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圣母玛利亚(英文:Blessed Virgin Mary),日本称为玛利亚观音,是基督教《圣经》新约和伊斯兰教《古兰经》里耶稣(尔萨)的生母,她的名字 (Maryām)在亚兰文就是“苦涩”的意思,而汉语的《古兰经》中翻译为“麦尔彦”,景教翻译为末艳。死海古卷里记录的是年轻的女人,圣经新约称玛利亚还是童贞女时受圣神感应而怀孕。部分基督教宗派对其有“圣母”、“万福玛利亚”等尊称。玛利亚的丈夫名叫若瑟。

圣母玛利亚是耶稣的亲人中第一个认定耶稣是天主(上帝)圣子的人,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恳请耶稣基督首次施行神迹的人;在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时在场,被耶稣托付给了使徒若望照看;耶稣基督复活后,圣母是第一批赶赴空坟墓的人之一。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色完全隶属于基督。”

词语解释

词目:圣母

读音:shèng mǔ

释义

1.有神通、有地位的神话女性

2..我国称某些女神。如

西晋葛洪《神仙传》:“东陵圣母者,广陵海陵人也。”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金灵圣母得知,率领众仙,迎接教主,进了阵门,上了八卦台坐下。”《洞冥宝记》:“左一席,乃女娲圣母。右一席,乃玉皇圣母、圣后眷属。”明代朱名世《牛郎织女传》:“圣母所谕之言,小仙谨宜领受,此时只好遵行便了。日后尚乞圣母。”

3.天主教徒称耶稣的母亲玛利亚

基本释义:

(1) [a female deity]∶旧时迷信的人称某些女神

(2) [the (Blessed)Virgin Mary]∶天主教徒称耶稣的母亲玛利亚

详细解释:

1. 君主时代对皇太后的尊称。 宋 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大哉! 太祖 之功、 太宗 之德、 神宗 之志,而圣母成之。”《宣和遗事》前集:“自古母后临朝,那曾见有如圣母手书还政的,可做万世法则。”《宋史·乐志十三》:“圣母有子,重光类禋。”《清史稿·世祖纪二》:“朕自弱龄,即遇皇考 太宗皇帝 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按, 清 制,嗣皇帝即位,称生母为圣母,尊称圣母皇太后。参阅《清通典·嘉礼二》。

2. 旧时对 孔子 母亲的尊称。 清 魏源 《孔子年表》:“ 孔子 十有五岁,圣母 颜氏 卒。”

3. 古代民间尊称有殊功于民的妇女。《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后遇 陈国 亡, 岭 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4. 古代对女神、女巫之称。《后汉书·郡国志三》“ 广陵 有 东陵亭 ” 李贤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记》:“女子 杜姜 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 东陵圣母。”

5. 旧时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庙等。 唐 鲍溶 《送王炼师》诗:“圣母祠堂药树香,邑君承命荐椒浆。”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尝过 小孤山 ,庙像乃一妇人,而勑额为圣母庙,岂止俚俗之缪哉!”按,《封神演义》中亦有 龟灵圣母。

6. 基督教徒尊称 耶稣 之母 马利亚。 冰心 《南归》:“母亲闭着眼微微的笑说:‘我像 观世音 了。’我也笑说:‘也像圣母呢!’”按,通称圣母 马利亚。

神学观点

东正教与天主教

东正教会认为玛利亚是天主特别选为诞生耶稣的人。她 本身也是凡人,受亚当的原罪(就是死亡)的传染;但是她从小就已经完全顺从天主,依靠天主的恩典脱离罪恶。正教会认为她就是人类回答天主之“是”,来弥补和解放人类脱离夏娃之“非”及叛逆。正教会称圣母玛利亚为"Theotokos",就是诞生天主(耶稣)者;也译成“诞神者”,“诞神女”,“上帝之母”。

天主教认为玛利亚是天主特别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所以她是无罪之身,不同于其他凡人,天主教也因此认为她升天后成为中保圣人,可以代人祈求赦罪。神学家卢德维格·奥脱(Ludwig Ott)认为玛利亚是人类服从的代表,和夏娃是刚好相反的象征,他同时认为加纳婚宴的故事可以支持靠玛利亚代祷的观点。

天主教的官方文献显示:“玛利亚要是符合两个条件,就实在是‘天主之母’了。首先,她确实是耶稣的母亲;其次,耶稣确实是天主。”圣经说玛利亚确实是耶稣的母亲,但是圣经写成以后很久,到公元4世纪,教会确认“三位一体”为信条,这时耶稣承认为天主。公元5世纪时,在厄弗所公会议上,聂斯脱里派受到批判,其主要学者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主张耶稣的两性区分,而玛利亚只是“基督之母”,认定“天主之母”的称谓等同是付予玛利亚神性。而亚历山大主教区利罗主张耶稣的两性合一,其神性渗透人性,而玛利亚生了整个基督,认定玛利亚被称为“天主之母”是合理而且不能避免。结果,聂斯脱里派被宣判为异端并受到压制。随后在迦克墩公会议上,得出的结论整合了两派神学的观点。1994年11月11日,天主教会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与东方亚述教会大公牧首玛·丁克哈四世签署了《共同声明》,支持两项东方亚述教会惯用的称呼,“基督之母”或是“我们天主救主基督之母”(the Mother of Christ our God and Saviour)。

