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快、准、劲,班中永春拳成香港绝学,早已技冠群雄,势如破竹

快、准、劲,班中永春拳成香港绝学,早已技冠群雄,势如破竹

原创2021-06-30 19:15·叶德平

叶德平工作室原创作品

永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相较其他中国传统武术、它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

永春文化源远流长,其来源可追溯到民国初年的少林传说,至今已发展至多个派别,比如佛山永春拳、蛇形永春拳、班中永春拳等等。各种流派有各自独特的特点,由此引起了民众对永春文化的好奇心。

永春拳当下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某一传统文化技艺相对脆弱的情况下提出的。传统武术中不论是陈氏太极拳、少林拳还是班中永春拳等等其他武术项目,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为了将其传播范围和传承方式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唤醒更多的群体前来参与,从而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传承下去,为世界的文明繁衍做出贡献。

本文就永春拳流派之一的班中永春拳进行探讨,从而让大家对永春拳及班中永春拳有深入的了解。

永春

永春拳是南拳的一种,是我国南方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集少林形意拳、内外家拳法、和近打擒拿和摔跤于一身的善勤打的拳种。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源于实战,其打拳出招内劲十足,多数招式都是一式多变、式式有变、内藏杀机、拳带弹性,由于它具有不练花架子等特点,很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士习练。

班中永春拳是永春拳的一个流派。班中永春可追溯至少林派至善禅师。班中永春拳包括“永春拳”及“三拜佛”两套拳法,以“快”、“准”、“劲”为拳术的原则。该拳术有108式的拳法套路,使用木人桩、刀和六点半棍为锻炼工具。

少林寺中出永春

在清朝雍正年间,朝廷集合重兵围困福建九莲山少林寺,该寺是河南登封县崇山少林寺下的十几个寺之一,有南少林之称。由于至善禅师和五枚师太在外,所以躲过一劫,怀着实现反清复明和为寺内众僧及同门复仇的信念,至善禅师在十大形意拳的基础上,以官府放火烧剩的寺院里的一个偏殿——永春殿来命名改拳,也就是说至善禅师将自己所学的少林拳结合十种小动物的形意动作创出了永春拳,其后,他将拳术传给了张五。这方面的说法在坊间传说颇多,有说传给了永春三娘,也有说传给严咏春。笔者认为,张五对于班中永春的意义不可磨灭。

红船粤戏论英雄

张五是相传粤剧届的打武生,当年寄居在佛山琼花会馆内。当时粤剧的发展正处成长期,因张五是昆区名伶,很自然地和佛山粤剧界的艺人成为了好朋友,并把昆曲和武技传给了“红船”的艺人。他“摊手五”的绰号是来自永春拳诀中的“耕拦摊膀”中的摊手,因为张五善于用摊手,而传说中的摊手可以化为108点的手法,因此“摊手五”称为张五的绰号。

当年的“摊手五”在琼花会馆的红船上担任打武生教头,在“红船”上还有黄华宝、陆锦等十多位艺人,这十多位艺人成为永春拳的高手,“摊手五”也就成为粤剧界打武生的祖师爷。

谈及至此,大家肯定对于“红船”有着强烈好奇心,“红船”是做什么的呢?在一百多年前,粤剧戏班用上行船的形式行走于江湖,由于戏班中所使用的船只多被漆成红色,因而人们就把粤戏班称为“红船”。

后来在1854年以李文茂为首在广东发生的反清起义,以回应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及其他地区取得的节节胜利,这些揭竿而起的起义者大多穿着戏服上阵,而且个个身怀绝技。

李文茂出演武生,起义的时候粤剧剧团大都参与其中,“红船”可能就是秘密的武术训练基地。

在今天广东省佛山市的粤剧博物馆中,陈放着粤剧发展时期的各种展品,博物馆内的红船模型的做工非常精细,根据历史资料显示,粤剧戏班日常用品在模型上已经有了精致地再现,有些东西像极了练习永春拳使用的木桩。因此,“红船”从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班中永春拳的“滥觞”。

