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襄阳市博物馆是以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襄阳古城昭明台内。

昭明台为1993年复建的城台高楼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4202.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

现开辟有两个基本陈列展厅,三个临时展厅。基本陈列在城台二、三层展厅常年对外展出,展厅面积32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主题为:“聆文明之足音 品南北之遗韵——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从馆藏近4万件文物中选取879件(套)各类精品文物,运用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襄阳自20万年前以来历史文化的清晰脉络和深厚底蕴。

发展历史

原博物馆

原襄阳市博物馆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南街谯楼。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明成化年 间,知府何源筑层台,修两扇门,立谯楼于台上,下有基座,基座上建一重檐双层砖木结构房屋。基座南北长40米,东西宽16米,高6.4米。楼高9.6米,东西向,为2层重檐硬山式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明末被毁。清雍正五年(1727年)于旧址复建,后经多次修缮。古谯楼坐西朝东,为砖石台基木结构楼。新中国成立后,该楼被重加修缮。后来,这里曾做过襄樊市博物馆。2002年11月成为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襄阳市博物馆

襄阳市博物馆位于襄阳古城昭明台内,昭明台为199 3年复建的城台高楼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4202.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现开辟有两个基本陈列展厅,三个临时展厅。基本陈列在城台二、三层展厅常年对外展出,展厅面积32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主题为:“聆文明之足音品南北之遗韵——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从馆藏近4万件文物中选取879件(套)各类精品文物,运用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襄阳自20万年前以来历史文化的清晰脉络和深厚底蕴。

自1975年4月成立以来,通过考古发掘、社会捐赠、民间征集、接收 移交、调拨等形式共收藏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文物和标本近7万件(考古发掘仍在不断出土),其中已定级的一级文物102件,二级文物378件,三级文物4709件。藏品种类齐全,包括陶、铜、瓷、铁、铅锡、金银、漆木、玉、石、玛瑙、料、水晶、蜡、骨、牙、角器及书画、拓片等,时代跨度大,上起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当代。尤以商周青铜器较具特色,最为集中的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诸侯国青铜器,有铭青铜器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涉及的诸侯国包括鄂、邓、曾、楚、郑、鄀、蔡、黄、卫、弦、应、吴、徐、许、秦等。还有一批完整的三国时期文物、战国至清代自成序列的 铜镜、内容丰富的南北朝画像砖、小型明清道教造像、数千张馆藏原始拓片等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馆内革命文物、文献及资料为空白。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襄阳市博物馆有较为完备的服务设施,如参观须知、导游图、各种标志牌、电子显示屏、观众休息处、观众意见薄等,温馨提示大家文明参观,及时传播服务信息。

免费开放四年多来,襄阳市博物馆共接待海内外各类参观团体1200余个,观众总人数每年3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让人们了解市博物馆的文物精品,突出宣传襄阳的历史文化,挤出经费编辑出版了《襄樊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襄樊市博物馆文物陈列》两本图册,并即将出版《襄阳史迹扫描》、 《襄阳瑰宝巡礼》两本文物普及的书籍。

为充分展示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向海内外观众宣传襄阳,及时向广大市民报告我市取得的丰硕文明成果,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欣赏需求,吸引市民多次走进博物馆,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市博物馆还积极筹办临时展览,以充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截止目前,先后举办了18个临时展览,包括《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展》、《襄樊记忆——百年襄樊老照片展》、《华夏第一青铜马——樊城三国墓出土铜马展》、《襄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成果 展》、《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化财富——谷城追缴文物成果图片展》、《襄阳陈坡大墓出土精品文物展》、《襄阳好风日——襄阳市首届行草书法展》、《襄阳好风日——襄阳市首届行草书法展》、《楚天襄阳有线之春——王太雄、王世霖书画展览》、《秦富荣捐献文物展》、《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走向共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展览》、《姜家林联墨艺术作品展》、《刘长斌书历代诗人咏襄阳艺术作品展》、《“龙的精神、龙飞襄阳、龙的传人”及“国花争艳、国色天香、国富民强”——蔡明振、张金鹏书画艺术展》、《王斌坤门券艺术展》、《草根七年行——拾穗者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等。并先后到北京 参加《众志成城雷霆出击——全国重点地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展》,到武汉参加《荆楚英华——全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联展》、到西安《色挂形象穷神变——中国古代壁画源流展》。2013年积极开展《襄阳瑰宝图片巡展》,将展览送到学校、社区、部队等地。

