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雾码头》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雾码头》

  1938 黑白片 91分钟

  法国联盟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马塞尔·卡尔内 编剧:雅克·普莱维(根据比埃尔·马克·奥朗的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欧仁·舒夫坦 主要演员:让·迦本(饰逃兵“让”) 米歇尔·莫甘(饰奈莉) 米切尔·西蒙(饰扎贝尔) 比埃尔·布拉瑟(饰吕西安)

  本片获1938年法国梅里爱奖,威尼斯国际博览会特别荣誉奖;1939年法国路易·德吕克奖

  【剧情简介】

  “让”原先是在殖民地服役的法国士兵,他从服役地逃回法国,踯躅在雾茫茫的海港城市勒阿弗尔的码头附近,想找一条合适的船,潜逃到外国去。流浪汉把他带进一家由巴拿马人开设的地下酒馆,在那里他结识了等待男友前来赴约的美丽姑娘奈莉。但奈莉的男友莫里斯始终没有出现。

  勒阿弗尔的黑社会派一个名叫吕西安的人也来这里找莫里斯,酒馆门口有人不让吕西安进来。忽然一阵枪响,奈莉的监护人扎贝尔踉踉跄跄走进酒馆,他的手上有血。他扫视了一下店堂里的顾客,没有发现奈莉,便走开了。

  奈莉和“让”一见钟情,他俩在曙光照临的雾茫茫的码头上散步。有位画家要投水自尽,他把自己的护照和行李给了打算外逃的“让”。

  吕西安来到扎贝尔经营的杂货店,这里实际上是黑市交易的接头地点。他们正从事一桩非法交易。扎贝尔知道,那天晚上是吕西安向他开的枪,他警告吕西安,警方会收集到不利于他的罪证的。吕西安走后,“让”来到店铺;他想为奈莉买一件礼物,作为离别时向她表示爱情的信物。扎贝尔在这以前听到吕西安形容过“让”的长相,一下子认出了他,于是唆使他去杀死吕西安,以此作为替他弄到钱和假护照的条件。“让”对于扎贝尔的恶毒用心很反感。

  在巴拿马酒馆,得到了便装和假身份证的“让”准备翌日乘船去委内瑞拉。当晚,他与奈莉约会,逛过游艺会之后,他们又一起在旅馆过夜。翌日清晨,奈莉在报上看到一条惊人的新闻:莫里斯已被害,他的尸首在港湾被发现。她怕“让”走后她会遇到不幸,“让”答应到南美后即派人来接她。

  白天,已登船的“让”离舱上岸与奈莉作最后的告别。他来到扎贝尔的店铺,发现奈莉正同扎贝尔在扭打,扎贝尔承认自己出于嫉妒杀死了莫里斯。“让”为救奈莉,用砖块猛击扎贝尔的头部。他在回船的半途,被坐在车中的吕西安开枪击中。开往委内瑞拉的邮船已鸣笛启航,受到致命枪伤的“让”则死在奈莉的怀中……

  【鉴赏】

  《雾码头》在1938年5月首映后,电影评论家罗杰·雷让就毫不迟疑地预言:“这将是本年度法国最佳影片之一。一位大导演出世了,他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被称为大导演的本片导演马塞尔·卡尔内,当时只是一位29岁的青年人。他从19岁起,为雅克·费德尔和雷乃·克莱尔当了8年助理导演,直到1936年,他才开始导演自己的处女作《谢尼》。处女作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誉,接下去拍摄的一部喜剧片《稀奇古怪》(1937)更使他遭受惨败。多亏在柏林乌发电影制片厂负责法语电影生产的拉乌·卜洛甘引荐,卡尔内应聘去德国拍摄根据比埃尔·马克·奥朗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雾码头》。那时德国已在法西斯政权的统治下,影片在投拍前剧本需经当局审查。负责宣传的法西斯头目戈培尔认为这类同情逃兵的故事有伤风化,不准拍摄。于是影片摄制权就转让给了法国制片商。法国当局虽然没有阻拦影片的拍摄,但国防部要求“逃兵”这个词汇不准在影片中出现,而且要“让”换便装时必须把军衣小心地挂在椅背上,不能随手扔到地上。起初,卡尔内设想拍一部速写式的影片,后来,他决定对原作进行一番改造,便约请曾为他的处女作编写过剧本的雅克·普莱维为他改编剧本。普莱维把原作中的时间和空间都作了调整,并对男女主角的性格进行了重新的塑造。原作的故事开始于1909年,结束于1919年。影片把10年的恩怨压缩为一昼夜。原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巴黎的蒙马特尔,影片把这场悲剧从塞纳河畔移到大西洋边,不仅浩渺的海洋更强化了雾茫茫的氛围,而且海港城市勒阿弗尔的街巷也更有利于创造出一个以非法交易、杀人越货、集团火并等为特征的黑暗的社会环境。原作中奈莉被描写为性格泼辣的妓女,曾杀死过为她拉客的面首,后来成为红极一时的阔妓女,影片中的奈莉则是温柔多情的风尘女子。逃兵“让”的形象也比原作更鲜明,是原作中两个人物的综合。最可贵之处在于普莱维给情节剧的动作注入了他对社会存在的哲理的思考。尽管影片对原作有极大的改动,原作者却对影片非常满意,赞扬影片编导“完全体现了原作的精神”。《雾码头》上映时,法国的银幕上正充斥轻歌曼舞的音乐片和轻松活泼的喜剧片。它的出现,对于那时的电影界,简直是当头棒喝,因为影片从头至尾充满了灰暗的、压抑的气氛,这种悲观的情调无异给歌舞升平的影院带来了警世的呐喊。所以,罗杰·雷让有关这部影片的预言果然应验,《雾码头》连连获奖,默默无闻地在电影界耕耘了10年的青年导演马塞尔·卡尔内,从此成名;他与编剧雅克·普莱维也从此成为难舍难分的搭档。他们两人合作编导的影片后来几乎都成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其中《天堂的儿女们》更代表了这一电影学派的最高成就。

