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青阳县,安徽省池州市下辖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台、黄山区,西交贵池区,北与铜陵市接攘,地势南高北低。 2015年,青阳县总面积11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9万人,辖蓉城镇、木镇镇、庙前镇等13个行政区域和青阳经济开发区,其中九华镇、九华乡由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2017年青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6亿元,比2016年增长5.2%。 青阳已有2100多年历史。九华山位于县境西南,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戏曲"青阳腔"被誉为京剧鼻祖,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傩戏、九华民歌被广为传唱。境内有滕子京墓、太平山房、李氏宗祠等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碑碣崖刻400余处。2017年,青阳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46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43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8.2474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6.2769亿元,增长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1079元。

历史建制

夏商周属九州之扬州。

春秋,本县属吴地。战国,吴灭属越,越灭属楚。陵阳邑为楚国江南名邑。秦属鄣郡。

西汉初至武帝元封二年(前206~前109),置陵阳县(治今陵阳镇),属鄣郡。元封二年,鄣郡更名丹阳郡,属丹阳郡。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分置临城、陵阳二县。今本县东堡、杨田、城东、朱备、新河、蓉城、庙前、九华、杜村、木镇、竹阳、丁桥、乔木、酉华、童埠、五溪等乡镇及南陵丫山、河湾乡,铜陵董店乡等为临城县地。今本县陵阳、南阳、沙济,石台县的广阳、七都、河口、七井乡,泾县部分乡村及黄山市岭上苏、岭下苏等地为陵阳县地。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三月,灭吴,今境内仍为陵阳(仍治陵阳镇)、临城(仍治临城)2县地,属扬州(治建业,今南京市)丹阳郡(治宛陵,今宣州市区)。太康二年(281年)年2县改属扬州宣城郡(仍治宛陵)。

东晋义熙中,因北方战乱,北方华夏文化汉人衣冠南渡,侨置定陵县。安徽省志“定陵县后改置临城县境(今青阳、铜陵、南陵3个县的交界处丁桥、竹阳、木镇一带)”,92年青阳县志“东晋义熙中,侨置定陵县,县域包括今本县丁桥(古定陵乡)、竹阳、木镇等乡镇,南陵丫山、河湾乡及铜陵部分乡村,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陵阳县为避杜皇后讳,改为广阳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调整州、县(今境分属宣州治宣城,今宣州市区)泾县(仍治泾溪西岸)、南陵(仍治今繁昌县赭圻城)2个县境。

唐武德三年(620年)年境内设南阳县(原广阳,避杨广讳改,治今青阳县陵阳镇),属宣州总管府(治宣城,今宣州市区),不久改为猷州,八年废猷州(治今泾县章渡乡大岭集马家村大宁山南),8年,废猷州,废南阳县入泾县,改属宣州。)

天宝元年(742年),置青阳县(初治故临城,后改治今蓉城镇),属宣城郡,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改宣城郡为宣州(仍治宣城)。乾元元年(758年),青阳县改属昇州(今南京市)。上元二年(761年),青阳县改属宣州。永泰元年(765年),青阳县改属池州。青阳县自设县以来除唐永泰二年(766年),划出南境的六都、广阳等地入新置的石埭县(治广阳故城,已淹入太平湖)外县域均无变化,延续至今。辖陵阳、临城故地,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析青阳县南地域(今六都、七都、河口、七井、广阳等乡),划为石台县(原名石埭县)。

五代初,属吴。后晋以后,属南唐,隶江宁府。

宋代,属江南东路。

元代,属江浙行省。

明代,属池州府,南京直隶。

清代,康熙六年后,属安徽省池州府。

民国二十八年初调整为22联保。是年秋,改联保为乡保,本县设16乡、140保,分属县辖和吴潭区辖。县辖清陪、江村、杨田、陵阳、河墩、东石、庙前、老田、恭逸、杜村、先导11个乡;吴潭区辖乔木、宾阴、醒狮、景范、石壁5乡。

1949年4月21日,属池州行署。

1952年撤池州行署,改属安庆专区。

1965年恢复池州专区建制,属池州,恢复蓉城镇建置,改名城关镇,城关公社更名为城郊公社。

1980年撤池州专区,改属宣城行署。

1983年7月,实行市辖县体制,改属芜湖市。

1988年9月,恢复池州行署,划属池州。

行政区划

青阳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池州市境东南部。青阳县辖9个镇、2个乡:蓉城镇、木镇镇、庙前镇、陵阳镇、新河镇、丁桥镇、朱备镇、杨田镇、酉华镇、乔木乡、杜村乡。县政府驻蓉城镇。

