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仍视黑海海峡为欧亚大陆的战略要点之一。黑海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

基本介绍

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1.5公里,最宽处3200米、最窄处550米、平均深度62米、最深处118米。海峡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则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由于鱼群季节性地透过海峡往返黑海,海峡地区渔业颇盛。两岸树木葱郁,村庄、别墅星罗棋布。海峡最窄处隔岸分别修建了两座军事堡垒,亚洲部分的名叫阿纳多卢城堡,建于1390年,欧洲部分的叫色雷斯城堡,建于1452年。两座斜拉网式大桥横跨海峡,其一名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于1973年,全长1074米;其二名为征服者苏丹迈赫迈特大桥,建于1988年,全长1090米。目前,土政府正筹备以BOT模式,用4年时间兴建一条全长8公里的海底隧道,连通西岸的托普卡帕和东岸的希德拉帕夏,以贯通安卡拉经伊芳史丹布尔至欧洲的高速公路。

在希腊文中,博斯普鲁斯意为“牛津渡”,即牛可涉水之地,这源于希腊神话。相传,万神之主宙斯爱上了珀拉斯戈斯王的公主爱莪,不料这一秘密被其妻天后赫拉发现了。于是,宙斯将爱莪变成一匹白色的小母牛,以逃避赫拉报复。而爱莪则涉水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寻找避难所。

恰纳卡莱海峡又称达达尼尔海峡,旧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土耳其语作Canakkale Bogazi。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 Strait]是著名的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土耳其西北部沟通爱琴海马尔马拉海的狭长海峡(东经26度25分,北纬40度15分)。长61公里(38哩),宽1.2~6.4公里(0.75~4哩),位于欧洲加利波利(Gallipoli)半岛和小亚细亚大陆之间。平均水深55公尺(180呎),中部最狭处最深,达90公尺(300呎)。水面有一股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补偿性潜流带回更多盐水。沿岸重要港口加利波利(盖利博卢利曼尼〔Gelibolu Limani〕)、埃杰阿巴德(Eceabat)和恰纳卡莱(Canakkale)。两岸矗立著许多著名城堡。海中有多种洄游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鱼类。西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Xerxes I)用船搭桥渡过此峡,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于前334年出征波斯,也以此法渡过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因系经地中海进入伊斯坦堡和黑海的门户,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意义。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Çanakkale Bo az ),希腊语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之间,亚洲与欧洲分界处的地峡。东连马尔马拉海,西通爱琴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由于水道较深,利于大吨位船只通过,海峡终年可通航,90年代平均每天有 100多艘船只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的太空照片达达尼尔海峡形状狭长,长约61千米,宽约1.3~7.5千米。平均水深55米,最深处82米。海峡中海流呈流向相反的上下两层,表层(厚度10~20米)是自黑海流向爱琴海的盐度较小的海流,下层是自爱琴海流向黑海的盐度较大的海流,底层存在一条逆向的潜流。海峡两岸由比较细软的石灰岩和砂岩组成,历经风雨侵蚀,地形变得平坦,海峡比较宽阔。 东侧为亚洲大陆,西侧为加里波利半岛

海峡大桥

土耳其海峡大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因此也被称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又名欧亚大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又名欧亚大桥,兴建于 1968年,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1973年 10 月正式通车。大桥全长 1560 米,两座塔桥之间跨越海峡水面部分的桥长 1074 米,桥宽 33 米,高出海面 64 米。桥的两头各有一呈“门”字形的桥塔,水中不设桥墩,整个桥身用两根粗大的钢索牵引,每根钢索由 11300根 5 毫米的钢丝拧成,支撑整个桥面。大桥正中有一道白线,白线以东是亚洲,以西是欧洲。桥面可以并排行驶 6 辆汽车,如果桥上停满汽车,西岸桥塔就要向里倾斜 86 厘米,东岸桥塔则倾斜 90 厘米。一刮大风,大桥会左右摆动一两米。不过这都没有什么危险。这座大桥是欧亚第一大钢索吊桥,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桥。

海峡大桥和两岸灯火通明,水面熠熠泛着银光,倒映出岸上的古堡、清真寺、屋影和林影,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1985年12月4日,土耳其政府和日本、意大利三国共同承建了第二座海峡大桥。新建的大桥横跨在海峡欧洲部分的希沙吕斯蒂与亚洲部分的卡瓦久克之间,位于第一座大桥的北面约 5 公里处。大桥总长 1510 米,跨越海面部分为1090 米,比第一座大桥长 17 米,是世界第六大吊桥。桥身高出海面64 米,任何远洋巨轮均可自由航行。桥面宽 39.4 米,可平行通过 8 辆汽车,比第一座大桥宽出两个车道。整座大桥没有一个桥墩,由两岸高达107 米的两座桥塔用两根粗达77 厘米的钢索牵引制成。每根钢索重 9500 吨,由 16128根粗 5.38 毫米的钢丝拧成。从远处眺望,雄踞海面的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蔚为壮观。海峡大桥东岸是亚洲,西岸是欧洲,伊斯坦布尔最初的老城区就建在西岸金角湾南部的岬角上,如今还保留着历代修整的城墙。市内蜿蜒曲折的古老街道上,殿阁林立,寺塔如云,而宽敞笔直的阿塔土耳其大道和独立大道两旁却高楼簇起,树木成荫,清晰地显示出这里荟集了东西方各种文明。