襄阳作为一个有28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拥有数万件珍贵文物,博物馆的所在地昭明台是襄阳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号称全国最长的仿古文化街北街的龙头。襄阳历代均是兵家必争、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地面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博物馆现有文物一万多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古字画、古籍石刻珍藏丰富见长。一名文物专家介绍:“唐代名家吴道子画的孔子像、唐代诗人王维画的孟浩然像石刻等都堪称国宝。青铜器物数量也居全省同类城市之首。襄阳市博物馆在极大程度上集中了襄阳地区现已发现的几千年的艺术精华和历史瑰宝。

襄阳新博物馆

新的襄阳博物馆已经开始规划建设,襄阳博物馆新馆位于襄城 区岘山东部的凤凰山冲,占地面积212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成后的博物馆新馆,既是展示襄阳精品文物和悠久历史的殿堂,也能满足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数百平方米的广场北侧,博物馆的学术报告厅、展厅、办公楼错落有致。主体建筑外面仿照襄阳古城,形成三层方形城台式建筑,中间高高矗立着四角四层攒尖顶的阁式楼宇,依着它背靠的凤凰山,取名凤凰阁。届时,凤凰阁北与襄阳城内昭明台呼应,东与岘山上即将恢复的岘首亭相对,遥相呼应。

基本陈列

博物馆的襄阳历史陈列以“聆文明之足音,品南北之遗韵”的襄阳古代历史文化为主题,基本展陈约 2000平方米,既有融声光电等科技技术为一体的在全国具有领先技术的互动展览,也有能够反映襄阳文明进程的精品文物展览,分两层五个单元,共展出襄阳由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近1000件精美的珍贵文物。

走进大厅,映入参观者眼帘的将是一幅表现襄阳秀美风光的漆画。漆画后的标志性雕塑作品——战国龙蛇座花瓣漆豆,是楚国漆器的精品。其旁是“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楚辞名家宋玉,汉光武帝刘秀,“建安七子”王粲,“卧龙”的诸葛亮、“凤雏”庞统,唐代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等襄阳名人雕像墙。

第一展厅——史前时期的襄阳

(2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有关的考古文献资料表明,十几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襄樊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这段历史将用现代科技复原、展示。

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樊城北邓城附近的山湾、太平店军营坡等地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特别是考古人员1990年至1994年在枣阳市鹿头镇雕龙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处彩陶遗址,其光彩可与北方的仰韶文化和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相媲美,可以说它汇聚了南北文化的精华,独具地方特色。

在展览中,图表展示雕龙碑遗址地理环境图,遗迹分布总平面图,雕龙碑发掘主要收获统计表,雕龙碑文化各期文化特征表和展品。通过这些文物,可以领略到雕龙碑遗址的辉煌,也可以通过其他遗址的展出,感受襄樊5000年的文明进程。

遗址见证文明:一件器物、一个图案和纹饰体现出了古人的精神情感与意趣;一把石斧、一件铜鼎、一件陶壶,能够展现出先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生活与斗争的图景。

本单元展出80余件珍品文物。

第二展厅——先秦时期的襄阳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高大雄伟的楚国大铜鼎,与墙壁上先人们艰苦劳作的图画和青铜冶炼场景相呼应,昭示着襄阳历史从史前时期进入青铜文明时代。历史文明的门槛随之打开,暗示着“筚路蓝缕”的楚国由弱小到雄霸一方,暗示着襄阳地区的先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勤耕耘,进而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

夏商周时代,襄阳是中原文化南传的重要通道,一度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襄阳城西南真武山、樊城北邓国及其外围有周岗、余岗和黄家村等两周文化遗址,其丰富的文物类别和文化内涵,无不凝聚着先民的匠心独具与智慧,既见证了襄阳5000年的文明,又表明邓城的时代发展序列和作为都、市的繁华。

