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从王维、李白的五七言作品看唐朝平仄格律的...

有朋友问:王维的五言诗有格律吗?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什么是格律?按照原意来说,是格调和音律。作为一位被尊称“诗佛”的田园诗人大家来说,作品自然是高到空明的。王维是少有的能在作品中展现“无我”境界的诗人,这是他经历过生死后看破红尘,老年修禅的缘故。这样的诗人写出来自然是有格调的,而王维又精通音律,年轻的时候就是靠着在岐王府里吹奏自己作词的曲目,搭上了玉真公主的关系,从而名满京华。

这样一位精通音律、格调高雅的诗人作品,怎么会没有格律

不过估计这位朋友并不是问这个格律的原意,而是问王维的作品是否遵守武周时期形成的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规则很多,如句内平仄相替,句外相对、相粘,对仗、押韵等不一而足。而且这些规则都是在不断修改,到杜甫时期才真正完善。王维和李白同年,比杜甫大了十几岁。我们经常看到李白的作品不守格律,这和他本人个性潇洒、浪漫,不喜欢拘束有关,也和平仄格律本身的发展进程有关。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各种探索、各种尝试,最终才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完美的状态。唐朝格律诗走到这个状态的人就是杜甫,在李白、王维时期,还是有很多规则并不严谨。同时除了在应试、应制这种特殊场合下,诗人创作,都是随心随意,并没有平仄格律的规定。

即使到了今天,你写诗要写成什么样子,也是你自己的事情,不遵守平仄格律,也没有人指责你。但是你不学习平仄格律,却认为平仄格律是诗意的镣铐,这只说明你不但懒,还无知兼撒泼。

格律只是一套规则,用不用随你,现在有些人反对格律,无非是在潜意识中认为格律诗人鄙视不懂格律的人,认为格律体就是自己随心所欲乱写的禁锢,所以自然地就把格律当做自己的仇敌。

其实这完全是不懂。平仄格律只是用来避免音律毛病的一套近体诗规则,相当于初学格律诗的人能够迅速上手的一套工具而已。格律诗出来之后,古风创作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中国古诗的两大体裁(近体诗、古体诗),二者一直是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完全不是竞争关系。

所以王维的五言诗是否遵守平仄格律是个问题吗?

这就不是个问题。一定要回答,就只能把他每一首作品都拿来分析。因为平仄格律本身就是区分近体格律诗和古风的标准。

也就是说,王维的五言诗中符合平仄格律的就是格律诗,不符合格律的就是古体诗。

然后再把这句话倒过来说,王维写的格律诗就有格律,写的古体诗就没有格律

你看这不是废话吗?就算是往南北朝去翻作品,即使平仄格律完全没有成型,同样可能有诗人的作品暗合了平仄格律,那你说这诗有没有格律?是不是近体诗?

比如有史可查的第一首五律,是王绩的《野望》: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无论从平仄关系、押韵、对仗来说,都是一首标准的五律。可王绩是隋朝王通的弟弟,在初唐也当了几年官,他去世的时候离武则天时期的格律规则大致形成还早了将近半个世纪。那这去哪说理?

格律本身就是在前辈诗人的作品中整理出来的音律规则。或者我们说,王维、李白的作品不仅仅要被格律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格律的形成。像王昌龄、李白对七绝形式的固定就有巨大贡献。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李白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王维写了《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王昌龄写了《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读过我格律专栏的朋友,一看就知道该如何分析。这三首七言绝句都是平起入韵格式,除了一三五位置有小调整之外,李白和王昌龄的平仄格式都是正确的平起入韵格式: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王维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虽然相对,但是第三句和第二句是失粘的。

那么在指定平仄基本关系的时候,宫廷诗人们选取了李白、王昌龄的格式作为平仄格律的四种基本格式之一,确定了第二句、第三句平仄必须相粘的规则。

同时这一规则得到了大众的认同。那么,李白、王昌龄的这两首绝句就是近体格律诗,简称七绝,而王维的这首《渭城曲》,是失粘的,严格来讲是出律的,但是单句又是律句,同时相对原则、押韵之类的都遵守得很好。而且在这个时期,这种格式的诗又非常多,后来整理诗词的文人就专门为这种格式取了个名字,叫做“折腰体”。你的格式像格律体,但是你腰断了。

所以王维的诗到底有没有格律

其实都是有的,但是并不完全。会有各种格律毛病的存在,但这并不是王维的问题,更加不是李白的问题,因为他们是在创作中为格律的规整提供素材。

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的诗不是格律诗,他们也为诗的格律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回王维的五言诗。他的作品现存四百多首,大多是五言。其中五言绝句很多都是古风,律诗相对来说,不论是句内,还是整体平仄关系,都更靠近格律诗。当然也有很多是完全遵守格律的近体诗。

只要不是考试、应制,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格律逐渐成熟并成为连小孩启蒙的知识之后,一般诗人出口都是律句,写诗就都合格律了。这是一种自然地选择,即算很多诗人写古风,但是在句内还是遵守格律相替的原则。

为什么?因为好听啊。

后来就把这种遵守平仄关系的古风称为“律古”,完全不守格律的古风可以说唐宋之后就消失了。

诗词是一种吟诵体,念起来不好听自然就被淘汰了。

流传下来都是音律清朗的精品,至于是否就是那四种基础格律关系的作品,倒是并不重要。因为平仄格律本身就是避免音病之结构形式的不完全归纳。

什么叫做不完全归纳?意思就是还有很多音律结构,不符合四种基础格式,同样高低有致,发音动听。

所以,格律这东西,爱学的学,不学的也没关系,写自己的心情,并且保证念起来通畅就好了。

注意声调起伏、押韵、带出节奏感,就是一首合格的诗。

不要再攻击格律了。写格律诗的人从来没有看不起写古风的人,何必去自取其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维  王维词条  格律  格律词条  七言  七言词条  平仄  平仄词条  李白  李白词条  
诗词

 12首四月诗词|和麦子水稻青梅牡...

和这些四月诗词一起,迎接缤纷四月吧。《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间四月,百花凋落,但是高山古寺中的...(展开)

诗词

 庚子年春一组杂吟

庚子年春一组杂吟一、七绝·致女儿久未听闻问候声,莫非抗疫赴江城?爹今挥笔助儿力,扭住瘟神别放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