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贫困,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poor;depressed] 生活贫穷而困难的。

贫困之家。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引证解释

指贫苦穷困。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馀衍之蓄聚於府库者,境内多贫困之民。” 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今百姓贫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轻,政事不举。”艾青《双尖山》诗:“一个世界两条道路,一条走向愚昧贫困,一条走向繁荣富强。”

基本含义

概述

贫困相对于富足,类似于贫穷。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如常常说的:“哲学的贫困”、“无产阶级的贫困”等。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英国的汤森在他的《英国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一书中是这样界定贫困的:“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英国的奥本海默在《贫困真相》一书中则这样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首先,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你的生存机会‘的工具。它悄悄地夺去了人们享受生命不受疾病侵害、有体面的教育、有安全的住宅和长时间的退休生涯的机会。”美国的劳埃德.雷诺兹在《微观经济学》一书中说:“所谓贫困问题,是说在美国有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码的生活水平”。

欧共体在1989年《向贫困开战的共同体特别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中也给贫困下了一个定义:“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人的群体的资源(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致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在的成员国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世界银行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所作的贫困界定是:“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标准线

贫困首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贫困相对于富足,可以有一个人为划定的标准,这就是贫困线。

世界银行4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自2009年提高了扶贫标准,但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按当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中国仍有2.54亿人口每天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远高于中国官方估计的农村1500万贫困人口。(《中国青年报》4月9日)

虽然我们的贫困线标准从2008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大幅提升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但依据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人均1.25美元/天),相差近一半。

一个与社会现实脱节的过低的贫困标准,势必让大量事实上的贫困者被排斥在贫困认定之外,得不到公共财政应有的救援和扶助。以当前我国物价消费水平及各种社会保障状况而论,“人均年收入1196元”的贫困标准,明显过低。

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而国际贫困标准一般“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据此,即便在我国农村,与“国际接轨”的贫困标准至少应是“人均年收入2300元”,高出1196元几乎一倍。

同时,贫困标准单一地依赖收入标准,忽略了支出标准。如果基本生活保障的成本过高、支出压力过大,即便收入看似不低,也难免贫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显示,“如果采用人均收入作为贫困指标,全国城市贫困人口为1470万人;但如换成人均支出指标,则贫困人口总数立即增至3710万人”。(《财经时报》2007年2月10日)考虑到目前我国社保福利制度仍不健全——覆盖率不高、保障水平有限,由生活支出压力带来的贫困,无疑尤其突出。

随着2011年的到来,西部省份扶贫压力大增。导致如此的原因是,中国将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这比2008、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

受此影响,全国贫困人口总数将大增,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一些中西部省份的贫困人口总数将比2009年大幅增加,同时贫困发生率也将可能有较大幅度提升。以贵州为例,2000年的贫困人口为890万人,2010年下降到50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6.5%,居全国第二。但是如果采用新标准,2011年贵州的贫困人口将上升到1000万。

2010年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指出,受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未来十年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返贫压力仍然较大。

根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由于物价上升压力比“十一五”大,中国的扶贫标准可能还要上调。

社会现象

贫困其实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有关贫困的涵义及其衡量标准的确定,贫困话题还在学者中间仍然争论不休,而且这种争论似乎越来越复杂化,如上。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贫困现象又很简单,因为你无论在定义上进行怎样的争论,贫困都以一种朴素而客观的方式存在着。因此我们可以说,贫困首先是一种物质生活的状态,但贫困又绝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生活状态。贫困同时是一种社会结构现象。

贫困源于对未满足的需求的审视。没有需求,无所谓贫困;而没有审视,同样不知道贫困。

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贫困不仅只是经济概念,更关乎基本的公民权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利和能力的贫困。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所说:“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比如与高额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对应的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的能力缺失。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黄宗羲 艾青 阿玛蒂亚·森 布思 经济资源 世界银行 购买力平价 消费水平 国际贫困标准 贫困线 福利制度 经济范畴 阿马蒂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