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冯梦龙《智囊全集 》第六部 捷智(下)赏析

《智囊全集 》第六部 捷智

650、张恺

原文

张恺,鄞县人。宣德三年,以监生为江 陵令。时征交 趾大军过,总督日晡立取火炉及架数百,恺即命木工以方漆桌锯半脚,凿其中,以铁锅实之。已又取马槽千余,即取针工各户妇人,以棉布缝成槽,槽口缀以绳,用木桩张其四角,饲马食过便收卷,前路足用。遂以为法。

[述评]

后周文襄荐为工部主事,督运大得其力。嗟乎!此监生也,用人可以资格限乎?

译文

张恺是浙江 鄞县人,在明宣宗宣德三年以监生(明朝学校有国学,凡入国学者称监生,可任命为官)任命为江 陵县令。有一批出征交 趾的军堆路过,总督日晡急催着要数百具火炉及架子。张恺于是命木工把方桌桌脚锯去一半,再把桌面中央挖空,中空部分刚好可放置铁锅,就轻易解决军士煮饭的炉灶问题。

后来又要马槽千余,张恺下令会针线的妇女把整匹棉布缝成槽状,槽口系上绳索,四边用木条架起,成为简便马槽,喂过马匹后,就可将槽架折叠后收起,便于行军使用。由于方便省时,所以一直沿用下来。

[述评译文

后来周文襄(名忱)推荐张恺为工部主事,对漕运总督帮助甚多。唉!张恺虽是以监生任官,但表现不凡,不免让人感叹。人才的选拔怎能以资格来界定呢!

651、张彀

原文

张彀为同州观察判官,是时出兵备边州,征箭十万,限以雕雁羽为之,其价翔踊,不可得。彀曰:“矢,去物也,何羽不可?”节度使曰:“当须省报。”彀曰:“州距京师二千里,如民急何?一有责,下官任之。”一日之间,价减数倍,尚书省竟如所请。

译文

金朝时张彀(伯英)同州观察判官(察使僚属)。时边境军情紧急,向同州征收十万支箭,并且规定箭羽一定要用雕雁的羽毛,一时雁羽价格暴涨。彀认为:“射出去后就不能再回收,什么鸟的羽毛不可以?”节度使却认为若不按规定,恐怕有抗命之嫌,必须先向中书省报备。张彀说“同州距京师有二千里远,军情紧急已不及禀报,万一怪罪,下官一人承担。”

不用雁羽的消息传出后,一日之间价格下跌好几倍。后来尚书省竟也同意张彀的做法。

652、陶鲁

原文

陶鲁,字自立,郁林人,年二十,以父成无事,录补广东新会县丞。都御史韩公雍下令索犒军牛百头,限三日具。公令出如山,群僚皆不敢应,鲁逾列任之,三司及同官交 责其妄,鲁曰:“不以相累。”乃榜城门云:“一牛酬五十金。”有人以一牛至,即与五十金。明日牛争集,鲁选取百头肥健者,平价与之,曰:“此韩公命也。”如期而献,公大称赏,檄鲁隶麾下,任以兵政。其破藤峡,多赖其力,累迁至方伯。

[评]

本商鞅徙木立信之术,兼赵清献增价平籴之智。

译文

明朝人陶鲁,字自立,郁林人。二十岁时因父死,递补广东新会县丞职位。

有一回,都御史韩雍下令手下官员三天内要备齐一百头牛犒赏军士。韩雍一向令出如山,官员们因没把握,没人敢答腔。只有陶鲁自告奋勇的愿意越级负责这个任务。三司(明朝时以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为三司)及行省各文武长官和他官员都交 相责备陶鲁的鲁莽。陶鲁说:“绝不牵连各位。”

陶鲁在城门张贴告示说:“买牛,一头五十金。”有人牵一头牛来到县府,陶鲁立即给人五十金。第二天县民争相牵牛前来,陶鲁仔细挑选一百头健硕的牛只,按市价买下,并声明这是韩公所订的价钱。

由于韩雍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也就欣然接受,于是陶鲁如期交 牛。韩雍对陶鲁的机智大加赞赏,于是正式辟召陶鲁为幕僚,掌理兵政。韩雍攻藤峡,陶鲁出力甚多,后官至布政使。

[评译]

陶鲁的做法,是借用商鞅搬木建立公信力的计谋,也兼采用赵清(明朝人,善用兵,官至北平都指挥使)用平粜法救荒济急的智慧。

653、守边老卒

原文

丁大用征岭南,京军乏食,掠得寇稻,以刀盔为杵舂。边鄙老卒笑其拙,教于高阜择净地,坎之如臼然,燃茅锻之,令坚实,乃置稻其中,伐木为杵以舂,甚便。

译文

丁大用征讨岭南时,因军粮短缺,只得抢夺蛮人的稻谷,士兵用刀为杵,以盔为臼来捣米。有位长年守边的老兵看到士兵们这样的捣米方式,笑他们愚笨,老兵教士兵选一块干净的土地,凿成臼的形状,然后烧茅草使土块更坚硬结实,谷子就可放在土臼中,只要砍根树干作杵就可以捣米。士兵照老兵的话去做,果然轻松无比。

654、韦丹

原文

韦丹任洪州,值毛鹤叛。仓卒无御敌之器,丹乃造蒺藜一千具,并于棒头以铁钉钉之如猬毛,车夫及防援官健各持一具,其棒疾成易办,用亦与刀剑不殊。

译文

韦丹在洪州时,碰到毛鹤人作乱。由于事出突然,州内没有足够御敌武器,韦丹命人砍蒺藜,削成棒状,并在棒头钉上许多铁钉,好像刺猬毛一样,车夫及守卫军人各一棒,由于制造简便,一千支的蒺藜棒很快就造好,而使用起来效果和刀剑不相上下。

655、李允则

原文

宋真宗时,李允则知沧州。虏围城,城中无炮石,乃凿冰为炮,虏解去。

近时陈规守安州,以泥为炮,城亦终不可下。

译文

宋真宗时,李允则(字垂范)治理沧州。有一次胡人围城,城内空有大炮,没有炮弹,李允则命人凿冰块为炮弹,结果击退胡 人。

近时陈规(字元则)守安州时,用泥为炮,也守城成功。

656、太宗卒

原文

太宗以北兵渡淮,时无一苇之楫。有人于囊中取干猪脬十余,内气其中,环著腰间,泅水而南,径夺舟以济。

译文

宋太宗率北方兵渡淮河,找不到渡河的船只。有位士兵由背囊中取出十多节干猪脬,然后将灌满气的猪脬绑在腰间,向南边游去,夺取船只,全军得以安然渡河。

657、颜常道

原文

颜常道曰:“年河水围濮州,城窦失戒,夜发声如雷,须臾巷水没骭。士有献衣絮之法,其要,取绵絮胎,缚作团 ,大小不一,使善泅卒沿城扪漏穴便塞之,水势即弭,众工随兴,城堞无虞。

译文

颜常道说:“有一年河水暴涨,濮州被水围困,由于没有留意城墙上大大小小的孔洞,夜晚河水由孔洞中涌入,声如巨雷,一会儿功夫,城中巷道内的积水已达膝头。有人建议,不如用破衣堵洞的做法,取来大大小小不等的棉团 ,命善游泳的小兵,沿着城墙用手探索墙上的孔洞,塞入棉团 ,果然不久城内积水退去,工人们立即动工修补城墙。”

658、侯叔献

原文

熙宁中,睢陽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人力不可制。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译文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陽一带筑汴堤来排水,想让低洼地能成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涨,堤防崩塌,一时之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臣侯叔献巡视灾情后,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命人掘开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才有办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积水已满,河水又开始往下窜流,但堤防已修复,于是将古城处掘开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着河道平稳的流,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都消退,众人都对侯叔献的机智聪明佩服不已。

659、雷简夫

原文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令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译文

宋朝时陕西有一次山洪爆发,有一块巨石落下山涧当中,涧水四处流溢,造成灾害。但巨石太大,有如一幢房舍,人力根本无法搬动,州县深感困扰。当时的县令雷简夫命人在巨石的下方挖洞,洞的大小和巨石一般,再顺着水势将巨石堆入洞中,水患也就平息了。

660、陆光祖

原文

陆光祖初授浚县令。庚戌贺阑入塞。大司马赵锦议役三辅民筑垣以御,陆持不可,司马怒,以挠军兴劾之。陆屹不动,已复言于直指,谓必役本地民,莫若出钱与边民如雇役法。直指上其议,竟得请,三辅乃安。

译文

明朝庚戌年贺兰人入侵。大司马赵锦(字元朴)建议征调三辅百姓修筑城墙御敌,县令陆光祖,字与绳,当时刚上任,认为太过扰民,极力阻止。赵锦大为不满,以违抗军令的罪名弹劾陆光祖。陆光祖仍坚持本意,对直指使(官名)管大狱,说:“如果一定要征调三辅百姓,不如行雇役法出钱召募边境的人,既不扰民,又能筑城御敌。”直指使将光祖的建议呈奏皇帝,皇帝同意,三辅居民才得以免除劳役。

661、曹操

原文

魏武尝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

有一次曹操率兵行军,错过水源,兵士们口渴不愿再继续前进。曹操对兵士们说:“前面有一座大梅林,现在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一定结实累累,梅子酸中带甜,可以解渴。”兵士们听了这番话不由流口水,一时不觉口渴,终于能够坚持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662、孙权

原文

濡须之战,孙权与曹操相持月余。权尝乘大船来观公军,公军弓弩乱发,箭著船旁,船偏重,权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

译文

濡须(坞名,濡须水所经,故名)之战时,孙权与曹操相持一个多月。有一天,孙权乘大船窥伺曹营,曹营弓箭手一时万箭齐发,面向曹营的船身全插满了箭,造成倾斜,有翻船的危险,孙权立即下令调转船头,曹营弓箭手又是一阵箭雨,于是船身平衡,不再倾斜。