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下辖地区
蓉城镇蓉城社区蓉城,双河,富阳,九华,龙子口,龙山,百花,牌楼,光华,杨冲,五溪,云山,清泉岭,城西,分姚,合心,建兴,蓉东村,和平,双溪,光明,新中,五星,青山
木镇镇木镇社区木镇,河北,武圣,黄山,南河,长胜,常丰,月路,新竹,双合,双云
庙前镇庙前社区庙前社区,庙前村,星星,双石,玉屏,三义,双桥,十字,华阳,高源
陵阳镇陵阳村陵阳,分流,分石,陵阳,星桥,兰溪,所村,谢村,崇觉,上章,沙埂,梅山,杨梅,南阳,三河,清泉
新河镇杨梅桥十里岗,杨梅桥,团结,向阳,周桥,新建村,洪山,陀龙,乌龙,常洲,老山
丁桥镇丁桥村茗山,永平,洛家潭,丁桥,狮山,天屏,明塘,独龙,牛山,官埠
朱备镇朱笔村将军,东桥,朱笔,江村
杨田镇杨田村仙梅,黄泥,涧泉,缑山,杨田,东南,五梅,上东堡,下东堡
九华镇*芙蓉村芙蓉,祇民,闵园
乔木乡金山村金山,东源,凌塘,官塘,塔山
酉华镇酉华村宋冲,乐元,田屋,朝华,华岸,二酉,金峰,石安
杜村乡杜村镇华,长垅,红光,新丰,河东,西河,五阳,垅上,上峰,宗文,龙华
九华乡*乔安村乔安,二圣,老田,代村,拥华,柯村
其中九华镇、九华乡由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阳县位于皖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界处(北纬30°19′16″~30°50′44″)。县中低山和丘陵居多。县境东接南陵、泾县,南邻石台、黄山,西连池州,北交铜陵。青阳县境域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总面积1180.6平方公里(含九华山管理处辖区面积12.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青阳县地处皖南山区东北部,九华山脉绵亘中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高山峭拔,中部为丘陵,北部多平原、圩区。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峰多座。十王峰海拔1344米,为青阳县最高点。青通河及支流七星河中下游沿岸为岗畈相间的河谷盆地。青通河、七星河、九华河北流入长江,南阳河、陵阳河南流入太平湖。矿藏有煤、白云石、铁、锰、铜等。

气候

青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热冬寒,春秋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长,无霜期短,梅雨期40天左右,秋季干燥,冬有冰雪。 四季气温递减率为:春季(3-5月)0.44度/100米,夏季(6-8月)0.56度/100米,秋季(9-11月)0.49度/100米,冬季(12-2月)0.38度/100米,全年平均值0.47度/100米。夏季始于每年5月21日,终于每年9月20日;秋季始于每年9月21日,终于每年11月21日;冬季始于每年11月21日至次年3月15日,计115天。初霜多出现于11月上中旬,平均初霜为每年11月3日,终霜3每年月28日。

人口民族

2015年,青阳县常住人口24.9万,青阳县主体民族以汉族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青阳县现有土地总面积177.09万亩。其中耕地26.61万亩(含水田24万亩,旱地2.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3%;林业用地98.1万亩(含有林地41.3万亩,宜林地56.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4%;园地4.91万亩(含茶园1.3万亩、麻园0.68万亩;桑园2.53万亩,果园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草山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9%:水域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5%: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3%;交通用地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未利用的土地21.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3%。

生物资源

截至2015年,青阳县境生物资源较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6年,调查显示有植物资源1200余种,动物资源300余种。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原始森林消失,以原始森林为栖息地野生动植物有的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消亡。明、清时期常出没山林的华南虎,今已绝迹。金钱豹的头数大为减少。野生中药材种类产量均显著下降。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青阳县已知矿藏,按工业用途和自然分类,有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27种;按地质矿产成因分类,有火成岩成矿7种、沉积岩成矿12种、接触带或裂隙充填成矿8种,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19处,地球物理、化学异常区74处,辰砂、重砂异常区3处。