襄阳是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西北荆山山脉的南漳保康等地留下了楚国早期开发的印记。春秋战国时期,楚曾一度建都于鄢郢(即今宜城市郑集镇),并置襄阳为“北津戍”。在宜城市区南楚皇城遗址及其附近,不仅分布有众多的楚文化遗址,而且出土了大量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器物。参观中我们可看到楚国不同时期器物组合、器型、纹饰的变化,器类由鼎、缶、壶到鼎、敦、壶,纹饰由繁缛细密的蟠螭纹到光素无纹等交接过程等,从中可以窥视楚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有的风采。

本单元500余件文物为研究襄阳历史、楚文化、中原文化,佐证襄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

第三展厅——秦汉时期的襄阳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两汉三国时期,襄阳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它成了引领全国的政治学术和经济文化的中心。东汉时期这里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是士族、名士聚集之地。

秦汉时期,伴随汉庄园豪强势力的膨胀,与场景配置的模型明器大量出现,反映了汉人独特的天地思想和阴阳风水信仰观念。襄阳擂鼓台出土西汉彩绘漆衣鸟云纹陶鼎、壶、盒各二件,主题鲜明,色彩艳丽,光彩夺目,是西汉时期不可多得的彩陶瑰宝。

低温铅釉陶约在西汉中期出现,东汉很盛行。出土于襄阳伙牌的东汉绿釉红陶楼,它不仅记录了墓主人生前富足无忧的庄院生活场景,而且反映出汉代建筑的真实风貌。

葬玉、玉剑饰等在汉代大量流行,玉制舞人、动物等艺术品也方兴未艾。馆藏印章多为私印,假司马印为官印,假司马为官名,司马前贯以假者为副职。

式样丰富,制作精巧,美轮美奂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的汉代铜镜制作是继战国以后又一次大发展,它是汉代金属工艺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本单元展出近100件文物。

第四展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襄阳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襄阳历史上的最鼎盛时期。公元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将荆州治所由湖南汉寿迁到襄阳,使襄阳成为一个控地甚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变化,对襄樊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襄樊成为历代府、道、州、县的治所,并一度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三国之后,襄阳成为一个军事重镇,“天下之要纲,襄阳实握之”。

此时处于南北交接地带的襄阳,其文化传统表现出以南朝文化为主体,又具有中原风格的特色。

青瓷盘口壶、罐、黄釉、青瓷虎子等精美的瓷器。南北朝时陶俑,品种多样,有文侍俑、持扇俑、持物俑、跪拜俑、小冠文吏、铠甲武士俑等,并开始着重动作和神情刻画。文官俑形态洒脱,武士俑体格强健,神情剽悍,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此期士族名士放荡不羁、战乱频繁的世俗面貌。此期襄樊出土陶俑均为模制后插合成型,腹部微凸,这些特征与中原北朝风格相接近,说明襄阳地区是南风北传的重要通道之一。

1984年,考古人员在襄阳城西虎头山东北麓贾家冲发现一处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墓,该墓文化主流明显是南朝风格,从出土的大量飞仙供养、佛教题材等图案可以找到证明。

本单元将展出50件珍贵的文物。

第五展厅——隋唐至明清时期的襄阳

(公元581年——公元1911年)

隋唐以后至明清时期,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这个时期出土文物更加丰富多彩,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昌盛、文化的繁荣及民族的大融合。唐墓中出土一批陶俑,体态丰盈、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该时期出土的不同窑系、不同釉色和装饰工艺的陶瓷器,可谓异彩纷呈、争奇斗妍,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的感觉。

在传世文物中,也有一批价值颇高的珍贵文物,以青铜造像、墓志碑刻拓片和官印为主。青铜造像有 100多尊,内容涉及有道教和佛教题材,是研究我国明代造像艺术、鎏金技术、铸铜技术和宗教文化的艺术宝库。在墓志碑刻中,唐武周时期宰相张柬之的家族墓志铭及王大剑、李景逸、刘密、杨孝贞、毕粹等唐代人物墓志,极大地丰富了地方史志内容。传世元明时期的官印均用九叠篆,篆字篆法自然流畅,布白对称饱满,是研究当时的篆刻工艺、用兵制度和官品制度的重要资料。