新教观点

新教教会基本上只认可玛利亚为耶稣在地上时的生母,这种观点自厄弗所公会议时已经遭到亚历山大宗主教区利罗的强烈反对。不过新教的看法相近于东方亚述教会所支持的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的论述。新教教会几乎并不接受天主教关于玛利亚无罪之身可以作为中保的说法,并而连带否认她具有无罪之身。然而新教信徒认为她具有虔诚的美德,受到上帝特别的喜爱,称赞她是“蒙大恩的女子”,可以与上帝同在,是“大有福气的”(路加福音 1:28,42; 11:27),也接受其“有福的童贞女马利亚”这一称号。有些教会称她为“圣马利亚”,亦视她是一位圣徒,但不会称她为圣母。

敬礼非崇拜

“敬礼”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约出现于四世纪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异教文化进 入教会,对多神的崇拜及超自然能力的追求进入了教会。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一般人认为圣人的遗物可以助人病得痊愈、可以赶鬼驱魔、可以侦察案情、免除灾难等。但这并非正式的教理。起初被教会视为最高尚的童贞女,然而在第四世纪之前,已出现一个信条:即是马利亚生基督后仍终身为童女之说。奥古斯丁并未将她列为罪人。安波罗修则视她为第二夏娃。

部分新教徒和部分非基督徒认为天主教仪式对玛利亚表达了一种“崇拜”的态度。由于天主教和新教都认为,“崇拜”这个词只可用于对天主敬拜,所以也有天主教徒认为,少数新教徒认为天主教崇拜圣母是对天主教信仰的攻击。传统上,天主教会反对使用“崇拜”这个词来描述对圣母的态度,他们使用“恭敬”或“敬礼”这两个词。

当代神学观

耶稣研究会的研究资料表明,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处女生子的故事更可能是抄袭其他宗教的”。圣经中,处女之身的玛利亚受圣灵感孕,生下耶稣。但有些学者认为童女生子其实是翻译导致的误解。对“童贞女”这个词的误解可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的童贞女“virgin”来自拉丁语“virgo”,指“少女”或未有过性经历的女性。但这个词也可以指“不需要男人的女性”,即独立自主、不过分依赖另一半的女性。鉴于“童贞女”的另一层意思,有的学者认为玛利亚可能在某方面非常独立自主,但圣经和其他文本均对此没有描述。

关于敬礼

神圣大公会议有意教诲这项公教教义,同时还劝勉教会所有的子女都要努力推行圣母敬礼,尤其属于礼仪性质的敬礼,并要重视多世纪以来教会训导当局所推崇的敬礼圣母的方法与善工,并要谨守教会在己往对崇奉基督、圣母及圣人们的圣像所有的规定。教会更叮嘱神学家与宣讲圣道的人,在论及天主之母的特殊地位时,应该用心避免一切虚妄的夸大与心地的狭隘,在教会训导当局领导之下研究圣经、教父、圣师以及教会礼仪的人,应当正确地阐述荣福童贞的职责与特恩,这些职责与特恩都归宗于一切真理、圣善和虔敬的源头基督。在言语行动上,凡可能导致分离的弟兄们或其他人等误解教会真理的事情,尤须谨避。信友们应当记得,真正的热心既不在于一时的、空虚的感情冲动,也不在于一种毫无根据的轻信妄念,而是来自真纯的信仰,由此信仰引领我们体认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并激励我们以儿女的孝心敬爱我们的母亲,效法她的德表。

法蒂玛显现

1917年从五月至10月露希亚·桑托斯(Lúcia dos Santos)和她的表兄弟哈辛塔·玛尔托(Jacinta Marto)以及弗朗希斯科·玛尔托(Francisco Marto)三名牧童称在葡萄牙花地玛附近尔贾斯特外的空地上看到圣母玛利亚。他们总是在每个月的13日约在同一时辰看到她。露希亚称玛利亚“比太阳还要明亮,发射的光束比充满了闪烁的和被阳光刺目的光束穿透的水晶杯还要明亮和强烈。

露希亚称玛利亚向他们透露了三个秘密(法蒂玛的三个秘密)。她规劝牧童们通过忏悔和牺牲来拯救罪人。因此牧童们在腰上系很紧的绳子来导致痛苦、在热天里不喝水、以 及其它赎罪行为。更重要的是露希亚称玛利亚叫他们每天颂玫瑰经,多次重申玫瑰经是获得个人和世界和平的关键。当时许多葡萄牙年轻人,包括这些牧童的亲戚,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仗。

这个奇迹的消息传出后此后数月里上千人涌到花地玛和贾斯特外。1917年8月13日,当地省长亚瑟·桑托斯(Artur Santos,与牧童没有亲缘关系)认为这个事件会导致政治动乱,因此在牧童到达空地前将他们关押了。当时省的监狱里被关押的犯人说牧童们虽然非常愤怒,但是他们坚固了其他犯人,并领导其他犯人一起诵玫瑰经。省长桑托斯审问牧童,主要是想知道所谓的秘密是什么,但是未能获得结果。桑托斯甚至假装准备一锅烧滚的油,然后一个接一个将牧童们押出审讯室,说他们将被在油里被烧死,然后逼迫剩下的牧童来泄露秘密,以防遭到同样的结局。这个月里牧童称他们没有在他们一般看到显现的牧地上看到显现,而是在8月19日在其附近看到了玛利亚。

1917年10月13日是1917年显现系列的最后一次。约七万人,包括报纸记者和摄影师,聚集在牧地,因为牧童们此前称当日会发生奇迹“让所有人相信”。当天下大雨,但是许多当时在场的人称云突然列开,显露出形似一个在天上旋转的盘子的太阳,向周围发射各种颜色的光,然后这个太阳突然从天上落下,蛇行冲向地面,最后又回到它原来的位置,而人们本来湿的衣服完全干了。这个事件被称为“太阳奇迹”。

