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十)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讲究对偶,对仗。形式短小,文辞精炼。

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联雅俗共赏,精妙绝伦。其背后的故事亦庄亦趣,更是让人回味不绝。

鸡饥盗稻童筒打;

鼠暑凉梁客咳惊。

宋代贾仁赴京赴考途中,见几只鸡人偷食稻谷,被儿童用竹筒赶走,他灵机一动,吟出上联:鸡饥盗稻童筒打; 后来,在一个夏日的中午,秀才躺在旅店的床上休息,忽然一阵咳嗽,几只在屋脊上嬉戏的老鼠受惊躲了起来,秀才心头一亮,脱口对出了久思不得的下联:鼠暑凉梁客咳惊。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淡荡,洵是仙居。

据《扬州画舫录》载,这副对联是震泽沈斌(五代时徐州下邳今江苏睢宁人),题于扬州贺园十二景之一的的杏轩。原联为:”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总非凡境;窗中云影,任南北东西,去来淡荡,洵是仙居。物换星移“。200多年前,曾经是乾隆盛世时期的贺园和杏轩早已不复存在,让士大夫们弄文武墨的槛外山光也已无法寻觅。谁知这幅楹联却被后人移到北京,成了前圆明园内熙春园(今天的清华大学)临水厅堂的廊柱楹联。楹联静静地提醒着一代代学人,不断地去寻找槛外更精彩的山光,去体验春夏秋冬中的万千变幻。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南京古称金陵,秦淮河横贯古城,明初,这里歌楼舞榭,骈列两岸,画舫游艇,纷集其间,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游玩享乐的场所。一次,朱元璋夜游秦淮河,风月亭上,面对明月清风,歌舞升平,一时兴起,吟出这副对联。联语中的“佳”、“痴”二字五次连续重复,以“佳”字的反复,强调描绘秦淮河自然环境的优美,以“痴”字的连用刻画秦淮游客的心态。联末“几辈痴人”的感叹发人深思。

以父作马;

望子成龙。

明代,丘浚自幼随父迁居潮州,由于聪敏过人,有神童之誉。传说丘浚在九岁时就参加潮州府试,赴考之日,莘莘学子,济济一堂。丘琼山年幼,故由其父背负入试场,考官嘲讽曰:“以父作马”。引起哄堂大笑。谁料这时琼山却从容不迫地朗声对道:“望子成龙”,众皆无言。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清乾隆进士李调元任职广东学政时,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山”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同行者解释,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士、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苏东坡出了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仰,兼求下联。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接着书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连声赞叹。

雨过花始放;

春来鸟自鸣。

张怀溎自小聪明伶俐,人称“川中才子”。此事传到李调元耳中,便叫了张怀溎来到面前,说道:“你十分聪明,我出个句给你对好吗?”张怀溎点头答应。李调元说道:雨过花争放;张怀溎听得园中鸟儿在歌唱,顺口答道:春来鸟自鸣。李调元连声叫好。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沙万斛珠。

一个秋天的傍晚,郑板桥到兴化北乡去,船行到中堡湖时,一弯新月斜挂天空,照着湖面。不禁吟出半联:“半湾活水千江月”。可是,想来想去,就是对不出恰当的下联。下船后,到一渔民家投宿。渔民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后,对他很是热情。一起吃晚饭时,渔民们告诉他:这湖里有的是宝,水里有鱼虾、有菱藕,还有一种产珍珠的蚌。郑板桥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一粒沉沙万斛珠”。当即把这副对联写下来,赠送给款待他的渔民。

一、

幽溪鹿过苔还静;

深树云来鸟不知。

二、

近视千山五百出;

