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守弱学》翻译(下),如何以小博大,以弱胜...

《守弱学》,作者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人,

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三国灭吴统一战争的关健统帅之一。

为唐朝诗圣"杜甫"的先祖;

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杜预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功绩,

与其"柔弱处上,刚强处下,"的践行分不开。

世分强弱,人分高低,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的奥妙道出"强者守弱,使强者恒强;弱者守弱,可由弱变强"的大道理、大学问——柔弱处上。

不言而喻,守弱学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大学问。

卷五·守卑篇

本卷精要

·人卑莫僭 ,羸马勿驰

·草木同时衰败,他们都有茂盛的时候

·如果想做一个可笑的浅陋都,那就夸夸其谈吧

·达官贵人不是可以亲近的人,离开他们可远离羞辱

·气节是弱者的青山

原文

人卑莫僭 ,羸马勿驰

译文

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号行事,瘦弱的马不要拼命奔跑。

【释评】

总有人喜欢牛大旗做虎皮,作为向上爬的台阶,他们都是不甘寂寞的卑微者。上进心不能用作贱自己来体现,也不能靠虚张声势来支撑,如果自不量力地拔高自己,那么正如瘦马狂奔一样,终会倒毙的。一个人不能自己讨厌自己,即使地位再低,也不能失去自信和自我欣赏,正所谓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美处,换个角度看问题,答案就大不相同了。

原文

草木同衰,咸存其荣。

译文

草木同时衰败,它们都有茂盛的时候。

【释评】

常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尊卑贵贱,人生都是极短暂的。所有的生命都是美丽的,只要珍惜所有,每个生命的价值都不可替代。和生命的意义相比,人们实在不该为自己的卑微而类恼,小人物同样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抛弃自卑则是成功者的首要前提。

原文

君不正臣谲,君之过也。

译文

君子不公正致使臣子欺诈他,这是君主的过错。

【释评】

封建喜专制的时代君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不容许有任何的侵犯和不敬,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做臣子的只能对君主绝对服从,否则便是一条死路。面对残忍不正的君主,做臣子的为了迎合他,不搞些欺诈恐怕是难以做到的,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保身立命的手段。道德的力量在君臣之间是脆弱的,过度相信它的臣子都难逃厄运。

原文

上无私下谠,上之功也。

译文

上司没有私心才能使下属对他直言,这是上司的功德。

【释评】

存有私心的领导者是无法让下属信服的,他们任人惟亲,赏罚不明,一旦沦为孤家寡人,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怪罪下属。相反,正直无私的领导者和下属患难与共,下属便会把他视为知已,全心为领导者着想,直言也就不在话下了。能使下属忠诚敢言的领导者才是最成功的,他们让下属发挥出他们的全部聪明与才智,事业兴旺便有了根本保障。

原文

功过由人,尊卑守序。

译文

功过是由人来决定的,尊卑是靠秩序来维护的。

【释评】

专制集权的封建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个人的命运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他们可以信口雌黄,随意加人功过;格外森严,卑微者纵是忠心为国,也不能对尊者有所侵犯,否则便会受到口诛笔伐,严惩不贷。如此情势,身居下位的人有太多的无奈,他们的选择是有限的。和仁人志士相比,大多数的人沧为平庸,他们的心境应该得到人们的谅解,而过多地指责他们也是失之公允的。

原文

卑不弄权,轻焉。

译文

卑微的人不要玩弄权力,因为人们轻视他。

【释评】

历史上有很多窃取权力的人,他们不在其位而握其权,这些人尽管光一时,但结局多是惨淡的。权力需要正当的名义来执掌,超越了正常途径,即使抓住了权力,也会为人轻视,终会失去。在这一点上,卑微的人要经得住诱惑,纵然权力就在眼前,也不能轻易捞取,否则,等待他的只是一场富贵梦而已,早晚要破灭的。

原文

宠不树敌,绝焉。

译文

受宠信的人不要树立强敌,因为这是一条绝路。

【释评】

强敌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与一个人的作为密不可分。受宠信的人极易恃宠而骄,他们行为放纵,不经意间便会得罪不起作用,惹人忌恨。这样的敌人多了,危机四伏,任何人都不可能幸运到底了。人不能被一时的受宠遮掩了视线,谨守谦卑仍是十分必要的,最值得信任的不是某个人的喜爱,而是自己的不为人憎。

