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迎亲,又叫“迎娶”、“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古老的传统婚姻习俗之一。起源于周代。迎亲迎娶,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之日,“望娘盘”担先行。望娘盘必有一只鹅,鹅缘出古时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因雁的配偶终身专一,象征婚姻坚贞和谐。后世以鹅代雁。

释义

【词目】迎亲

【基本解释】[send a party to escort the bride to the groom's house] 旧俗结婚时男方家用花轿鼓乐等到女方家迎接新娘那日已是近娶吉期,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曲曲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红楼梦》

【详细解释】

1、迎养尊亲。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从一惶恐,自陈湖湘人,迎亲窃禄,求哀不已。” 清归庄《噫噫》诗:“叔氏为禄养,迎亲就寒毡。”

2、结婚时男家到女家迎接新娘。

《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僖公曰:‘吾已亲口许下自往送亲,安可失信?’说犹未毕,人报鲁侯停驾讙邑,专候迎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过了两月,又近吉日,却又欠迎亲之费。” 任德耀 《马兰花》第一幕:“今天晚上月亮当头的时候,我们就到山脚底下,小河边上来迎亲。”

简介

传统婚姻习俗之一。迎亲迎娶 ,又叫“迎娶”、“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前一天,男方设酒席谢媒,并以甜汤果分赠邻里。入晚,新郎由“郎头”(亦称挈郎,指未婚少年)陪伴睡觉。迎亲之日,“望娘盘”担先行。望娘盘必有一只鹅,鹅缘出古时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因雁的配偶终身专一,象征婚姻坚贞和谐。后世以鹅代雁。

回赠

女方回赠礼物,必有状如手帕的五色布袋,寓意五代见面。以花轿迎娶新娘,是宁波人自南宋时形成的风俗。据传花桥系宋康王赵构御赐。花轿由四人抬着前往,后随专侍新娘的送嫂,临到新 娘家,女方放鞭炮迎接。此时小孩们拦住轿子,不让进,抬轿的就得给些礼金(称“轿门纸包”)才行。此时,新娘按惯例拖延上轿时间,俗称“捱上轿”。

上轿

在迎亲者“三请”、“四清”后,才见穿霞披、戴凤冠,盖大红方巾的新娘,由其兄长抱上轿,或由其弟领上轿。临上轿前,其母喂一口“上轿饭”,意谓不忘养育之恩。接着母女俩纵声大哭。有俚语曰:“娘家哭得震天响,婆家家当嗒嗒涨。”新娘上轿坐定后,不可移动座位。座下放只铜火熜,内燃炭火 及绒香,随轿需有两男青年缓缓前行,称压轿。轿子将到,新郎家安排人前去接待。相遇时,男方向女方赠糕点,以示敬意。这时压轿者从火熜内点一袋烟,一袋袋地吸着回去,称“接香火”。

客家习俗

客家嫁娶中的迎亲俗,别具情趣。出嫁之日,新娘被打扮一新,与家人 同桌吃“告别餐”。饭后,新娘祭拜祖宗,拜别双亲,站在画有八封太极图的“米筛”上“过米筛”,换上新鞋,接着由父兄或长辈将她背上花轿(如今多是轿车),泼上一碗水,意为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暗示夫妻要白头偕老。这时新娘放声大哭,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旧日,新嫁女都是坐花轿出嫁的,除了花轿,还有其他人员组成的迎亲队伍。迎亲队伍的最前头,后面跟着媒人轿,乐队,由两个小孩坐的灯轿,然后是新娘的坐轿,最后是嫁妆队,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引来大批看热闹的人群,更增添了热闹气氛。

传说最早时曾有一迎亲花轿过未剪彩的新桥,守桥人不让通过,聪明的 新娘下轿对守桥人说:“新人过新桥,百年夫妻万年桥。”这话感动了守桥人,破格让迎亲花轿通过,后成了习俗,一直流传下来。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六礼 亲迎 媒人 小叔子 归庄 送亲 停驾 初刻拍案惊奇 娶媳妇 六礼 亲迎 女家 媒人 小叔子 俚语 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