水资源

截至2015年,青阳县地表水量,丰年为22亿立方米,平水年约18亿立方米,偏枯年为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量18.23亿立方米。历年平均径流深800至1200毫米,径流量11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60%。平均每亩降水940立方米,人均占水量7000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

综述

2015年,青阳县地区生产总值79956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98561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16206万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284798万元,增长9.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9130元,比2014年增加1805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14年的12.9:52.9:34.2变化为12.3:52.1:35.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9%,比2014年下降1%。

第一产业

2015年,青阳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9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22802公顷,增加254公顷;总产135331吨,增长3.97%。2015年早稻播种面积5904公顷,产量33986吨,增长2.2%;中稻和单晚播种面积9093公顷,产量58684吨,增长5.3%;晚稻播种面积5843公顷,产量35411吨,增长4.2%。油料种植面积3344公顷,减少98公顷;总产量7502吨,下降4.6%。2015年生猪出栏87876头,增长0.04%;牛出栏617头,增长0.2%;家禽出栏363万只,增长8.4%;禽蛋产量8114吨,增长8.3%。2015年肉类总产12668吨,增长3.7%。

第二产业

2015年,青阳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10%。青阳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户,新增20户,截至12月份产值超亿元企业已达55户,超5亿元企业3户;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8.2亿元,产销率为97.73%;工业增加值能耗0.71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采选业工业产值增长1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增长11.1%;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增长43.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0%;纺织业增长18.1%;橡胶及塑料制品业下降2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4%;汽车制造业增长17.6%;医药制造业增长4.3%;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14.2%;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4%。塑料制品、水泥年产量同比下降18.2%、71.8%;阀门2.6万吨,下降28%;石灰石1183万吨,增长1.1%;硫铁矿石(折含硫35%)25.3万吨,增长10.7%;人造板8.4万吨,增长7.7%;服装447万件,增长14.8%;铸铁件14.7万吨,增长23%;铜材2.1万吨,增长21.9%;中成药426.3吨,增长5.1%。

第三产业

2015年,青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735万元,比2014年增长12.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5945万元,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9790万元,增长12.2%。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30839.2万元,同比增长12.3%;零售业零售额242124.1万元,增长12.5%;住宿业零售额8074.9万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34696.8万元,增长12.4%。

2015年新增11家限上商贸单位,其中法人企业3家,大个体户8家。按类型分,零售业单位8家,住宿餐饮业单位3家。2015年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573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14年增长13.8%。

201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76万美元,比2014年下降34.7%,其中,出口总额2838万美元,下降45.7%;进口总额638万美元,增长593.5%。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9130万美元,增长9.9%。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青阳县共有卫生机构174个,其中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民营及乡镇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机构4个、门诊部及诊所24个、村卫生室110个、乡镇计生服务所11个,拥有床位994张。青阳县卫生机构人员共计1529人,卫生技术人员11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6人,注册护师、护士542人。

文化体育

截至2015末,青阳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2014年末图书馆总藏书量152290册、同比2014年末增加7020册、有效借书证数达85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青阳县共有体育场馆3个,其中篮球馆1个,公共体育场1个。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8.6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0.1万人,有限广播电视用户31000户,数字电视用户22000户。

社会保障

截至2015年末,青阳县人口出生率10.2%,比2015年下降0.001%;死亡率4.8%,下降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5%,比2015年下降0.1个千分点。2015年末青阳县总户数88508户,比2014年减少86户,2014年末户籍人口274479人,比2014年增加1452人。其中男性人口141018人,占51.4%;女性人口133461人,占48.6%;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1人;农业人口203828人,占74.3%。 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5元,比2014年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9元,比2014年增长8.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0元,比2014年增长8.9%。

截至2015年末,青阳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008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30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200人,2015年发放失业保险金77.3万元。农村低保年末保障人数8505人,城市低保年末保障人数2413。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529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55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47584人。

教育事业

2015年末,青阳县共有小学57所(包含33处教学点),专任教师824人,在校学生1541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青阳县有普通中学20所,专任教师1057人。其中,普通初中16所,在校学生8090人,专任教师676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学入率1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55%;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6271人,专任教师38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1%。职业高中1所,专任教师87人,在校学生2182人。幼儿园11所,专任教师180人,在园幼儿6572人。

交通

青阳县境内交通有318国道,里程42.2公里,纵贯东西;103省道64.5公里,横穿南北;五九公路通往九华山12公里;325省道通往石台县7公里;高速公路51.3公里,贯穿南北,青阳境内设道口二处。