663、刘錡

原文

金主亮性多忌。刘錡在扬州,命尽焚城外居屋,用石灰尽白城壁,书曰:“完颜亮死于此。”亮见而恶之,遂居龟山,人众不可容,以是生变。

译文

金主完颜亮(即金废帝)个性多疑,好猜忌。刘錡(宋朝人,字公玉)命人将扬州城外的屋舍全部焚毁,城壁上涂上白色石灰,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完颜亮来到扬州,见了城墙上的字非常不舒服,于是屯兵龟山。由于龟山地窄,金兵人众,容纳不下,终于发生兵变。

664、韩琦

原文

英宗即位数日,挂服柩前,哀未发而疾暴作,大呼,左右皆走,大臣骇愕痴立,莫知所措。琦投杖,直趋至前,抱入帘,以授内人,曰:“须用心照管。”仍戒当时见者曰:“今日事唯众人见,外人未有知者。”复就位哭,处之若无事然。

译文

宋宣宗驾崩,尚未大殓,英宗便即帝位,一连数天穿着孝服立在灵前,突然发病,大叫一声,守灵大臣都惊吓得呆立原地,不知所措。

韩琦,字稚圭,立即上前把英宗抱入内室交 给宫人,并嘱咐宫人要小心照应,走出内室对大臣们说:“今天所发生的事只有各位看到,千万不可张扬,以免惊扰人心。”说完回到灵前守灵,好像不曾有事故发生。

665、杨荣 金幼孜 杨寓

原文

榆木川之变,杨荣、金幼孜入御幄密议,以六师在外,离京尚远,乃秘不发丧,亟命工部官括行在及军中锡器,召匠人销制为椑,敛而锢之,杀匠以灭口。命光禄官进膳如常仪,号令加肃,比入境,寂无觉者。

梓宫至开平,皇太子即遣皇太孙往迎,濒行,启曰:“有封章白事,非印识无以防伪。”时行急,不及制。侍从杨士奇请以大行皇帝初授东宫图书权付皇太孙,归即纳上。皇太子从之,复谓士奇曰:“汝言虽出权宜,亦事几之会。昔大行临御,储位久虚,浮议喧腾。吾今就以付之,浮议何由兴也。”

译文

明成祖在榆木川突然驾崩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齐聚密商,认为全国军队多随成祖出京,榆木川离京师甚远,若成祖驾崩消息走漏,恐京师发生动乱,决定保密。

为处理遗体,两人命工部官搜取军中所有锡器,销熔后打造成一只圆桶,将遗体装置桶内,再密封桶口,而将承造的工匠杀之灭口。同时也命光禄官(官名,掌膳食)每天三餐照常进膳。军纪号令更加严明,直到入境,竟无人察觉成祖已驾崩。

成祖灵柩运到开平后,皇太子命皇太孙迎灵,临行前太孙启奏道:“奉旨迎灵,若无印识证明身份,恐难服众。”但启程在即,来不及制印识,侍从杨士奇(杨寓)请以先帝所授东宫印识交 予皇太孙以明身份,等太孙回京再归还。

皇太子觉得可行,于是对杨士奇说:“借迎灵以东宫印确立太孙名位,你所说的固然是一时权宜之计,但想来也算是机缘凑巧。想从前,先皇对太子位悬虚不决,引起大臣们不同的意见,今天我以东宫印交 付太孙,日后该不会为立太子而流言四起吧?”

666、邵溥

原文

靖康之变,金人尽欲得京城宗室。有献计者,谓宗正寺玉牒有籍可据。虏酋立命取牒,须臾持至南薰门亭子。会虏使以事暂还,此夜唯监交 官物数人在焉,户部邵泽民[溥]其一也。遽索视之,每揭二三板,则掣取一板投火炉中,叹曰:“力不能遍及也。”通籍中被爇者十二三。俄顷虏使至,吏举籍授之。遂按籍以取。凡京城宗室获免者,皆泽民之力。

[述评]

昔裴谞为史思明所得,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陰缓之,全活者数十百人。乃知随地肯作方便者,皆有益于国家,视死抄忠孝旧本子者,不知孰愈?

译文

靖康之难(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南下,陷宋都,掳钦、徽二帝)后金人想虏尽京城中所有皇族。有人向金主献计,说宗正寺(掌宗室属籍)藏有皇室族谱,据谱搜捕一定万无一失。

金主立即派人前往宗正寺,不久族谱送至南薰门(宫殿门名),正巧守殿门北方官回乡探亲,因此这夜就只有几位监交 官在。当时户部侍郎邵溥(宋朝人,字泽民)也在场,就索过宗谱检视,每看二,三页就撕去一页丢入火中,说:“可惜不可能全数救下。”最后整本族谱中被邵溥丢入火中的约有十分之二、三。不久金主使者来到宫门,小吏呈上宗谱,日后金主就照着宗谱所载拘捕皇亲。京城皇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全都要感谢邵傅。

[述评译文

从前裴谞(唐朝人,字士明)被史思明(突厥人,曾自立为大燕皇帝)所俘。史思明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当时史思明残杀唐宗室,裴谞暗中救援,因此而保住一命的皇亲不下数十百人。虽身在异朝但却能心怀故国,甚至借己之便不忘救援者,和那些为尽忠而死的人比起来,不晓得哪种人的贡献大些?

667、盛度

原文

盛文肃在翰苑日,昭陵尝召入,面谕:“近日亢旱,祷而不应,朕当痛自咎责,诏求民间疾苦。卿只就此草诏,庶几可以商量,不欲进本往复也。”文肃奏曰:“臣体肥,不能伏地作字,乞赐一平面子。”上从之,逮传旨下有司而平面子至,则诏已成矣。上嘉其敏速,更不易一字。或曰:“文肃属文思迟,乞平面子,盖亦善用其短也。”[边批:反迟为疾,妙妙!]

译文

盛文肃(盛度)在翰林学院,有一次皇帝召他来,告诉他因久旱不雨,祈神降雨又未应验,必因自身有过失,想下诏书了解民间疾苦,借以反省检讨。皇帝要盛文肃立即起草诏书,若有词句不能定夺,也可当场商议,就不要上奏批复往返费时了。盛文肃奏道:“臣体肥不能伏地写字,乞请皇上赐臣一平面子(承物的桌几)。”皇帝于是传旨有司索取,等平面子送入宫,文肃的草诏已拟好。皇帝嘉许文肃才思敏捷,一字未改便作为正式诏书发下去。有人说文肃写文章一向需要时间思考,向皇帝乞赐平面子,或许在掩其短处。

十八 机敏颖悟

原文

剪彩成花,青陽笑之。人工则劳,大巧自如。不卜不筮,匪虑匪思。集“敏悟”。

译文

人工的剪纸再美丽,也比不上大自然的美景天成。人的思虑再周全,也难预料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智者有时不算、不卜、不思、不虑,靠当时的领悟来作出反应。

668、司马遹

原文

晋惠帝太子遹。自幼聪慧,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乃牵帝衣入暗中。帝问其故,对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时遹才五岁耳,帝大奇之。尝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养士,而令坐费五谷?”帝抚其背曰:“是儿当兴吾家。”后竟以贾后谗废死,谥愍怀,吁,真可愍可怀也!

[评]

此大智识人,何以不禄?噫!斯人而禄也,司马氏必昌,而天道僭矣。遹谥愍怀,而继惠世者,一怀一愍,马遂革而为牛,天之巧于示应乎?

译文

晋惠帝的太子名遹(字熙祖,谥愍怀)从小就聪明绝顶,某夜宫中大火,惠帝登楼观看火势,太子拉着惠帝衣角,要惠帝隐身暗处。惠帝问太子原因,太子说:“夜色昏暗,火场一片混乱,须小心防犯意外,皇上不应该站在火光映照清楚、每个人都看得见的地方。”这时太子才五岁,惠帝大感惊异。

还有一次,司马遹随同晋惠帝去检查猪圈,他指着满栏的肥猪问晋武帝:“这些猪已养得很肥了,为什么不杀了来犒劳将士,反而让它们白白浪费粮食呢?”惠帝听后,轻抚太子的背说,。这孩子如此聪明,必能兴旺我家。”

没想到日后惠帝却因贾后(晋惠帝后,性善妒,多权诈)的谗言使太子惨死,谥号“愍怀”,实在是一位值得怜悯、值得怀念的太子啊!

[评译文

太子大智过人,何以如此短命呢?唉!如果太子活得长些,司马氏必然昌盛。然而,真如此的话,是不是会违犯天道的正常运行呢?遹谥号愍怀,而惠帝崩后,继承帝位的竟分别是怀帝和愍帝。马(司马)最后为牛(刘)氏所取代,难道上天的安排,早已巧妙的显示出来了吗?

669、李德裕

原文

李德裕神俊,父吉甫每向同列夸之。武相元衡召谓曰:“吾子在家,所读何书?”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元衡具告吉甫,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调陰陽,而问所读书。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是以不应。”吉甫复告。元衡大惭。

[评]

便知是公辅之器。

译文

唐朝人李德裕(字文饶)长得俊美挺拔。其父李吉甫(字弘宪)每每向同朝官员夸赞儿子的聪明。

宰相武元衡(字伯苍)有一次召李德裕来。问道:“孩子,你在家都念些什么书?”

想借此试探德裕的志向。不料李德裕竟不回答。第二天把这件事告诉李吉甫。李吉甫回家后责备儿子。李德裕说:“武公身为宰相。不问兴邦治国的道理,却问我所读何书。读什么书是礼部大臣管的事,武公所问不当,所以我没有回答他。”李吉甫将原委告知武相,武相大为惭愧。

[评译文

李德裕小小年纪能说出这番话,就知道他日后必为相才。

670、洪钟

原文

崇仁洪钟,生四岁,随父朝京以训导考满之京。舟中朝京与客奕,钟在旁谛观久之,悟其行势,导父累胜。比至临清,见牌坊大字题额,索笔书之,遂得字体,至京师,即设肆鬻字,京师异为神童。宪宗闻之,召见,命书,即地连画数字,又命书“圣寿无疆”四字,钟握笔久之,不动。上曰:“汝容有不识者乎?”钟叩头曰:“臣非不识字,第为此字不敢于地上书耳。”上嘉其言,即命内侍舁几,复以蹋凳立其上,书之,一挥而就。上喜,命翰林给廪读书,其父升国子助教,以便其子。

[按]

钟弘治庚戌年十八登进士,策授中书。不幸婴疾,未三十而夭。岂佛家所谓“修慧未修福”者邪?