原文

陋不论道,暴焉。

译文

浅陋的人不要谈论大道,因为这会显露自己的无知。

【释评】

粗俗的人忌讳附庸风雅。不懂装懂,没有真才实学而言说无忌者只能招惹是非,更被人蔑视。真正的学问绝不靠卖弄,也容不得半点虚假,在这方面如果不够厚道,那么终生都要贻识了。无知并不可怕,无知且自以为是就令人恐惧了,他们是盲人骑马,深渊就在眼前。

原文

堪亲者非贵,远之不辱也。

译文

可以亲近的不是达官贵人,远离他们能免遭羞辱。

【释评】

社会下层的人少不了渴望交上上层人士,依靠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实现的机率并不高,因为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尊卑从来是有区别的,人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一条鸿沟横亘其中,卑微者实在难以跨越,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智之举,把别人想像得无比良善更是幼稚行为,这是卑微者坚决要摒弃的。

原文

毋失者乃节,恃之必成矣。

译文

不能失去的是气节,依靠它一定会有所在就。

【释评】

俗话说"穷要有穷志气",只要气节不失,便不是最贫贱者,前程也不会满是绝望。卑微者坚守气节不易,生活的压力和处境的窘迫都能使他们改变立场,屈从妥协。正因如此,坚守气节的卑微者才是最可敬的,也是最有骨气的,他们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不屈不挠,任何难题也不会难倒他们。这样,成功选择他们,也就毫不费解了。

卷六·示缺篇

本卷精要

·缺陷是世界的本相,过度追求完美不智

·死要面子不智,不说真话不通,向人求助逐步形成高气扬

·使上司高兴要故意显示自己的丑陋

·以本色面目出现,缺陷便会被人容忍

·自损声名,能解除上司的戒心,得大于失

·有见识的人是不求独美的

原文

天非尽善,人无尽美。

译文

上天是最善良的,人没有最完美的。

【释评】

有缺陷是世界的本相,这就决定了追求完美不仅不智,而且不会成功。人们在为自己的缺点而忧心忡忡之时,不可避免地要极力掩饰了,所以很多弄巧成拙的事便会发生,这更是一种失败。不以不完美为憾,才能流露出真性情,它真实而感人,人活得才有滋味。处处追求完美,无异于珈锁缠身,人是难得自由的,生命也会随随便便之枯萎了。

原文

不理之璞,其真乃存。

译文

没有加工过的玉石,它的本性才会存在。

【释评】

渴望出人头地地人惟恐不能充分展现自己,他们为了迎合某种需求,常把自己的搞得面目全非。世俗一世并不为过,但失去自我便会适得其反,令人无法真正相信他。时刻都想展现自己的最完美的一面是最累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想法越强烈,他的动机就越可疑,人们只会防范他。一个人以本色面目出现即可,有缺陷的其实人们并不排斥。

原文

求人休言吾能。

译文

求助他人不要说自己很有才能。

【释评】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能自己解决,向他人求助并不丢脸。在这一点上,死要面子不智,不说真话不通,最忌遮遮掩掩。把自己的难摆明,真心向你求助,人们是很难拒绝的,也最能引发他们的同情心。若不如此,向人求助尚且趾高气扬,不肯示弱,这样的人只地人见人憎,他们是讨不到半点好处的。

原文

悦上故彰已丑。

译文

使上司高兴要故意显示自己的丑陋。

【释评】

封建时代的上下级关系极其复杂,他们互相利用,互不信任,有着许多见不得人的东西掺杂其中,绝非外人可以想象得到的。上司不允许自己下属的才能超过自己,更难以忍受下属有太高的声望。以他们私心看来,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大的威胁,是必须及时设防的。把自己丑陋的一面呈现出来,自损声名,这能解除上司的戒心,得还是大于失的。

原文

治下不夺其功。

译文

管理下属不能夺取他们的功劳。

【释评】

贪占下属功劳的上司是没有远见的,他们极力美化自身,损人利己,实际上是自我的大暴露,人人都可见其虚伪与无情。有能力的上司不一定让人信服,而有缺陷的但真心关爱部属的上司一定会深得人心。上司的最大成就是把人心都凝聚起来,有见识的上司是不求独美的。

