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

就业界定:一是就业条件,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二是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三是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词语

基本含义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注:

1、就业人口,在我国是指在16周岁以上,特殊职业需要18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2、 相关法规:

《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

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本条第二款指的法律、行政法规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等。

本条第三款中的“组织起来就业”是指通过兴办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实现就业。国家对这类经济组织实行在资金、货源、场地、原辅材料、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的政策。”

相同含义

契约关系:雇佣(大陆常用语:就业)

是指二个伙伴之间的契约关系,其中一方为雇佣者,另一方为被雇佣者。从法律意义来看,通过双方契约约定,“被雇佣者”为“雇佣者”(雇主、雇佣人)工作(出卖劳动),并由雇佣者提供报酬的一种法律关系,属于民法的范畴。

在商界,一个生产机构需要尽力进行产出行为以获得商业利润(profit),具体从事这种产出行为的人并以此获得工资报酬的人称为雇员、职员

另外,在公共行业(如政府部门、非营利机构)也存在类似的雇员、职员。

新概念

企业界学术界提出了“可就业性”新概念。

具体说来,劳动者随时有“下岗”另谋职业或改变工作岗位的可能,但每个人必须提高自己的“可就业性”,意味着人人都要争取掌握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专业和技能。

现在,许多行业的雇主和工人们很欣赏“灵活劳动”这个新概念,甚至认为机动灵活的用工方式是“新世界经济的现实”。一些企业正在向双轨雇佣制方向发展。其核心轨道是全日制的正式雇员队伍,辅助轨道是机动灵活的临时工队伍,每天约有200万临时工在企业里忙碌。同时还存在着规模庞大而又种类繁杂的散工队,其中有秘书、保安人员、工程师、校长、总裁等,他们灵活地用不同方式(以钟点计、以天数计、以工作项目计等)为企业或社会服务。

这个散工队伍约占劳动力大军的1/3,到2000年“散工”将超过正式工的人数。

失业人员认为,提高素质(主要是知识的技能),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是就业的关键。

由于对领取失业救济金有规定期限,所以失业者有尽快找到工作的强烈愿望真是一个头疼的话题。

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是劳动者的权利.

就业率

中国城市就业率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

全球:转型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最高,发达国家城市稍弱,落后地区较低;

中国:就业率总体靠前,个别较为落后。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泉州、深圳、惠州、威海、北京、东莞、珠海、温州、潍坊和广州依次排在全球第5、9、10、11、14、17、22、26、28和29名。

税收优惠

2019年2月5日,为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通知称,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通知,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限额标准。

企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

重点群体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就业创业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人员。

就业能力

基本含义

就业能力是指获得某项岗位的全部能力的总称。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

一般能力

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

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等;

自我管理能力,如决策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现实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1.

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

2.

与工作有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与周围的人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等;

3.

自我管理能力,如决策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对现实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有关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如一个会计必须具备较好的数学功底,护士需要某种特殊的护理技能,美术工作者必须具备色调感、浓度感、线条感和形象感等。

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都很重要。要成功地从事某种职业,常常需要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的有机配合。如果一个人只有一般就业能力而无特殊就业能力是很难胜任某种职业的,一个不精通医术的大夫又如何能给病人治病呢。同样,只有特殊就业能力而无一般就业能力的人也是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一个缺乏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纵使有多娴熟的职业技术,最终也会成为职业的失败者。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就业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1.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在加快,一般就业能力强的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掌握新知识、更新技术方面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2.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这种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就业能力,因此容易引起个人、学校或单位的足够重视,而一般就业能力由于与工作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因而很少被注意到,而事实上,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一般就业能力,许多求职者就是因为一般就业能力不强而未被录用;3.一般就业能力与失业关系密切。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失去工作不是因为缺乏特殊就业技能,而是缺乏一般的就业能力。美国一份有关失业的报告说,失业中的90%的人不是因为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是因为不能与同事、上司友好相处,或者经常迟到。实际上,这些人失业是因为他们缺乏一般就业能力而不是特殊就业能力。平时我们常说的就业能力通常是指一般就业能力。

技巧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臻激烈,对就业者的各种压力势必愈来愈大,若要在就业竞争中取胜,拥有一定的技巧也是必要的。