译文

明朝人洪钟(字季和)四岁时随父搭船进京,途中洪父与人下棋。洪钟观察一阵子后,竟能领悟其中的攻守进退,洪父在其指点下竟连连获胜。船行至临清,见牌坊上有名家题字,洪钟就取出纸笔临摹,竟深得神韵,船抵京城后就在街市设摊卖字。一时被人称为神童,宪宗也耳闻洪钟神童的名声,召洪钟入宫,想亲自测试。洪钟就地连写数字,宪宗命他写“圣寿无疆”四字,只见洪钟手握毛笔却久久不下笔,宪宗以为洪钟年幼不识这几个字,洪钟连忙叩头说:“小民非不识字,只是这几个字不敢草率写在地上。”宪宗听了大为高兴,立即命人抬来桌子,洪钟站在椅上轻轻松松的写下“圣寿无疆”四字。宪宗赐他由翰林院拨款以公费供他读书,并命洪父为国子助教,方便教导儿子。

[按译文

洪钟在明孝宗弘治庚戌年登进士,年十八岁,曾任命为中书侍郎。但不幸英年早逝,死时尚不满三十岁。这难道是佛家所谓“修慧未修福”吗?

671、高定

原文

高定年七岁,读《尚书》。至《汤誓》,问父郢曰:“奈何以臣伐君?”父曰:“应天顺人。”定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岂是顺人?”父不能答。

[述评]

夷、齐争之千年,高童决之一语。彼獐鹿、松槐之对,徒齿牙得利,不足道矣。

贾嘉隐七岁,以神童召见。时长孙无忌、徐勣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何树?”曰:“松树。”徐曰:“此槐也,何言松?”贾云:“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长孙亦如徐问之,答曰:“槐树。”长孙曰:“不能复矫对耶?”曰:“木旁加鬼,何烦矫对?”

王雱數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器以獻荆公者,問雱:“何者是鹿,何者是獐?”雱實未辨,乃熟視曰:“獐邊者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

译文

唐朝人高定(小字董二)七岁时读《尚书》,读到其中《汤誓》篇(商汤相伊尹伐桀,与桀战于鸣条郊野作汤誓)时问其父:“为臣下者有什么权力讨伐君上?”高父答:“为了顺应天道人心。”高定说:“奉祖先宗庙之名牺牲百姓的生命,怎能说是顺应人心?”高父无话可答。

[述评译文

千年来,多少假借替天行道实为个人私利的战争,被小小的高定一语道破,高定可真是个神童!至于其他像獐鹿松槐之对话的故事,只能算是伶牙俐齿,不值一提。

贾嘉隐七岁时以神童被召入宫,长孙无忌、徐勣(即李勣)也在场。徐勣故意考贾嘉隐,自己身旁为何树。贾曰:“松。”徐曰:“明明是槐树,怎么说是松呢?”贾曰:“以公配木,怎么不是松?”长孙无忌也问相同问题,贾答:“槐。”长孙说:“你不能像上次那样,故意指槐为松吗?”贾说:“我是那么回答的啊,木旁有鬼,怎么不是槐呢?”

王雱(王安石之子)年幼时,有客人在笼中装了一鹿一獐献给王安石,问王雱可知何者是鹿,何者是獐。王雱看了一会儿分辨不出,于是说:“獐旁是鹿,鹿旁是獐。”客人不由称奇。

672、杜镐

原文

杜镐侍郎兄仕江 南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近亲所证者,兄疑其法未能决,形于颜色。镐尚幼,问知其故,辄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以比也。”兄甚奇之。

译文

宋朝人杜镐(字文周)的哥哥在江 南任法官时,有一天碰到一桩儿子撕毁父亲画像的案件,而且有亲人为证。杜兄以为律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儿子毁父亲像该判何罪,所以迟迟不能判决,十分烦恼。杜镐年纪虽小,见哥哥愁容满面,问明原因后说:“不妨比照和尚毁坏佛像的律法判刑。”杜兄听了,对杜镐的聪明大加赞赏。

673、文彦博 司马光

原文

彦博幼时,与群儿戏,击球,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司马光幼与群儿戏,一儿误堕大水瓮中,已没,群儿惊走,光取石破瓮,遂得出。

[评]

二公应变之才,济人之术,已露一斑。孰谓“小时了了者,大定不佳”耶?

译文

文彦博幼时常和同伴一起玩球,有一次球儿滚入洞中拿不出,文彦博就提水灌洞,不久球就浮出洞口。

司马光和同伴嬉戏时,有个玩伴不小心失足掉入大水缸中,眼看就要淹死,大家惊惶的一哄而散。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块大石头把水缸打破,救了那小孩。

674、王戎

原文

王戎年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瞩见道旁李树,有子扳折,诸小儿竞走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试之果然。

[述评]

许衡少时,尝暑中过河陽,其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曰:“人亡世乱,此无主矣。”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边批:真道学。]合二事观戎为智,衡为义,皆神童也。

译文

晋朝人王戎(字浚冲)七岁时,有一次和同伴游戏,见路旁有棵李树结实垒垒,同伴们争相攀折,唯有王戎留在原地。问他原因,他说:“李树在路旁,人来人往竟无人摘采,可见李子一定是苦的,”众人不信,尝过,证明王戎所言不虚。

[述评译文

元朝人许衡(字仲平)年轻时曾到河陽,正值天热口干,路旁有棵梨树,同伴争相摘食,只有许衡独自坐在树下乘凉。问他原因,许衡答:“梨不是我的,怎可随意摘采?”人说:“现在兵荒马乱,这是无主之梨。”许衡说:“梨无主,难道心也无主吗?”由王戎和许衡的故事来看,王戎不摘李是因为聪明,许衡不吃梨是因为行为处事坚持正当原则,两人都是神童。

675、曹冲

原文

曹冲字仓舒,自幼聪慧。孙权尝致巨象于曹公,公欲知其斤重,以访群下,莫能得策。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一较可知矣。”冲时仅五六岁,公大奇之。

译文

曹冲(曹操子,字仓野)从小聪明。有一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问遍所有官员都想不出秤大象的方法。

一旁的曹冲突然说:“不如把大象牵到船上,刻下船身吃水的水痕,再换载其他已知重量的物品,等船身吃水到原来水痕时,就可算出大象的重量。”当时曹冲只有五六岁,曹操听了十分惊奇。

676、张觷

原文

张觷知处州时,有人欲造大舟,不能计其所费,问之,云:“可造一小舟,以寸分尺,便可计算。

译文

宋朝人张觷(字柔直)在处州为官时,州人想建一艘大船,但无法预估造船所需的费用,请教张觷。张觷说:“何不先造一艘小船,按比例加、乘,就可估出大船的建造费。

677、戴颙

原文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恨面瘦,工人不能改,迎戴颙[字仲若]视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为减臂胛,遂不觉瘦。

[评议]

用侈便觉财匮,官贪便觉民贫,将弱便觉敌强。举隅善反,所通者大。

译文

为佛塑像自汉朝开始,但塑像的技巧不高明。宋世子命人铸造一座高一丈六的大佛铜像,佛像塑好后,世子觉得佛面显瘦,和佛身不相称,但工人无法修改。

戴颙(字仲若)看了佛像后说:“佛像不对劲的原因不在脸瘦,而是手臂肩膀肥大。”工人照戴颙所说修改后,果然佛面不再显瘦。

[评议译文

重享乐觉得钱不够用,贪财官觉得百姓穷,图安逸的将军觉得敌人太强。其实都是因为一方有偏失。若能举一反三,可以推出许多道理来。

678、杨佐

原文

陵州有盐井,深五十丈,皆石作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垂绠而下,方能得水。岁久,干摧败,欲易之,而陰气腾上,入者辄死。唯天雨则气随以下,稍能施工,晴则亟止。佐官陵州,教工人用木盘贮水,穴隙洒之,如雨滴然,谓之水盘。如是累月,井干一新,利复其旧。

译文

宋朝时陵州有盐井深达五十丈,井底为岩石,井壁用柏木筑成,并高出井口,再由井口垂下绳索汲取盐水。由于使用多年,柏木已腐朽,想更换新木,但井中氯气太重,工人一入井就中毒而死,只有雨天时气随着雨水下降,勉强可以施工,一旦放晴就要停工。

杨佐(字公仪)当时在陵州做官,就教工人在井口用一只大木盘盛水,让水由木盘缝隙中像雨滴般漏出,称为水盘,施工便可以连续进行。几个月后,井杆更换工程完成,又可继续产盐。

679、尹见心

原文

尹见心为知县。县近河,河中有一树,从水中生,有年矣,屡屡坏人舟。见心命去之,民曰:“根在水中甚固,不得去。”见心遣能入水者一人,往量其长短若干,为一杉木大桶,较木稍长,空其两头,从树杪穿下,打入水中,因以巨瓢尽涸其水,使人入而锯之,木遂断。

译文

尹见心为知县时,县的近郊有河流过,原可做为行船交 通之用,惟河中有棵生长多年的大树,舟行不便。尹见心命人砍去大树,有人说:“河中的树根非常牢固,很难砍断。”尹见心派一名潜水夫,潜入河底测量树根的面积,再造一只比树根还大的木桶,惟上下不做桶盖呈管状,从树顶套入水中,再用大瓢将桶中河水舀尽,命人入桶锯树,终于去掉大树。