原文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

译文

君子一言显现他和短处,不显现他的长处。

【释评】

世上的君子之所以稀少,只因世俗而肤浅的人太多了。人们多是极力表现自己的长处的,因为这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为自己分。而在君子看来,讨好和迎合别人是虚伪的,显现短处才能活得真实自,这更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修养。他们不怕出丑揭短,清新自然,又无掩盖短往上的种种疲惫,他们反是抛掉了最沉重包袱,上陈征战更易得胜。

原文

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

译文

小人使用他的聪慧,不使用他的笨拙。

【释评】

小人相信聪慧万能,他们玩弄权谋,勾心斗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败对手,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凡是小人,都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笨拙的,使用它更是不也为之。小人视拙如虎,是怕笨拙坏了他们的好事,不占先机,其实这恰恰反映出了他们的心虚和实质的软弱。大智慧都是笨拙的,也是最实用的,看似无心,其实无坚不摧。

原文

不测之人,也。

译文

深不可测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释评】

人都有他的缺憾之处,问题是人们能否摆脱它的阴影,不为其所左右。缺憾与优点同存,人们厌弃它的同时,只会增加自己的劣势,减少自己的深度。高人名士并不是缺处少的人,而是所缺处看得最淡的人。他们对自身的优缺点一视同仁,淡然对之,令外人无法据此探知他们的内心,这是保身立命的最高境界。

原文

内不避害,害止于内焉。

译文

对内不回避害处,害处便会在内部得到解决了。

【释评】

一个团队只有内部纯洁、团结一心,才能具有战斗力。要做到这一点,一团和气、回避问题必须禁绝。把问题指出来,让害处曝光,这有利于及时消除隐患。否则只能助长祸患的滋生,以至无可救了。掩盖"家丑"是愚蠢的,使危机消化在内部才有惊无险,不蔓延成灾,在这方面,不能顾及情面,心慈手软,也不能得过且过,犹豫拖延。

原文

外不就祸,祸拒于外哉。

译文

对外不接近祸乱,祸乱就会被阻挡在外面了。

【释评】

耀武扬威是惹祸的根苗,灾难袭来总有自身的因素使然。一些人一旦有了一点实力,便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的力量,轻易扎进矛盾的旋涡,热衷趁乱打动,结果引祸上门了。任何时候,锋芒都不能随意显露,而老成持重却可静观其变,不入险地。把困难想得多些,把自己压低一点,不仅有助于成事,更可减少败事。

卷七·忍辱篇

本卷精要

·小人不怕君子,却怕惩罚

·弱者不能振作,人们会侮辱他

·羞辱虽作人,愤怒却致命

·大智者常有大辱,忍大辱者则有大成

·松懈对手意志,减轻将至的打击力度

原文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

译文

最大的耻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伤害。

【释评】

世俗社会的不平与不公只在存在一天,人们便难免受到各种侮辱,受害者不要自责太切。个人的力量不能操控社会,却可以掌握自己,如果悲观厌世、自我伤害,这才是最耻辱的。受人侮辱不是自己的错,自己也不疼爱自己,人的尊严便荡然无存了,这是人世间最悲哀的事。

原文

至忍非忍,乃自谅也。

译文

最大的忍让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谅自己。

【释评】

许多人的堕落是从自轻自贱开始的。他们不能原谅自己的卑微无能,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喜欢盲目攀比,结果把自己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拔高自己有害,看贬自己更是残忍的事,平庸的人必须容忍自己的平庸,否则他就难以存活了。人不会个个都是圣贤,做快乐的普通人也是好的选择。

原文

君子不怨小人,怨天也。

译文

君子不怨恨小人,怨恨上天的不公。

【释评】

君子难为,要想做个君子,必须承受小人的种种侮辱,君子受侮辱的程度是人群中最高的。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如果社会大环境对小人有利,不容君子,最应该谴责的是自然是滋生小人的土壤了。君子正是因为看破了这一点,所以他们针对性的对象冻是具体的某个小人,他们试图改变的是扭曲了的社会。

