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夜归》是明代诗人钟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五言律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原文

落月下山径,草堂人未归。

砌虫泣凉露,篱犬吠残晖。

霜静月逾皎,烟生墟更微。

入秋知几日,邻杵数声稀。

解析

秋夜山村特有的景色,与身处其间的诗人主体形象融合无间,颇具田园风味,体现出诗人闲散冲淡的情怀。虫呜、犬吠与凉露、残晖,从听觉、视觉和体验等角度,渲染秋夜的氛围。加之皎月、繁霜与墟烟,使本已凄迷的境界,更多了几分朦胧之美。而结尾二句的秋夜杵声,让这幅秋夜图景中,深透着生活的气息。全诗景情兼胜,引人遐思。

作者简介

钟惺(1574年—1624年),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止公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明代竟陵派文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年)进士,授行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撰成《史怀》一书。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风,并且参以禅旨,有“诗妖”之名。后因丧父,回家守制,于天启五年(1625年)病逝,享年五十二岁。他曾与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作《唐诗归》;又评选隋前之诗,作《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钟惺 怀乡 史怀 林古度 谭元春 隐秀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