铁路里程5.8公里,在童埠设县级火车站─青阳火车站,200人次的聚集规模。国家“十五”重点项目:铜陵——九江铁路、上海——武汉沿江高速、合肥——九华山——黄山高速公路纵横全境。 2013年7月29日开通启航的九华山机场距青阳县城直线距离约20公里。

主要景点

九子岩

池州青阳九子岩景区,是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景区。该景区是由青阳县林业局投资建设,由森林公园管理处管理经营的独立景区。

九子岩景景区内主峰天华峰海拔1084米,是大自然在九华山的代表作,可谓登其峰,九华无峰;赏其景,九华无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九华山歌》第一句"奇峰一见惊魂魄"写尽了天华峰的一切。被诗圣李白形容为"天河挂绿水"的七布泉是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甘露寺

甘露寺上接九华街,下连大佛像景区,境内岗峦起伏,翠竹环抱,峰回路转,风光秀美。主要景点:二圣殿、一宿庵、佛学院、碧桃岩瀑布、桥庵、甘露寺龙池瀑布、拴龙柱、龙池庵、西竺庵、燕子洞。

狮子峰

狮子峰位于九华山东北。周围有五指峰、九子峰、独秀峰等,峰形若雄师横卧。峰西峭崖悬空,峰东麓明代建有狮子庵、飞龙洞。周边群峰并耸,山峦怪石奇异,是九华山一处风光旖旎的高山景区。

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翠盖峰北,西洪岭南,上、中、下3个莲花峰统称莲花峰,最高峰海拔1042米。峰顶岩石极似盛开的莲花,“莲峰云海”为九华古十景之一。主要景点有乔觉禅林、神仙叨酒、云门峰等。

青阳县博物馆

青阳县博物馆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蓉城镇九华西路顶端 。《青阳县历史文物展 》展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各类文物476件,并复原展出庙前春秋木椁。

清源山景区

清源山景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是一处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清源禅寺、五百罗汉山、清源圣境溶洞、怪石群、枫树林等景观,景区严格按国家4A景区标准开发建设,于2014年7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神仙洞风景区

神仙洞风景区坐落在佛国圣境九华山的南大门,位于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是“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圈内众多风景名胜中的佼佼者和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神仙洞古称玉华洞,具考证唐开元十年至十一年,地藏王金乔觉曾在此洞修行,得道成仙,明万历年间青阳知县苏万明“归云堆洞口,落日系峰头。石叠溪尤浚,猿啼山亦幽。”的诗句赞美此景。

龙泉圣境景区

龙泉圣境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脚下,是中国第一家民间陵园通过创建被报批的国家级风景区。景区规划总面积达三千余亩,计划投资三亿元。围绕文化陵园、特色景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建设资金八千万元,人文文化和佛教文化有机结合的佛国陵园—万佛园片区;再现特色上香文化的回龙寺片区;老年休闲养身康体疗养的龙泉浴社片区;参禅、问禅、寻禅、悟禅的生态林区。

佛缘谷旅游景区

佛缘谷旅游景区位于九华山背侧,属于皖南山地,奇山秀水,比比皆是。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著名景观有巴河峡谷、八都河峡谷、梅山瀑布等。置身于其间,宛如“伊甸仙境”、“世外桃源”。巴河河段全长6公里,落差148米,急流处乱石穿空,跌宕起伏,惊险刺激;八都河段全长4.5公里,落差78米。

地方特产

黄石溪名茶,产于佛教胜地九华山山腰的青阳县陵阳镇黄石村,这里土壤深厚而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210--240天),且春夏多雾,秋季多雨,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这里出产的茶叶因色、香、味、形俱佳,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国家外交部从1958年起,每年定购500公斤作为“礼品茶”招待外宾,从此黄石名茶远销德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国际市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均设点定量销售。从1990年起,国务院行政司每年订购25公斤,供重要会议使用。近几年,又开发出“道僧天云”、“天台云蕊”、“天台翠尖”、“黄石旗枪”、系列精品。

著名人物

古代:费冠卿、殷文圭、熊皦、汤悦、陈维稷、刘光复、王懿修、王宗诚、刘放、罗尚忠。

近代:洪诚、沈培新、严秀英、钱根洲、宁松泉、宁剑青、宁攸武。

现代:王巧云、王宏庆、宁长延。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