原文

小人不畏君子,畏罚也。

译文

小人不害怕君子,害怕人们惩罚。

【释评】

不能忍受屈辱的人,见识是短浅的,性格是浮躁的,最容易沦为小人,小人是一触即跳的,他们只想占便宜,吃不得一点小亏,一受刺激便要发作。在君子的礼让谦和面前,小人不会为此感动、改过,征服他们只能靠无情的惩罚和侮辱。小人不敬他人,却幻想让他人尊敬,这是小人的最可笑之处。亦是小人的最薄弱之处。

原文

,辱之可鉴焉。

译文

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羞辱他可以鉴别出来。

【释评】

对人的判定是很困难的,人有多种多样的伪装,小人更是此中高手,稍有不慎,人们便会被蒙蔽欺骗。君子和小人对羞辱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他们内心本质的集中反映,只要据此察验,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便可看清了。不为羞辱击剑的人才是坚强的人,也是可以托付大任的人,他们不会为一时的荣辱改变信仰,也不会因牢骚满腹而走向堕落,正可谓能忍者方能负重。

原文

强而无仁,天辱之。

译文

强者没有仁爱,上天会侮辱他。

【释评】

没有人可以免遭侮辱,强者看似无人可制,其实公理人心还是强过他的,只要他们不讲仁爱,违背天理,报应是很快的。有侮辱在侧,并不绝对是件坏事,它可警醒强不可胡作非为,鱼肉百姓。如果强者对"上天"示警不理不睬,那么只能说明他愚昧无知,大祸将至。

原文

弱而不振,人辱也。

译文

弱者不能振作,人们会侮辱他。

【释评】

毫无疑问,弱者所受的侮辱是最多的,尽管这是不公平的体现,弱者还是要随和面对的。弱者需要的不是哀怨,振作图强才是正确的出路。忍受侮辱是摆脱侮辱的第一步,这样可以给弱者赢得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由弱变强。向侮辱说不,虽勇气可嘉,但并不值得提倡,如果过早的显露出自己的反抗意图,所承受的压力便要加重了。

原文

辱不灭人,灭于纵怒。

译文

侮辱不能毁灭人,毁灭人的是放纵愤怒。

【释评】

面对侮辱,人们是不能随便发泄愤怒的。怒火打击不了别人,只会燃烧自己,把自己葬送。历史上的成功者,都是善于制怒的,他们不让愤怒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这就使他们时刻都能保持住理智,做出正确的抉择。侮辱虽然伤人,但它并不致命,人们不该把它看得太重。人生的每一步,清醒都必不可少,而愤怒只会带来冲动和蛮干。

原文

大辱加于智者,寡焉。

译文

有智慧的人常常要承受大的侮辱,因为能理解他们的人很少。

【释评】

世界充满无奈,智者是孤独的,他们超越常人的卓见往往不为人们所接受,反成了人们嘲笑打击的对象。一个人要想有所突破,就不要幻想没有障碍地前进,在多数人的反对声中,也许只有自己正确的。央求别人的理解是可怜的,认准目标而义无反顾地追求,才是探求真理的有效途径。

原文

大难止于忍者,息焉。

译文

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躲过大的灾难,因为他们使敌手停止了进攻。

【释评】

大的灾难源于敌手的不断进攻,忍受不了小的屈辱,敌手的进攻便会加剧了。不要挑逗和刺激敌手的进攻欲望,做无谓的抗争有时要付出百倍的代价。忍辱是弱者的生存谋略,它可以瓦解敌手的攻击意志,减轻敌手的打击力度,进而使自己受到的伤害减为最低,避免毁灭的命运。

卷八·恕人篇

本卷精要

·声望以器量为贵,而不是名声显赫

·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

·仁恕之道不仅能感染人,更能改变人

·扶助处于困境的人,是智者的行为

·过于求全责备,受害的是自身

·富而泽贫,无损其富

原文

天威贵德,非罚也。

译文

上天的威严以仁德为贵,而不是惩罚。

【释评】

威严不能建立在惩罚之上,因为惩罚并不能使人真正敬服,而表面顺从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握有权力的人一定要慎用惩罚,惩罚多了只能说明他在仁德上是无能的,而只有依靠权力这一魔杖了。魔杖随时都会失去,无所凭借的他们只好自吞苦果,这是残暴的掌权者共有的下场。