报纸O Século(葡萄牙当时最有影响的报纸,它比较倾向政府政策,反对宗教)记者阿维利诺报道说:“聚集的人群按照圣经的教训光着头,不戴帽子,热切地搜索天空,他们惊讶地看到太阳开始发抖,它违反者所有宇宙规则突然开始不可思议地运动—按照众人典型的印象它‘跳舞’。”给报纸Ordem写作的眼科专家多明哥·平托·科埃尔和(Domingos Pinto Coelho)报道说:“太阳一会被红色的火焰围绕,一会被黄色和深紫色的火焰围绕。似乎在迅速旋转,突然它好像从天空中脱落,迅速向地面靠近,发出强烈的热。”里斯本日报O Dia关于1917年10月17日的特殊报道说:“……银色的太阳被同样刺眼灰色的光包围,好像在旋转,在裂开的云里转动……光转化成美丽的蓝色,好像是通过大教堂里着色的玻璃窗,照向跪下,伸出手的人群……人群哭泣,光头祈祷,面向着他们等候的奇迹。秒好像成为小时,它是如此生动。

当时其他科学家没有记录到任何太阳的运动或者其它现象。据其它报道直到40千米以外可以看到这个太阳的异常现象。那三个牧童除了看到这些现象外还说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显圣,包括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祝福人群。本笃会科学史学家斯坦利·杰基(Stanley Jaki)神父认为人群看到的太阳运动是大气逆转造成的幻觉,但是牧童会预知这个现象显然是奇迹的迹象。

露德显现

1858年,圣母在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间的一个小镇--露德 --显现给贫家女伯尔纳德,嘱念玫瑰经,为罪人祈祷,并使山间流出一道灵泉,以治病人,从此圣母藉露德圣水,不知治疗了多少身体上或灵魂上的重病、绝症。伯尔纳德问她是谁,她回答说:“我是无染原罪者。”教会当时才刚刚宣布圣母有此称号,好似圣母显现将为肯定此一称号。当时正值启蒙时代,很多人不相信圣经、教会,所以圣母藉显现要人相信有超性的生活。圣母十八次显现的始末,经过教会经严格调查后,申明显现的可信,即建堂立像,不久露德遂成为世界著名朝圣地之一。

在天主教中常有奇迹性的痊愈发生,而我们所以特别举出露德(Lourdes)(注)的事实,乃是因为它最为众人所知。任何有知识的人,不论他信仰基督与否,只要他真诚地以客观的态度研究在露德所发生过的许多事实,就无法否认其真实性。很多学者到露德研究那些突然痊愈而医学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并互相比较他们观察所得的结果。有一位摄影师到露德去拍摄病人的实况,偶然地摄到了两位病人痊愈前后的情形,这些影片真是扣人心弦。再者,记述病人到露德朝圣而获痊愈的书,到目前为止已有四千多本。已往那些以为用‘幻想’两个字就足以贬抑露德事实的人,已噤若寒蝉了。

一八五八年,法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外,有一位年青漂亮的妇人,在一位贫寒的十四岁女孩面前显现了十八次,并且告诉那女孩她就是耶稣的母亲;她使该地涌出新的泉源,她要求人们到那儿朝圣、游行……。由于她引出的泉水使不少病人痊愈,名声便因此传扬开来,一时轰动遐迩,朝圣者迅速地增加。一九五八年(一百周年纪念),朝圣者已达四百万。一九七七年,有九十五个国家四百多万人去那里朝圣。

每年到露德的病人均超过五万人。而到露德的医生一九四八年有一千多名;有的是为陪伴那些病情严重的病人,有的是因为在露德有机会观察到无数特殊的病情。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五日,在病情检查所的登记簿上,报名参加观察病情的医生已经有二万五千名。每年前往登记的约有二千名左右。每年,总有一些病人霍然痊愈。为了彻底明了起见,我们不妨从头开始叙述吧!

一八五八年二月十一日,伯尔纳德(Bernadette Soubirous)和两个同伴到山坡去捡柴。在那附近一个叫玛色比尔(Massabielle)的地方,她听到有如一阵急风般的声音,稍后,在一个山洞[见图]中,一位极美丽的妇人在她的面前出现,并且对她微笑,做了一个称赞她祈祷的手势,但始终没有说话。这位妇人站在那儿,约有一刻钟之久,可是伯尔纳德的两个同伴,却什么也没有看到。二月十四日,她感到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催促着她再去那个山洞;但她母亲不肯答应。幸而她的两个同伴在旁帮她央求才得到她母亲的应允。到了那儿,伯尔纳德一看到那位妇人,就神魂超拔。二月 十八日,又是同样的力量促使着她;她母亲不准她再去,因为怕她女儿万一被魔鬼欺骗了,他们家岂不是要成为邻人的笑柄?但这次有几位妇人自告奋勇陪伴她去。到了那儿,她又一次地神魂超拔;人们注意到她好像在和某人说话,并时时聆听着。事后,她记述当时的情形说:“那妇人以谦逊的态度用乡间的土话对我说:‘ 肯连续十五天到这里来吗?我许诺 的幸福不在这世界上,而在死后。’”伯尔纳德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只微笑而不回答。二月十九日,她母亲第一次陪着她去,二月二十日也去了,伯尔纳德每次都同样地神魂超拔。一个旁观者说:“伯尔纳德的脸使我想到升起的朝阳,虽然在我们视线之外,但已闪耀在对面的山顶。同样地,她的脸突然容光焕发,受着神光的照耀;这奇妙的反映使我们坚信,有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发光中心。

