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长孙氏为李世民夺嫡走的第一步棋

  当时,长孙氏的两个孩子一个一岁一个两岁(武德三年)。但是,长孙氏和李世民仅仅在一起不到仨月,李世民就遵从皇命,再次率军出征王世充。

  

  对于长孙氏来说,这次出征,经常传来的是令她心惊肉跳的消息。有一次李世民是五百人对一万人、还有以数十骑对抗数千骑,几次都是命悬一线。在洛阳外围,已经被单雄信刺下马来,幸亏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更惊人的是,往往在身陷重围的时候命令部下先走,而自己孤身殿后。

  

  到了武德四年,势力更大的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增援王世充,兵临虎牢关。而在虎牢关更加危险,李世民只率领三千五百唐军,去迎击窦建德的十万大夏军,当时,没有人会认为他能平安回来,或者是能够打胜……。

  

  做为这样男人的妻子、做他的孩子的母亲,她付出了多少难眠之夜和怎样的百转柔情……尽管她是一代名将的女儿,但当那个远方血海中不顾生死的男人是她和身边幼儿一生依靠的时候,她只不过是一位年仅十九岁至二十岁的少妇。有人曾经说过,李世民能够战胜窦建德,收降王世充,“有若神助”,然而无论这神助是否属实,摆在当时的长孙氏面前的,仍然是非同寻常的家庭生活。她虽然嫁给了一个卓绝出众的丈夫,却也同时嫁给了他从未平静过的生命历程,促使她不论遇到多么艰难险阻也要前行。

  

  这时,奇迹竟然发生了,李世民以三千五百人,战胜了窦建德,并且抓捕了他,将他押送到洛阳城下,迫使王世充乖乖投降。

  

  也直到这时,长孙氏才长长出了一口气。#p#分页标题#e#

  

  由于李世民统一全国的赫赫战功,使其在朝野上下的威信日增。乃至于他的父亲李渊想给他封官,找遍了所有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封官前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他绞尽脑汁想了一个“天策上将军”的称号给了李世民。也就是说已有的官职已经无法彰显李世民荣耀,故而特设此职位,同时仍兼尚书令。

  

  这就等于李渊给了李世民相当重的权力,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宰相中的首位尚书令也由李世民担任,使得任“天策上将军”兼秦王兼司徒兼尚书令的李世民不管是爵位上还是在职官上、也不管在文臣里还是武将中地位都是最高的,仅次于皇帝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甚至不次于李建成,说李建成高一些,只不过是他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而已。

  

  尤其是自置官属的权力给予他招募人才等许多的方便,比如他就曾经在房玄龄建议下,将善于“设局”的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以免他投入太子李建成阵营。

  

  他的官职尚书令,已经相当于宰相之首,因为唐朝没有宰相和丞相这种官职,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都视同宰相,再加上用其他名称如“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来参加政事会议行使宰相权力的人还有不少,但李世民的权力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正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所以在唐太宗正式做了皇帝之后,就没有人敢担任这个职务了,最后就将尚书令取消,尚书省的长官由左仆射来担任,右仆射为副职。

  

  李世民除了官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军权”。当时实行的是府兵制,职业军人很少,当时的职业军人指的是曾经带过兵,打过仗的将军们,不包含士兵。需要兵员的时候,都是由地方都督、刺史等临时通知那些获得土地的农民,他们自备兵器战马,由将军们统帅出征作战,所以谁掌握的将军多,谁就有兵权。这方面,李世民当然具有绝对的优势。#p#分页标题#e#

  

  可是,中国古代社会在继承方面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李世民的官职封的再大、爵位给的再高也无法超越父亲李渊和太子大哥李建成,这是事实。

  

  然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夺嫡野心,在夺得洛阳之后,终于膨胀了,转化为了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蓄积力量,长孙氏是积极配合的,并且做出了别人不可能替代的贡献。

  

  就在这年,李世民长孙氏接到了洛阳。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大破窦建德,收服洛阳,随后驻跸洛阳。长孙氏被接到洛阳,应该是她一生中最为高兴放松的时日。那首脍炙人口的《春游》诗就是写于此时。离开皇宫,离开公公和那些挑剔的“婆婆”,她确实放松了很多。

  

  但在此时,她和丈夫做了一件当事人看是好事,今天人看着不以为然破坏文物的事情。

  

  原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修建的华丽的洛阳宫城,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正南门原名则天门,后名应天门,遗址在今周公庙与《洛阳日报》社之间,东西横跨定鼎路。此时的秦王李世民攻占洛阳后,可能是有一次,和秦王妃长孙氏同游,“以其太奢,逐令毁之”。

  