原文

人望贵量,非显也。

译文

人的声望以器量为贵,而不是名声显赫。

【释评】

人的器量不是天生的,如果没有一颗怜爱宽恕之心,他的器量就会十分狭小,容人便分外有限,他是难以出众的。一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喜欢在沽名的钓誉上下功夫,也许他们有得逞之时,但那终是虚假的,是一桶就破的,名声再大也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好处。大器量不仅是爱自己的亲朋,更是宽恕自己的敌人,完全与功利无关了。

原文

恕人恕已,愈蹙愈为。

译文

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形势越是困难越是要这样做。

【释评】

宽恕他人是不能讲条件的,如果抱着功利思想为之,那么就违背了宽恕之要旨了。人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换来他人的将心比心;对他人的真正理解,不能停在口头上。身处困境不应成为不能恕人理由,此时学会仁恕,尤能助人摆脱困境,获得意外的惊喜。

原文

君子可恕,其心善焉。

译文

君子可以宽恕,因为他们心地善良。

【释评】

君子也有犯错的时候,尽管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完美无缺,而是因为他们的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的仁德善良相比,君子有君子的难处,这是人们首先要体谅的,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过于挑剔,否则就是扼杀了。

原文

小人可恕,其情殆焉。

译文

小人可以宽恕,因为他们的危险。

【释评】

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小人尽管令人讨厌,人们也没有必要和他们纠缠到底,不依不饶。小人做尽了坏事,他们的处境凶险四伏,随时都有可能深入谷底。探究他们堕落的原因,有许多并不是他们个的责任,他们仍有令人同情的一面。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对小人的宽恕不是纵恶,而是扬善。

原文

不恕者惟事也。

译文

不能宽恕的只是具体事情。

【释评】

对事不对人,是恕道的核心内容,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而人却是有望变化的,只要给他一次机会,也许便是他重生的开始。用发展的眼光看人,人就不是不可宽恕的,在持定的情境下,人的行为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思想,至少有一总分是扭曲的,把人与事区分开来,分别对待,人们才能从仇恨中解脱出来,不失人性的至宝宽容。

原文

富而怜贫,莫损其富。

译文

富人怜惜穷人,不会损害他们的富有。

【释评】

为富不仁者大有人在,他们的仁恕之心淡漠了,对穷人表现出的是可憎的苛刻与绝情。站在穷人的对立面是富人的误区,他们的冷酷加深了穷人对富人的仇视,实际上是自毁根茎,增加隐患。怜惜穷人是富人应尽的义务,这不是对穷人的施舍,而是对自己长远利益的必要保护。历史上的为富不仁者终归覆没,便是很好的佐证了。

原文

贫而助人,堪脱其贫。

译文

穷人帮助他人,可使他摆脱贫穷。

【释评】

穷人更应体谅他人的难处,伸出友爱之手。艰难的日子需要爱心支撑,相同之处的困境有助于增加对他人的理解,穷帮穷是最真诚的,也是最感人的。摆脱贫穷不是靠极端自私便能做到的,六亲不认、无情无义只能使穷人走向绝路。穷人的每一次付出尽管艰难,但它终是穷人的最闪光一面,能照亮自己,更能征服世人。

原文

人不恕吾,非人过也。

译文

他人不宽恕自己,不是他人的过错。

【释评】

向他人乞求宽恕不是宽恕的真义,宽恕不能硬索强要,也不可视为依赖。有些人总是指责他人的严苛,而从不反省自己的态度,其实,他们把宽恕作为一种交易了。这势必使自己心态不正。让自己真正宽恕起来,是一种自我历练和高层次修养,决不能因为他人的原因而动摇自己的信念,相反,在他人不宽容的时候才是最磨练人的时节,人的修养在此高低立判。

原文

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译文

自己不宽恕他人,是自己的罪过。

【释评】

在仁恕的问题上,严以律己大有益处,这能使自己变得更真诚友善起来,剔除世俗的虚伪和功利,赢得人们的真正敬重。每个人都应首先从自我做起,而不该一味抱怨环境的恶劣;如果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善待他人,环境便会随之改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信奉仁恕之道的人不仅能感染人,更能改变人。

卷九·弱胜篇

本卷精要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要善用其"弱","弱"的威力便显现了

·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强大的助力

·进取心是上天对下层人士的无形"褒奖"