680、怀丙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译文

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68!”、明成祖

原文

成祖勒高皇帝功德碑于钟山。碑既钜丽非常,而龟趺太高,无策致之。一日梦有神人告之曰:“欲竖此碑,当令龟不见人,人不见龟。”既寤,思而得之。遂令人筑土与龟背平,而辇碑其上,既定而去土,遂不劳力而毕。

译文

明成祖为高祖在钟山上立了一面功德碑,碑石华丽巍峨,但因龟趺(碑台刻成龟形的座基)太高,无法将碑石立上去。

一晚成祖梦到神明说:“想竖起功德碑来,只有龟不见人,人不见龟。”醒后,成祖反复推敲,终于领悟。命人填土与龟背平,用滑轮将碑石拖上龟背,一切妥当后再除去泥土,于是大功告成。

682、黄怀信

原文

宋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宫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汴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入澳中水。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述评]

苏郡葑门外有灭渡桥。相传水势湍急,工屡不就。有人献策,度地于田中,筑基建之。既成,浚为河道,导水由桥下,而塞其故处,人遂通行,故曰“灭渡”。此桥钜丽坚久,至今伟观。

或云鲁般现身也。事与修船相似。

译文

宋初两浙献龙船,船长二十多丈,上有楼屋,可做为皇帝游江 南时休息所用。因时日已久,船腹部分腐朽,官府有意整修,但船在江 中无法施工。

神宗熙宁年间宦官黄怀信献计,在金明池北边凿一可停泊龙船的船坞,其下架设梁木,引汴河水入船坞,使船能泊在梁木上,再抽去坞内河水,以便补船作业。等船修复后,再引水入船坞,抽去梁木,使船身浮起。另造屋棚于船坞上,如此龙船再也不会受日晒雨淋而损坏。

[述评译文

苏郡葑门外有座桥名叫尽渡桥。传说以前因水势湍急,无法建桥,有人献计,在河道附近陆地先筑一桥,桥成后再挖深桥下成新河道,使河水由新河道流经,而将原河道封闭,桥名“灭渡”。这桥宏伟壮观,至今仍在。有人说献计者是鲁班现身。

683、虞世基

原文

隋炀幸广陵。既开渠,而舟至宁陵界,每阻水浅。以问虞世基。答曰:“请为铁脚木鹅,长一丈二尺,上流放下,如木鹅住,即是浅处。帝依其言验之,自雍丘至灌口,得一百二十九处。

译文

隋炀帝游广陵,虽已开辟渠道,但船行至宁陵后,常因水浅而无法前进。炀帝问虞世基(字茂世)可有解决之道。

虞世基说:“请制作长一丈二尺的铁脚木鹅,由上游往下游流放,如木鹅不动,就表示是水浅处,即可标示予以浚深,日后就不会再有舟行不便的情形发生。”

炀帝依计而行,自雍丘至灌口,共有一百二十九处浅滩。

684、周之屏

原文

周之屏在南粤时,江 陵欲行丈量,有司以瑶僮田不可问。比入觐,藩、臬、郡、邑合言于朝,江 陵厉声曰:“只管丈。”周悟其意,揖而出。众尚嗫嚅,江 陵笑曰:“去者,解事人也。”众出以问云何,曰:“相君方欲一法度以齐天下,肯明言有田不可丈耶?伸缩当在吾辈。”众方豁然。

译文

明朝人周之屏(字鹤皋)在南粤时,张居正下令要丈量土地,有关官员认为徭僮的田地不方便丈量。于是布政使、按察使都趁入宫时上奏皇帝,皇帝怒声说道,,只管丈量,,

周之屏领悟皇帝语意,立即拜辞出宫,众官不知所措,张居正笑着说:“刚才走的是个善体人意的人。”众人急问周之屏,周之屏说:“相国正想立法于天下,怎能明说有些田是不方便丈量的呢?如果要弹性处理,只有我们掌握了。”众官这才豁然明白。

685、杜琼 谯周

原文

汉末杜琼[字伯瑜]尝言:“古名官职,无言曹者。始自汉以来,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乎!”谯周因曰:“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后即帝皆免为侯,亦此类矣。然则先帝讳备,备者,具也;后主讳禅,禅者,授也。言刘已具矣,当授他人也。”又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其无后矣!”及蜀亡,竞神其语。周曰:“由杜君之词广之,非有独至之异也!”咸熙二年,周书板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谓司马;月酉,八月也。至八月而晋文帝崩。

译文

汉末杜琼(字伯瑜)说:“古代官名没有‘曹’字,但自汉立朝以来,官名中均有‘曹’字,如吏称‘属曹’,卒称‘侍曹’,这大概是天意吧!”

谯周(蜀汉人,字允南)也说:“汉灵帝把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史侯,董侯,登帝位后果然都因罪失被免为‘侯’,大概也是同样原因。而先帝名备,备是具备的意思;后主名禅,禅是授予他人的意思。意即刘备所具有的天下将授予他人。而曹是众多的意思,魏是大的意思,又大又多,天下应为其所有。刘备把具有的东西授予他人,所以没有后继者。”日后蜀亡,周谯一语成谶。

谯周说:“由杜琼的话推而广之,不是没有他独特的道理。”

咸熙二年,谯周写道:“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意即司马,月酉指八月,至八月晋文王驾崩。

686、梁武帝

原文

台城陷,武帝语人曰:“侯景必为帝,但不久耳。破‘侯景’字乃成‘小人百日天子’”。景篡位,果百日而亡。

译文

梁武帝时台城陷落,武帝曾对人说:“侯景(南北朝人,字万景)必定可以当皇帝,但为时不久。因侯景二字拆开来看便是‘小人百日天子’。”果然侯景篡位,百日后被讨平。

687、高世则 何孟春

原文

绍兴己酉,有熊至永嘉城下。州守高世则谓其倅赵元钅舀曰:“熊,于字为‘能火’。郡中宜慎火烛。”后数日,果烧官民舍十七八。弘治十年六月,京师西直门有熊入城,兵部郎中何孟春亦以慎火为言。未几,礼部火,又未几,乾清宫毁焉。

译文

宋绍兴已酉年间,有大熊出没在永嘉城下。高世则对手下说:“熊分开是能、火二字,郡中要小心防火。”数日后果然发生火灾,共烧毁民屋和官舍十七八间。明孝宗弘治十年六月,京师西直门有熊入城,兵部侍郎何孟春也警告部属小心火烛。不久,礼部失火;又不久,乾清宫大火。

688、汉高祖 唐太宗

原文

汉高祖过柏人,欲宿,心动,询其地名,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已而闻贯高之谋。高祖不礼于赵王,故贯高等欲谋弑之。

窦建德救王世充,悉兵至牛口。李世民喜曰:“豆入牛口,必无全理。”遂一战擒之。

[述评]

后汉岑彭伐蜀,至彭亡,遇刺客而死。

唐马燧讨李怀光,引兵下营,问其地,曰:“埋光村。”喜曰:“擒贼必矣。”果然。

辽主德光寇晋,回至杀胡 林而亡。

宋吴璘与金人战,大败于兴州之杀金坪。

弘治中,广西马参议玹与都司马某征瑶,至双倒马关,皆为贼所杀。

宁王反,兵败于安庆,舟泊黄石矶,问左右:“此何地名?”左右以对,江 西人呼“黄”如“王”音,濠叹曰:“我固应‘失机’于此。”无何就擒,谶其可尽忽乎?”

文皇兵至怀来城,毁五虎桥而进。又如狼山、土墓、猪窝等处,俱不驻营,恶其名也。

弘治乙丑,昆山顾鼎臣为状元。尹阁老值家居,谓人曰:“此名未善。”盖“臣”与“成”声相似,鼎成龙驾,名犯嫌讳。至五月,果验。人谓尹之言亦有本同音。

景泰辛未状元乃柯潜,时人云:“‘柯’与‘哥’同音。未几,英庙还自北,退居南宫,固‘哥潜’之谶。

译文

汉高祖有一次路经柏人(地名),本想停留一晚,但心头总觉不妥。问人,知道地名是“柏人”后,心想:“柏人者,被人迫害的意思。”于是连夜赶路。不久就听说贯高(赵王张敖丞相)的陰谋。高祖因曾对赵王不礼貌,所以贯高想谋害高祖。

窦建德(隋人,宇文化及杀炀帝后,曾自称帝,国号夏,为李世民讨平)率兵救援王世充(隋朝人,炀帝被杀后曾自称郑王),大军行至牛口,李世民(即唐太宗)得知后高兴的说:“豆(窦)入牛口,必无生还之理。”果然一战成功,生擒窦建德。

[述评译文

后汉岑彭伐蜀,卒兵至彭亡(地名),遇刺身亡。

唐时马燧(字洵美)讨伐李怀光(唐靺鞨人,本姓茹),发现军队扎营的地点叫“埋光村”,高兴的说:“擒贼必能成功。”结果果真成功。

辽主德光侵犯晋朝,返辽途中在“杀胡 林”丧命。

宋大将吴璘(字唐卿)大败金人于“杀金坪”。

明孝宗弘治年间,广西一位马姓参议偕同一位都司马征徭人时,行至“双倒马关”,被贼人所杀。

宁王朱宸濠谋反,在安庆吃了败仗,船停泊在黄石矶。江 西人念“黄”音如“王”,宸濠感叹的说:“我恐怕在此地会吃个大败仗。”不久宸濠被擒,真是一语成谶。

成祖率兵行至怀来城,曾下令拆毁五虎桥,又因讨厌“狼山”、“土墓”、“猪窝”等地名,坚持不在这些地方扎营。

明孝宗昆山人顾鼎臣(字九和)高中状元,退休在家养老的尹阁老曾对人说:“顾状元的名字取得不好。”原来“臣”与“成”音相近,鼎成龙驾,冒犯天子。到五月果然应验。有人说尹阁老的话是有根据的。