  刚刚建设十余年的宫城,就这样毁了,实在可惜。当然,这和唐太宗及长孙氏提倡简朴有关,但是,也没有他们这样提倡简朴的。后来,唐太宗还又重修了一次。唐高宗以及武则天时均更加营造。

  

  那时,长孙氏虽然有两个孩子了,但她还像一位少女,和李世民在洛阳的家过的非常幸福,甚至曾经想把秦王府安顿在洛阳。这时的秦王妃长孙氏留下了一首诗,题为:#p#分页标题#e#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蝶舞),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是一首简洁灵动的也是唐朝最早出现的七言排律诗。很好理解,上苑:即上林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是养禽兽、种花木供帝王游乐的场所。

  

  兰闺:是指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因女子多喜置兰花,故称。

  

  偷面色:是说生长在井边上的桃树,偷得了艳妾的美容,所以它才显得美丽。而生长在屋檐前的柳枝也是学了这位艳妾的腰肢,才显得轻柔飘动。

  

  于是,在桃柳之间,看来来去去的蝶舞,听鸟的啼声长长短短的鸣叫。

  

  这首诗名为“春游”,实际是借春游写一位美女,很有特色。它不说游春的妾面如桃花,而是说桃花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偷”得了妾的“面色”;不说妾的腰肢好似风摆柳,而说是嫩柳学得了那妾的“身轻”。游春人在上林苑的红花嫩柳中看蝶舞、听莺啼,但上林苑又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看到了一位自游自乐的绝色佳人!这时,有人在树林的那边问,这绝色佳人是谁呢?“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你还用问吗,艳妾我早就名声在外了。当姑娘的时候就美丽的出名了。

  

  此诗被佳人的丈夫——九五之尊的帝王“见而诵之,啧啧称美”。但是,此诗也被某些迂腐的老学究斥为“艳诗”。但是毋庸置疑,这首诗是一位被丈夫宠爱的妖娆女子张扬的自画像!#p#分页标题#e#

  

  看来,长孙皇后在温柔的外表后面,掩藏着深深的自负。

  

  但他们没有在洛阳住过长的时间,就回到长安的秦王府了。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间里,长孙氏回舅舅家省亲,发生了一件当时震动很大,后来记载于史册的事情。

  

  高士廉在长安城里居住的地方称为永兴里,已经是秦王妃的长孙“观音婢”归宁舅家,住进了她闺时所居之处。据说,长孙氏回娘家时都是自称“观音婢”的,网上有篇小说这这样写的,不无道理。

  

  这天晚上,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偶然出门,她意外地看见在长孙氏所住的屋外,出现了一匹从未见过的大马,高达二丈,鞍鞯齐备,神采飞扬,足上金履(金色的鞋子),是一匹母马,骒马。一转眼间,这匹似乎从天而降的大马却又平地消失了。

  

  张氏大吃一惊,连忙将此事告知丈夫。高士廉遂命人请来卦师卜卦,得《坤》之泰卦。筮人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

  

  滤去这些故作神秘的语言,就是说,按照方位和时间,张氏看见的是一《周易》中的“坤卦”。是“载物”,有“无疆之德”,也代表行走的地脉无疆。这一走呢,进入了《泰》卦,卦主主地,代表大地,应该是天地交合,万物通畅的意思。而这匹大马的形状,按“坤”象来说,就是指的是女人,处于中间的尊位,天下皆顺。所代表的这个女人贵不可言,会辅助其夫成就天下的大事业。换句话说,这个“坤”位如果是此女所担,一切皆顺,反则,一切则不顺。#p#分页标题#e#

  

  无疑,这是高士廉甚至包括长孙氏自己制造的一起政治宣言,说的是,秦王妃有皇后之命!

  

  这是开始为李世民夺嫡制造舆论了。这神乎其神的事迹,就象李世民四岁时那位倏忽来去的书生一样,似乎预示着长孙氏注定将要母仪天下。就像她在诗里说的,“旧有名”,再加上吉兆,她当时是有些自负的,认为自己是能够母仪天下的。

  

  就李世民本人来说,是非常喜欢洛阳的。这从他后来将自己的主要力量不断向洛阳移动可以看出来。但长孙氏的的这个卦象,使李世民开始考虑是否放弃洛阳,回到长安,向更高的目标逼近。

  

  最高目标就是夺嫡,争当皇上。在这场争斗中,长孙氏做出了别人难以替代的贡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孙  长孙词条  李世民  李世民词条  
野史

 终结者了西汉王朝的传奇女人

 公元13年,皇太后王政君逝世,终年84岁。这个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亲手终结了西汉王朝。    这是一个传奇的女人,传说她母亲李氏怀着她的时候就梦见月光照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