首先要给自己职业定位。

在择业之前,必须要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和最擅长于做什么”,整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专业或经验,制定两个或二个以上比较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在制定目标时,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藐视自己,分阶段性进行,职位、工资待遇等等均应循序渐进。如果你真的感到定位无所适从,那你就根据你的兴趣或爱好先“拜师学艺”,或先从业“普通工”(无需特殊要求的或作业简易的工作,如剪线工、装配工、送货员等),或请家人、亲朋好友当你参谋作定夺。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职业无贵贱之分。事事皆要有人为,行行都有状元出。

多渠道捕捉就业信息。

有了目标之后,你就要广泛收集相应的就业信息,尤其是招聘(工)信息,从网络、报刊、广播电视,从职业中介机构、劳动力和人才交流市场,也可托熟人、亲戚朋友、同学,多渠道获取谋职信息,为自己拓宽就业门路奠定基础!

分析对比,锁定岗(职)位。

从就业信息中,选择自己的理想职位,然后按此单位招聘(工)要求,与自己现有的能力条件作比较,认真分析自己能否胜任。在此同时,你还必须从网上或通过熟人、电话咨询等等方式了解该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单位的性质、从事行业、工作方法和单位的价值观、经济效益、工资待遇等等,便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更能准确地锁定符合自己目标的且“力所能及”的岗(职)位,如果仅是关于“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等条件不符合招(工)聘要求,但经分析这些条件又不影响你胜任工作的,你也可锁定。一般你至少要锁定2个职位,3个单位。

做好应聘前的必要准备。

锁定了现有的单位与职位,你就得做些必要的应聘准备:

1、根据应征岗(职)位写简历,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易扼要,特出岗(职)位相关的经历、技能和荣誉,以便顺利获得面试机会;

2、有计划地向单位预约面试时间,不同单位约见时间间隔2-3天为宜;

3、温习应聘职位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一下专业技巧,避免面试或笔试时不知所措,给人留下“滥竽充数”的印象;

4、不妨预先托人向锁定单位介绍和推荐自己,尤其当你“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等条件不符合招(工)聘要求的情况下,但切忌“过火”,弄巧成拙;

5、尽可能地打听到锁定单位历任此岗(职)的人员,向他(她)们讨教一下工作要领和经验,特别是关于面试的;

6、通过上网搜索和实际观察来了解和加深应聘职业的形象,并以此强化自己。

规范面试的容貌、衣着和言行,塑造职业形象。

1、面试去时,需根据应聘职位修饰一番自己的容貌、衣着,俗话说得好“做什么应该象什么”,切忌当管理去的如“瘪三”,做普工去的似“老板”,给人留下不踏实的感觉;

2、时常注意你的言行举止,把握每一个细节,它是你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你塑造形象和表现自己的机遇。如进办公室要敲门,看到杂物挡道要摒除,移开椅子要归位,介绍情况和回答问题时要紧扣主题,发表意见和相互交谈时要措词恰当、多用职业语,等等;

3、要充满信心,设法通过你的容貌手相、衣着打扮、知识能力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让对方感到你很象是从事这类工作的;

4、当你某几个条件不符合招聘要求,但你又是真才实学的,你不妨大胆提出“真金不怕火烧”的试证,让单位征服于事实面前。

要把单位当成学府,要把工作视为深造。

就业之后,要居安思危,要把单位当成学府,要把工作视为深造,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取同事之长补自己之短,学多种知识、习多种技能,有条件还需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为自己的晋级、转业和再就业夯实基石。这样你才会“是直木做梁,肩负千斤;是弯木成犁,耕耘大地!”

参考资料:《余姚日报》-袁孝冲《就业也要有技巧》

相关培训

含义

就业培训通常是由资深HR专家或者拥有丰富求职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规划经验的资深职场人士进行求职就业方面指导。随着高校扩招工作的开展,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005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2010年待就业毕业生超过700万。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把解决就业问题当成一个首要任务来抓,北京、天津、上海等23个省(区、市)在2009年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

“就业培训面向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求职者,旨在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求职面试技巧就业能力。”国内某就业培训指导机构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专业的就业培训机构应该专注于职涯规划、求职面试以及职前培训,有效缓解国内高校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的就业培训指导不足的现状。同时我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培训,更好的让大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最迫切的需求进行结合。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先择业再就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的选择,而是如何择业如何就业。作为择业和就业的关键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和面试技巧等在网络里比比皆是,但是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面试技巧分享,常常造成误导。面试求职不仅是技巧,更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是一门知识,系统的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让你在面试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性,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措施

