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第五章 老子之德的来源及与道的关系

            辛清源心悟道德经(修德篇)

            板权所有 违者必究

 《道德经》说的德分为两大类:一是养育天地万物的自然之德:二是人类社会之德。老子之德来自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之德,道和德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一,老子之德来自于自然之德

 老子之德来自于大自然固有的品德。《道德经》所说的的“玄德”、“孔德”、“常德”就是大自然的美德

 何为玄德?《道德经》51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何为孔德?老子所说的孔德。孔有包容之意,孔是“寂兮廖兮”的原始空间的状态,也是有形之物之间的空隙。孔德最能表现无为、无欲、无心、无所不包的道的本质和内涵,最能体现老子所说的自然之道的特征,所以《老子》21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玄者,天也;孔者天地之空也;“常德”是相对“常道”而言,所以我们说老子的玄德、常德、孔德实质就是大自然的美德,旨在号召人类学习自然的美德。

 玄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广泛散布天于地自然之间。空气,是大自然中品质最接近于玄德的东西。它具有无名、无欲、无形的特点,空气应当是老子所说的天地没生之前的“寂兮廖兮”原始真一妙气的发展、演变而来。空气是自然界生物、动物、人类等“自然物”的生成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了空气,世界上任何生命现象都都会灭亡,世界上什么也不会有。

 太阳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恩重如山。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发光发热,为自然界驱走了黑暗,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送来了光明,送来了温暖,送来了幸福,送来了希望。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为大地洒下美丽的晚霞,给劳碌一天的人们送来了夜晚的宁静,为地球万物休养提供了生机。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细心品味起来,两句歌词颇有道理。生活在地球上的万物,有哪位没有享受到太阳的光明?有哪位没有沐浴着太阳的温暖,有哪位没有接受过太阳送给他生命的大礼呢?有哪位又能脱离太阳而独善其身呢?人类社会、自然界万物世世代代、延续生命、传宗接代,自然而然地发展是太阳光辉普照的结果。

 自然界中竹的“空”和“节”的品质,被我国历代人肯定。我国从古至今,不但道家、养生家赞美竹,而且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都高度赞美竹的自然品质,竹文化在我国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仅举几首典型的诗歌为证:

 周芳纯在《朱诗词自序》中说:“华夏竹文化,源远几千年。古今诗词句,常学竹风格。虚心属本性,高节贵终生”。

叶剑英云:“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钱樟《水调歌头咏竹》云:“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清.郑板桥《竹石》云:“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离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这些诗歌都从竹的孔和节上做文章咏竹以明志。

 老子说的这种“玄德”等天地自然之德,完全属于大自然的自然现象,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精神层面的人类之德。只有人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世界上才真正有了实质意义上属于精神方面的人类社会之德

 二,老子之德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德属于思想和精神。如果没有自然界的运动发展变化,就不可能有人的存在;没有人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没有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又怎么能有人类社会共有的思想和道德的存在和发展呢?

 自然界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人本身就是“自然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自然生养万物,人也包括其中,而人又是有思想、有觉悟、有意识的高级“自然物”。作为“自然物”的人也必然受到自然之德的熏陶、感化和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之德的影响,其日常行为无不打上自然之德的某些烙印。自然之德是社会之德的基础,人类社会之德是从自然之德的母胎中而来,人类社会之德必然具有某些自然所固有的品质和精神。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们自然存在决定人们自然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作为自然物的存在,决定人们必然要有自然之德;人作为社会物的存在,决定人必然要有社会之德

老子的自然之德是自然之道的产物,是老子提出的人类社会之德的基础。社会之德则是自然之德的反应,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

 三,老子之道和德的关系

 老子之德的作用源于道,但不完全等同于道。老子之道是原始的“寂兮廖兮”的精微物质,这种物质的基本特征是无名、无声、无形、无欲、无情,故此才能生天育地,造就自然。正如《清静经》所说“大道无形。生养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的关系: 老子之德的作用源于道,但不完全等同于道

《道德经》51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在。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老子告诉我们:只有道生德蓄的有机完整的结合,才能创造天地万物乃至人类。所以“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51章)。元 李道纯《中和集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说:“无形而尊,以出万物有者,道无名而贵。以育众生者德。千形万状,巨细难遝(ta)。往来古今,屈伸消长者势。尊其尊,贵其贵,无所不施,无所不被,而不自知。其所以是谓之至理也。有诗云:道生德蓄亦何心,妙处元无迹可寻。更好两忘尊与贵,任他瓦砾与黄金”。

《道德经》65章: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玄德的作用,同道的作用意义一样都是深不可测,远不可及,高不可攀,广大无边。玄德,与万物相反,万物欲益已,玄德施于人。有玄德的人,能顺天理、行天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改造自然界的大治、大顺、大发展。所以老子要求社会成员特别是圣人和执政者更需要有“玄德”的精神。

由此可见德和道的作用不尽相同,有别之处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德蓄的功能,由道和德的关系所决定。

《道德经》所说的道和德的关系就好像树根和树干之间的关系。没有树根,何有树干?没有树干,树根也无法生存。它们是统一完整、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道与德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分不了,离不开,可谓同生共死,共患难,形影不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道是本体,德是道用。元 李道纯《中和集  》说:“曰常德者,道体而得用也”。

没有道的本体,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根本就不会存在;相反,如果没有德的作用;道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不会有生命活力,既不可能,又没有生成、发展的空间,更不可能完成生养天地万物的神圣使命。老子倡导的自然之德,同宇宙天地一样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永放光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德  之德词条  老子  老子词条  来源  来源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国学

 价值连城的水浒传——子部类书籍

此《水浒全图》(水浒人物全图)传为明代杜堇绘制。全书共分上下册,将小说《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人物绘成五十四幅白描图(双人一图),始于:宋江、戴宗,终于:蔡福、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