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贤良,汉语词汇。

拼音:xián liáng

释义:1、有德行才能。2、是指有德行或才能的人。3、在古代,贤良乃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以至于人们习惯于把贤良一词比作最忠诚、聪慧的大臣。此外,还有同名专辑和地名等。

词目

贤良

拼音

xián liáng

基本解释

[able and virtuous man;be able and virtuous]

1. 有德行的人;如:荐举贤良。

2.才德兼备的人。如:贤良之士。

出处与详解

1、有德行才能

①《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

②《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说咧,你姐儿俩还这么贤良呢!”

草明 《乘风破浪》二十:“只因这位雍容大度的贤良的妻子的一句话,使宋紫峰进退两难。”

2.有德行才能的人。

①《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贾公彦 疏:“二曰友行以尊贤良者,此行施於外人,故尊事贤人良人,有德之士也。”

②《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③《后汉书·伏隆传》:“任用贼臣,杀戮贤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黄金台》:“百里贤良聚,千秋霸业开。”

3.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推举文学之士充选。亦为“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的简称。

①汉武帝 《贤良诏》:“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②《史记·孝武本纪》:“元年,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③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贤良》:“汉唐逮宋,取士之制,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六科,谓之制举,亦曰大科,通谓之贤良。其制盖自汉文帝始。”

④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祖宗非佌佌,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袭门荫,应中贤良科举。”

贤良科

贤良科

汉代察举贤良属于特举。此科具体名称不固定,一般称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察举贤良方正始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此后,两汉屡有诏举贤良方正之令。有时贤良方正连言能直言极谏者;有时单举能直言者.有时贤良方正连言可亲民者,即直接选拔亲民的官吏;有时贤良方正又与有道术之士相联,于是,有道曾为东汉察举的独立科目。在汉代,贤良方正常与文学相连称,有时以贤良与文学并立为二科,有时则连称为贤良文学。实际上,贤良与文学相似,都是指通经达变之士,文学实指经学。东汉灵帝时曾立鸿都门学,也以文字诏举,专尚书画、尺牍、辞赋,然多为士林所非,视为滥进。此后,诏举贤良不再与文学连称。

汉代诏举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主要是表示广开直言之路。按照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认为各种灾异都是上天对人世帝王的谴告,灾异降临,表明帝王有过,必须自我检讨,并下诏书求贤,征求意见,匡正过失。所以诏举贤良方正多在日月之蚀,冰雹虫害、瘟疫流行之机。所以,贤良之举属于特举,非为岁举,但与其他特举科目相比,则是察举次数较多的科目。

察举贤良是依照皇帝诏令的规定,由公卿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举荐,送至朝廷,皇帝亲自过问,分别高下,授以官职。有时一策即毕;有时还有二策、三策,如董仲舒即连对三策,而授以江都相。每诏贤良对策者常达百数人。在汉代所有察举科目中,皇帝对贤良方正一科极为重视。有人说,论轻重以贤良为重,论得人以孝廉为多。这是有根据的论断。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语言 才能 才德兼备 才能 草明 雍容 贾公彦 邪僻 后汉书 贼臣 蒋一葵 王事 荐绅 赵绾 王臧 高承 茂才 董解元 佌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