国内职业培训市场大部分是针对英语、IT等热门行业进行的指导培训,专注于就业指导培训的机构并不多见。为了让毕业生能读懂用好国家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由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编写的《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手册已经下发到全国每所普通高校。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推动地方政府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2012年工作的重点,通过组织工作督察、以多种方式提要求、编发简报促交流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出台地方性政策措施,促进保障大学生就业

2012年11月12日,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四场记者会,介绍中国民生领域工作情况。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2012年1-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岗位需求有所减少,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有所增加。

要实现求职者的高质量就业,我们要采取以下更加有力的举措。

第一,要推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换代。

第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

第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渠道。

第四,大规模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对农民工培训实施“168”计划,一年培训600万人,给予每人800块钱的培训补贴。大学生到企业、到科研项目见习,也给予当地最低工资80%左右的生活费补贴。

第五,解决工、农、商、学、兵的就业,创业问题

毕业生的困惑

通常来讲,困绕求职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三大困惑往往是:

一边是并不喜欢的专业领域,一边是每年逾百万毕业生待业的严峻就业形式,该就业还是该择业——该如何选择,又能做何选择?

简历模板下载了N套,却封封石沉了大海;面试技巧网上搜索了N条,面完后却再无下文——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知识和技巧,却还是不能为己所用?

求职讲座课听了N场,场场激动人心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就业培训班上了N个,却总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面试套路——基础不好,怎能只是临时抱佛脚?

1.

一边是并不喜欢的专业领域,一边是每年逾百万毕业生待业的严峻就业形式,该就业还是该择业——该如何选择,又能做何选择?

2.

简历模板下载了N套,却封封石沉了大海;面试技巧网上搜索了N条,面完后却再无下文——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知识和技巧,却还是不能为己所用?

3.

求职讲座课听了N场,场场激动人心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就业培训班上了N个,却总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面试套路——基础不好,怎能只是临时抱佛脚?

当然,大学毕业生的困惑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与需求结构的缘由外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是,自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忠诚度低,而用人单位希望“来者能做”,欲进行培养又担心会跳槽;

二是,家长和本人好高骛远,职业规划也不明确,盲目攀比;

三是,急于求高薪,没有认识到单位如同学府,初次工作即为深造与锻炼。其结果犹如左河水的《鹧鸪天》所云:“历尽寒窗出校堂,万千期盼系儿郎。天涯应聘茫茫路,壮志经风道道伤。...悠悠日月临年岁,心恐无颜见故乡。"因此,毕业生还应树立现实的就业观。

途径

相关机构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这里,大学生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不要订得过高;要坚持有效的择业原则,以减少弯路;要选择好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是继续学习、考公务员、当志愿者、从基层做起?还是自主创业、自我发展?

一些企业设有校企合作部门,受企业委托,开展人才招聘和创业项目招商,帮助广大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到企业就业或选择适合的项目创业。搭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积极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帮助学校进行相关专业建设和教学。

双选会

即毕业生双选会,是由毕业生与单位相互选择,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签定三方协议。“双选会”的举行可以给双方更多面对面的机会。

首选

游业的就业容量大、关联带动性强、工作方式灵活多样,使得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政府促进就业的最好的选择。

容量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特征产业在全国就业总数中的比例,超过了制造业等传统密集型产业,也超过了房地产、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旅游业的市场非常巨大,2007年中国旅游业经济创收超过33600亿元,占我国GDP的12.2%,这么大的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是毫无疑问的;旅游业的就业人员增长迅猛,据统计,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我国第三产业新增就业的7740万人中,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到38%,增速居于前列;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定下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大约新增70万个旅游就业岗位的目标,可见旅游业不仅就业容量巨大,就业潜力也很大。全国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6000万。

带动

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一元钱,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岗位。旅游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不仅涵盖吃、住、行;也包含游、购、娱。国家旅游局计财司司长吴文学曾表示,旅游业直接、间接关联的部门可以多达100多个。据统计,成都市2007年1~9月旅游新增就业人数达1.4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达7万人(不完全统计),很好地说明了旅游业的关联性和解决就业的潜力。

灵活

  旅游产业涉及到的领域广泛,人才的需求也多样化,根据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的不同,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合适岗位。这个产业既需要一些高学历、高知识的管理、规划等人才,也需要提供简单技能的普通劳动力。而且,简单劳动力需求量往往比较大,这样还可以照顾到再就业人员、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说旅游业门槛低主要针对这部分需要简单技能的岗位。另外,由于一些景区运营的季节性很强,相关岗位会有一些阶段性和流动性,使得一些岗位的弹性很大,能够以更灵活的就业形式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协议书