二月二十一日,伯尔纳德同样地神魂超拔;这次露德的道苏(Dozous)医生也来了,他决定根据科学的论据,要摧毁这玄妙病态的儿戏。当伯尔纳德似乎在和那显现的妇人谈话时,医生仔细地检查她;她的脉搏、呼吸,都是缓和而正常,一点也没有神经过敏或失常的现象。当她神魂超拔之后,医生问她为什么有一瞬间她那么悲痛,甚至流泪?她说:“因为妇人悲伤地看着远方;我问她为什么?她只说:‘请为那些可怜的罪人和这动荡的世界祈祷吧!’”那一天,警察开始干涉了;他们恫吓伯尔纳德,说要把她关起来……,她父亲因为害怕,就答应警察以后绝对禁止他女儿再到山洞去。

二月二十二日,伯尔纳德不敢违背她的双亲,规规矩矩地去学校;等她到了学校,却又不由己地再去那个山洞;她在那儿祈祷,但是什么也没有看到。二月二十三日,她父亲不再反对了;她到了那儿,看见已有两百多人在等待着,那位妇人显现了约一小时;二月二十四日,四、五百人在那儿;当伯尔纳德神魂超拔时,忽然由欣喜转变为深深的悲痛,她听到那位妇人对她说:“忏悔吧!为使无数的罪人改过,祈祷吧!”二月二十五日,当她神魂超拔时,突然站立起来,向四周搜寻,然后开始用手挖泥土,挖出的小洞一会儿竟冒出了泉水。她饮了泉水,并且洗了脸;等她神魂超拔后,她记述说:“妇人对我说:‘来,喝这泉水,并洗脸吧!’因我不知道泉水在那里,她就指引我在那个地方。”次日,这小小的泉水变为一股丰饶的泉流。以后便依据下雨的情况,每天约有三千八百到一万六千加仑不等的泉水涌出来。

二十五日,塔伯(Tarbes)的行政长官请三位精神病医生检查伯尔纳德,希望能把她关入疯人院;他们检查之后共同的结论是:“伯尔纳德的精神是健全的,而她的诚挚是无可置疑的;至于她所说的妇人显现给她,好像是一种出神的状况。”再者,她家虽然很贫穷,但伯尔纳德和她父母一直都毅然地拒绝接受任何东西或金钱。

二月二十六日,伯尔纳德到了山洞,但什么也没有看到;

二月二十七日,妇人对她说:“去请求神父,在这儿建一座小教堂吧!”(露德教堂的神父们从未去观看过显现的情况)对此要求,本堂神父的答覆是:“你去告诉那位妇人,露德的神父不习惯替生人办事。请她先说明并证明她是谁。”二月二十八日和三月一日,她又神魂超拔,但是没有得到回覆。三月二日,那位妇人又提出她的要求,并且加上一句:“愿群众到此游行。”三月三日早上,妇人没有显现;伯尔纳德稍后不由自主地又前往山洞,而这次看到了妇人。三月四日,是妇人约定最后的日子,有一万五千到两万的人早已到了那儿,警察也来了不少;伯尔纳德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群众和警察,这次她神魂超拔达一小时之久,与妇人交谈,但是对神父的要求并没有获得答覆,妇人也没有说再见。伯尔纳德相信显现已经终止了;为避免再给家人添麻烦,她再也不去山洞了。但是三月二十四日的晚上,她又感觉到被召唤,要她再去山洞。果然,三月二十五日,妇人又显现给她;伯尔纳德三次询问她的名字;终于,妇人微微向她倾身,并且以颤抖的声音用本地的土话说:“我是无玷之始胎”,然后消失无踪。伯尔纳德急忙赶到神父那里;一路上,她重覆这句话,唯恐将它忘记,因为她并不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月初,泉水涌出后的几天,第一个病患霍然痊愈了。类思布烈德(Louis Bouriette)是露德的一个采石工;几年前,在炸山采石时,他哥哥丧失生命,自己则瞎了右眼,左眼仅馀最低视度,且又剧痛不已。道苏医生无法使他止痛;布烈德就要他女儿带一些山洞中的泥土回来。他把泥土贴在双眼上,祈祷着,当他去掉泥土重新张开眼睛时,他的视力恢复了;他把左眼闭上,很显然地,右眼竟也能看见东西了。他跑到医生家去,医生怀疑地对他说:“假如你能看得见,就把一句念给我听吧!”说完医生写道:“布烈德因视神经衰弱而失明,永远无法治好。”结果布烈德毫无困难地将这句话念出来了。

过了几天,有个十八个月大的婴儿,患了肺结核,全身缩成一团,他母亲看到婴儿失神的目光、开始僵硬的四肢,她明白不应再对医术寄予希望了。于是就把孩子包在自己的围裙里,跑到山洞,将这快要死的孩子浸在泉水中,差不多有一刻钟之久,顽强地硬要天主答应她的祈求。在场旁观的人都斥责她。当她把孩子抱出来时,孩子的病情依然是原来的情况;她精疲力竭地把孩子抱回去,蹲在孩子身边,疲倦地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婴儿竟对她微笑着,不但呼吸正常,并且要吃母亲的奶,他痊愈了。这个婴儿当时经过三位医生的检查;其中一位费尔基(Vergez)医生,是莫伯烈(Montpellier)医学院的教授,他在检查报告中写着:“杜高(Ducomte)太太为她的儿子治病,所用的方法是完全违反经验和医学的,可是天主报答了她的信德和母爱。”这个孩子别名叫布荷荷(Bouhohorts)在七十七岁时,依然是波郡(Pau)的一位园艺家;死于一九三七年,在露德被登记为突然痊愈的共有三千八百零三位,其串六百四十八位患结核病,三百二十九位患肺痨,八十三位患皮肤病,一百二十八位患瘤疾或者是癌症等等。显然地,在露德需要有一特别的机构,检查那些痊愈者。

