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寂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jìng,指没有声音;安静,很静。 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出自唐·谷神子《博异志·马侍中》:“四更,东方月上,燧觉寂静,乃出而去,见人马骨肉狼藉。”

词目

寂静

拼音

jì jìng

引证解释

1. 没有声音;安静。

唐谷神子《博异志·马侍中》:“四更,东方月上,燧觉寂静,乃出而去,见人马骨肉狼藉。”

梅尧臣《翠竹亭》诗:“种竹几千个,结亭三四椽。游人多寂静,啼鸟亦留连。”

商挺潘妃曲》曲:“冷冷清清人寂静,斜把鲛绡凭,和泪听。”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四出:“今日同俺爹拜扫回来,村途寂静,缓步先行。”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只见园中月色比外面更觉明朗,满地下重重树影,杳无人声,甚是凄凉寂静。”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四声万岁响连天,三下静鞭人寂静。”

鲁迅《三闲集·怎么写》:“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

2. 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心镜明,长鉴照,寂静修行弃喧闹。”

云笈七签》卷十七:“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故名真慧。”

其它相关

(一)心凝住一处之平等安静状态。远离本能所起的精神动摇,称为寂;断绝一切感觉苦痛之原因而呈现安静之状态,称为静。盖由修禅定,可令心止于一处、远离散乱等,且摄持平等。

[显扬圣教论卷十三、六门教授习定论往生论]

(二)指涅盘之寂灭无相。无生即寂,无灭即静;涅盘境界远离诸苦,湛然常住,无生无灭,故称为寂静。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就有余依及无余依地各说四种寂静。

(一)有余依中:

1.苦寂静,谓永尽诸漏,及断除后有之众苦,而得当来不生之法。

2.烦恼寂静,谓断除一切之烦恼,而得毕竟不生之法。

3.不损恼有情寂静,谓永断烦恼,不造诸恶,修习诸善。

4.舍寂静,谓恒住于‘舍’性之中,不喜不忧,安住于正念正知。

(二)无余依中:

1.数教寂静,谓诸数及言教等并息。

2.一切依寂静,谓有余依中虽有施设依乃至后边依等八依,今于此境界中总断离此等诸依。

3.依依苦寂静,谓依准前述之八依,永灭除众生之苦。

4.依依苦生疑虑寂静,依准前述之八依,苦之疑虑不生。

诗作

名称:寂静

作者:王增增

内容:

这个世界突然寂静了

没有来时的婴儿涕哭

没有来时的亲人热烈

这个世界真的寂静了

只有一只狗还在寻找热窝

只有一个诗人还在编排文字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东方月 狼藉 梅尧臣 商挺 潘妃曲 孟称舜 缓步 静鞭 云笈七签 禅定 六门教授习定论 往生论 无生无灭 瑜伽师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