因此,笔者认为班中永春拳就是当时清朝广东戏班粤剧“红船”的琼花会馆之中所创所传之功夫。班中此名字是由当时的太平天国军领袖,戏班伶人李文茂所起之旗号。

班中永春拳的特点

班中永春拳包括“永春拳”及“三拜佛”两套拳法,以“快”、“准”、“劲”为拳术的原则。

永春拳理论中有柔化刚发等固守的传统武术的常见技击方式,也有如中线、连消带打等创立鲜明而直接的技击方法。

阴阳转换 柔化刚发

此拳根据“长手能运气、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桥窄马、擅发短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马”为手、身、步法的标志。其进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练习咏春气功,即肾气归元;第二阶段练习十二个老式,即子午拳、独龙拳、偏身拳,箭拳、外廉手、内廉手、外搭、内搭、外耕手、内耕手、三品掌、扑翼掌;第三阶段练知觉。

永春强调以手、指、腕、小臂、肘和肩等快速灵活和阴阳变换的各种秘练动作为基础。对于幅度较大的跳跃、腾挪等身法和高脚攻击的脚法都摒弃不用,以“来留去送”和以静制动来柔化刚发。

技冠群雄 势如破竹

永春拳有个诀窍,故移动,中心空。在拿失对方的同时,可以使用永春的各种手法及大小擒拿手法让对手无法还手,即拳诀“手离手,无地走”,或声东击西,或指上打下。在笔者看来,这种打法可谓是变幻多段,与他人搏斗之时更可以灵活应对。

在出手时,整个手部运动的范围是高不过眉、低不过档、左右不过肩、善使肘底劲。要求出手快,收手更快。摊伏的阴阳变化起到了变幻莫测的攻防作用,以此来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除此之外,永春拳也主张“连消带打”,什么是“连消带打”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在双方的搏击中都是先格挡后还击,即先将对方攻击的手挡住,然后腾出手攻击对方。而永春拳则要求的是“连消带打”,即在挡住对方攻击的同时攻击对方。“连消带打”运用摊手化解对方来拳的同时使用日字冲拳击打对方头部,节约进攻时间,可以达到“后发而先至”的技击效果。

因此,在我看来,“连消带打”这种搏击方式攻防转换快,在快速的转换中抢取机,无疑在打斗中占据上风,其速度以及准度有很大提升,可谓是势如破竹。

读此理论,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可谓是难上加难,笔者亲自尝试过在永春武馆里与不同人交手,由于刚刚学了不久,发现三招之内我便方寸大乱,哪有什么中线而言,对方立马找到我的薄弱之处,差点一命呜呼,然而,观察武馆其他学生,我发现他们攻守交换的非常好,以静制动, 变幻多段,在他们一招一式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班中永春的三拜佛拳法

所谓“三拜佛”者,是由于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摊两伏的动作,而以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状的护手作为收回身前的动作。

三拜佛有一特点——练习时自始至终不移一步。故此,练习三拜佛手法时,等于同时锻炼下盘功力,初学者一开始即可练三拜佛,而无须像其他门派般先练好扎马才能学习初基拳套。咏春拳术重“借力巧打”。故练习永春拳术必须注意以下的阶段先懂“舍力”、继续“卸力”、精于“卸力”、方学“借力”。

在三拜佛中,呼吸之法最重要,“一摊三伏”的一组动作,可算是整套拳的重心。这组动作越练越慢,直至出手或回手达到“力不断而若止,形似静而时动”的缓慢程度,方会领略此中之妙。

在笔者看来,班中永春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磨练自身之意念,比如“三拜佛拳法”从练力到练意,从练形到练神,通过锻炼让自己意念集中,就可以做到身体的轻松自如。到了这个阶段,整个身体都在一种松、静、空的状态下,感到犹如顶天立地、无所畏惧,其内心对于世间万物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在当今普遍浮躁的世界中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笔者在了解完班中永春拳后,深感中华武术之博大精深,当下的班中永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佳节,我们可以在好多场所看到班中永春的身影。曾经采访中永春拳的行内高手称道他们想将班中永春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诚然,这需要每一个班中永春爱好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这一拳法历代相传,生生不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永春拳  永春拳词条  势如破竹  势如破竹词条  绝学  绝学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群雄  群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