远望九州十八川。

嘉庆进士王尔烈年少时被称神童。一次,王尔烈同几个朋友到千山踏青,路过无量观时,与一道士闲聊,老道士即景吟出了上联。在场的人不知怎样回对,王尔烈略一沉吟,随即对出了下联。来到龙泉寺前,王尔烈看到青山连绵起伏,联兴大发,吟出下联。“出”字是两个“山”字,“五百出”,合成“千山”。朋友们都说上句出得好,就是无一人能对出下联。 寺里的元空方丈刚好路过。听说后,对出下联:远望九州十八川。拆解“州”字为两个“川”字,因此“九州”也就成了“十八川”,合情合理,对仗工整,意境高远。王尔烈急忙向元空方丈施礼。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成都郊外有杜甫草堂。成都人过去每年正月初二,倾城出游草堂,相沿成俗。可是,清代文学家何绍基(字子贞)在四川做学政期间,有一次到南充监考学子,返回成都后,游草堂已到正月七日(称为人日)。于是,他便写了这副对联,留在草堂。谁知这联人日游草堂的对联一出,以后人们便把游草堂的日子,也由正月初二改为正月初七了。至今120多年来,一直沿袭不断。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为街南书屋所题的一副楹联。街南书屋由扬州盐商马曰琯(秋玉)、马曰璐(佩兮)兄弟所建,别称小玲珑山馆,郑板桥是这里的常客,特意为山馆题了这副楹联。上联看似夸赞主人读书忘情,已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其实不乏自夸的含义。下联以竹为描写对象,比喻主人家的儿孙有出息。这里除了谀美,还带着一丝羡慕。

一、

放鹤去寻山鸟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二、

不做公卿,非无福命皆缘懒;

难成仙佛,吾爱文章又恋花。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袁枚任江宁县令时,购得一园,取名“随园”(寓意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为随园题联:“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随园一度成为古都胜境,每逢春秋佳日,慕名踏访者络绎不绝。作为清代性灵派诗人代表,袁枚一生率真幽默,人文如一。他的一副自撰联:“不做公卿,非无福命皆缘懒;难成仙佛,吾爱文章又恋花。”活脱脱就是一幅生动的“自画像”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从前有位近视眼秀才,一日,正坐在绿纱窗前读书,猛抬头见窗纱上晃动着一束芙蓉、牡丹花,以为是隔壁有人在窗下举花逗戏。秀才踱步出门观看,不料惊飞了树上的黄莺和蝴蝶。原来看到的那芙蓉、牡丹花是日照莺、蝶投映到窗纱上的影子。于是即兴题联挂在墙壁上:“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但是他一直写不出适当的下联。这一年冬天,下雪了,他和朋友出外踏雪赏景,当走过板桥,忽然看到桥面雪上有些如“梅花”、“竹叶”图案的印迹,当听说是狗和鸡过桥面时留下的脚印时,秀才转身跑回家挥毫写出下联:“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年中秋赏月,金圣叹偶得一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但苦思半夜不得下联。次日他把上联写在墙上,每天冥思苦索,仍无所获。直至大年三十除夕夜团年守岁,其妻叹曰:“今夜是最后一天,明日又是一年的开头了”。金圣叹一听,狂喜得跳了起来,连说“有了,有了”!随即兴奋的在墙壁上一挥续出了下联:“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把他那对国俗的浓厚感情和玩文成癖的性格,流露得一览无遗,淋漓尽致。

季子自命太高,与我性情相左 ;

藩侯以身许国,问他经济何曾 。

左宗棠(字季高)与曾国藩同到一官员家做客,酒席上,曾国藩出了一上联: “季子自命太高,与我性情相左” ,要左宗棠对。上联意思是左宗棠自命不凡,并将“左季高”这姓字倒嵌进去,要应对委实不易。可左宗棠也是高才,略一寻思,就对出来了: 藩侯以身许国,问他经济何曾 。对联也将曾国藩的姓名倒嵌进去了,且对得工整。意思是说你曾国藩要报效朝廷,可是你有什么经国济世的才能呢。 对罢,两人相视大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对联  对联词条  古今  古今词条  集锦  集锦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风俗

 这20副对联,看着真舒服!太经典...

若不撇开终为苦,各能捺开即成名。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虚心是我师。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画中行。...(展开)

风俗

 东风谈对联的对句思路(中)

我们继续昨天的对联对句思路先问下,有几位同学课后去重新认真的看了想了我所对的那一联十对?经常有同学会说,自己也能解析出句,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物像来入句造景造意对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