明代宗辛未年,柯潜高中状元,有人说“柯”“哥”音近,借以影射英宗,不久英宗由瓦剌返京,果真不再为天子,应了哥潜之谶。

689、曹翰

原文

曹翰从征幽州,方攻城,卒掘土得蟹以献。翰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译文

曹翰随军征讨幽州,正预备攻城时,有一名小兵挖土,掘得一只螃蟹,拿来献给曹翰。曹翰说:“蟹是生长在水中的动物,不在水中却跑到陆地上来,是离开居所;而蟹多脚表示敌人援军将到。此战我军恐难获胜,更何况蟹者解也。难道这只蟹是我军班师之兆么?”不久果真下令班师。

690、郑钦说

原文

钦说天性敏慧,精历术,开元后累官右补阙内供奉。初,梁之大同四年,太常任昉于钟山圹中得铭曰:“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上庚,堕遇七中己,六千三百浃辰交 ,二九重三四百圮。”昉遍穷之,莫能辨,因遗戒子孙曰:“世世以铭访通人,有得其解者,吾死无恨。”昉五世孙升之隐居商洛,写以授钦说,钦说时出使,得之于长乐驿,至敷水三十里辄悟,曰:“此卜宅者搜葬之岁月,而先识墓圮日辰也。‘甸服’,五百也;‘黄钟’,十二也。由大同四年却求汉建武四年,凡五百一十二年。葬以三月十日庚寅:‘三上庚’也。圮以七月十二日己巳:‘七中己’也。‘浃辰’,十二也。建武四年三月至大同四年七月,六千三百一十二月,月一交 ,故曰:‘千三百浃辰交 ’。‘二九’,十八也;‘重三’,六也。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九重三四百圮’。”升之大惊,服其超悟。

译文

郑钦说天性聪慧,精通历术,唐开元时官至右补阙内供奉(官名,唐设,掌内命)。

在梁朝时,有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任昉无意中在钟山一座矿坑拾得一块碑铭,写着:“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十庚,堕遇七中巳,六千三百浃辰交 ,二九重三四百圯。”

任昉询问了许多人,直到去世都无法解出碑辞,因此留下遗言:“世世代代都要寻访通人,若能解出碑辞,我死也无恨。”

任昉五世孙名升之,住在洛陽,听说郑钦说的才名,请人拿着碑辞请教郑钦说。郑钦说正奉命出使,便带着碑辞上路,行至长乐驿一带敷水三十里处,突然恍然大悟的说:“这是家人卜算安葬年日,并预测墓毁的日期。甸服(周朝以王城周围五百里以内之地)是代表五百;黄钟(本为音律名,六律六吕的基本音,配陰历十二月,故又为十二月的异称)代表十一。由梁武帝大同四年往前推算,至后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共五百一十二年。瘗在三十庚,表示葬于三月十日庚寅。堕遇七中巳,表示墓毁于七月十二日己巳。光武帝建武四年至梁大同四年共六千三百一十二日。浃辰,十二日也,辰自子至亥为十二辰,代表十二;交代表月,故曰:‘千三百浃辰交 ’。二(乘)九为十八,重(二)三得六,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共为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二九(十八)重三(六)四百圯。”

任升之大为叹服。

69!”、杨修

原文

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便令坏之,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之,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俟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于字为‘好’;齑臼,受五辛之器,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叹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操出教,唯曰:“鸡肋。”外曹莫能晓,杨修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乃私语营中戒装,俄操果班师。

[述评]

德祖聪颖太露,为操所忌,其能免乎?晋、宋人主多与臣下争胜诗、字,故鲍照多累句,僧虔用拙笔,皆以避祸也。

译文

杨德祖,即杨修,好学有才,为曹操主簿(官名,掌文书帐簿之官)时,有一次整修曹操府邸大门,曹操由内室走出,察看施工情形,不料在门上题一“活”字后离去。杨修命人将门拆毁,说:“门中活为‘阔’字,这是大王嫌门太宽了。”

有人献给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口,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后,拿给其他官员。众官不知曹操用意,杨修见了,便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说:“曹公教‘人’各喝‘一口’,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杨修有一次随曹操经过曹娥碑,见碑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修可知其意,杨修答回答知道,曹操要杨修先不要说出答案,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我明白了。”要杨德祖写下他的答案,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合为绝字;幼妇,是少女,合为‘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合为‘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合为‘辞’字(辞古字为受辛)。所以是‘绝妙好辞’。 ”曹操所写的和杨修一样。事后曹操叹气说:“你的智慧胜我足足三十里之远。”

曹操平汉中后,想继续讨伐刘备,却无法向前推进;想坚守汉中,又很难防御得住。将军们也不知该守该战。一天曹操走出营帐,突然说:“鸡肋。”将军个个不知曹操所指。杨修说:“鸡肋,吃起来肉不多,没什么好吃,但丢掉又觉得可惜,我看曹公已经决定班师。”于是私下要兵士们整理装备准备回家,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

[述评译文

杨修正因聪颖太露,遭曹操忌恨,不免于祸难。

晋、宋两朝君主,常喜欢与大臣在诗词文章上争胜负,所以鲍照(南朝宋·东海人,字明远,工诗文)、僧虔的文章中常有低俗、累赘的语词,这都是为了避祸啊。

692、刘显 东方朔

原文

梁时有沙门讼田,武帝大署曰:“贞。”有司未辨,遍问莫知。刘显曰:“贞字文为‘与上人’。”

武帝尝以隐语召东方朔。时上林献枣,帝以杖击未央前殿,曰:“叱叱!先生束束!”朔至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乎?”朔见上以杖击槛,两木为林,上林也;束束,枣也,叱叱,四十九也。

译文

南朝梁时有个出家人打田地官司,武帝写了一个“貞”字。官员不明白武帝之意,问遍百官也都不解。刘显(沛国人,字嗣芳)说:“貞字拆开是‘与上人’,所以田地归出家人所有。”

汉武帝常喜欢用谜语召东方朔(字曼倩,长于文辞)入宫。有一天正巧上林献枣,武帝用手杖敲击未央宫前殿的门槛,说:“叱叱,先生束束。”东方朔入宫后,对武帝说:“可是上林献枣四十九枚?”

原来东方朔见皇上以杖击门,两木为“林”合为上林;束束为“枣”;叱叱是四十九。

693、开元寺沙弥

原文

乾符末,有客寓广陵开元寺,不为僧所礼,题门而去。题云:“龛龙去东涯,时日隐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僧众皆不解,有沙弥知为谤语,是“合寺苟卒”四字。

译文

唐僖宗末年,有一旅人寄宿广陵开元寺,寺中僧侣对他不礼貌,于是此人在寺门上题下:“龛龙去东涯,时日隐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然后离去,众僧都不明白诗句含意,只有一位小沙弥明白这是骂人的话,原来是“合寺苟卒”四字。

694、令狐綯

原文

令狐綯镇淮海日,尝游大明寺,见西壁题云:“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除却双钩两日全。”诸宾幕莫辨,有支使班蒙,一见知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字。

译文

唐朝人令狐綯(字子直,精文学)镇守淮海时,有一次到大明寺游览,见寺壁上题着:“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傍;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除去双钩两日全。”同游的幕僚都不懂题字含意,有支使(官名,唐置,为节度使、观察使属僚)班蒙一看,就知道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字。

695、丁谓

原文

广州押衙崔庆成抵皇华驿,夜见美人,盖鬼也。掷书云:“川中狗,百姓眼,马扑儿,御厨饭。”庆成不解,述于丁晋公,丁解云:“川中狗,蜀犬也;百姓眼,民目也;马扑儿,瓜子也;御厨饭,官食也。乃‘独眠孤馆’四字。”

译文

广州有个叫崔庆成的押衙(官名,掌仪仗侍卫)抵达皇华驿站后,晚上碰到美丽的女鬼,女鬼丢了张字条给他,上面写着:“川中狗,百姓眼,马扑儿,御厨饭。”崔庆成看不懂,拿去请教丁谓。丁谓解释说:“川中狗就是蜀犬,合为‘独’;百姓眼就是民目合为‘眠’;马扑儿是瓜子合为‘孤’;御厨饭就是官食,合为‘馆’。是‘独眠孤馆’四字。”

696、苏轼

原文

荆公柄国时,有人题相国寺壁云:“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笠落柘条,阿侬去家京洛遥,惊心寇盗来攻剽。”人皆以为夫出,妇忧乱荒也。及荆公罢相,子瞻召还,诸公饮苏寺中,以此诗问之。苏曰:“于‘贫女’句,可以得其人矣。‘终岁’,十二月也,十二月为‘青’字;‘荒芜’,田有草也,草田为‘苗’字;‘湖浦焦’,水去也,水傍去为‘法’字;‘女戴笠’为‘安’字;‘柘落条’为‘石’字;‘阿侬’乃吴言,合之为‘误’字;‘去家京洛’为‘国’字;寇盗攻剽,为贼民。盖隐‘青苗法安石误国贼民’也。”

697、李彪

原文

后魏孝文尝宴群臣。举卮言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御史中尉李彪曰:“沽洒老妪瓮注瓶,屠儿割肉与称同。”尚书左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技儿掷袖在虚空。”彭城王勰悟曰:“此‘習’字也。”孝文即以金钟赐彪。

698、刘瑊

原文

辛未会试,江 陰袁舜臣作谜诗于灯上,云:“六经蕴籍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床 何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诸人不辨,唯刘瑊一见知之。乃“辛未状元”四字。[刘瑊乃辛未榜眼,吴县人。]

699、秦观 苏轼 苏小妹

原文

秦少游为谜难东坡,云:“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坡公应声曰:“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凭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小妹曰:“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牵缆去,来时摇橹还。”三谜皆指木马(墨斗),而后二谜更胜。

700、拆字

原文

谢石,润夫,成都人,宣和间至京师,以拆字言人祸福。求相者但随意书一字,即就其字离析而言,无不奇中,名闻九重,上皇因书一“朝”字,令中贵人持往试之。石见字,即端视中贵人曰:“此非观察所书也。”中贵人愕然曰:“但据字言之。”石以手加额曰:“‘朝’字,离之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当谁书也!”一座尽惊。中贵驰奏。翌日,召至后苑,令左右及宫嫔书字示之,论说俱有精理,锡赍甚厚,补承信郎。缘此四方求相者,其门如市。

