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从节日到节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展示香港活力

我国素以有多姿多彩的节庆见称,从大年初一到大除夕夜,有着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根据《通胜》的载录,年中最少有9个主要节日、24个节气和140多个节诞,合共170多个,也即是说,平均两天就有一个“节庆”,而它相关的活动自必不可少。

这些节庆与香港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虽然时代变迁,但它们不单没有息微,反而更有着生生不息的演进。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的温巧颖、谢懿婷、何紫恩、林辉、林颖君、麦玉婷、陈燕君、方盈、孙丹丹、吕浩民和李凯威,分别以多个香港传统节庆活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盂兰节、重阳节、冬至,以及车公诞和佛诞为题,写作了十一篇既蕴含传统文化,又能展示香港活力的文章。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春节,香港人习惯称之为“新年”或者“农历新年”,与清明、端午和中秋并称“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昔日民间大多认为是腊月廿三、廿四开始,直至正月十九日结束;但是,由于社会模式的转变,现代人习惯把春节的肇始定为农历正月初一,它的结束则定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日。

春节也是香港重要的节日,一般来说,自从年廿八“洗邋遢”开始,直至除夕夜,市面上都弥漫着浓浓的“新年味”──店铺都挂着新年装饰,放着一首首粤语贺年歌曲。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新年假期,一般是年廿八至年初十,然而,随着香港越来越国际化,假期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新年假期已由十多天,缩减为年初一至年初三、四这几天。

而在春节之前,香港人又特别重视庆祝“冬至”,所谓“冬大过年”,港人甚至认为冬至是比春节更加重要。冬至是以阳历推算出来的,跟大部分以阴历推算而来的传统节日不同。所谓阳历,是指以太阳周期为基础,推演出来的历法;我国传统上,多以阴历计算,即是以月亮周期推算历法,也叫做农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大约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至23日。古人指这一天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而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为“大吉之日”。

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扫墓节,是仲春与暮春之间的节日。清明节,是一个以阳历计算的节日,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而这些节气就是以阳历计算。据《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另一个节气)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而《岁时百问》又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清明”名字之由来,实在与这“清爽明净”之风有关。

传统上,清明时节是大地呈春、万物生长之时,是郊外踏青的好时候;而在踏青的同时,人们也会顺道到先人的墓地(墓地一般在郊外)拜祭,所以“清明”又与“扫墓”划上了等号。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而当天食粽子与赛龙舟的习俗,也是派生自这个传说。不过,有学者并不认同这说法,因为有文献记载在春秋时代在百越地区已有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祖的习俗,显然比屈原之世还要早一点。无论传说来源为何,也无阻今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至于中秋节,其起源应该比端午节较为晚一点。据说这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但更多人认为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代,更演变成为与春节、清明、端午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而当日正是月亮最为圆亮之日,所以中秋的重要活动就是拜月、赏月,因此中秋又有“追月节”、“拜月节”之称。

中国情人节:七夕与元宵说到中秋节,大家不免想到这也是一个与情人相聚的好时节。事实上,要说“中国情人节”,我们一般会想到七夕与元宵。

七夕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节日,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或七姐诞。而七夕的背后,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牛郎、织女,传说是一个情比金坚的情侣,但是他们却被横亘在中间的银河隔阻着,每年只有在七月初七这天才可以相见;而当天,天上的喜鹊都会配合他们,用身体筑成一道“鹊桥”,让二人飞渡银河。二人的相会,就像宋代秦观所形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除了七夕,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众多情人爱侣期待的节日。元宵,其实就是春节的“终点”,但是人们却期待着它的来临。在礼教森严的过去,男女之防甚严,想结识男、女朋友并不容易。然而,在元宵的当天,全城张灯结彩,人们也“名正言顺”地约会,一同赏灯赏月,所以它也是我国其中一个“情人节”。

