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江南五虎创造的傅式太极拳竟鲜为人知?源于民国中南海,招招致命

太极拳的各个门派中,少有听闻傅式太极拳,傅式太极拳由下江南五虎之一傅振嵩前辈根据杨式太极结合形意八卦的特点所创,形式独特,许多人只为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功用去学习,不了解当中各个门派的特点,也未了解其来源,使自己未能选择适宜自己的太极拳之余,还未能完全投入其中,功效不佳。

实际上太极拳种类繁多,形式也有许多讲究,并非轻易掌握。傅式太极拳衍生于孙式太极拳,流传至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有其价值,中国传统武术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弘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履行着「崇德尚礼、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秉承「以武教化、以武育人」的目标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不再单纯地是一种简单的实用技艺,而是一种内化的润泽和升华了的人文追求。

傅式太极拳的起源

1926年前,傅振嵩在北京中南海,担任张学良父亲张作霖元帅府卫队队长及武术教练之职务,负责保卫中南海及武术训练的工作。

1927年6月南京革命军大举进攻张作霖,局势紧急。由于傅振嵩不是张作霖的老乡,张作霖的心腹暗中说闲话,张作霖遂召见傅振嵩让他待以后平静再来任。 傅振嵩为避嫌暂时辞去帅府卫队队长之职务。之后张作霖转移东北时被炸身亡,傅振嵩刚好避过一场大祸。

1928年中央国术成立,馆长张之江派遣骆斌专员到北京招考选抜国术人才,而傅振嵩、孙禄堂和杨澄浦均被入选,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练。 初到国术馆时,每天早上互相交流经验,傅振嵩教八卦掌,孙禄堂教孙式太极拳,杨澄浦教杨式太极拳,大家都互相学习。

1929年李济琛聘请傅振嵩到广州任两广国术馆教练,他教授广州市民太极拳法,既教孙式也教杨式。

1930年傅永辉由北京到广州帮助傅振嵩上课教拳。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至38年,广州已沦陷,傅永辉和傅振嵩随广东省政府转移到弓韶关。省政府随即组织粤北国术馆,馆长由省长李汉魂兼任,副馆长为傅振嵩和刘法孟共同主持教务。

1939年,傅家父子已教孙杨两式太极拳十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发现杨式太极动作偏重于右,而左式较少不够平均。 因此大有改革之必要,于是傅家父子便开始修改并创编傅式太极拳

创始人——傅振嵩

著名武术教育家,太极拳家。号乾坤,河南沁阳人,从小体格强健,个性正直,十分喜爱武术,16岁时,村里人花重金请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嫡传弟子贾岐山来授拳,傅振嵩家境虽贫寒,但他没轻言放弃,每天夜里悄悄地跑到村头的大庙旁去偷看贾岐山授拳,他对武学的执着追求最终感动贾岐山,破格允许他免费学习。傅振嵩勤学苦练,寒暑不辍,吃饭睡觉也不中断练拳,一练就是9年。由于他练功刻苦,天赋过人,深得贾岐山的喜爱,贾岐山还破例将自己独门太极球绝技传授给傅振嵩。

l894年,陈式太极高手陈延熙也被邀请到村中授拳,一见傅振嵩就格外喜爱,将其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随后几年傅振嵩深得陈延熙的真传和陈式太极拳的奥义,不仅精通陈式太极拳拳法,而且各种兵刃、器械也有过人之处,不仅在陈延熙身上学到了陈氏太极拳的深厚技艺,更学到陈氏太极拳忠、孝、仁、义的道德内涵。

1920年,傅振嵩投身行伍,在奉军李景林麾下当兵。在部队偶然的一次大型武术表演中,傅振嵩全面展示自己的武学技艺,恰好被李景林看见,遂被选中担任卫队长。1926年,傅振嵩因李景林的推荐到北京给张作霖担任卫队长。但他个性淡泊,不愿为官,也看透军阀腐败反动的丑恶嘴脸,于是第二年他辞官不做,回乡授拳。

1929年,两广国术馆邀请傅振嵩赴广州任教。为播撒传统武术技艺,傅振嵩与著名拳师万籁声、顾汝章、耿得海、王少舟齐赴广州,也被人们称为「五虎下江南」。此后,傅振嵩一心在传统武术的研究和普及上,将自己毕生所学,融汇各派拳术之长,陆续创立傅式初级,中级,高级太极拳,着有《傅式太极拳》,《斯文体育》等著作,并不顾年事已高,广收门徒弟子, 四处表演讲学,播撒太极拳技艺,不幸积劳成疾。1953年5月1 日,傅振嵩因病逝世,享年72岁。

