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苏轼的一首冷门诗作,诗中名句安慰世人千年...

在古代封建社会,“读书到底有没有用”,从来都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封建科举制度之下,读书人谋求生存的唯一方式,或者说首要方式就是读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一个普通人一旦通过科举考试,不仅自己可以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还能让整个家族,甚至几代人都跟着受益。

可是,由于封建制度本身的专制性,很多读书人穷极一生也没能通过科举,更别提靠读书改变自身命运了。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可依然科场失意,穷困潦倒。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就成了很多读书人捍卫自身尊严的常用语。

这句话流传千古,安慰世人千年,出自苏轼的一首冷门诗作《和董传留别》。它听着很美好,却戳中很多人的痛点。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此诗: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公元1061年,24岁的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不负众望,他很顺利地考了第三等,为“百年第一”。而后,他很快被朝廷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对年轻的苏轼说,真是人生得意!

这世间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在苏轼任职期间,有一个叫董传的“老儒”与他相交甚厚。我们虽然不知道董传生于何时,但根据他去世于1069年可以推测,此时的董传年纪肯定不小了。而且通过诗句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董传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

然而就在苏轼年纪轻轻,却一朝中举天下闻的时候,一把年纪的董传却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第1次参加科举考试了。在此之前,他可能已经参加科举很多次了。只是,造化弄人,他没有苏轼那么幸运!

作为朋友,苏轼非常同情董传,也十分敬佩他的才华和为人,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勉励他。此诗虽然有些冷门,但诗句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人尽皆知。只不过,现实很残酷,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它呢?

诗作首联“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董传粗丝系发,粗布裹身,但是却满腹经纶,气质不凡。其中,诗作首句本应是“生涯裹粗缯大布”,但诗人将词序颠倒,刻意强调“粗缯大布”一词。如此,不仅十分有画面感,而且说明董传的这种生活早已是常态。

很显然,这两句诗是苏轼赞扬勉励董传的。可是,对现代社会的多数普通人而言,这两句诗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因为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把读书与前途、命运、金钱联系在一起。如果读书没有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试问,还有多少人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呢?

第二联“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囿于贫穷,希望可以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出人头地。其中,“烹瓠叶”出自《诗经·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一句,原指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此处是说董传生活穷苦。

而“踏槐花”一词源于唐朝。在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的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于是,后世便称举子们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诗人用一“厌”一“强”两个字,就说出了天下读书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他自己

第三联“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寻春马”化用孟郊《登科后》,是说董传穷困潦倒,即便有幸登科了也没有钱财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择婿车”出记唐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意思是说,董传即使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尽长安花,却有机会被“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第四联“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诗人继续鼓励董传,祝愿他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可以向世俗夸耀自己。其中的“诏黄”一词,即诏书。因为诏书一般用黄纸书写,故称其为“诏黄”。而“字如鸦”是指诏书写的黑字,源于唐人卢仝《示添丁》中的“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一句。

写到这里,苏轼似乎完全忘记了他在开头赞美董传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了。关于“读书”的意义,苏轼话说得再漂亮,说得再好,但说来说去,归根到底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一朝中举”。除此以外,读书可以让人气质非凡,不过是安慰那些科场失意之人的客套话罢了!

事实上,在古代社会,如果读书人十年寒窗苦学,最后却不能一朝中举,那么,迎接他们的就不仅是能不能实现人生梦想的问题,而是个人及家人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没有读多少书却一夜暴富的现象,又让多少读书人被戳中痛点!

读书多了,人的气质固然可以发生改变,但是当人们把读书与命运、事业、前途、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读书本身的价值就已经被贬低了。民间俗语为什么会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其根源就在于此。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中  诗中词条  诗作  诗作词条  一首  一首词条  名句  名句词条  苏轼  苏轼词条  
诗词

 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世人称柳七。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柳宜,本在南唐做官,刚坐上监察御史的位置,就碰上了赵匡胤陈桥兵变,柳宜充分发挥了一代新人胜旧人的精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