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孙子兵法》云:“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阳明悟行学宫:“为往圣继绝学”之宏愿,倡导“体用一源、知行合一、修学并举”为宗旨的中华国学真修实证的修学平台。

  因利制权 

孙子还指出了“势”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孙子兵法》云:“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势”就是形势、态势。善于筹谋着总是善于造势、借势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利而制权”这句话,古人在注释中大都认为是指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权”是作为“策略”来看的。但我对这一点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这个“权”应当是指主动权。因为这句话讲的是“势”,而不是具体的谋略,要让自己这一方“得势”,最关键的就是要掌握主动权,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比谋略更重要的东西,更高层次的东西。

紧接着,孙子就讲到了著名的“诡道十二法”,他在《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这里有一个悖论,有些善战的将军善于在军队里制造怒气,凭借将士的怒气而出兵,所谓“哀兵必胜”就是这个道理。

  而善用兵法的将军很会利用权谋激怒对方,一旦被激怒就很容易失去理性做出错误的判断;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例如孙武在柏(bó)举之战中,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的“疲楚”战略,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诡道十二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在这里,孙子一开始就着重说明了兵法的本质,那就是诡诈之术,正所谓“兵不厌诈”。其实诡诈之术这个玩意,也有高下之分,最低级的是动辄耍阴谋诡计,自作聪明,这样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级的是考虑周详,策划严密,出手则必中,这是绝大多数智谋之士水平,孙子的“诡道十二法”也是用于指导这些人的;最高级的是以阳谋为阴谋,以不行诡诈来达到最大的诡诈,所谓“无招胜有招”,基本上高明的领导者都精于此道。

在这三个层次中,最低级的往往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人物,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这种人;中级的大都是社会中的精英人群,在古代,像春秋时越国的范蠡、汉初的陈平和范增、唐初的李勣、明初的刘基等等,他们才智卓绝,都是古代智囊群体中的顶尖人物,其余在历史中有所建树的智谋型人才则更是数不胜数。最高级的以阳谋为阴谋,比如曹操用兵从来就不行诡诈。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叫“瞒天过海”,针对这一计的解释,最后一句叫“太阳,太阴”,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最大的阳谋就是最大的阴谋,曹操就非常善于运用阳谋,他越是摆在明面上却越不能让人信服,这也正好成就了他的谋略。“诡道十二法”是孙子对战争中战术运用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在几乎所有的古代经典战役中,都有着孙子战术指导思想的痕迹,它们与“三十六计”一并成为中国古代兵家最为重视的战术原则,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孙子在《谋攻》篇中讲到了君主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云:“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意思是说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诸侯就会趁机兴兵作难。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孙子所指出的国君指挥军队所容易犯的错误中,几乎每一个都在历朝历代反复上演。“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如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前期,安禄山突然发难,唐廷备战不及,让安禄山的军队得以长驱直入,进抵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且潼关由唐朝名将哥舒翰镇守,安禄山的前锋难破关。另一面,安禄山势力范围的周边地区,唐廷的国家战争机器开始运转,全国各地的军队络绎不绝地进京勤王,安禄山虽然兵力雄厚,骁勇善战,但他毕竟只是一方诸侯,无法与唐朝中央政府长期对峙,如果不能尽快率军攻破潼关,消灭唐朝的中央政权,自身将岌岌可危。此时阻挡在安禄山前面的潼关守军只要依托地利,坚壁不出,战事就将朝着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正是哥舒翰采取的策略。恰在安禄山逐渐陷入困境的时候,唐玄宗盲目乐观,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形势,认为安禄山已经是强弩之末,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于是命令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上书力陈出关的危险,唐玄宗却一意孤行,强令出兵。

  哥舒翰心知出兵必败,怎奈圣命难违,只得哭着率兵出征。战事果然如哥舒翰所料,潼关前有一条狭长的山谷,得知唐军出关以后,安禄山隐秘地在山谷周围布下重兵,通过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唐军主力一举歼灭,此役不仅枉送了十数万唐军精锐的性命,还使得京城长安门户大开,战局急转直下,唐玄宗只能带着皇亲国戚和中央政府官员仓皇逃入蜀地。此后,唐玄宗身边的将帅愤而击杀了挑起安史之乱祸端的宰相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因一次重大指挥失误,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仅葬送了十几万军士的性命,还搭上了自己的爱妃和皇权。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感谢您的收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阳明悟行学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词条  
国学

 99小窗幽记 卷五 素

【原文】葆真①莫如少思,寡过②莫如省事;善应③莫如收心,解谬莫如澹志。【注释】①葆真:永葆天真。②寡过:少犯错误。③善应:善于应对。【译文】想要永葆天真的本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