一八八五年查核机构成立了,它的目的是在病者痊愈之后,立刻为他们检查。以后经过至少一年,又由一个国际医学委员会,负责再检查病人痊愈后是否复发,并且重新检查其痊愈前后整个的记录。这样才能够决定是否真有一些痊愈是医学界所无法解释的。至于各种精神病或患者本人猜测的所谓疑似症,如果痊愈的话,根本不予登记检查。

所有来到露德求治的病人,都得带有他主治医师为他记录的病历资料,并将它交给查核机构。这个查核机构是由三位专家组成的常务机构:一位是神经科兼精神病科专家,一位心脏病专家,一位是X光透视专家。此外,每年约有三十个国家的二千名医生到露德;这些医生不论信仰何种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或是无神论者,只要是医生都有权利去检查病人和病历。

乡间医生和教授们在这儿发现许多非常奇特的病例。有位教授说:“我在那儿三天内所见到的病例,比在医学院三年内所见到的更多。在查核机构旁边,有一间庞大的“医学研究室”,里面有最现代化的设备供给专家们研究。

一位小心谨慎的医生有时也会产生错觉或诊断错误;但是,用现代化的仪器来诊察病情,是不可能发生错误的。由于物理学和心理学的进步,以及一些专门技术的改进,许多奇异的痊愈已可由医学来解释;但是若真有些痊愈是医学无法解释的,现代医学仪器也可以全无疑难地证明其真实性。天主教在二百多年前所订定的规则,是超乎时代地合于科学;教宗本笃(Benedict)十四世于1750年颁布严格的律令,要求精确地区分真正奇迹性的痊愈和普通一般的痊愈。他把所有属于精神病或已丧失官能作用但其器官仍正常的病症,决定根本不予检查。

现代科学已能解释瑜珈术和印度僧侣们所行之神怪术,并曾侦破许多怪异现象和假奇迹,但丝毫不影响天主教所认定的真奇迹;事实上,科学还提供天主教证明其真实性的方法。

痊愈者的检验

每当有病人来到查核机构,表示他已痊愈或病况好转时,该机构便开始为他检查;当天由外地来的医生也可以参与检查的工作,并记下报告。此机构还指定一位医生在痊愈病人离开露德以后,负责继续留意病人的病情,并与其主治医生保持联络,以补充资料的记录。

如果器官的作用恢复了,但器官的病状仍在,查核构构对这种情形一如精神病一样,是根本不把它当做“无法解释的痊愈”来登记的。

如果痊愈者第二年再来露德,查核机构便将他的病历与在场的医生再行讨论。那天在露德的每位医生都有权参加检查、讨论和提出异议。他们依下列两点来鉴定病人痊愈的事实:一、视病人到达露德时的情况。二、病人的突然痊愈是否绝对不能以医学和自然律来解释。

检查极为严厉,只要有一点可疑之处;这件记录就根本不再讨论。例如在一九四六年有二十六位被医生承认是痊愈的病人;第二年返回露德的有十四名,而其中仅有四名痊愈的情形被认为是完全超乎自然。一九四七年,有七十五位痊愈的病人被登记,其中十一位一年后再来,而最后仅剩六名得到承认。一九四八年,有一万五千八百多位病人来到露德;有八十三位痊愈的病人被登记,最后被承认的仅有五位。当然,若癌症的话,是需要等四、五年之后才能断定其痊愈的真实性。

所有绝对无法解释的痊愈者的记录,都被送到露德的主教那里,主教就将它呈报给“国际医学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由来自十个不同国家的三十六位医生所组成的。这些医生几乎每年都要在巴黎集会一次。一九六八年,该组织有两位是医学研究所的会员,七位大学教授,一位大学实验室的主任,还有当时“居礼(Curie)夫人”医院主任。这些委员并不是由教会遴选,而是由医学委员自己选举产生的。假如这个国际医学委员会也声明这些痊愈是医学绝对无法解释的,那么,被治愈者当地的主教才开始详细研究病者痊愈的情形,看看是否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然后才证明病人的痊愈是不是病人对天主诚心祈祷的灵验。经过严厉地审查之后,主教才确定地宣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痊愈不是医药、人力所致,而是仁慈的天主所赐的恩惠。”这样的痊愈,天主教才认定为“奇迹”;也就是说,医学所无法解释,而又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痊愈,才算奇迹。

从一八五八到一九六八年间,医生们一共宣布了一千二百件医学无法解释的痊愈,但是经教会认可是奇迹的仅有六十二件(其中二十二件发生在一九四六年以后)。这足以证明教会当局审查之严厉与谨慎。有时候一些痊愈者,因此无法 集到病情的资料,而得不到查核机构的承认;也有无神论的医生故意拒绝交付出在他们手中的资料,因而痊愈者无法得到查核机构的承认。马赛(Marseille)的一位伦芭(Lombard)小姐,肺结核已到第三期,但是于一九零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在露德痊愈了。

