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的,为他们做事的人。“奴”和“隶”这两种奴隶名称在先秦时代都已存在。世界历史上,人们因为战争、犯罪、破产等原因成为奴隶,在成为劳动工具的同时也被当成一种有价值的货物进行赠赐与交易。

奴隶可以通过逃亡、赎身、立功等行为重新成为自由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奴隶有斯巴达克斯。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发展,奴隶范畴已经远远摆脱了先前的原始定义,渐渐的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使得自己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的能力,活在一个被"奴役"的生活之中。

释义

基本解释

1、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可以被奴隶主杀死或买卖。

2、完全听命于某种具有支配力量的影响的人;不能自主的人。

3、不能自主的人。

引证解释

1.为奴隶主无偿劳动而没有

《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劒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

《新唐书·魏元忠传》:“阉竖者,给宫掖扫除事,古以奴隶畜之。”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汝曹降贼,必驱汝为奴隶,负担归其巢穴。”

2.引申为被奴役被压迫的人。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无数万成群的奴隶--农民,在那里打翻他们的吃人的仇敌。”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如果不使用奴隶种植糖作物,糖价就会太高。”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在下德意志,波西米亚……农民就是农奴,他们操另一种语言。

5.婢仆。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宋苏洵《广士》:“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为怍。”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但自有婢媪,不用张之奴隶耳。”

巴金《灭亡》第十章:“然而我底母亲因为没有了人间的爱死去了,我底表妹被人强迫做奴隶去了。”

6.奴役,役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荼毒人民,奴隶官府,扈从所临,野无青草。”

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庶我子子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

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 汉人中虽贤如 杨名时、李绂、汤斌等之驯静奴隶,亦常招谴责挫辱。”

来源考证

先秦时期人身完全为主人(包括公家)所占有的服役者。通称“臣妾”。男为臣,女为妾(不包括与君主、贵族有臣属或婚姻关系的臣、妾)。又称“虏”、“仆”、“奴”、“隶”、”婢”、“臧获”、“僮”(亦作“童”)、“竖”、“奚”(一种女奴)等。大约在战国晚期,出现了“仆妾”、“奴妾”等与“臣妾”同义的名称。汉代,“奴婢”取代“臣妾”而成为奴隶的通称。

虽然“奴”和“隶”这两种奴隶名称在先秦时代都已存在,然后“奴隶”一词却是在汉代之后的著作里才出现的。

致奴原因

战败成奴

特别是商和西周的奴隶,大概绝大多数都来自这些人。从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铜器铭文可以看出,无论是商、周王朝或是其敌对的方国、部落,都力争在军事行动中擒获战俘并掠取对方人口。商代贵族获得的大量俘虏,如羌人、夷人等,一部分用作人殉人祭,一部分则沦为奴隶。西周时期,杀人祭祀的现象大大减少,俘虏用作奴隶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在西周前期的小盂鼎铭文所记的征伐某个方国的战争中,周人斩获了三千八百多个首级,还俘获万三千八十一人。《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俘虏的记载很多。战国时战败国的青壮年大批战死,《尉缭子·武议》就指责用兵攻人者“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时人亦常把奴隶称为“虏”。不过在战国时期,其他来源的奴隶急剧增加,俘虏作为奴隶来源的重要性不如过去突出。

征服者对被征服的国家或部落的处理方法比较复杂。从西周春秋时代史料看,统治者往往使被征服者中原来有射御等作战技术的人充当在军事上为他们服役的“臣”、“仆”,使原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成为为他们耕种土地的“庸”;同时不仅允许这种臣、仆或庸有家庭,而且还让他们大批聚居在一起。他们究竟是否应该看作奴隶,尚有待讨论。