使用

应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须签订由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该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档案和户口关系,办理报到落户手续的依据,学校凭毕业生已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派遣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等关系。如果不签订就业协议书,毕业生毕业后的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就可能会被派回到生源地,因此,毕业生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后,就可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上除了用人单位盖章外,还需由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盖章。

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单位工作时会碰到一个具体问题——这些法人实体没有上级人事主管部门。这就需要用人单位到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来解决该单位接收毕业生人事关系的问题。只要用人单位持营业执照和公章到有关人才交流中心免费办理人事代理开户手续,就业协议书的鉴证、档案的接收、进榕落户、党组织关系、甚至驾驶员安全组关系等,都可由有关人才交流中心来为用人单位接收和办理。

解除

就业协议书除了作为学校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外,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毕业生应比较慎重。在对用人单位有一定了解,确定要留下来工作后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2004届的毕业生小李,在2004年5月份找到一份工作,他见很多同学都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就不假思索地与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并把协议书反馈到了毕业学校。在公司工作了一个月,小李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不去上班了。8月份当小李找到一份新工作时,新单位提出要与他签订就业协议书,此时,小李遇到了麻烦,学校已根据就业协议书将档案、户口等关系转到了小李的原公司,该公司要求他支付一笔不小的违约金。

由此提醒毕业生,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后又觉得不适合这份工作,必须与原单位解除就业协议,并持证明回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找到新单位,可到其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改派手续,把自己的档案、户口等人事关系改派到新的用人单位。

违约

从2005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如毕业生出现违约情况,违约金被限定不超过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这对于在求职中处于弱势的毕业生来讲是个好消息,用人单位对违约金再也不能“漫天要价”。

这个规定维护了毕业生的利益,但也希望毕业生能讲诚信,不要频繁流动。毕业生在就业之初频繁的流动,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某大学2005届毕业生小陈,正在准备1月份的考研,在校内的一次招聘会上他被一家名企相中,小陈为不错过机会,便与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同时也不放弃读研究生的准备。他在与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备注栏中,加上了“如本人考上研究生,凭录取通知书,该协议效力终止。”毕业生还可以把协议期内工资的多少、违约时是否交纳违约金等易产生纠纷的条款附加上去。同时毕业生需明确,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书的使命才告完成。

注意事项

1、信息的安全

应该尽量通过正规途径(如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获取信息。

尽量选择信誉佳的公司应聘;对于那些并不熟悉或没听说过的小公司,应征前先打电话求证是否有此公司,通过工商局网站的信用网、网上帖子对于该公司的评价、或者通过区号+114查询当地街道办事处的电话,咨询该公司的相关情况。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联系在那个公司工作的师长询问相关情况以确保信息安全。

2、求职面谈要注意安全

切记清楚告诉家人或亲友面谈的时间和地点;

初次面试尽量不饮用点心或饮料;

注意面试场地的外观与对外通道;

注意观察面试者之言行举止,如有暧昧不清,应立即离开;

如需缴交证件,只能交影印本并注明用途而不应给原件;

求职面谈时,最好有友人相伴,并备有适当的防范器物。

3、平时工作时的安全

上班时,衣著,态度,言行均应谨慎

不轻言允诺非公务以外的不当要求

刚到新公司应先熟悉环境,谨慎处理不熟悉同事的邀约

注意公司营运情形,是否仅为空壳公司或别有意图

如需缴交大笔金钱或保证金者,高度警惕(法律本来就规定不许设立担保和保证金)

4、加强个人信息保密

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庭电话;

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信其花言巧语,应拨打114进行核实,或者与老师同学一起分析商量;(曾发生过陌生人以各种理由骗同学关机一段时间,然后向家长或学校骗取钱财的事件)

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

不要采取“天女散花”的求职方式,对自己不信任的、不规范的公司不要随便递简历。

招工诈骗案件的主要诈骗伎俩

“招工广告”招聘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在报刊等新闻媒体刊登招工信息,或在路边张贴招工广告等方式,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骗得信任,继而以付体检费、培训费、住房押金为名要求其汇款。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伪造证件在银行开户,现金到账后立即转走。

“双簧”招聘诈骗。

指的是一些劳务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受害人上岗或中途辞退。

“捉迷藏”招聘诈骗。

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待遇丰厚的招聘启示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宣传的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

“流窜”招聘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在人员流动量大的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其鼓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网络”招聘诈骗。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骗子也就乘虚而入,编织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找关系”招聘诈骗。

即骗子谎称与某某单位领导或某某局局长是亲戚或朋友,可以为求职者打通关系找到合适的工作,以此为借口骗走求职者的财物。

1.

