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变化,舌为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拌合食物,协助吞咽。舌由肌肉、血脉和经络所构成,三者都与脏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胃病的治疗也是,舌象变化确实能反应一些脾胃病的规律。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为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

基本信息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一个人长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会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没有胃病吧!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

舌象诊断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要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次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辨析

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半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

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舌象调养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 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相关诊断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舌象:舌苔薄白,舌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诊断:胃阴不足

相关表现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由于舌通过经络可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许多脏腑,故脏腑的精气可上荣于舌,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津液之存亡,邪气之深浅均可通过舌象的变化反应出来。如吴坤安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皆形于舌。”现代研究证明舌粘膜极敏感,对血液微循环的反映尤其敏感。

中国肝病防治中心中医专家刘坚,分析了582例乙肝患者舌象变化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现I型舌象(即舌淡红苔薄白)与常人无明显差异,故其凝血酶原时间,γ球蛋白,血清胆红素的

临床指标大致正常。白球蛋白比值正常,GPT正常或轻度升高。表明肝功损害轻微,反映病邪轻浅,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常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故此型多见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静止期。

Ⅱ型舌象(即舌红或绛,舌静脉有轻度曲张有细分枝,主干及分枝略过舌尖,根部分枝不明显,色紫暗,苔黄或灰黄,厚腻而不燥)多有湿热未尽之象。湿遏热郁,往往导致胆汁外溢,故此型病理改变以淤胆表现最为突出,即肝细胞内胆汁潴留,胆小管扩张,淤胆。其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的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型。由此证明湿热愈重,HBv复制成活跃。临床上此型舌象多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活动期。

热甚日久则伤阴。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必致肾水亏乏,阴虚则可见舌体瘦小,舌红少苔;重者可见舌苔剥脱如地图样,Ⅲ型舌象即以此为特点。故其肝功能损害与x型相比,其凝血酶原时间、r球蛋白均高于Ⅱ型,肝功能损害亦较重;肝外表现较多。病理改变以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尚有肝细胞片状坏死及价小叶的形成,此型之病理改变大多不可逆。临床上多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

舌质紫暗或舌血及舌边有瘀斑者,属气滞血瘀的标志。《通俗伤寒论》载:“舌色见紫,总属肝脏络淤”。Ⅳ型舌象多由肝郁日久而致气机不畅,气血同源,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癌。其临床实验室指标高于Ⅰ型,临床症状也较Ⅰ型为重。病理改变多为碎屑样坏死,界板坏死为主。此型多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

舌质暗淡,舌体胖嫩或边有齿痕,在舌脉变化上,明显分枝繁多并有结节形成,舌黄白相兼或灰白相兼或厚腻或滑,此属Ⅴ型舌象。为久病阳气耗伤之象,人体阳气倚赖脾肾,先后天之相互促进而能保持正常。久病损及脾肾,脾肾阳虚,水湿阻滞。此型肝功能多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r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大多倒置,血清胆红素升高,但谷丙转氨酶反而下降,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情也重,预后较差。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望闻问切 胃病 望舌 舌诊 白苔 胃阴虚 气阴两虚 舌苔发黑 黑苔 裂纹舌 舌苔 舌苔厚 胃火 清热泻火 中医诊断 辨证论治 脾胃虚寒 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