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认知治疗,是以纠正和改变患者适应不良性认知为重点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它以改变不良认知为主要目标,继而也产生患者情感及行为的变化,以促进心理障碍的好转。认知治疗又分为理性情绪治疗、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疗法及Beck认知治疗等种类,这里重点介绍Beck认知治疗。认知是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认知心理学关注加工信息的方式,包括注意过程、解释(如何解释我们注意到的现象)、记忆。也关注认知过程,通常包括接受和评价信息、产生应对和处理问题、预测和评估结果。

[理论背景]

认知治疗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理论上有密切的联系,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Beck认为与其直接有关的理论来源于三个方面:

1.由Adler,Rank和Horney发展的心理学观察方法,基于古希腊斯多葛(Stoic)派“一个人对自身及其周围人际关系的观念,决定其行为”的哲学观点。

2.Kant及Pmtld的结构理论和深层心理学。结构说将人的认知分为原发和继发;而继发过程属高层结构,较为特殊和精炼,可检验和校正原发的较粗糙过程。病理时则高层纠正功能受损,结果情绪行为失控。

3.吸取了行为科学的某些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并产生适应不良行为;通过疏导教育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信念,达到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基本理论

(1)认知图式。

  所谓图式在心理病理学领域中用于描述在出现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恐惧和强迫时被激活了的高度人格化结构。认知治疗的焦点是了解患者歪曲的思维和信念,并用认知技术改变功能不良的思维及其伴有的情绪和行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放在患者没有意识到的思维和信念体系的重要性上,即认知图式。认知疗法强调认知过程在决定情绪和行为的重要作用,认为行为和情绪多来自个体对情绪的认知和评价,而认知和评价又受到信念、假设、精神意象等多方面的影响。

  (2)自动思维。

  思维和行为是紧密联系的。当决定要改变行为时,思维常影响行为是否有改变及如何改变。从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出发,人的认知包括三个层面:

  ①理性思维:是在意识支配下的逻辑思维。特点是由特定问题所引发,思维符合理性和逻辑性,伴随的情感强度较小。

  ②自动思维:被特定的情景或事件所触发,通常意识不到,是非理性的、不符合逻辑规则,伴有较强的情绪反应,使情绪相关的认知过程不易被发现。自动思维可以导致正面的、积极的正性情绪,也可以导致负面的、消极的负性情绪。

  ③核心信念与中间信念:核心信念是位于认知最深层的、更隐蔽的影响基本认知模式的牢固的观点和看法。核心信念常常与早年的生活经历和重要活动有关。常不被个体所意识到,但都形成个体的自动思维。它是个人的基本心境、情绪反应、价值观的主要心理基础。中间信念是建立在核心信念基础之上形成的态度、归因方式、内部行为规则和指令,如"我必须……""我宁愿……"(3)认知歪曲。

原则

(1)以患者系统的、习惯性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图式为重点,重点发现构成这一图式的思维方式,包括自动思维、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

  (2)认知治疗要求良好的治疗性的合作与积极参与。

  (3)首要的重点是在现在,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界定问题和制定目标。

  (4)有教育意义,目的是教会患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强调防止复发。

  (5)有时间限制。

  (6)具有结构性和操作性。

  (7)用不同的技巧改变思维、情绪和行为。

[适应范围]

1.对轻至中度的抑郁症及非精神病性抑郁最为有效。

2.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伴发的抑郁状态也有较好的疗效。

3.内因性抑郁或精神病性抑郁,需配合药物治疗。

4.还适用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性强迫症、酒瘾、药瘾等。

5.可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的心身疾病,如偏头痛、慢性疼痛等。

6.对多动性行为障碍,冲动性行为等行为问题,也有较好疗效。

[方法及技术]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解释治疗的目的及方法,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2.全面了解患者的当前问题及有关背景材料,列出关键问题。

3.识别患者负性的自动思维确定首先干预的目标。例如Beck认为,抑郁症有负性认知三联征:

①对自身的负性评价。

②对以往经历的负性评价。

③对前途的负性评价,由此呈现动机行为的病态表现。

4. ABCDE技术的采用。 A即刺激,B指个体的信念,C指情绪和行为结果,D为干预性指导,E为干预后的效果。

5.Beck认知治疗往往取以下三个步骤:

①启发患者寻找不良认知。

②协助患者暴露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并加以讨论、检验、合理推论。

③通过反复“诘难”改变负性自动思维,放弃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

6.改变错误认知方式常用技术有:

①检验假设校正法。

②信条(或称价值观念)改变法。

③思维方式转换法。

④心理剧角色扮演领悟法等。

7.布置家庭作业,可列出三个栏目:

①自动思维。②认知歪曲的评定。 ③合理认知。

8.行为改变技法,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日常活动计划表”,适于缺乏动机及活力的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原则。

9.“M?/FONT>P”技巧的使用。 M即调控、把握,P为愉快、欢乐。根据患者的日常活动评价M值和P值(0~5分制),并书面记录下来,依计划行事调整进度,动机强化后成功的自信心及愉快感也由之增加。

10.价值观念的矫正:

①“该与不该”信条:患者的内心价值体系中总有一些“应该”与“不应该”的人生守则,目标过高会不堪负荷,范围过广则难以宽于待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治疗者要指出这一信条的非现实性及局限性,使患者的待人处事律己会更现实、更富有弹性。

②“幸福与痛苦”信条:这常常是来访者人生目标追求过程中的两种极端情绪化反应,也基于相应认知过程。例如“不是楼上楼,就是楼下搬砖头”、“要幸福必须事事成功”、“达不到目标勿宁死”,也称此为“非此即彼”,又称“全和无”观念。治疗者应该使患者明确“世上事并非十全十美,不如意常有八九”,不能事事都“背水一战”,必须经常调整目标及期望值,提高对挫折及失败的耐受力。

③“危险与安全”信条:对环境及事件发生前危险度的估计因人而异,估计过高会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焦虑,使行为受限(如恐怖症、强迫症);估计过低,则易发生意外。临床常见的为前者,治疗时要向患者指出这种过分不安全感的危害性,易造成紧张或人际交往困难,过高估计危险会畏难不前,产生适应不良行为。诸如此类的不现实价值观均须予以矫正,故认知治疗又称认知行为疗法。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学科 行为治疗 抑郁状态 酒瘾 心身疾病 恐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