欧亚风光

位于海峡南端的金角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港之一。金角湾是淡水湾,因向四面山坡反射金色阳光而得名。若乘游艇自西南至东北游海峡,游客无不惊叹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多姿。其中欧洲部分著名建筑物有:建于19世纪的西式建筑道尔马巴赫切宫、拜什克塔什广场的海军将军巴尔巴罗斯·哈伊芳莱廷墓、海军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彻拉昂宫、耶鲁德兹宫、奥尔塔克伊芳清真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色雷斯城堡、征服者苏丹迈赫迈特大桥、特拉比亚饭店、色雷斯森林、黑海海峡入口。

亚洲部分的景点有:榭姆斯将军清真寺(同道尔马巴赫切宫隔海相对)、拜伊芳赖尔拜伊芳宫、松林坡、埃及总督府、库莱利海军学院、阿纳多卢城堡、阿纳多卢森林、黑海海峡入口。

千年沧桑

博斯普鲁斯海峡目睹了小亚细亚色雷斯的千百年沧桑。1841年,欧洲列强依据弱肉强食法则,与奥斯曼帝国伦敦订立《海峡公约》,旨在制止沙俄夺取海峡通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战败,失去海峡控制权。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同协约国瑞士签定洛桑和约。和约对海峡作出规定:将盖利博卢半岛恰纳卡莱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狭长地带划为非武装区。土耳其若参加战争,则可武装之。组织“国际海峡共管委员会”,根据和会决议的原则,研究并管制有关外国军舰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透过海峡的问题。1936年,土耳其、英国法兰西苏联保加利亚希腊德国、南斯拉夫签定了《蒙特勒公约》。根据该约,国际海峡共管委员会解散,海峡的管理权归还给土耳其。公约规定:处于战争状态或面临侵略威胁的情况下,土耳其可禁止任何国家的军舰透过海峡;和平时期,商船可自由透过海峡,战争时期,与土交战国的商船不可透过海峡;和平时期,黑海舰队(原则上指苏俄的黑海舰队)可以经海峡驶往地中海。《蒙特勒公约》至今仍是土耳其管理海峡的国际法依据。

达达尼尔海峡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全长64公里,最宽处6.4公里,最窄处1.6公里,平均深度55米,中部最狭处最深,达92米。水面有一股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补偿性潜流带回更多盐水。沿岸重要港口有盖利博卢、埃杰阿巴德和恰纳卡莱。两岸耸立著许多著名城堡。海中有多种回游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鱼类。达达尼尔海峡是地中海进入伊芳史丹布尔和黑海的门户。

军事价值

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峡区属地中海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滩礁亦少,航运条件优越,故海上航运十分繁忙,年通过船舶约4万艘、军舰几百艘,总吨位达4亿吨左右(不包括军舰)。

土耳其海峡是西亚、北非和南欧通往黑海的咽喉。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两个世纪来,欧洲列强为争得海峡的控制权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其中俄国为此曾几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英法军队也曾占领过海峡地区。1936年,有关国家召开了土耳其海峡问题的国际会议,并达成协议。它规定了各国的船舶可以自由通过海峡,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也可以通过,唯航空母舰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过则有一定限制。现在,苏联解体,华约不复存在,北约积极东扩,土耳其加盟北约,成为北约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峡的战略地位日益突现,它对世界列强的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独联体(主要是俄罗斯)来说,土耳其海峡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战略屏障。它关系到美国和北约的切身利益,故而也不会对其等闲视之。因此,土耳其海峡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历史回顾

西元前480年,波斯帝国泽克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在此搭设浮桥,出征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于西元前334年出征波斯时,也以此法渡过海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爆发了著名的达达尼尔战役。英国应俄军统帅尼古拉大公吁请,为减轻俄在高加索一线的压力,同意出兵土耳其,并选定达达尼尔海峡作为攻击目标。1915年2月16日,英军统帅汉米敦指挥英舰炮击土军滩头阵地,掩护海军陆战队实施登陆,遭土军顽强阻击,未果。英海军有3艘战列舰被击沉,3艘遭重创,余者退向公海。4月25日,英军以重兵借密集炮火掩护向盖利博卢半岛发起轮番进攻,被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军指挥的土军第19师屡屡击退。战役进入僵持阶段。9月,英国及其盟国的军队开始分阶段撤退。整个战役总共有16个师的英国、澳洲、纽西兰、印度和法兰西部队参战。协约国方面除舰队遭受重创外,英军伤亡21万余人。这次战役在政治上影响极大,全世界得到的印象是协约国军事上无能,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因此下台。穆斯塔法·凯末尔被誉为“伊芳史丹布尔救星”。盖利博卢半岛矗立起了这次战役的纪念塔。

相关词条

运城盐湖茵梦湖潟湖阿牙克库木湖
圣湖玛旁雍错湖基姆湖运城盐湖
羊卓雍湖阳宗海带湖长春北湖
隋朝大运河马岭河津轻海峡天池

参考资料

[1] 精英地理网:http://www.jydili.net/Index.html

[2] 世界地理网:http://dl001.anyp.cn/

[3] 无忧无虑地理网:http://dl.5156edu.com/

[4] 地理网:http://www23.iustudy.com/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黑海 黑海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 冷战 北约 欧亚大陆 土耳其 马尔马拉海 公里 亚洲 欧洲 海峡 安卡拉 丹布尔 希腊神话 宙斯 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