本单元共展出文物100余件。

馆藏文物

华夏第一青铜马

这一青铜马高1.62米、长1.61米,于2008年11月在湖北省襄 襄阳市一建设工地被发掘,出土时马的前半部分基本完好,后半部分已成碎片。文物修复专家考察了东汉到三国魏晋时期马的造型特征、历史资料和残件,运用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将青铜马的后半部分基本修复完成。经过修复后的青铜马身高1.63米,身长1.62米,重约2吨,通体呈青色,颈部鬃毛直立,作引颈嘶鸣状。相关专家表示,这是目前全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马,堪称“华夏第一青铜马”。

战国龙蛇座花瓣漆豆(复制品)

战国龙蛇座花瓣漆豆,原物仅28厘米高,现藏于省博物馆 。因该器物造型奇特,纹饰细腻,色彩艳丽,是楚国漆器中的精品,也是襄阳出土的最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所以襄阳博物馆按照原样放大10倍复制后安放在正对大门处的大厅里。该器物在过去是放置水果的果盘。张靖介绍,对于该器物龙蛇造型所传达的信息有多种解释,其中主要的有,一、龙蛇信仰在古代始终交织在一起,该器物可能反映了当时楚地不同信仰族群间的融合;二、龙的原型有猪、鳄鱼、蛇等多种说法,其中蛇曾是许多部族的图腾,该器物可能反映了蛇是龙的原型之一。

邦季鼎

春秋早期。1976年出土于万店周家岗东周墓葬。

错金嵌玉鎏金鳖形铜带钩

战国。1990年湖北宜城楚皇城出土。器身宽大,带面分前后两段:前段为鱼 形,其头部镶嵌一块椭圆形玉饰;后段为鳖形,头部与鱼须相接,尾部上卷作钩,鳖身镶嵌一块弧形玉饰。通体用不同线条刻画出不同部位的特征,线条中间错金。楚皇城为楚国早期都城,也是东周时期襄宜平原大都市。这件错金嵌玉鳖形铜带钩,造型奇特而别具匠心,线条圆润流畅,做工精巧细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邓公牧簋

1979年襄阳废品收购站征集。通高21.8cm、口径18.5cm。带盖。子母口,鼓腹,圈足下附三兽面小足。腹两侧有对称兽首耳,下有垂珥。盖顶隆起,有喇叭形状圆形握手。盖沿、上腹饰窃曲纹,间以兽面纹,腹部及盖顶饰瓦纹,圈足饰三角雷纹。器内底、盖内有相同铭文二列六字“邓公牧乍(食贲)簋”。邓公牧簋可能出自樊城邓城附近邓国国君“牧”的墓中出土。

邓国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老方国。邓的先人早期就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商代的邓为侯国。西周初年分封的邓国国力强盛,又举族南迁至南阳盆地,至少在西周中晚期又徙都于襄阳邓城。公元前678年楚灭邓,邓国版图全部纳入楚境。邓国也是在襄阳城区建都立国唯一可考证的诸侯国,邓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在邓城遗址附近的王坡贵族墓地、沈岗墓地和黄家村遗址出土了一批邓国的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器和陶器。这些珍贵的文物是襄阳3000年历史文明的见证。

参观信息

地 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北街1号昭明台

交通线路:乘1、13、14路公交车至鼓楼商场、昭明台

开放时间:淡季9:30~16:30 旺季9:00~17:00

闭 馆 日: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及农历除夕全天闭馆

票 价:观众从博物馆前的领票处免费领取参观券,一人一券。

邮 编:441021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建筑 襄阳 昭明台 襄阳古城 昭明台 历史文化名城 王粲 皮日休 米芾 枣阳 雕龙碑遗址 南漳 保康 鄢郢 北津戍 襄阳 东汉 汉寿 隋唐 青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