·诚心对人,更应该成为弱者的座右铭

原文

名弱者,实大用也。

译文

被人称为弱处的东西,实际上是有大的用处的。

【释评】

多数人对弱处的排斥行为,并不能说明他们是正确的。而少数大智慧者对弱处的推崇,决不是故弄玄虚,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和重视。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对"弱"的看法不是世俗的,他对"弱"的认识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只要人们"弱"不自卑,善用其"弱","弱"的威力便显现了。

原文

致胜者,未必优也。

译文

能导致胜利的东西,不一定是人们所说的优势。

【释评】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屡见不鲜,它揭示了在胜利面前,强弱是平等的,胜利并不会拒绝弱者。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能够致胜的"弱",人们对它一定要刮目相看。许多人对胜利没有信心,正是因为他们在致胜的要素上认识不清,他们迷信强大与优势,不信"弱"和"劣"的作用。不改变这种偏见,弱者是永远也站立不起来的。

原文

弱而人怜,怜则助。

译文

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强大的助力。

【释评】

人们的同情心是偏向弱者的,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弱者尽管会受到一些的冷眼,但好人还是居多的,他们同情弱者、关爱弱者,所以说弱者并不孤立。弱者不要怕展示自己,在人前显弱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唤醒人们的同情心。当人们共同关注一个弱者时,这个弱就不会悲观绝望,也不会孤立无援,他汲取的力量是无穷的。

原文

劣而人恕,恕则孝。

译文

处于劣势者人们会宽恕他,宽恕就是难得的幸运。

【释评】

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完全处于劣势,那么人们是不会和他真正计较的,宽恕他也不是件难事了。劣势明显的人很难刺激起人们的攻击欲望,胜之也不值得夸耀,这就为他们赢得了免遭重创的有利局面。他们失败了无人指责,他们出错了少人嘲笑,他们的压力是最小的,而这一切都是对成功极为有利的。

原文

庸人纳,纳则遇。

译文

平庸者人们会接纳他,接纳就是难逢的机遇。

【释评】

人们苦苦追寻的机遇,很多的时候却被平庸者轻易得到了。平庸者缺少野心,为人低调,对人构不成威胁,这都是人们容易接受他们的原因,而才能卓著者要被人接受却是很困难的,他们的才智反让人望而生畏,疑虑难消。平庸有时是制胜的关键,在能者核战争相害时,没人在意的平庸者往往幸存下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原文

以贱为耻,其人方奋。

译文

把地位低下视为耻辱,人们才能奋发有为。

【释评】

地位低下是有志者难以接受的,他们不满现状,这样才能增长强烈的向上欲望,向高层次迈进。身处下层的人深知下层的辛酸,此中滋味是养尊处优者无法体会的,这也决定了下层人士的上进心更强、更坚定,由此铸成了他们比养尊处优者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更大的业绩。这是对上天对下层人士的无形"褒奖",人们应该用心领会。

原文

以绌为憾,其人乃进。

译文

把自己的不足视为遗憾,人们才能不断进取。

【释评】

人生在世,不能自陶醉,在比较之中,人们才会看到差距,找出不足。弱者和强者的差距是明显的,不足很大的,弱者只有正视这些,不满于此,才能上进心切,加倍努力。强烈的反差往往是最有力的推进器,它也是最有效的清醒剂,它督促人们不要顾影自怜,更不能停下脚步。

原文

无依者自强,势所迫焉。

译文

没有依靠的人会自我图强,这是形势逼迫的结果。

【释评】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需要不停地开发和挖掘。有些人能做到主动,而有些人要挤压他才行。在山穷水尽之时,弱者的潜力最易激发出来,因为他们断绝了一切依靠,只能自我拯救了。身陷困地常常是一个人的转折点,这是弱者求胜的一个重要契机,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此时刻,人们才能真正做到放手一搏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博大  博大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国学

 鬼谷子8句真言,堪称经典!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1、...(展开)

国学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12)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一】望祀虞舜于九嶷。【二】登灊天柱山,【三】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四】舳舻千里,【五】薄枞阳而出,【六】作《盛唐枞阳之歌...(展开)

国学

 中国古代古语大全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非义之财不着家,未曾到手祸先发。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见贫休笑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