罪人及其家属

商以来,就有把一部分罪犯(通常是所犯之罪既不轻但又不够处死刑的人)以及犯死罪和其他较重之罪者的家属罚为官奴的制度。西周罪犯家属设为官奴者(或谓指盗贼罚为官奴的),男子成为司隶所掌管的罪隶,女子从事舂米等劳动。战国时,各国都有大量因犯罪而受刑(如去须鬓的耐刑,去发的髡刑以及鲸、劓、刖、宫等肉刑)并被罚为公家服役的刑徒如秦国的刑徒有隶臣、隶妾、鬼薪、白粲、城旦、舂等名目。过去一般认为刑徒服役都有期限,因此有些人怀疑是否能把他们看作官奴。据近代有些学者的研究,隶臣妾等刑徒在汉文帝实施罪人“有年而免”之制前,是无限期服役的(但秦律提到的“更隶妾”,可能只以一部分时间为公家服役,情况比较特殊)。无期限的刑徒无疑应该看作国家的奴隶。但春秋以前的罪奴,由于原来身分以及成为罪奴后的工作的不同,具体情况可以有很大差别。例如春秋时有些贵族因有罪而“降在皂隶”,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世守的职务,地位近于低级的吏,是否应该看作奴隶,也是有讨论余地的。

破产出卖

自战国始,贫民或其他破产者出卖妻子、儿女为奴的现象大量出现。有时他们采取赘的方式,即以妻儿作为债务抵押,过期不能偿债就被债主没为奴隶。作为抵押的赘子如被债主家招为女婿,就成为赘婿。战国时赘婿的地位极低,跟奴隶相似。自卖为奴的现象在战国时期也已存在。上述奴隶,基本上可以看作债务奴隶。

血统因素

奴隶的子女在一般情况下仍是奴隶,即《汉书·陈胜传》所谓“人奴产子”。

此外,强抑、诱拐以至掠卖人为奴等现象也是存在的。

转移方式

赠赐

春秋以前,王、侯或其他大贵族赏赐臣下以奴隶比较常见。战国时,国家曾把奴隶赏赐给有功者。私人间也馈赠奴隶。秦简《法律答问》部分曾提到“妻媵臣妾”,即娘家陪嫁的奴隶。国家间有时也馈赠奴隶。如《左传》成公二年记鲁国赂入侵楚军以“执针、织纴”各一百人。

买卖

西周时期的曶鼎铭有用马和丝等物赎回五个奴隶的记载,这还不能算真正的奴隶买卖。真正的奴隶买卖的出现大概不会早于春秋时期。战国之际,“卖仆妾售于闾巷者,良仆妾也”,反映出奴隶买卖已极其普遍。公家、私家之间也进行奴隶买卖。《国语·吴语》记越王勾践在伐吴前下令说,军士因不听命被斩者的妻儿要没为奴隶卖给私家。秦简《封诊式》的“告臣”爰书说,士伍甲由于其臣“骄悍,不田作,不听甲令,谒卖公,斩以为城旦,受价钱”。可见私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把奴隶卖给公家。此外,如国家没收犯罪者的奴隶、私人用奴隶为官奴赎身、国家间或私家间掠夺奴隶、占有他人的逃亡奴隶等等,也都会使奴隶变换主人。春秋以前,奴隶基本上掌握在大夫以上的贵族手中。到战国时,由于旧制度的崩溃和奴隶买卖的发达等原因,占有奴隶者的范围扩大。从秦简《封诊式》的“封守”爰书看,一个不富有的无爵的士伍也占有着一臣一妾。上引“告臣”爰书所说的奴隶主也是一个士伍。

解脱途径

逃亡

殷墟甲骨文中有不少讲到奴隶逃亡的卜辞。《尚书》、《左传》、《墨子》及云梦秦简中的《日书》等,都记有奴隶逃亡的史实或“逃臣”一类的词语。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先秦时期的统治者对奴隶逃亡问题非常重视。周文王有“有亡荒阅”之法,规定如有奴隶逃亡,就要进行大搜查。战国时卫嗣君为了显示法令的尊严,甘愿用一个叫左氏的邑去换回一个逃亡到魏国的胥靡。可见奴隶逃亡要获得成功并不容易。