“招工广告”招聘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在报刊等新闻媒体刊登招工信息,或在路边张贴招工广告等方式,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骗得信任,继而以付体检费、培训费、住房押金为名要求其汇款。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伪造证件在银行开户,现金到账后立即转走。

2.

“双簧”招聘诈骗。

指的是一些劳务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受害人上岗或中途辞退。

3.

“捉迷藏”招聘诈骗。

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待遇丰厚的招聘启示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宣传的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

4.

“流窜”招聘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在人员流动量大的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其鼓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5.

“网络”招聘诈骗。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骗子也就乘虚而入,编织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6.

“找关系”招聘诈骗。

即骗子谎称与某某单位领导或某某局局长是亲戚或朋友,可以为求职者打通关系找到合适的工作,以此为借口骗走求职者的财物。

公安机关提醒求职者在求职时必须提高警惕,在面试之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切勿轻信传言;尽可能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环境是否固定或正规;慎签用工合同,不要轻易交纳各种费用,以免受骗上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集体合同规定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政策法规

政策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第一重分割是城乡分割;第二重分割是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这一分割通过把人分成不同身份而拒其于特定的市场之外。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才能整合出一个能更加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统一的市场。

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和培训体制。大学生就业难并不完全是总量过剩的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正规的教育体制也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定位,不能把全国所有相同专业的学生,都定位在同样的需求层次上。

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力度,不断提高失业者的就业能力。

实现经济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整合,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扩大就业的最根本途径当然还是依赖于经济增长。要使经济增长中就业的含量不断增加,就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鼓励创造各种各样的就业形式。

法律制度

在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将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就业历来为各国学术界和政府所关注。我国正在着力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自然亦应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在当前就业形式严峻的状况下,这一要求显得更为迫切。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提供长效的、稳定的制度保障。

以我国促进就业法制建设提供系统的思路为目的,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我国促进就业法律制度构建的现实基础、理论支持及所应涵盖的内容等问题,就业解决方法可以分为2个部分。

第—部分——就业的基本理论,旨在为促进就业寻求理论上的支持。与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相比,“就业”与“失业”在学术上有着更为严格的、特定的涵义,对促进就业的研究有必要以明确就业、失业的学术涵义为起点。就业问题的现状是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研究的现实基础。我国就业问题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其中的主次矛盾在不同阶段又有所区分。要加强制度和政策的针对性,就要对我国的劳动力供需总量、供需结构以及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促进就业在经济学、社会学、劳动权领域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论证了促进就业实施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同时蕴涵了促进就业的某些价值追求。

第二部分——国外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的比较,意在通过介绍世界较发达经济国家的就业促进法制,为我国促进就业法律制度提供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都有较为健全的促进就业法制和丰富的失业治理的经验,但因市场经济模式和具体就业状况的不同,它们在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时各有侧重。美国再就业模式属于“储备型就业”,即通过对劳动者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英国在促进就业中更加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作用,跟踪式的职业指导服务和完善的职业介绍的网络是英国促进就业制度的特色。日本的雇佣保险制度在坚持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这一传统的制度功能前提下,强化了失业保险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走出了一条主动型的失业保险的道路。

国际呼吁

2012年10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各国应通过扩大就业和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等来促进社会发展。第67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当天就社会发展问题举行会议。王民在发言时说,在当前形势下,联合国应更加重视社会发展问题。各国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危机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王民指出,稳定和扩大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各国应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尤其要加强针对年轻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他强调,加强弱势群体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王民说,多重危机面前,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处境更为艰难,农村和边远地区贫困状况加剧。各国应努力减少金融危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水平的冲击,通过政策倾斜增强其应对危机的能力,加大扶贫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支持是实现全球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在减贫、促进就业、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等方面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形势。他呼吁发达国家拿出政治意愿和实际行动,认真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兑现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切实减免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与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共渡难关。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法定年龄 经营收入 愿望 报酬 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雇佣者 职员 雇员 下岗 失业救济 劳动者 全球城市 发达国家 就业培训 职业发展 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