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青,男,汉族,1971年生,安徽省六安市人,南京大学硕士,副教授,2012年教育部资助武汉大学访问学者。
做好本职工作外,积极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承担全国著名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教学方法独特,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员欢迎。
人物简介
蔡长青,原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培训讲师,全国著名培训专家。现为合肥师范学院(原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与写作教研室主任,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先后两次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研究》、《中国现代名家名作赏析》、《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课程。主要从事现代作家和企业文化的研究,主攻方向为周作人研究。为合肥师范学院鲁迅研究会创始人。其教学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形式,知识渊博,挥洒自如,极富文人气质,深得学生喜爱,被学生评为合肥师范学院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2006年至2007年主持院级人文社科项目:周作人生活观建构及成因研究(2005SK15)
2、2009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接受研究(2009SK264)
3、2010主持校级教研项目:安徽省新建本 科院校中文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2010YJ07)
4、20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11JYC751004)
5、2013年高校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陶行之思想与师范校园文化的研究(SK2013B405)
发表论文
1、《“情”的沉浮——从先秦到魏晋》,《 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学术版 。
2、《从民俗看周作人的生活观》,《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第六期。
3、《一个不该被忽视的人物——论〈项链〉中福雷思节夫人形象》,蔡长青、孙亚军,《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六期。
4、《论周作人的生活观的建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
5、《周作人生活观的调和色彩》,《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
6、《论外来文化对周作人生活观建构的影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
7、《白璧微瑕——对〈故都的秋〉的几点思考》,《名作欣赏》2009年第九期。
8、《日本茶道与周作人生活观的建构》,《广东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四期。
9、《论周作人的鲁迅研究》,《江淮论坛》2009年第五期。
10、《谈〈雷雨〉(节)教学中的两个顾及》,《语文建设》2009年第九期。
11、《另一种辩解——舒芜的周作人研究探微》,《学术界》2009年第六期。
12、《周作人日本民俗研究管窥》,《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四期。
13、《影响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主导因素及其演变》,《江淮论坛》2013年第二期。
14、《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
15、《学术与启蒙的双重建构——论林非的鲁迅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九期。
16、《应用型师范院校教学类毕业论文实施的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2013届师范生毕业论文为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二期。
17、《物化时代的精神诉求——论雷达散文》,《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五期。
18、《高师院校师范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二期 。
发表随笔
说不清的朱自清
记得上过的语文书里,除了鲁迅先生,就算你的作品多了。可以说我们都是从《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作进入你的世界,再加上老师们的烘云托月,你的世界实在是绚烂多彩。曾几何时,我们一边读着你的美文,一边想像你的为人。你一定是个瘦高个,很儒雅,很斯文。我们常常以你为榜样,模仿你的名作演绎了多少自以为是的精彩华章。可是这只是一个蔷薇色的梦。梦碎是在我上高二的一天,当我第一次看到你的照片。胖胖的圆脸,带着一幅眼镜,头发是分梳的,油光锃亮。不是我想像中的洒脱和儒雅。我当时就纳闷,这种人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我只能以人不可貌像来安慰自己,可这没有维持多久。大学我读的中文专业,解读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我进一步阅读你的作品时,原先的想像也开始慢慢解体。在那条迟暮的秦淮河畔,我看到了你与平伯满载历史的重负长吁短叹。感叹为何昔日不再,感叹风流为何总被风雨打风吹去,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整整搏斗一个晚上,却只能与秦淮歌女失之交臂。记得那年你在乡下小住,远离了家乡和亲人,你的心分外寂寞。一个叫阿河的女子让你的心跳动不已。你很少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窥视一位女人,你也很少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一位女子,以至于后来不少人拿这件事开你的玩笑。