赎身

指有关的人或公家把奴隶赎为庶人。《吕氏春秋·察微》说:“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指其他诸侯国),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其他国家不知是否有类似规定。秦律允许人以爵级或用“丁粼”(不知是否为丁壮之意)男子赎取隶臣妾。一般隶臣用两人赎取,达到“免老”年龄的老隶臣和高五尺以下的小隶臣以及隶妾,用一人赎取。用来赎取的人则成为隶臣。估计一般被用来赎取隶臣妾的人都是私家奴隶。此外,秦律还允许百姓以“戍边五岁”而不抵消应服之役的条件,赎取当隶妾的母亲或姐妹一人为庶人。

立功

为奴隶主或国家立功,也是免除奴隶身分的一个途径。晋国栾氏条件,取得执政者焚烧“丹书”(用朱砂书写的奴籍)免除其奴隶身分的允诺。在晋国贵族赵氏与范氏、中行氏的斗争中,赵简子也曾在一次战斗前提出“克敌者……人臣隶圉免”的允诺,来激励属下奴隶们的斗志。从秦国的《军爵律》可以知道,隶臣斩得敌首就可免除奴隶身分(一般人斩一首获爵一级,隶臣应是斩一首获免,斩二首始获公士爵)。此外,奴隶身分的免除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例如战国晚期秦国取得新领土后,有时把奴隶免为庶人迁居到那里去。

奴隶阶级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农业发明后,以土地为根据的竞争关系成为人类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部落间以土地为根据的兼并战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和奴隶阶级。

代表人物

斯巴达克斯(Spartacus,约公元前120年—公元前70年)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罗马侵入北希腊时,他被俘虏,并被卖为角斗士奴隶,送到卡普亚城一所角斗士学校参训。在一次格斗比赛中,他与十个奴隶共同向罗马人进行反抗。他鼓动同伴们夺取武装,逃到维苏威火山上发动起义。起义队伍由七十余名角斗士很快发展为十余万人,并多次战胜罗马军队。但后来起义部队中发生分化,起义也由盛转衰,后来被克拉苏镇压下去,斯巴达克斯也在阿普里亚战役中壮烈牺牲。

革命导师马克思称斯巴达克是“伟大的统帅,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赞誉他为“最大一次奴隶起义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衍生词汇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发展,奴隶范畴已经远远摆脱了先前的原始定义,渐渐的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使得自己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的能力,活在一个被“奴役”的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卡奴、孩奴网奴、手机奴,学位奴,情奴,电视奴等等。

房奴

房奴(mortgage slave)一词是教育 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房奴”意思为房屋的奴隶。“房奴”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购房影响到自己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

车奴

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车奴,原本是指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家伙——明明养车很吃力还要买,弄得自己不敢吃好不敢喝好,还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质量。在现代,‘车奴’并不是贬义,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网奴

网奴又叫网瘾症,是指上网者心甘情愿成为互联网低卑的奴隶而不能自拔。有以下判断标准:一是上网成瘾,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比预期的长,每天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次数越来越多。二是因上网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如因上网而颠倒作息时间,忽略家庭、朋友和同事;影响功课和成绩,影响工作表现及效率,无法兼顾社会角色,如学生不愿上学、成人不愿上班等。三是混淆虚拟和现实,喜欢在网上寻找刺激多于和人相处。遇烦恼时,总会想到上网。刚下网就想再上网。对打扰自己上网的人充满愤怒;因上网而失眠而且下网后总想着网上的事。

卡奴

卡奴,顾名思义就是持卡人成信用卡、现金卡的人每月都要为这些卡还款的人。随着信用卡的逐渐普及,刷卡消费和透支消费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然而,就在一些人津津乐道于信用卡消费的种种优势时,却出现了越开越多的“卡奴”。非理性消费的增多,使“卡奴”们陷入一种难以走出的财务困境,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说起自己从月月精光到负债累累的过程,每个“卡奴”都有一部血泪史。金融专家指出,透支消费应该量力而行,市民对待信用卡更需理性。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纪昀 巴金 臧获 奴婢 羌人 人殉人祭 周人 舂米 白粲 汉文帝 吴前 卜辞 日书 卫嗣君 胥靡 吕氏春秋 鲁国之法 赵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