有朝士,其室怀娠过月,手书一“也”字,令其夫持问。是日坐客甚众,石详视,谓朝士曰:“此阁中所书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固知是公内助所书。”问:“盛年三十一否?”曰:“是也。”“以‘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也。”“然吾官寄此,当力谋迁动,还可得否?”曰:“正以此为挠耳。盖‘也’字着‘水’则为‘池’,有‘马’则为‘驰’,今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是安可动也?又尊阁父母兄弟近身亲人,皆当无一存者。以‘也’字着‘人’,则是‘他’字,今独见‘也’字而不见‘人’故也。又尊阁其家物产亦当荡尽否?以‘也’字着‘土’则为‘地’字,今不见‘土’只见‘也’。俱是否?”曰:“诚如所言。然此皆非所问者。贱室忧怀娠过月,所以问耳?”石曰:“是必十三个月也。以‘也’字中有‘十’字,并两旁二竖下画为十三也。”[边批:或三十一,或十三,数而参之以理。]石熟视朝士曰:“有一事似涉奇怪,固欲不言,则吾官所问,正决此事。可尽言否?”朝士因请其说。石曰:“‘也’字着‘虫’为‘虫也’(蛇)字,今尊阁所娠,殆蛇妖也。然不见虫,则不能为害。谢石亦有薄术,可为吾官以药下验之,无苦也。”朝士大异其说,固请至家,以药投之,果下数百小蛇,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挟何术。

[述评]

后石拆“春”字,谓“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忤相桧,死于戍。

建炎间,术者周生善相字。车驾至杭,时虏骑惊扰之余,人心危疑,执政呼周生,偶书“杭”字示之,周曰:“惧有警报。”乃拆其字,以右边一点配“木”上即为“兀术”。不旬日,果传兀术南侵。当赵、秦庙谟不协,各欲引退,二公各书“退”字示之,周曰:“赵必去,秦必留。日者君象,赵书‘退’字,‘人’去‘日’远;秦书‘人’字,密附‘日’下,字在左笔下连,而‘人’字左笔斜贯之,踪迹固矣,欲退得乎?”既而皆验。

往年有叩试事者,书“串”字,术者曰:“不特乡闱得隽,南宫亦应高捷。盖以‘串’寓二‘中’字也。”一生在傍,乃亦书“串”字令观,术者曰:“君不独不与宾兴,更当疾。”询其所以,曰:“彼以无心书,故当如字;君以有心书,‘串’下加‘心’,乃‘患’字耳。”已而果然。

相传文皇在燕邸时,尝微行,诣一相字者,写“帛”字令看,其人即跪拜,称“死罪”。王惊问故,对曰:“‘皇’头‘帝’脚,必非常人也。”后有人亦书“帛”字,其人曰:“是为‘白巾’,君必遭丧。”

译文

谢石字润夫,成都人,宋徽宗宣和年来到京师后,就以测字言人祸福为生,想算命的人只要随意写一字,谢石能就根据所写的字,算出福祸,灵验无比,因此名震京师。

有一次徽宗写一“朝”字命内臣送去请谢石卜算,谢石凝视内臣说:“这字非先生所写。”

内臣惊问原因,谢石解释说:“朝字拆开是十月十日,若不是此月此日所生的天子,谁会写呢?”在场的客人都惊异不已,内臣立刻回宫禀奏。

第二天,徽宗召谢石至后苑,要大臣们及宫妃以字测运,谢石一一解说,道理非常精准贴切,皇帝不但赐予丰厚的赏赐,另封谢石补承信郎的官职。从此声名更盛,门庭若市。

有一官员,其妻已过产期,仍不见胎儿有出生迹象,于是写一“也”字,要丈夫拿去测。当天客人满座,谢石仔细端详官员,说道:“这字是夫人所写。”问其原因,谢石答:“焉、哉、乎、也都是语助词,所以知是夫人所写。”又问:“您夫人三十一岁。”答:“是。”“因为‘也’上为三十下为一。”问:“下官寄居此地,想能有调动,只是不知能否如愿?”谢石答:“正想为官人说明。‘也’字有水成池,有马为驰,现在池远故无水,陆驰则无马。调动不成。另外,府上父母兄弟及亲人都已过世吧?因‘也’字有人则为‘他’,现只见也不见人。还有,府上家用窘困吧?因也有土为地,现不见土只见也。这些话都说对了吗?”官员说:“都说对了,但是这都不是我要问的。贱内的产期已过,她非常担心,所以前来一问。”谢石说:“夫人一定要怀足十三个月,才会分娩。因‘也’字有‘十’二旁二竖下有一画为十三。”接着又凝视官员说:“有一件事我觉得奇怪,本不想说。但因和您所问之事有关,能否容我直言?”官员请谢石明说。谢石说:“也字加虫为蛇字。夫人所怀怕是蛇虫。但幸好不见虫,所以不能害人,谢某略懂医术,可代为配药,以验证所言不假。”官员虽对谢石的说法感到疑惑,仍请谢石至家,夫人吃下所配药后,果然产下数百条小蛇。

人们更加敬重他,但一直不知谢石用什么法术。

[述评译文

后来谢石因测“春”字,以秦头重压得日头无光,得罪宰相秦桧,被充军,最后死在充军的地方。

南宋高宗时有位周姓术士,善于测字。当时因金人常犯边境,人心惶惶,高宗正驾幸杭州,于是写一“杭”字。周术士说:“怕不久会有战事发生。”因“杭”字如果将右边一点,点在木上就可拆成“兀朮”二字。不到十天,果然传来兀朮南侵的警报。

秦桧、赵鼎二人在朝廷常因意见不合而时有争执,因此二人都萌生退意。一天,秦、赵二人各写了一个“退”字请周术士测,周说:“赵必去,秦必留。日者代表君,赵鼎写‘退’字,人离日远;秦桧写‘退’字,人紧附日下,因此秦桧必不能如愿。”不久果然应验。

某年,有位赴京参加考试的书生写了一个“串”字请相士测,相士说:“先生不仅可中乡试,而且会试也能中。因为‘串’字二‘中’。”

在旁一位书生听了,也写下一“串”字,相士说:“你不仅不能参加地方款待应考者的宾兴宴,恐怕还会生场大病。”问相士原因,相士说:“旁人无心写‘串’,所以是‘二中’,你有心写‘串’,‘串’下加‘心’,可不是‘患’么?”后来也应验了。

相传明成祖朱隶仍为燕王时,有一次单独出巡,来到一测字摊前随意写了一个“帛”字,相士一见立即跪地连称死罪,朱隶问他原因,相士答:“皇头帝脚,必定不是普通百姓。”

旁人也故意写“帛”字,相士却说:“帛,为白巾,你家必会有丧事。”

70!”、苏黄迁谪

原文

苏子瞻谪儋州,以“儋”字与“瞻”相近也;子由谪雷州,以“雷”字下有“田”字也;黄鲁直谪宜州,以“宜”字类“直”字也,此章子厚谐谑之意。当时有术士曰:“‘儋’字从立人,子瞻其尚能北归乎?‘雷’字‘雨’在‘田’上,承天之泽也,子由其未艾乎?‘宜’字有盖棺之义,鲁直其不返乎?”后子瞻归,至毗陵而卒;子由老于颍,十余年乃终;鲁直竟没于宜。

译文

章子厚(即章惇)曾开玩笑说:苏子瞻(即苏轼)因瞻与儋字相近,所以谪贬儋州;而苏子由(苏辙)因雷下有田,所以谪贬雷州;黄鲁直(即黄庭坚)因直与宜字相近,所以谪贬宜州。

当时有位相士说:“儋字从人部,子瞻还能有返京之日吗?而‘雷’字是雨在田上,代表承天恩泽,所以子由日后当有变动;至于‘宜’字有盖棺的含意,鲁直可能回不来了。”后来,子瞻在回京途中死于毗陵,子由归隐颍水,十多年后才逝世,而鲁直死在宜州。

702、子犯

原文

城濮之役,晋文公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译文

春秋时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曾梦到与楚王打斗,被楚王压在身下,并且正吸食自己的脑浆。文公非常害怕,以为是不祥之兆,子犯(春秋晋人孤偃字)说:“这梦是大吉的征兆。您向着天,而楚王则趴伏着,意思是楚王伏罪;而脑是柔物,更意味着晋国能够以柔制服 楚国。”

703、刘伯温

原文

高祖方欲刑人,刘伯温 适入,亟语之梦:“以头有血而土傅之,不祥,欲以应之。”公曰:“头上血,‘眾’字也,傅以土,得众且得土也,应在三日。”上为停三日待之,而海宁降。

译文

明太祖有一天梦见自己满脸泥土,并且流血不止,认为不是吉兆,想杀死刑犯以应验梦中血兆。碰巧刘伯温 (即刘基,通经史,尤精天文)入宫,刘伯温 说:“头上有血是‘众’字,有泥土表示得土地,能得众心再得土地,在三天内必有好消息传来。”三天后,盘据海宁的张士诚果然投降。

704、董伽罗

原文

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为杨氏所忌,逃之。剖野核桃,有文曰:“青昔”。思平拆之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吾当以是日举义。”遂借兵东方,及河,欲渡,思平夜梦人斩其首,又梦玉瓶耳缺,又梦镜破,惧不敢进兵。军师董伽罗曰:“三梦皆吉兆也。公为大夫。夫,去首为‘天’,天子兆也;玉瓶去耳为‘王’;镜中有影,如人相敌,镜破影灭,无对矣。”思平乃决。遂逐杨氏而有其国。改蒙曰“大理”。

[述评]

《小说》载,秦王梦日落、山崩、海干、花谢,群臣莫能解者。甘罗年十二,进曰:“日落帝星现,山崩地大平,海干龙献宝,花谢子收成。”事虽不经,亦云善对。

译文

五代时,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后晋人,曾自立为帝,国号大理)为杨乾真所忌恨,于是亡命天涯。

