字子原,宋代人,号横渠先生。

先贤程颐字正叔,宋代人,与兄程颢同著作经书,号伊川先生。

先儒公羊高子夏门人,周末时人,著作《公羊传》。

先儒孔安国孔子十一世,汉时人。

先儒毛苌字长生,汉时人,注《诗》传著《毛诗》。

先儒高堂生字子伯,汉时人,《礼经》被秦毁独能传十七篇。

先儒郑康成汉时人,受书于马融, 融曰:我道东矣。

先儒诸葛亮字孔明,后汉时人,辅刘氏重兴汉室有前后《出师表》。

先儒王通字子淹,隋朝人,卒谥文中子。

先儒陆贽字敬舆,唐时人。

先儒司马光字君实,宋代人,著《资治通鉴》。

先儒谢良佐字显道,宋时人,著《论语说》。

先儒欧阳修字永叔,宋代人。

先儒胡安国字康侯,宋时人。

先儒尹焞字彦明,宋时人,师事程颐著作《论语解》。

先儒吕祖谦字作恭,宋时人。

先儒 袁火 明时人。

先儒蔡沉字仲默,宋时人。

先儒陆九渊字子静,宋时人。

先儒陈淳字安卿,宋时人。

先儒魏了翁字华甫,宋时人。

先儒王柏字会元,宋时人。

先儒陆秀夫字君实,宋时官左丞。崖山之变以身殉节。

先儒许衡字仲平,元时人。

先儒金履祥字吉甫,元时人。

先儒王夫之字而农,明末人,著作《周易内传》。

先儒陈澔字大可,元时人。

先儒陈献章字公甫,明时人。

先儒胡居仁字叔心,明时人。

先儒蔡清字介夫,明时人。

先儒刘宗周字起东,明时人。

先儒吕坤字叔简,明时人。

先儒孙奇逢字启泰,明时人,纯孝笃学,博通经书。

先儒黄宗羲字太冲,明时人,明亡归隐于乡。

先儒 张屐祥 字考夫,明时人。

先儒陆陇其字稼书,清时人。

先儒张伯行字考先,清时人。

1.

先贤公孙侨字子产,仕郑为大夫。

2.

先贤林放字子邱,鲁国人,问礼于孔子。

3.

先贤宓不齐孔子门人,字子贱,鲁国人。

4.

先贤公冶长孔子门人,字子长,鲁国人,孔子以其女妻之。

5.

先贤公皙哀孔子门人,字季次,齐国人。

6.

先贤高柴孔子门人,字子羔,卫国人。

7.

先贤樊须孔子门人,字子迟,鲁国人。

8.

先贤商泽孔子门人,字子季,齐国人。

9.

先贤巫马施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10.

先贤 颜辛 孔子门人,字子柳,鲁国人。

11.

先贤 曹恤 孔子门人,字子循,蔡国人。

12.

先贤公孙龙孔子门人,字子石,楚国人。

13.

先贤秦商孔子门人,字子不,鲁国人。

14.

先贤颜高孔子门人,字子骄,鲁国人。

15.

先贤壤驷赤孔子门人,字子徒,秦国人。

16.

先贤石作蜀孔子门人,字子明,周人。

17.

先贤公夏首孔子门人,字子乘,鲁国人。

18.

先贤后处孔子门人,字子里,周人。

19.

先贤 奚容蒧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0.

先贤颜祖孔子门人,字子商,鲁国人。

21.

先贤勾井疆孔子门人,字子疆,卫国人。

22.

先贤秦祖孔子门人,字子南,秦国人。

23.

先贤县成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4.

先贤公祖句兹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5.

先贤燕伋孔子门人,字子思,鲁国人。

26.

先贤乐欬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27.

先贤狄黑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8.

先贤孔忠孔子门人,孔子兄伯尼之子。

29.

先贤公西蒧孔子门人,字子尚,鲁国人。

30.

先贤颜之仆孔子门人,字子叔,鲁国人。

31.

先贤施之常孔子门人,字子恒,鲁国人。

32.

先贤申枨孔子门人,字子周,鲁国人。

33.

先贤左丘明周人,作《春秋》传。

34.

先贤秦冉孔子门人,字子开,蔡国人。

35.

先贤 牧皮 孔子门人,鲁国人。

36.

先贤 公都子 孟子门人,十七弟子之一,鲁国人。

37.

先贤公孙丑孟子门人,齐国人。

38.

先贤张载字子原,宋代人,号横渠先生。

39.

先贤程颐字正叔,宋代人,与兄程颢同著作经书,号伊川先生。

40.

先儒公羊高子夏门人,周末时人,著作《公羊传》。

41.

先儒孔安国孔子十一世,汉时人。

42.

先儒毛苌字长生,汉时人,注《诗》传著《毛诗》。

43.

先儒高堂生字子伯,汉时人,《礼经》被秦毁独能传十七篇。

44.

先儒郑康成汉时人,受书于马融, 融曰:我道东矣。

45.

先儒诸葛亮字孔明,后汉时人,辅刘氏重兴汉室有前后《出师表》。

46.

先儒王通字子淹,隋朝人,卒谥文中子。

47.

先儒陆贽字敬舆,唐时人。

48.

先儒司马光字君实,宋代人,著《资治通鉴》。

49.

先儒谢良佐字显道,宋时人,著《论语说》。

50.

先儒欧阳修字永叔,宋代人。

51.

先儒胡安国字康侯,宋时人。

52.

先儒尹焞字彦明,宋时人,师事程颐著作《论语解》。

53.

先儒吕祖谦字作恭,宋时人。

54.

先儒 袁火 明时人。

55.

先儒蔡沉字仲默,宋时人。

56.

先儒陆九渊字子静,宋时人。

57.

先儒陈淳字安卿,宋时人。

58.

先儒魏了翁字华甫,宋时人。

59.

先儒王柏字会元,宋时人。

60.

先儒陆秀夫字君实,宋时官左丞。崖山之变以身殉节。

61.

先儒许衡字仲平,元时人。

62.

先儒金履祥字吉甫,元时人。

63.

先儒王夫之字而农,明末人,著作《周易内传》。

64.

先儒陈澔字大可,元时人。

65.

先儒陈献章字公甫,明时人。

66.

先儒胡居仁字叔心,明时人。

67.

先儒蔡清字介夫,明时人。

68.

先儒刘宗周字起东,明时人。

69.

先儒吕坤字叔简,明时人。

70.

先儒孙奇逢字启泰,明时人,纯孝笃学,博通经书。

71.

先儒黄宗羲字太冲,明时人,明亡归隐于乡。

72.

先儒 张屐祥 字考夫,明时人。

73.

先儒陆陇其字稼书,清时人。

74.

先儒张伯行字考先,清时人。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