历史

天主教的说法

1世纪时,玛利亚的地位已受到特别的重视,他们认为的证据是若望福音19:26-27,耶稣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宗徒圣若望,天主教会认为他代表了全体信徒。当时并没有文献或证据显示早期基督徒向玛利亚祷告,但玛利亚在教会成立之初已和门徒一起祷告(宗徒大事录1:14)。

在431年,厄弗所公会议时,会议决定将玛利亚确定为“天主之母”。自此之后,围绕着圣母玛利亚的各种敬礼(天主教反对向任何天主之外的宗教人物使用“崇拜”一词)仪式成为东正教和天主教的重要教条。

在公元553年,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认定玛利亚是“终身童贞”;这意味到她与若瑟的婚姻只是有名无实的,他们从未行房或生下任何儿女。

1495年,敬礼玛利亚的玫瑰经祈祷获得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承认,对玛利亚的敬礼仪式和活动达到一个高潮。但在宗教改革时,现今大部分部分基督新教并不认可此信条为新教教义,大部分新教教会反对“中保圣人”的观念,然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改革者依然保留"天主之母"和"终身童贞"的信条。

在1854年,教宗庇护九世承认玛利亚由圣神怀孕。这个信条认为玛利亚没有从亚当承受到任何罪;事实上,她是不可能犯罪的。

在1950年,教宗庇护十二世接受信条,认同玛利亚在结束地上的一生之后身体被接到天上去。自1950年以来,梵帝冈甚至考虑玛利亚是否曾经历过死亡。 [3]

30-50年,宗徒讲道中,包括宗徒大事录(2:14-21;3:12;13:15ff)在内,对圣母只字未提。理由有三:A.巴勒斯坦教友都知道圣母。B.当地女性之地位不被重视。C.门徒专注于耶稣的福音、救赎及复活,而对基督早年与圣母的生活所知有限。

54-57年,圣保禄称“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儿子,为女子所生”。(迦4:4)

65年,圣马尔谷描绘圣母为耶稣的母亲。(玛3:31ff;6:3 )

70-80年,圣玛窦称圣母依照旧约记载,因圣神受孕而生产了耶稣。(玛1:16-23;2:11)

70-80年圣路加描绘圣母为主的婢女、基督的忠实追随者、听天主的话而又遵行的人(路1:38,48;2:19,51;11:28)

70-80年,圣路加提起圣母与宗徒们一齐祈祷,并暗示她在教会形成时的重要角色。(宗1:14)

90-100年,圣若望描绘圣母与耶稣从生到死的密切关系。(若2:1-11;19:25)耶稣并将她当作死亡的礼物送给了他的追随者。(若19:26-27)

90-100年,默示录留给初期教会的圣母形象着重于她的“绝对的忠诚、深厚的信德、教会的角色和独特的恩惠”,称她是杰出的婢女,接受天主的大恩,并为耶稣全然奉献。(默12:1-17)

100-200年,在伯多禄大殿地下发现的碑文中,显示圣母是亡者之护卫和中保。

110-115年,圣纳爵.安底约基曾多次提起圣母的童贞和母亲角色。

150年,圣(殉道)犹定首度直接描述圣母,并称圣母为厄娃的象征。

150年,雅格伪经(Pro-to-evangelium of James)兴致勃勃地专门讨论圣母,故又称之为圣母福音。

150-202 圣宜仁(of Lyons)肯定圣母在救赎工程中的重要角色。

200前,罗马地下墓穴首度发现圣母的画像。

200-300年,最古老的圣母颂“Sub Tuum Prae-sidium ~接受您的保护”出炉,强调圣母转祷的功效;其全文是:“天主圣母,我们投奔到你台前,授受你的保护,请勿嫌弃所求。若遭遇急难或危险时,恳请救援我们”。

200-300年,中东的圣母领报大殿遗迹中,明显证实圣母的敬礼已成惯例。

217年,罗马圣母大堂(in Trastevere)在Tiber河畔建立。

250年,圣启禄(Cyprian of Carthage)强调教友应信赖圣母,并赞美她的童贞。

350-390年,圣额我略(of Nyssa)在整个中东宣扬一种圣母祈祷文~圣母经的前身。

350年,圣犹斯定(Justina)首先提醒人可以向圣母寻求协助;圣金口·若望后来曾记述此事。

352-366年,理培教宗开始兴建罗马圣母大殿(Saint Mary Major)。

370年,圣盎博罗削推荐圣母为妇女楷模及教会象征。

394年,圣奥思定宣称圣母无染原罪,并赞美她的童贞及母亲之崇高地位。

400-500年,纪念圣母的庆典在欧洲许多地方盛行。

400-500年,在拜占庭(Byzantium)庆祝天使报喜(圣母领报)奥迹。

400年,记述圣母升天(Transitus of Mary)的最早文献问世。

431年,厄弗所(Eph-esus)大公会议宣布圣母为天主之母;开会期间,圣亚历山大·启禄曾大力促成,功不可没。

440-461年,圣母圣名正式列入弥撒中。圣(大)良一世将圣母圣名编入弥撒感恩经中:首先纪念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天主之母终身童贞圣母玛利亚。