段思平在逃亡时捡到一枚核桃,核仁中有“青昔”二字,段思平反复思考,认为“青”字拆开是十二月,“昔”字拆开是二十一日,天意要他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出兵征讨杨乾真,于是向东方借兵。

渡河前一晚,段思平先是梦到有人砍他头,既而梦到玉瓶缺了一耳,又梦到镜子破了,不由得心惊,不敢渡河。军师董伽罗对段思平说:“这三梦都是大吉的征兆。段公本来是‘大夫’,‘夫’去头就是‘天’,是天子的征兆;‘玉’瓶去一耳就是‘王’;镜子中有影就好像与人为敌,而镜子突然碎裂,影像不见,就表示不会再有敌人了。所以伐杨一定成功。”

段思平于是决定渡河,果真将杨乾真逐走,占有他的领土,改国号为大理。

[冯评译文

《小说》记载,秦王有一次梦到太陽陨落,高山崩裂,海水枯干,百花凋零。群臣都无法解释梦境的涵意,甘罗(战国秦人,十二岁随秦相吕不韦出使赵国,赵王割五城献秦,封上卿)这时才十二岁,随口就说:“日落帝星现,山崩地太平,海干龙献宝,花谢子收成。”日后虽未应验,但小小年纪能出口成章,应对得体,也难能可贵了。

705、河水干

原文

宋王有疾,夜梦河水干,忧形于色。以为君者,龙也;河无水,龙失其居。不祥。值宰辅问疾,以此询之。或曰:“河无水,乃‘可’字;陛下之疾当可矣。”帝欣然,未几疾愈。

706、成天子

原文

北齐文宣将受禅,梦人以笔点额。王昙哲贺曰:“‘王’上加点,乃‘主’字,位当进矣。”[吴祚《国统志》载熊循占吴大帝之梦同此。]

隋文帝未贵时,尝夜泊江 中,梦无左手,觉甚恶之。及登岸,诣一草庵,中有一老僧,道极高,具以梦告之。僧起贺曰:“无左手者,独拳也,当为天子。”后帝兴,建此庵为吉祥寺。

唐太宗与刘文静首谋之夜,高祖梦堕床 下,见遍身为虫蛆所食,甚恶之。询于安乐寺智满禅师,师曰:“公得天下矣!床 下者,陛下也;群蛆食者,所谓群生共仰一人活耳。”高祖嘉其言。

译文

北齐文宣帝高洋曾梦到有人用毛笔在他额头上点了一笔,王昙哲听说后立即恭贺,说:“王上加点是‘主’,我‘王’定可成为天下之‘主’。”

隋文帝还没有成为天子前,有一次夜宿江 边,在梦中见到自己缺了左手,醒后心情非常不好。上岸后来到一草庵,庵中有一老和尚,道行极高。文帝请老和尚解梦。和尚立即起身贺道:“少了左手就是‘独拳’,先生一定能成为天子。”文帝登帝位后,下令重新整修庵堂,赐名“吉祥寺”。

唐太宗与刘文静在起事前,高祖李渊曾梦到自己翻落床 下,蛆虫不但覆满全身,还不断啃食自己的肉。太宗觉得恶心不已,认为大不吉祥。于是前往安乐寺请教智满禅师。大师说:“先生定能得天下,床 下代表陛下,群蛆啃食先生,表示天下众生全仰先生一人而活。”

707、先进场

原文

昔一士子将赴试,梦先进场,觉而语妻,喜曰:“今秋必魁多士矣!”妻曰:“非也,子不忆《鲁论》·‘先进第十一’乎?”后果名在十一。

译文

从前,有一位即将进京参加考试的书生,梦到自己最先进入试场。醒来后,很高兴的对妻子说:“这是好兆头,今年我一定高中状元。”其妻说:“恐怕未必,难道夫君忘了《鲁论》中‘先进’是第十一章吗?”放榜后,这位书生果然名列十一。

708、曹良史

原文

河东裴元质初举进士,明朝唱策,夜梦一狗从窦出,挽弓射之,其箭遂撇,以为不祥。曹良史曰:“吾往唱策之夜,亦为此梦,梦神为吾解之曰:‘狗’者,‘第’字头也;‘弓’,‘第’字身也;箭者,‘第’竖也;有撇,为‘第’也。”寻唱策,果如梦焉。

译文

南宋时,河东人裴元质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放榜的前夕非常心情紧张,夜晚梦到有一只狗从洞中窜出,自己拿着弓箭射狗,不料箭却撇开了,认为这是落榜的征兆。

曹良史知道后,便安慰他说:“前次我参加考试,放榜前也做过相同的梦。又梦到神明为我解梦,说:狗(苟)像第字的头,弓是第字身,箭代表第字中间那一竖,而断箭撇就是第字那一撇,这是高中的吉兆。”

第二天放榜,裴元质果然高中。

709、占状元

原文

孙龙光状元及第,前一年,尝梦积木数百,龙光践履往复。既而请一李处士圆之,处士曰:“贺郎君喜,来年必是状元。何者?己居众材之上。”

郭俊应举时,梦见一老僧着屐,于卧榻上蹒跚而行,既寤,甚恶之。占者曰:“老僧,上座也;著屐于卧榻上,行屐高也;君其巍峨矣。”及见榜,乃状元也。

译文

孙龙光中状元的前一年,曾梦见自己来回走在数百根木头上。请来李处士(学问高但没有做官的人)替他圆梦,处士说:“恭喜先生,你走在众材之上,来年一定是状元。”

郭俊参加举人考试,曾梦到一位老和尚穿着木屐,在床 上来来回回的走动。醒后觉得怪怪的,于是请人解梦,那人说:“老僧代表高位,穿着木屐在床 上走动代表屐(技)高,先生一定能名列前茅。”等到放榜,郭俊果然高中状元,

710、剃髭剃发

原文

宋李迪美须髯,御试日,梦剃削俱尽。占者曰:“剃者,替也,解元是刘滋,今替滋矣。”果状元及第。

曹确判度支,亦有台辅之望,或梦剃发为僧,心甚恶之,有一士善占梦,确召而诘之。此士曰:“前贺侍郎,旦夕必登庸;出家者,剃度也,度、杜同音,必代杜为相矣。”无何,杜相出镇江 西,而确大拜。

译文

宋朝人李迪蓄有一把漂亮的胡 须,殿试那天梦到胡 须全被人剃光了。占梦人说:“剃者,替也,今年解元是刘滋(留髭),先生一定能替刘滋之位成为新科状元。”果然应验。

唐朝时曹确为判度支(官名,掌贡赋租税),拜相的呼声甚高。一日,梦到自己剃发为僧,心情很恶劣,请相士解梦,相士说:“贺喜侍郎官,不久必登相位。出家人一定要行剃度礼,‘度’‘杜’二字同音,侍郎一定会代杜审权的相位。”果然杜审权奉命镇守江 西,曹确登宰相位。

711、舌生毛

原文

马亮知江 陵府,任满当代,梦舌上生毛,僧占曰:“舌上生毛,剃不得,当在任。”果然。

译文

宋朝人马亮,字叔明,为江 陵知府,官期届满,按往例应调他职,夜里梦见自己舌头长满毛发,感到非常困惑,请来一位和尚解梦,和尚说:“舌上长毛剃(替)不得,知府一定会留任。”果真如此。

712、季毅

原文

王濬梦悬三刀于梁上,须臾又益一刀。季毅曰:“三刀为州,又益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

译文

晋朝时,王濬有一次梦到梁柱上悬着三把刀,一会儿后又添了一把。季毅说:“合三刀就是一个,州,字,又加一刀,加的意思就是‘益’,看来你要去益州。”后来王浚果被任命为益州刺史。

713、郭乔卿

原文

后汉蔡茂家居,梦取得一束禾,又复失之。郭乔卿曰:“禾失为秩,君必膺禄秩矣。”旬日内征为司徒。

译文

后汉人蔡茂(字子礼)因病辞官在家时,曾梦到自己拿到一把稻禾,一会儿稻禾不见了。郭乔卿说:“禾加失就是‘秩’,恭喜你要再享朝廷奉禄。”十天后果然接获诏命为司徒。

714、李仙药

原文

给事陈安平子年满赴选,与乡人李仙药卧,夜梦十一月养蚕。仙药占曰:“十一月养蚕,冬丝也,君必送东司。”数日果送吏部。

饶陽李瞿昙勋官番满选,夜梦一母猪极大,李仙药占曰:“母猪,犭屯主也,君必得屯主。”数日,果如其言。

译文

陈安平的儿子赴京参加考试,与同乡李仙药同睡一榻,夜晚梦到有人在十一月的大冷天养蚕,李仙药说:“十一月养蚕,所吐的丝就是冬丝。冬丝音同东司,你一定会被分发到东司。”后果然被派至吏部。

李瞿昙(李勋)官期届满,夜梦一条大母猪,请教李仙药,李说:“母猪是豕子之王,你一定会是屯主(屯田官)。”不久果然应验。

715、杨廷式

原文

伪吴毛贞辅,累为邑宰,应选之广陵,梦吞日,既寐腹犹热,以问侍御史杨廷式。杨曰:“此梦至大,非君所能当,若以君言,得赤坞场官也。”果如其言。

译文

伪吴人(张士诚国号吴,明人称伪吴)毛贞辅以县令派往广陵,一日梦到把太陽吞下肚,醒来后还隐隐感到腹部有一股热气,于是请教杨廷式,杨廷式说:“这梦的格局太大,不是你能承担,以我看你的命格,顶多只能当个驿丞。”日后证明所言不假。

716、索紞

原文

晋索充梦舅脱去上衣,索紞占曰:“‘舅’字去其上,乃‘男’字也,当生男。”

又,张邈尝奉使,梦狼啖一脚,索紞曰:“‘脚’肉被啖,为‘却’字,子必不行。”后二占俱验。

又,宋捅梦内有人著赤衣,捅把两杖极打之,紞曰:“‘内’有人,‘肉’字;朱衣赤色,乃干肉也;两杖箸象,极打之,必饱食。”亦验。

译文

晋朝人索充夜梦舅舅在自己面前脱掉上衣,便请教索紞,索紞说:“舅去上衣就是‘男’字,夫人一定为你生个儿子。”