慎终追远:盂兰与重阳不说不知,元宵节,有个别名,叫做“上元节”,是道教“三元”之一。“三元”是指“上元”、“中元”和“下元”,它们分别是定于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道教有“三元配三官”之说,认为主管赐福的天官、主管赦罪的地官和主管解厄的水官的诞辰,就是在上元、中元和下元。

盂兰节,就是中元节的别名;前者,是归属佛教的概念;后者,则是归属道教的概念。而由于它是定于农历七月十五的节日,所以又叫做“七月半”。据宋代《东京梦华录》所载,当日民众会把衣服、冥钱放在一个“高三五尺”的竹制盂兰盆之中,经僧道的仪式后,就焚化了它。这个习俗流传到今,仍旧不衰,在今日香港盂兰节期间,民众也会进行“烧街衣”的习俗。

表面上看来,盂兰节似乎只是一个宗教节日,然而它背面却蕴含着“慎终追远”的传统孝亲观念。据《佛说盂兰盆经》所述,目犍连尊者为了拯救陷入“饿鬼道”(六道轮回之一)的母亲,听从佛祖的教导,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以各种食品供奉十方饿鬼,以大愿力拯救母亲。故此,佛教徒会在当天为父母“附荐”、“延生”。

说到孝亲的节日,除了上述的清明、盂兰外,还有一个重阳节。古人有重九登高祭祖的活动。据《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古人于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有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这可能就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祭祖的起源。无论如何,时至今日,重阳节已跟清明节一样,成为春秋二节的重要祭祖节日

神诞:车公诞与佛诞上面介绍的,都是由传统习俗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章介绍的“车公诞”与“佛诞”则是一些以神明为庆祝对象的节日

车公诞,顾名思义,就是庆祝车公生日。车公,相传是宋朝(960-1279年)的一位大元帅,曾平定华南一场叛乱。南宋末年,宋帝昺南下避难,车大元帅一直护驾到香港,并驻守西贡。后来获道教奉为神明,并立庙供奉。在每年的农历新年初二或初三,许多善信都会到沙田车公庙去转风车、拜祭,祈福许愿。

至于佛诞,指的当然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全港各大寺庙都有相关的庆典,其中尤以大屿山宝莲禅寺的活动最为盛大。时至今日,佛诞已演变成香港重要的旅游活动。

节庆”‧“庆节”上面介绍的十一个节庆,都是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的十一位同学感兴趣的本地节日。它们的起源众多,或源于农业耕作,或源于宗教祭祀,或源于驱瘟避邪,又或者,是源于人伦孝悌的尊重。不过,无论其源头为何,都一样有其独特的“庆节”活动。

节庆活动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活动,而且与当地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以中秋大坑舞火龙为例,它在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了本地的重要文化活动,从整个的施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它的本土化、群众化、政府性、娱乐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多元特征。而且,像大坑舞火龙这类节庆活动,大多十分注重对节庆文化内涵的阐述,而像车公诞与佛诞,这种以神明为主要庆祝对象的节日,更都是建立在文化体系和宗教体系这两大基础上的。

还有一点,可以特别留意,随着香港对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视,“节庆”与“庆节”更成为其中重点的研究课题。“节庆”与“庆节”,成为地区品牌重要的一环,是吸引游客进入香港的重要手段。因此,“节庆”的内涵必须更加深度的表述出来,而且更大程度上与本土文化连系,把原来是传统的节日融入本地文化之中。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番教授说:“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文化,这些文化自然会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节日的文化内涵”。笔者希望,通过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十一位同学的“节庆系列”文章,可以让市民大众对这些已植根本土的节庆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节庆  节庆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词条  挖掘  挖掘词条  内涵  内涵词条  
资讯

 和藩针的公主第五章:大帅驾临

这鬼天气,真够热!李玉浓眉连皱。从宫中出来后,硬是顶着快着火的太阳一路放马疾驰,不热才怪。身上是最简单的便服,据说“丝薄如蝉”,哼,这话真污辱了蝉。一到避暑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