傅式太极拳的主要内容

傅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分为如下五类。

第一是上步搬拦捶,右手卷拳,拳眼向向左边沉下, 如预备迎敌姿势, 搬进上步。

第二是如封似闭,

第三为扇通背,

其四为玉女穿梭,身向左边一沉, 双手抱球式, 眼看左手,

最后是转身滚手,左手向下,按左腿膝盖,右手随身转后,

传式太极拳的特点

首先拳势左右均衡,讲究落步时脚尖落地为先。动作结束时,后脚尖必须向前,使其身体没有偏左偏右,保证尾闾中正。

其次易筋旋腰,腰跨鼓荡,拳法纯以腰为轴,一切主宰于腰,其发劲更独特色,是通过腰腹的微微鼓荡或拧转由内发于外,务令全身节节贯串,而最后达到掌指,充份体现出刚柔相济而精妙的内家功夫。

然后以意气行势,四肢为形,变动圆转,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绵绵不断,一气呵成,器度威仪 。

最后身法,手法,步法,肩腰胯互相协调, 「神随意动」、「神意相随」、「形神合一」。

傅式太极拳的功用

傅式太极拳在继承陈式太极拳丰富技击理论和八卦掌灵活步伐的基础上,将传统武术和道家中的调息,吐纳等养生技法融汇其中,使傅式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功用并重。

在练身上,太极拳是协调自我的生理机能和肢体技能的身心训练活动,通过各种招式动作的协调序化,以及招式动作的反复练习磨合而对生命能量进行储备、涵养和调节、整合、管理。其功能主要是个体性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和习艺得技、功夫上身。

练身的基本意义是生命能量的涵养和活动技能的整合,它不仅是外部灌输的专项规范技能而更是自我修炼的个性活动技艺。

在用技上,包括对手的活动状况、互动的时机位势和自身的力量配置、应对的基本策略。用技的基本意义是肢体技术的综合应用,背后是生命能量的有效运行,其核心功能是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那防身、护体、制人、取胜的技艺发挥,表现为心主神明的意气运行,其旨在肌体应对中的自我维系和紧急避险。

在强身健体的功用上,此种发源于腰部的转动,而传至上、下肢直至未端,周而复始不断地螺旋掤裹的细微蜿蜒如蛇行的内劲涌动,使周身筋络不断延伸,经脉加强运转,连同转腰运动及深腹式呼吸,直接按摩内脏。

并且太极拳传承中华武术「惜精」 、「养气」 、「凝神」的三大观念,与中医学「阴阳相济」的理念一脉相承。太极拳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达到内外的阴阳平衡,且通过身体内在的行气、调神达到阴阳的相济协调,使人的身心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让精、气、神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状态。其动作的松、稳、慢、圈、匀、柔有助于活络通经,其身体运动的全面性、整体性、协调性对于全身经脉的疏通极为有利,通过节奏性的肢体活动或身体控制,达到气血通畅。

傅式太极拳的社会意义

太极拳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或一套动作去强身健体,实际上影响深远,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在个体意义方面,太极拳在现代繁忙的社会中有心理调节作用,现代社会人产生的心理压力,源于深层心理, 隐伏于对生活节奏加快, 肩上负担逐渐加重,产生忧患、 焦虑、 浮躁的心理。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的形神兼修准则,以自然随意的神舒,身体开合以予阴阳运动中,使太极拳运动起到调整心态平衡和健心的功效, 使人们从失衡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

在社会风气方面,太极拳的武德修养,有着几百年的光荣传统,有着极为严格的门规戒律。要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毅力作保证。而太极拳本身所倡导的「崇德」、 「尚柔」、 「贵圆」、 「 善变」、 「 用反」、 「 守弱」 等宗旨,更使得现代群体对和谐概念有更为明确的理解,有明晰的社会行为准则与文化传统信仰,这些拳意能推进整体社会向着和谐方向发展。

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传统体育是人类身体表达、身体记忆、身体创造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与文化实践。从意识形态到文明礼仪,由情感认同到行为实践,我们可以确切地说,传统体育是人类最本质和最重要的身体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应多去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应限制于刻板思想,认为太极拳只适合于老人使用,并因其传统文化与现代快速发达生活模式相异而否定其价值,这是值得人们去思考反省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五虎  五虎词条  中南海  中南海词条  江南  江南词条  太极拳  太极拳词条  鲜为人知  鲜为人知词条  
资讯

 汉语回文诗不能翻译成英语回文诗

诗歌翻译难,这是译界的“共识”。我国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曾经指出:诗歌翻译难,难就难在对原诗的理解和译诗的处理以及如何做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众所周知,...(展开)

资讯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的战歌

本报记者张婷对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保卫黄河》等革命老歌,大多数中国人能哼唱,这些早在几十年前就风靡全国而传唱至今的歌曲,都是上世纪60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