  《雾码头》是“诗意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经典作品。安德烈·巴赞曾评论道:“卡尔内的现实主义,倾向于对环境作诗意的再现,同时他又在细节中注意保持生活的真实。”在这方面,应该说,卡尔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历山大·特劳纳的美工设计。他所设计的场景,既追求外表的真实,又潜心追求一种风格,以突出特定的氛围,使这些场景释放出内在的诗意。《雾码头》之所以在当时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就因为它确切地抓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笼罩着欧洲大陆的那种腐败、颓唐、悲观、令人沮丧的气氛。弥漫在码头周围的浓雾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准备投水自尽的绝望的画家情不自禁地描绘了他所感到的事物表面掩盖下的真相,他说:“在水面上浮游的人,其实在我眼中已是淹死的浮尸。”画家和把“让”领进地下酒馆的流浪汉一样,都是作为命运的载体出现在剧作者笔下的。他们像通往地狱的冥河上的船夫,把失魂落魄、一心求生的逃兵“让”,引渡到了他再难脱身的黑暗王国。奈莉的形象也很迷人。她的扮演者米切尔·莫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导演不仅让这双眼睛传递出温柔、多情的韵味,还让它们透出无可奈何的恐惧和对命运的屈从,让它们在戴着贝蕾帽的金黄色的头发下,经常闪烁出厄运的凶兆的光芒。米切尔·莫甘和“让”的扮演者让·迦本的出色表演,使他们成为法国电影中一对最理想、最令人同情的情侣。继这部影片之后,他们又合拍了四部影片。《雾码头》还巩固了让·迦本自《逃犯贝贝》(1936)之后所开始的“迦本神话”,他再一次扮演了为社会所不容的小人物,他想得到自由和安宁,力图同他所爱的女人逃到他幻想中的太平的地方去,但结果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落入了无情的命运布下的罗网;所谓“迦本神话”其实就是“不幸的小人物的神话”。

  从剧作结构看,这是一部传统结构形式的影片,剧作者遵循了“时间、地点和动作三统一”的古典原则。影片在这样的架构中,描绘了一个黑暗的世界,那里恶势力通过厄运的变迁总是得逞,善良的人们只能无望地挣扎,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影片对许多细节故意不做明确交待,例如扎贝尔和吕西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结下什么芥蒂,这反倒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余地,使他们有可能对威胁着世界的那种无所不在的恶的势力,取得更广泛的感受并触动哲理方面的思考。从这方面说,这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拍摄的影片,以它所描绘的那个黑暗世界,大可以算作大战后才兴起的存在主义思潮的先声。

  由于《雾码头》如此尖锐地揭示了大战前法国社会的消沉颓唐,它深为亲法西斯的法国右翼势力所忌恨。维希傀儡政权甚至把法国战败的结果,诿过于这部影片。卡尔内答辩说:“暴雨之袭来,并非晴雨表之过,它只是预告了恶劣的气候。电影作者的使命是做好时代的晴雨表。”这部影片在德军占领期间,遭到禁演。在法西斯横行的那些岁月中,卡尔内和普莱维没有离开祖国。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又合作拍摄了《夜间来客》(1942)和《天堂的儿女们》(1943—1944)等杰作,无愧于爱人民、爱祖国的艺术家的良心。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科学院于1979年评本片为“法国10大佳片”第9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码头  码头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剧情  剧情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