451年,加采东(Chalcedon)大公会议尊称圣母为“天主之母”。

520-556年,叙利亚诗人圣罗麦诺(Romanos the Melodist)谱出了四首高水平的圣母赞美诗。

543年,耶路撒冷建立圣母圣殿。

550-600年,德戴诺(Theoteknos, Bp. of Livias)主教首次肯定圣母肉身升天。

550年,拜占庭举行圣母诞辰、献耶稣于圣殿和圣母升天节。

553年,第二届君士坦丁(Constantinople)大公会议重申圣母为天主之母信条,并指出圣母终身童贞。

600-700年,轮唱赞美诗“Ave Maris Stella~万福,光耀海星”问世。

600-650年,献耶稣于圣殿节(2月2日)在罗马举行,圣母的角色逐渐被重视。

650-675年,天使报喜节(3月25日)开始在罗马庆祝。

650年,圣母升天节(8月15日)在罗马当作圣母的主要庆节盛大举行。

675-700年,圣母诞辰在罗马举行;而耶路撒冷早在笫五世纪就已庆祝该节。

680-681年,第三届君士坦丁大公会议再度声明圣母为天主之母信条。

700-733年,圣日曼谘·欧克塞(St. Germanus of Auxerre)倡导“经由玛利亚去寻找天主”的卓见。(杨 彬/摘 刘嘉祥/译)

1251 圣西满(Simon Stock)从圣母手中接受圣衣(Scapular)。

1260-1306雅各伯(Jacopone da Todi)撰写了《Stabat Mater圣母侍立(十字架旁)颂/即苦路歌“圣子高悬十字架上”》及其他圣母的道理。

1265-1308真福思高·邓(Duns Scotus/思高圣经学会以其命名)首倡圣母无染原罪的神学理论。

1269 三钟经Angelus变成通俗的敬礼。

1274 第二届里昂(Lyons)大公会议宣示天主圣子由终身童贞玛利亚诞生。

1280-1300 开始把每年的五月献给圣母,称为圣母月;是承继七(九)世纪东方“行之有年”的传统。

1296 在意大利的劳莱特(Loreto)发现了圣家(Holy House)传说是耶稣的故居。

1300-1400 献耶稣于圣殿节开始成立。

1300 圣母轶闻(Legend of Mary)在西方广为流传。

1314-1321 但丁的神曲给予圣母应有的荣耀和赞美,号称为赞颂圣母的超级诗人。

1340-1373 瑞典的圣妇彼利日大/碧瑾(Bridget)所揭示的圣母显现,在教会中影响深远。

1372 献耶稣于圣殿节在西方开始庆祝。

1376-1383 圣母圣衣节成立。

1389 圣母访亲节被承认。

1418 多玛斯(Thomas a Kempis)在所撰的《师主篇》中强调依靠圣母对灵修生活的重要性。

1423 圣母痛苦节成立。

1457 圣母小日课出版。

1475 玫瑰经善会首度成立。

1492 由哥伦布传播的“母后万福(Salve Regina)”颂,成为新大陆教友诵念的第一首祈祷文。

1495 教宗亚力山大批准玫瑰经。

1496-1501 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大理石雕痛苦圣母问世。他将圣母紧抱十字架卸下耶稣的痛苦表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1507 意大利的劳莱特(Loreto)朝圣地正式被批准。

1543 马丁路德承认圣母无染原罪。

1558 荣耀圣母的“劳莱特(Loreto)圣母祷文”正式公布。

1547 脱利腾(Trent)大公会议断言圣母的一生言行毫无瑕疵,甚至连最轻微的过失也没有。

1550-1617 苏亚莱(Francis Suarez)完成了首部有系统讨论圣母的著作《Opera Omnia Vol IX》。

1555 教宗保禄四世在宪章(Cum Quorumdam)中,证实圣母在耶稣诞生前、诞生时、诞生后都为童贞。

1563 圣母经正式列入日课经内。

1567 教宗圣比约五世肯定圣母未染任何罪污。

1600-1700 圣母痛苦节成立。

1601 圣母祷文由教宗克莱孟引进到整个教会。

1644 圣母至圣无玷圣心节建立。

1683 圣母圣名节延伸到全教会庆祝。

1716 玫瑰经节延伸到全教会庆祝。

1716 亚力山大(de Rouville)模仿师主篇写成《师母篇Imitation of Mary》。

1815 进教之佑圣母节成立。

1830 圣母显现给圣女加大利纳·拉蒲莱(Catherine Laboure),让她制作显灵圣牌。

1845 英国纽曼枢机(Card. Newman)维护圣母敬礼。

1849 教宗比约九世在通谕(Ubi Primum)中强调圣母未染原罪。

1854 教宗比约九世在诏书(Ineffabilis Deus)中正式钦定“圣母无染原罪”为教会信条。

1858 圣母在法国露德(Lourdes)显现给圣女伯尔纳德(Bernadette),呼吁罪人悔改。因而在教会中掀起了很大的祈祷与爱德服务热潮。

1883-1902 教宗良十三世号称玫瑰教宗,因他发布了十一封有关圣母与玫瑰经的通谕,他称圣母为恩宠中保、救赎之母、信德干城、社会救星。

1890 圣女小德兰(Teresa of Lisieux)非常热爱圣母,曾蒙圣母显现。

1900 庚子教难,义和团和官兵屠杀教友。圣母在中国大陆保定府东闾村显现,施以大能保护!