现实的动荡常常令你不得安宁,实际上你对政治不是太感兴趣。你只是一介文人,传统的诗酒风流依然是你难舍的旧梦。正因如此,你的文章常常与主流并不一致。在清华园的那个不起眼的池塘,你完成了一篇一直被后世所称道的佳作,可是这样的佳作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呢?你本来只是想暂时逃避一下平庸的现实生活,去重温那个久已失落的旧梦。江南,对于你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片故土,更是精神归宿。你多么渴望能回到江南采莲,尽管你身处北平;你多么渴望能拥有浪漫的青春和爱情,尽管你已不再年轻。你不是斗士,你只是书生,面对段执政府的大屠杀,你也只能躲在人群中一动不动,不敢起身。你所能做的就是如实地记录,展示统治者的血腥。你注定不会走在时代的前列,和他们摇旗呐喊。你只能在那个属于你的世界里咀嚼一已之悲欢。狭小的天地成全了你,也束缚了你。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他们本应是你生命中最该珍惜的人。你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于妻子你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怜惜,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你不是一个好父亲,对于孩子你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常常把他们作为累赘。可你很善良,对于自己的过错,你一向不能容忍,你写下的那些文章就是最好的说明。作为现代美文大家,人们常常把你排在冰心之后。我知道你很委屈,凭你的实力,怎会输给冰心?中国人太强调资格和顺序,你只能凭借你的作品。可事情往往没这么简单,冰心不仅出道比你早,还拥有你无法比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相对于冰心单纯的个性,你显然要丰富得多,而丰富就不免有一点杂质。冰心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而你却我行我素,不随波逐流。冰心的交际圈名人众多,而你的朋友只有几个。于是乎不难理解,郁达夫要说现代白话文之美,除了冰心女士就是你了。这句评价的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除。于是乎我理解了你为什么长期担任清华的中文系主任而不愿放弃?我也理解了1935年的新文学大系诗歌编选人空缺时你欣然应命。你是在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尽管有人不这样认为。岁月流逝,经典永存。多少年过去了,你的价值终于得到了证明。只要是读书人,没人不知道你的美文。中国现代文学馆里的大师馆里尽管没有你的身影,但是你却活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
梦里依稀慈母泪
人到中年,难得一梦。晚夜母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醒来后唏嘘不已。
不经意母亲已离开我整整四年了。
母亲是六安土门店人,与那个叱咤风云的许继慎将军是同乡。母亲九岁时没了娘,开始长达十年的与继母共处的艰难时光。直到十九岁那年嫁到我父亲家。母亲生性善良,为人宽容,这大概与她幼年的处境有关吧。
母亲四十三时才生下我,应该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当时家里孩子多,再加上母亲多病,我可谓生不逢时。经过好心人的相劝,母亲勉强同意将我送人收养。领养的家庭条件很好,是六安市闻名的二十四户(老红军干休所)。可当一切手续办好后,来人准备抱孩子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别人问母亲有什么话交待时,她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流。看到这情形,我的父亲只好作罢。
记忆中,母亲很少打我。实际上我并不怕她打我,我更怕她的眼泪。无论我如何地顽劣,只要看到她流泪,我就会自觉打开书,做出很用功的样子。是啊,还有什么比慈母的眼泪更有威力呢?母亲没什么文化,幼年只读过几年书。但她明白事理,知道如何做人。在我的老家,她的人缘极好。母亲给我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是人品的教育。
母亲晚年视力不好,却偏偏喜欢给我们兄弟姐妹做鞋垫。为了做好鞋垫,她花了很大的功夫。她做的鞋垫针脚极细,密密麻麻,上面还她自己设计的图案。我们都劝她别做了,她就是不同意,说买的不结实。的确,她做的鞋垫不仅穿起来舒服,还特别耐穿。我现在的家中还有很多她做的鞋垫。后来,父亲有一次跟我们说,她不是光给你们做鞋垫,她还想给你们一个念头。如今当我再看到这些鞋垫时,我不禁回想起那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一针一针的辛劳。
老舍说过:一个人无论活多么大,只要有母亲在多少有点孩子气。可一旦失去慈母,便成了瓶中的花,虽有颜色却没有芬芳了。此言极是。
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师,肿瘤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肿瘤临床与教学科研20年,擅长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与放射治疗。率先开展食道癌、肺癌、肝癌、鼻咽癌、脑瘤、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三维适性形放疗、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放射治疗、顽固性鼻咽癌的高剂量化疗、放射增敏治疗、头颈部肿瘤和食道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半束放疗等技术。获得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2项。在各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篇。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广州放射肿瘤学会委员、广东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协会委员、广州肿瘤介入治疗协会委员等专业学术职务,《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