另外,有个叫张邈的人奉命出使,梦到自己被野狼咬断一条腿,索紞说:“脚去肉就成‘却’,先生一定无法成行。”日后这两件事都应验。

又有个叫宋捅的人,梦到自己拿着两根棍子,追打屋内一位穿红衣的人,索紞说:“内有人是肉,红衣是‘赤’,这象征‘肉干’,两根棍子代表筷子,看来有人要作东请你客了。”果然也立即应验。

717、周宣

原文

魏周宣善占梦,有人梦刍狗,询之,宣曰:“当得美食。”已验矣。其人复往,谬曰:“吾夜来复梦刍狗。”宣曰:“宜防倾蹶。”未几因堕车损足,其人怪之,复谬曰:“夜来又梦刍狗。”宣曰:“慎防失火。”俄而家中火起,乃诣宣问曰:“吾梦刍狗,三占不同,而皆验,何也?”宣曰:“刍狗,祭物,故始梦当得食;祭讫则车轹之矣,故堕车伤足也;既经车轹,必且入樵爨,故虞失火。”其人曰:“吾前实梦,后二次妄言耳。”宣曰:“吉凶悔吝生乎动,汝意既动,与真梦同,是以占之皆验。”

译文

魏人周宣善于解梦,有人梦见刍狗(结草扎成狗的形状,祭祀用)请他解梦,周宣说:“这是有人要请你吃饭的兆头。”

不久,那人又对周宣说梦到刍狗,周宣说:“驾车时要小心。”那人果真从车上摔下,断了一条腿。

隔了一阵子,那人又说梦到刍狗,周宣说:“这次你要小心家中失火。”几天后,那人又去找周宣,说:“我前后三次告诉你梦到刍狗,三次答案都不一样,但三次都应验,这是什么道理?”

周宣说:“刍狗是祭品,所以第一次梦到时会有人请你吃饭,祭礼完毕刍狗就会被车子辗过,所以你会摔断一条腿,被车子辗过的刍狗,接着就是遭到火焚的命运,所以你家会失火。”

那人说:“可是除了第一次我是真的梦到刍狗外,其余两次都是骗你的。”

周宣说:“吉凶产生在意念中,你意念已动,就和真梦一样真实,所以三次都会应验。”

718、顾琮

原文

顾琮为补阙,尝有罪系诏狱,当伏法。琮忧愁,坐而假寐,忽梦见其母下体,琮谓下详之甚,愈惧,形于颜色,时有善解者,贺曰:“子其免乎,太夫人下体,是足下生路也,重见生路,何吉如之?”明日,门下侍郎薛稷奏刑失人,竟得免,琮后至宰相。

译文

唐朝人顾琮当补阙时(下级的谏官),有一次因罪下诏入狱,罪当斩首,顾琮非常忧愁,坐在牢房中闭目假睡,恍惚中好像梦到他母亲的下体,顾琮认为不祥而且不敬,更加长吁短叹。

狱中有个会解梦的狱友得知后,贺道:“你或许能被免罪,太夫人下体是你出生之路,再见‘生路’,怎不是大吉的征兆呢?”

第二天门下侍郎薛稷(字嗣通,善写文章,书法更是名满天下)上奏,以为处斩顾琮是不当的,顾琮竟因此而无罪释放,后来更官拜宰相。

719、苻坚

原文

苻坚将欲南伐,梦满城出菜,又地东南倾,其占曰:“菜多,难为酱,东南倾,江 左不得平也。

译文

苻坚(晋时前秦王,在十六国中最强盛,曾与谢玄战于淝水,后被姚草缢杀于新平佛寺)想率兵渡河攻晋,梦到满城的青菜,又梦到东南方地层陷落。

命人占梦,相士说:“菜多就很难掌握调味的酱,难为‘酱’(将)。至于东南方下陷,恐怕是江 左的晋国不平,也就是难以讨平的意思。”

720、张猷

原文

右丞卢藏用、中书令崔湜坐太平党 ,被流岭南,至荆州。湜一夜 梦讲坐下听法而照镜。占梦张猷谓卢右丞曰:“崔令公乃大恶。梦坐下听讲,法从上来也;‘镜’字,‘金’旁‘竟’也。其竟于今日乎?”得敕,令湜自尽。

译文

唐玄宗时,右丞卢藏用(字子潜,武则天时官尚书右丞。玄宗时流放驩州,迁黔州长史)|中书令崔湜(字澄澜,武则天时官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时以谋逆罪赐死)以连坐太平公主的谋逆罪被流放岭南。行到荆州,崔湜梦到自己坐在讲台下一面照镜,一面听法师讲道。请张猷占梦。张猷对卢右丞说:“这梦对崔公而言大为不祥。台下听人讲道,表示法从上来;‘镜’字是‘金’,金、今同音,旁加竟。难道是性命竟于今日吗?”一会儿,皇帝诏命到,命崔自尽。

721、韩众

原文

卫中行为中书舍人时,有故旧子弟赴选,投卫论嘱。卫欣然许之。驳榜将出,其人忽梦乘驴渡水,蹶坠水中,登岸而靴不沾湿。选人与秘书郎韩众有旧,访之。韩被酒半戏曰:“公今年选事不谐矣。据梦,‘卫生相负,足下不沾。’”及榜出,果驳放。

译文

卫中行为中书舍人时,有故乡子弟来京城参加选官。拜访卫中行,请他大力帮忙,卫中行欣然答应。公布选官名单前,这名同乡子弟梦到自己骑骡渡河,不小心摔落河中,爬上岸后却发现鞋子并没有湿。这名子弟因和秘书郎韩众是旧识,去拜访他。二人把酒言欢。几杯下肚后,韩众开玩笑的说:“根据你所作的梦,今年选官可能不顺。脚不沾水,表示卫生有负嘱托,足下没有入选。”榜单公布,此子弟果然未中选。

722、王戎

原文

王戎梦有人以七枚椹子与之,著衣襟中,既觉,得之。占曰:“椹(桑子),自后男女大小凡七丧。

[评]

梦椹代丧,明用甚雅。

723、曾进

原文

江 西曾迥当大比之秋,梦抱一小儿,忽见此儿右边又生一耳,少顷,见此儿无两手,以为不祥,语其兄进。进曰:“又添一耳,‘耳’与‘又’乃‘取’字;小儿,子也,子无两手,乃‘了’字,尔已取了。卫生已而果然。

724、李錡

原文

韩皋素与李錡不协,錡一日梦万岁楼上挂冰,因自解曰:“冰者,寒也;楼者,高也。岂韩皋来代我乎?”意甚恶之,皋果移镇浙右(浙西)。

725、赵辅和 郭璞

原文

有人父官刺史,得书云:“有疾。”是人诣赵辅和馆,别托相知者筮,遇“泰”,筮者云:“甚吉。”是人出后,辅和语筮者云:“‘泰’,乾下坤上,则父已入土矣,岂得言吉?”果凶问至。

顾士群母病,筮得“归妹”之“随”,或以为“男女有家”之卦,必无恙。郭璞曰:“‘归妹’,女之终也,兑主秋,至立秋日终矣。”果然。

译文

有人接获家书,得知官拜刺史的父亲罹患重病,于是派人到赵辅和所住的别馆请相士占卜。卜得泰卦,相士说:“这是大吉之卦,令尊定能病愈。”这人道谢离去后,赵辅和对相士说:“泰卦是乾下坤上,乾代表父亲,这分明是他父亲已入土了,怎能说是吉卦呢?”不久果然传来丧讯。

顾士群的母亲生病,卜得归妹的随卦,以为是男女成婚的吉卦(按:归妹即是嫁女。)母亲病体一定能康复。郭璞说:“归妹虽是吉卦,但若是卜妇人生死,出现此卦就是死亡,再说归妹卦象是兑下震上,兑主秋,令堂大限恐在立秋。”日后果然应验。

726、占兄弟占子

原文

成化甲午,江 西乡试,揭晓之期,泰和尹公值在京,命卜者占弟嘉言中否,得“明夷”卦,内离外坤,三爻五爻发,三爻皆兄弟。占者以书云“兄弟雷同,难上榜”,嗫嚅不敢对。公曰:“三为白虎,五为青龙,龙虎榜动,有中之兆。兄弟发者,以兄问弟,弟当动而来矣。”不数日,喜报果至。

有父占子病者,卦得,父母当头克子孙,凶象,而子孙爻又不上卦,占者断其必死,父泣而归。途遇一友,问得其故,友曰:“父母当头克子孙,使子孙上卦,则受克矣。今之生机,全在不上卦。譬如父持大杖欲击子,不相值则已耳,郎君必无恙。”未几果愈。

译文

明宪宗成化甲午年江 西举行会试,即将放榜,尹直占卜问其弟能否题名金榜。卜得明夷卦。坤上离下,卦象表示贤者不遇,忧谗畏讥。相书上有云:“兄弟雷同难上榜。”因此相士不敢直言。

尹公自己也略懂卦象,说道:“明夷卦象中有三爻,五爻,三爻代表白虎,五爻代表青龙,龙虎在榜是中榜的兆头,日内必有喜讯。”不久果然有人前来报喜。

有父亲因儿子生病,前去卜卦,卜得父母当头克子孙的凶卦,而卦象中也不见子孙卦,相士断言其子必死。

这位父亲听了,只有伤心的回家,途中巧遇一位懂得“易经”的友人,友人说:“父母当头克子孙,若子孙在卦上就一定被克,今天生机就全因子孙不在卦上,就好像父亲拿着木棍要打孩子,若孩子不在跟前,就打不到了,所以令郎一定会痊愈。”不久果然康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冯梦龙  冯梦龙词条  六部  六部词条  智囊  智囊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全集  全集词条  
国学

 《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着作。...(展开)