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论语》四个细节,教你看清身边的小人和君子

作者 / 韩九叔  图 / 网络  

本文系国学文刊原创,转载请注明

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一旦相聚的人变多了,圈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

在我们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人,也有好坏之分,其中有君子,自然也不乏小人

恰好,千年之前的孔子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四句箴言,从四个方面解读君子小人的行为,帮助我们认清身边的君子小人

看人品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一旦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的是,推卸责任,撇清关系。

小人看到的永远是别人,总是想让别人改变,从来不会检讨自己;君子看到的是自己,从内出发,反求自身,通过反省自己,寻找不足之处,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正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

人这一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而一旦越过这个困难的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吧。

勾践和夫差大战一场,勾践兵败被俘,成为亡国之君。

可是,勾践却没有自暴自弃,开始认真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政治决策上出现的弊端,反省自己治国之法的正误。

就这样不断地反省,他开始卧薪尝胆,力图复兴自己的国家,终于,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重振河山。

君子总将自己的问题摆在眼前,通过反省,来精进自己。

小人却总想着看到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这样只会导致自己一直困在原地,胸襟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让自己陷入无法愿意搭理的地步。

看胸襟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处事泰然;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庸人自扰。

东汉时期,杨震的朋友为感谢它的推举之恩,在一天夜里带着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反问道:“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

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君子厚德载物,光明磊落,不会被诱惑所蒙蔽了双眼,所以总是神定气安,不忧不惑。

小人,则常常被外界名利所困扰,被欲望奴隶,所以总会惶惶不安,忧思不断。

所以,一个人心胸是否宽广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

然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

正如孔子所言:“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一个人,只要心胸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自然能够神定气安,泰然处世。

心里时常有鬼的小人,永远惴惴不安。

看交友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总是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君子不管是与谁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不拉帮结派,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君子以无私公正的心着眼于整体和长远角度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会依着情绪喜好而偏执的迎合让自己喜乐开心的人事。

因为君子明白:让自己喜乐的人事不一定是正确的、让自己喜乐的人事不一定是利益自己和团队长远发展的。

小人则没有无私和长远考虑的思想,只会在意:谁对我有利、谁让自己欢喜开心、谁能顺从自己、谁能与自己营私暗谋。

所以,君子以道义团结人,力量大;小人以私欲团结,利益一旦发生冲突,就容易聚散,背信弃义。

看纪律

孔子说:“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行事首先想到的是,是否会违法法度,给社会造成困扰;小人眼中只有利益,他们首先想的是,是否有利可图。

君子都懂得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避免因为违背道德仁义而身遭刑戮,造成对父母的不孝,对亲人的伤害;而修养不够的人却只考虑是否有利可图。

奸臣严嵩无视法度,只知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最后却落得无家可归、饿死街头的下场。

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置身于险境,只会依照事态发展的规律去行事。

那些品性卑下无有正知正见的人才会罔顾规律而恣意妄为,以侥幸之心意胆大妄为,只要有利可图,他们都愿意去冒险,最后落得凄凉下场。

所以说,人活一世,应遵纪守法,规规矩矩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凡事多留个心眼,肯定没有坏处。

我们要做到约束自己,不让自己去计算、伤害别人,同时的,也要有一定的防范之心,不让憾事发生。

读懂《论语》这四句处世金律,肯定能帮助我们认清身边的君子小人,清新生活,避免诸多烦恼;而修君子之心,去小人之行,更能让我们人生层次提高一个档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语  论语词条  君子  君子词条  小人  小人词条  看清  看清词条  细节  细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