1904 圣比约十世在通谕(Ad Diem Illud)中诠释圣母为‘诸宠中保’的神学基础。

1907 露德圣母节建立。

1917 圣母在葡萄牙之法蒂玛Fatima多次显现给三幼童,嘱为罪人祈祷。

1918 圣职部发文(Sunt Quo)称赞圣母为“共同救赎者”之习惯称呼。

1918 教宗本笃十五世在牧函(Inter Sodalicia)中肯定圣母对基督救赎牺牲的角色。

1924 中国第一届教务(上海)会议闭幕日,与会全体代表在佘山经由“奉献中国于圣母诵”,将中华儿女奉献于中华圣母(东闾圣母)。

1931 天主之母节成立。

1933-1934 教宗比约十一世谈及圣母对基督的救赎贡献时,指出她身为天主之母的角色,从伯利恒延伸到十字架下,探讨遍及圣母学的每一主题。

1944 圣母无玷圣心节成立。

1946 教宗比约(庇护)十二世在通谕(Deiparae Virginis Mariae)中,为圣母升天信条暖身。

1950 教宗比约十二世订1950年为圣母年;在诏书(Munificentissimus Deus)中,正式宣布“圣母升天”信条。

1951 教宗比约十二世在通谕(Ingruentium Malorum)中强调圣母玫瑰经的精神功效。

1954 教宗比约十二世在通谕(Fulgens Corona)中,为纪念宣布圣母无染原罪信条百周年,特订该年为圣母年。

1957 教宗比约十二世在通谕(Pelerinage de Lourdes)中,纪念圣母露德显现百周年。

1959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通谕(Gratia Recordati)中,称圣母为“全人类获救的根由”。

1964 梵二大公会议期间,教会宪章(Lumen Tentium)笫八章,专论基督和教会奥迹中的天主之母荣福童贞玛利亚,将圣母与基督和教会的神秘地位作了详尽解释。

1967 教宗保禄六世于Fatima法蒂玛圣母显现五十周年,呼吁信友热心恭敬圣母。

1969 教宗保禄六世公布之新版罗马弥撒中,在节庆和纪念日中,增加不少敬礼圣母的祈祷文。

1970 在新版日课《每日颂祷》中,列入“Magnificat我灵颂扬上主”,圣母对经、赞美诗、诵读等。

1975 再版罗马弥撒中,特别敬礼弥撒项目内增加“圣母为天主之母”和“圣母圣名”弥撒。

1978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就职时,在自动诏书“Totus Tuus(圣母啊,)一切都是你的”中,将自己的牧职献给圣母。

1982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法蒂玛Fatima,并将普世奉献给圣母无玷圣心。

1995 圣母显现给三万多在中国大陆河北保定东闾朝圣地朝圣的教友。

2000 5月13日教会当局宣布曾亲睹圣母显现的二位牧童方济各和雅琴达为真福,另一尚在人间、九三高龄的见证人路济亚修女亦在场观礼。

2002 教宗保禄二世为了充分表达玫瑰经里基督论的深度,于十月十一日的牧函中,打破数世纪以来十五端的传统,建议玫瑰经再增加光明五端,分别为:耶稣在约旦河受洗、耶稣参加加纳婚宴、耶稣宣讲天国福音、耶稣在大博尔山显圣容、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于每周四诵念。玫瑰经改为二十端后更能凸显其“福音纲要”全貌。教宗也同时宣布即日起的一年为“玫瑰圣母年”,并要求信友为了世界和平及巩固家庭而多诵念玫瑰经。[/size]

2007 教宗本笃十六发布致中国教会牧函,钦定5月24日进教之佑圣母瞻礼为“普世教会为在中国之教会祈祷日”。

2008 教宗本笃十六亲撰《向佘山圣母颂》。

2010 教宗本笃十六访问法蒂玛,在法蒂玛圣母像前祈祷,向圣母献上一支金玫瑰,并把所有人托付给圣母。 [4]

圣母和玫瑰经

在天主教传统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祈祷方式,称为玫瑰经祈祷,就是通过默想耶稣和圣母一生的十五件重大事件来达到默想和净化目的。教宗庇护九世曾经说玫瑰经是教会最富有的宝藏。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多次表示他个人的经历中,玫瑰经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玫瑰经于15世纪成形,1495年得到教廷承认。核心的形式部份包括各由一遍天主经、十遍圣母经及一遍圣三光荣经所组成的每端奥迹。传统玫瑰经所纪念的奥迹共有十五项,分为“欢喜五端”(圣母领报、圣母往见圣妇依撒伯尔、吾主耶稣基督诞生、圣母献耶稣于主殿、耶稣十二龄讲道)、“痛苦五端”(耶稣山园祈祷、耶稣系受鞭笞、耶稣受刺冠之苦辱、耶稣负十字架陟山受死、耶稣被钉十字架上死)及“荣福五端”(耶稣复活、耶稣升天、圣神降临、圣母蒙召升天、天主光荣圣母)。这种结构是模仿欧洲于中古时期修道人士所采用的日课祈祷而成。一百五十篇圣母经,象征圣经《圣咏集》(又称诗篇)中的一百五十篇圣咏。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2002年颁布《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提议新增“光明五端”,即为:耶稣在约旦河受洗,耶稣参与加纳婚宴、耶稣宣讲天国劝人悔改、耶稣在泰博尔山显圣容、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圣体圣事。

按照天主教罗马礼的年历,每年十月七日为“玫瑰圣母纪念日”。玫瑰经的传统结束祷词,点出了此一祈祷方式的深义:“天主,因你唯一圣子的降生、死亡和复活,为我们获得了永生的赏报。我们恳求你:使我们默想圣母玫瑰经的奥迹,并能效法其中的含义,获得其中的许诺……”。 [3]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虚拟人物 神话形象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耶稣研究会 玫瑰经 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