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菜根谭:人生真正的修为,就是要明白“万事...

01

有人曾经问这样一个问题:“儒家和道家之间的作用有什么区别?”

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儒家束缚的是一个人的行为,而道家修正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儒家提出的概念叫做“仁义”,所谓仁义就是让一个人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方向行走,儒家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才是对的,而道家的无为,则是纠正我们内心的认知。

道家思想会告诉你,你所认定的方向其实并不值得去追求,所以这个方向是错的,当你真正看懂”无为“的时候,就会建立更清静的内心,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走向一个对的方向。

答案或许有一些片面,但是其中则是说明一个道理:解决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外在的匡扶,而在于内心的修正。

就好像面对内心的心结,只有解开内心的结,才能释放表象的矛盾,这也是我们修养自己人生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心有万念,如贪嗔痴等,这一些心念都是给我们带来祸患和痛苦的根源。

比如说贪欲,因为贪欲驱使,会让我们做出丧失底线和道德的事情,来满足自己欲望的深渊,当没有满足欲望的时候,又会生出痛苦和失落。又比如嗔心,因为受到某一些环境事件的影响,我们看不见人生的“阳光”,当怒气填满整个内心的时候,我们更看不见人间的善良,所以生出了仇恨戾气。

当心生贪嗔痴等心念时,解决这一心结的根本并不是强行的压制和敷衍,而是从内心去改变认知,以释放执念。

《菜根谭》有这样一句话: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追逐名利的思想根基如果不从内心彻底除掉,即便表面上轻视世间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一瓢饮的清贫生活,最终也摆脱不了世间名利的诱惑。外来的影响不能被自身的正义所化解的人,他的恩惠虽然能泽及世间之人,有利于后世,但最终也只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人生真正的修为,就是要明白万事由根而生的道理。

万象的存在只是一种果,而我们需要看到果背后的因,即便是内心产生的贪嗔痴念,其实也是果的一种存在,而我们更应该释放背后之因。

就好像一个人修行一样,如果内心清静,即便身处世俗也可以修行,如果内心不静,即便远居山林,只会增加浮躁之气。

02:

在《孟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叫做:缘木求鱼。

有一天孟子问齐宣王:“大王所要达到的高远目标,能说一下给我听吗?”

齐宣王没有回答,笑了一下。

孟子说:“是好吃的东西不符合您的胃口,还是高级的服装不满足您身体的需要,还是你看到的色彩不能满足您的眼睛,还是音乐不能满足您的耳朵,大王,您为什么还要追求这些?”

齐宣王说:“我不是追求这个。”

孟子说:“那您就是不图感官享受,而将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远,追求开疆拓土,君临中原吧。

如果按照您的想法来达到您的目的,就好像要爬到树上抓鱼一样,到树上抓鱼,即使捉不到鱼也不会有什么祸患,但是用您的方法去追求目标,将来一定会有灾祸。”

齐宣王问他:“为什么?”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你认为哪个国家会赢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楚国。”

孟子说:“小国本来就不是大国的对手,少也敌不了多,弱也抵抗不了强,天下像齐国这样方圆千里的,共有九个国家,齐国的土地加在一起才九分之一,靠一个国家去征服另外八个,与邹国对抗楚国有什么区别呢?

您为什么不能从根本着手呢,如果你想要实行仁政,就让天下做官的人都能在朝中立足,种田的人都能在土地耕种,商人都能在城市做生意,行人都能在齐国道上行走,痛恨他国国君的人都能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做到这一步,谁还能抵御得了呢?”

这就是《缘木求鱼》的故事,当孟子看到齐宣王想要开疆拓土,用自己弱小的实力去征服其他八个国家的时候,就提出了《缘木求鱼》的智慧。

所谓《缘木求鱼》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不自量力的企图征服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没有考虑事情本源,而一味执着于表象的愚昧。

用一种错误的方法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而这时孟子则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解决策略,那就是塑造好的国风,吸引其他国度的人,来自己的国家生存,这样便能不战而胜。

所以处理问题一定要抛开舍本琢磨,缘木求鱼的方式,从根本出发,学会解决本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菜根谭  菜根谭词条  万事  万事词条  明白  明白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  
国学

 中华奇书:韬晦术

网站首页更多文章精彩图册加为好友问题咨询隐晦卷一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